收藏 分销(赏)

辽代捺钵的物资供应.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44477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2.7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代捺钵的物资供应.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辽代捺钵的物资供应.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辽代捺钵的物资供应.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辽代捺钵的物资供应 401 辽代捺钵的物资供应 张 敏(赤峰学院 历史文化学院,内蒙古 赤峰,024000)摘 要:辽代捺钵时随行人员众多,要维持如此庞大的一支队伍的行动,物资供应极其重要。捺钵本身能提供一定的畜牧业产品等物资,契丹部族提供畜牧业产品及捺钵地市场交易所需的物品等,斡鲁朵、投下州、地方上为捺钵提供粮食、果蔬、木炭等物资,除此之外,还有属国、属部及相邻政权进奉的物资,在这些物资的供给下,辽代捺钵才能年复一年维持正常运转。关键词:辽代;捺钵;物资;供应 辽代捺钵时随行人员众多,要维持如此庞大的一支队伍的行动,物资供应是一个极重要的问题,它是捺钵得以运行的物质基础。对于这一问题,学界已

2、有诸多讨论a,但某些细节仍有可以深入讨论之处。本文试就辽代捺钵的物资供应途径一题,谈谈不成熟的看法,求正于史界先达。一、自 身 供 应“大漠之间,多寒多风”的地域生态因素决定了契丹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是“畜牧畋渔以食,皮毛以衣,转徙随时,车马为家”。b辽朝将这种游牧习俗发展成了国家政治制度,即捺钵。c捺钵实质上就是游牧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延续,是以契丹皇帝为首的大的 a 杨军:辽代捺钵三题,史学集刊2016 年第 3 期;杨逍:辽代斡鲁朵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20 年;梁维:辽代春捺钵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20 年;肖爱民、李潇:辽朝境内市场探析,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2007 年第 6 期等,对这一问题都有过探讨。b 辽史卷 32营卫志中,北京:中华书局,2016 年,第 423 页。c 陈晓伟:图像、文献与文化史:游牧政治的映像,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17 年,第 31 页。宋史研究论丛第 31 辑 402 游牧集团,这就决定了捺钵时部分物资可以自行解决,简单快捷。畜牧的牲畜既是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又是交通工具和战争必需品,能提供脚力、驮运物资,提供皮、毛、肉、奶、燃料等生活物资,也能备战。捺钵时大量牲畜随行多见诸史料:辽道宗大康元年(1075 年),北宋沈括出使辽朝,到达道宗夏捺钵地永安山,目睹了永安山夏捺钵的情景,其回国后所作熙宁使虏图抄有这样的

4、记载:“永安,地宜畜牧,畜宜马、牛、羊大率其俗简易,乐深山茂草,与马牛杂居,居无常处。”a辽史道宗本纪四亦载大康八年(1082 年)九月捺钵地遭遇大风雪,使随行的牲畜多死,以至于道宗不得不发放衣马等日用物品以供扈从官以下人员度日:“(九月)丁未,驻跸藕丝淀。大风雪,牛马多死,赐扈从官以下衣马有差。”b对此,杨军认为“捺钵也包括一定的畜牧业生产活动”c,杨若薇亦认为,辽帝的行宫部落“不会脱离作为一个经济活动集团的性质。这个集团经营着畜牧生产”d。虽然诸学者对于捺钵中畜牧业生产规模的认识不同,但都一致认为捺钵中有畜牧业生产,且能够提供一定的物资供应无疑。除随行牲畜可供补给之外,渔猎也是一种直接就地

5、补给的方式,契丹族射猎以补日用的习俗由来已久,辽史食货志上载:“契丹旧俗挽强射生,以给日用。”e新五代史载,契丹族人在父母死后取其骨焚之时,酹而咒曰:“夏时向阳食,冬时向阴食,使我射猎,猪鹿多得。”f契丹民众在祈祷时,所发愿望即为射猎过程中获取更多的野猪和野鹿。狩猎所得猎物,肉可充饥,皮毛可御寒,亦可做日用品,于契丹民族来说,可以满足生活的基本需求。随着辽朝疆域的扩张、大片农业地区的兼并,社会经济结构有所变化,畜牧业和农业成为主体,狩猎成为辅助性经济,但仍是提供生活物资的一种方式。如天赞三年(924 年)冬十月丙寅朔,辽太祖“猎寓乐山,获野兽数千,以充军食”g,十一月乙未朔“射虎于乌剌邪里山,

6、抵霸室山。六百余里且行且猎,日有鲜食,军士皆给”h。太祖在行军途中,射猎以充军队给养。太宗时期也是如此,“太宗会同初,将东猎,三克奏减辎重,疾趋北山取物,以备国用,无害农务”i。所谓“北山取物”,即指狩猎无疑,狩猎以备国用,足见狩猎可以用以补充日用。捺钵时亦是如此。捺钵中多有行猎、捕鱼等活动,以秋捺钵为例,辽史载秋捺钵的主要活动为射鹿:“猎人吹角效鹿鸣,既集而射之。谓之舐碱鹿,又名呼鹿。”傅乐焕亦指出:“秋山目的在于射鹿。”j捺钵中的射鹿,能够为捺钵提供各种物资,鹿肉可食,苏辙虏帐一诗记载道:“舂粱煮雪安得饱,击兔射鹿夸强雄。”k鹿皮可做成鹿皮衣、鹿皮帐,辽 a 赵永春辑注:奉使辽金行程录(增

7、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 年,第 9495 页。b 辽史卷 24道宗本纪四,第 325 页。c 杨军:辽代捺钵三题,史学集刊2016 年第 3 期,第 151 页。d 杨若薇:契丹王朝政治军事制度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年,第 85 页。e 辽史卷 59食货志上,第 1025 页。f 新五代史卷 72四夷附录第一,北京:中华书局,1974 年,第 888 页。g 辽史卷 2太祖本纪下,第 22 页。h 辽史卷 2太祖本纪下,第 22 页。i 辽史卷 59食货志上,第 1026 页。j 傅乐焕:辽史丛考,北京:中华书局,1984 年,第 60 页。k 赵永春辑注:奉使

8、辽金行程录(增订本),第 130 页。辽代捺钵的物资供应 403 史营卫志中中就记载有用鹿皮做成的大帐:“省方殿北有鹿皮帐。”a不仅如此,捺钵中常有大型的围猎活动,所捕获猎物更是不计其数,北宋苏颂观北人围猎原注中的记载可以为证:“北人以百骑飞放,谓之罗草,终日才获兔数枚,颇有愧色,顾谓予曰:道次小围不足观,常时千人已上为大围,则所获甚多,其乐无涯也。”b这些都为捺钵提供了丰富的物资供应。二、契丹各部族的供应(一)畜牧产品及其他物资的供应 辽代的捺钵,需要大量的马匹及牛、驼、羊等畜牧产品以维持日用。捺钵自身能提供一部分畜牧产品,还有一部分需要契丹各部族供应。契丹部族都以畜牧业为主要生产形式,畜牧

9、经济在部族经济中占主导地位。部族有自己的畜群,有国家发放给他们的一定数量的耕地,他们每年向国家交纳租税、俸羊等。辽朝建立后,“传统意义上的部族已经被改造成为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域性行政区划”c。部族的活动范围被限定,居住地相对固定下来。辽史载:五院部春夏居住于五院部之侧、秋冬居住于羊门甸,六院部春夏居于泰德泉北、秋冬居于独卢金,乙室部、品部、楮特部、乌隗部、涅剌部、突吕不部、突举部的居住地分别为鸳鸯泊、太子坟、柏坡山与铧山之侧、徐母山与郝里河之侧、郝里河侧、长春州西、冗泉之侧。d契丹各部部民被分成两种,一种戍军,一种留后户:“凡戍军隶节度使,留后户隶司徒。”所谓留后户,是指从军家属及未尝抽调的部

10、族民依旧留居部族居住区,从事畜牧生产。e杨军通过分析指出,“上述各部留后户驻地皆为捺钵地”f。捺钵地选在契丹各部的驻地附近,其一为辽帝巡视诸部族之意,其二方便诸部进贡物品,以供捺钵运行之用。对此,杨军亦认为,捺钵地所需畜牧产品估计“应是由驻牧于附近的契丹各部供应”g。(二)参与捺钵地市场的交易 捺钵人员众多,有皇族、官员、家眷,以及随行的侍从等,单靠部族提供的物资并不能满足所有人员的需求。捺钵地市场的出现,极大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据史料记载,辽太宗时期,即已出现捺钵地市场。捺钵地市场位于捺钵地附近,开市时间没有明确记载。肖爱民、李潇认为该市场是为了满足以皇帝为首的行宫中贵族的需要而长期设置 a

11、辽史卷 32营卫志中,第 425 页。b 赵永春辑注:奉使辽金行程录(增订本),第 89 页。c 张宏利:辽朝部族制度研究以行政区划的部族为中心,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5 年,第 19 页。d 辽史卷 33营卫志下,第 436439 页。e 杨若薇:辽朝“糺”之探讨,历史研究1986 年第 1 期,第 108 页。f 杨军:辽代捺钵三题,史学集刊2016 年第 3 期,第 150 页。g 杨军:辽代捺钵三题,史学集刊2016 年第 3 期,第 150 页。宋史研究论丛第 31 辑 404 的,自然也随皇帝一同四时捺钵。a笔者则认为,捺钵地市场的设置,并非仅仅是为了满足以皇帝为首的行宫中贵

12、族的需要,而是为了满足整个捺钵群体的需要。会同元年(938年),冯道等人使辽时,由于天寒,在捺钵地将辽太宗赏赐的物品“悉市薪炭”b。冯道非辽朝贵族,亦能在市场上买到薪炭,可见捺钵地市场的设置,其服务对象的广泛性。目前并无史料可以证明捺钵地市场只是为了满足贵族的需求,只不过较之普通人群,贵族有更大的购买力,但是不能排除随行捺钵的其他群体在市场交易的可能性。捺钵地市场的交易物品丰富多样,有布、帛、薪炭、酒、绢、灯及药品等,那么这些物品从何而来?道宗时期,出使辽朝的北宋使臣沈括在熙宁使虏图抄中记载了道宗夏捺钵地市场的情景:“其北山,庭之所依者,曰犊儿。过犊儿北十余里,曰市场,小民之为市者,以车从之于

13、山间。”c犊儿山即辽史营卫志中的吐儿山、辽史地理志中的兔儿山。其具体位置,贾敬颜谓在今赤峰市巴林右旗西北察罕城东北三百余里奥兰哈达山d,王玉亭、田高则认为是今赤峰市巴林左旗北境的查干山e,不管哪种说法,该地均属于契丹部族的辖地,因此,熙宁使虏图抄中所提到的“小民”,“当指部族民户而言”f。所谓“小民之为市者,以车从之于山间”,即指契丹部族民众参与捺钵地市场交易的情景。捺钵地多在契丹部族驻地附近,据此推测,捺钵地市场的交易物资应该也是多出自捺钵地附近的部族。此外,辽代还设有南、北府市场。辽史载,辽圣宗统和二年(984 年)“诏以南、北府市场人少,宜率当部车百乘赴集”g。从中可见,由于南、北府市场

14、交易出现了人员稀少的情况,故圣宗下令南、北府宰相率领部族民众参与其中。南、北宰相府是管理辽朝部族事务的机构,下辖五院部、六院部、奚王府部、乙室部、品部等契丹部族,各部族分地置之。南、北府宰相则跟随辽帝四时捺钵,所以细究其意,该条史料表明,南、北府市场应为南、北府下辖部族所开设的市场,当南、北府宰相跟随辽帝到达捺钵地后,南、北府宰相才能率领捺钵地附近下辖部族参与市场交易。故二宰相府市场也属于捺钵地市场的范畴。h张宏利认为“南北府市场设立的目的在于满足行宫部落人员的需求”i。既然是满足行宫部族人员的需求,参与者又是南、北府所辖各契丹部族,所以其物资出自契丹部族无疑。综合可知,捺钵地市场及南、北府市

15、场是捺钵集团与捺钵地附近的部族民众进行物资交易的平台。无管是捺钵地市场,还是南、北府市场,都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辽朝 a 肖爱民、李潇:辽朝境内市场探析,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 年第 6 期,第 109 页。b(宋)阮阅编,周本淳校点:诗话总龟卷 1忠义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 年,第 5 页。c 赵永春辑注:奉使辽金行程录(增订本),第 102 页。d 赵永春辑注:奉使辽金行程录(增订本),第 95 页。e 王玉亭、田高:沈括、陈襄使辽所达“单于庭”今地考兼论沈括、陈襄二使者在巴林的行程、顿舍等问题,辽宁省博物馆、辽宁省辽金契丹女真史研究会:辽金历史与考古第 5 辑

16、,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14 年,第 148 页。f 张宏利:辽朝部族制度研究以行政区划的部族为中心,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5 年,第 162 页。g 辽史卷 60食货志下,第 1031 页。h 肖爱民、李潇:辽朝境内市场探析,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 年第 6 期,第 268 页。i 张宏利:辽朝部族制度研究以行政区划的部族为中心,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5 年,第 9293 页。辽代捺钵的物资供应 405 统治者为了满足随行捺钵成员对各类物品的需求而设立的。部族既是市场经营的参与者,也是组织者,这也是部族为捺钵提供物资的一种变相途径。各部族为捺钵提供的物资包括畜

17、牧业产品、车具等日用品及市场交易所需物资等。三、州县斡鲁朵及投下州的供应 辽代,州县斡鲁朵和投下州是皇帝和贵族的私产,北宋余靖契丹官仪载:“其言十宫者,自阿保机而下,每主嗣位,即立宫置使,领臣僚,每岁所献牲口及打虏外国所得之物尽隶宫使。每宫皆有户口、钱帛以供虏主私费,犹中国之内藏也。”a辽史食货志亦载:“凡市井之赋,各归头下,惟酒税赴纳上京,此分头下军州赋为二等也。”b上述史料均表明,斡鲁朵和投下州的财富是以供其主私费的。尽管对于投下州的赋税问题,学者们持有不同看法,但都不能否认投下州主对于投下州财务的自主权及掌控权。那么,皇帝和贵族去捺钵,家里给准备“用度”是理所当然的,所以捺钵所需的部分物

18、资,当出自州县斡鲁朵和投下州的供应。燕云地区“地宜桑柘,民知织祍之利,岁奉中国币帛,多出白川州税户所输云”c。到了辽圣宗时期,“沿灵河有灵、锦、显、霸四州,地生桑、麻、贝、锦,州民无田租,但供蚕织,名曰太后丝蚕户”d。灵、锦、显、霸四州向辽皇室供输丝织品,成为向捺钵地提供物资的地区之一。贾敬颜考证:“是四州之民,初亦承天太后之头下军州人户也。”e可见,行宫所需丝织品应由隶宫州县提供,这也是州县斡鲁朵为捺钵提供物资的重要证据。圣宗中后期至辽末,捺钵最大的变化是“春捺钵北移至松嫩合流处诸湖泊”f,如纳水、长春州、鱼儿泊、挞鲁河(长春河)、混同江(鸭子河)等地,这些地区以长春州为圆心,形成了辽帝的春

19、捺钵区域,这与“经略高丽及处理女真各部事务”g有直接关系,这一变化使长春州及其附近地区的地位陡然重要起来。辽史载长春州于兴宗朝设置:“长春州本鸭子河春猎之地。兴宗重熙八年置。”h然而,亦有学者认为长春州于圣宗时期设置,“长春州早在圣宗时期已经设立,太平二年,正是与王氏高丽结束战争之后的第二年。圣宗在这个时期设置长春州,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i。关于长春州的设置时间问题,学界多有论述,在此不再赘述。无论是圣宗朝还是兴宗朝,长春州一经设 a(宋)余靖:武溪集卷 18契丹官仪,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 1089 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年,第 175 页。b 辽史卷 59食货志上,第 102

20、8 页。c(宋)曾公亮:武经总要前集卷 16 下北番地理第一,北京:中华书局,1959 年,第 19 页。d 赵永春辑注:奉使辽金行程录增订本,第 20 页。e 贾敬颜:路振乘轺录疏证稿,五代宋金元人边疆行记十三种疏证稿,北京:中华书局,2004 年,第 68 页。f 杨军、王成名:辽代捺钵考,安徽史学2017 年第 2 期,第 46 页。g 梁维:辽代春捺钵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20 年,第 117 页。h 辽史卷 37地理志一,第 503 页。i 武玉环:春捺钵与辽朝政治以长春州、鱼儿泊为视角的考察,北方文物2015 年第 3 期,第 61 页。宋史研究论丛第 31 辑 406

21、置,便迅速成为辽朝的重要经济、军事之地。长春州一带“地衍土沃”,农业经济基础较好,辽史食货志上载:“而东京如咸、信、蓟、复、辰、海、同、银、乌、遂、春、泰等五十余城内,沿边诸州,各有和籴仓。”a各仓储存的粮食“所在无虑二三十万硕,虽累兵兴,未尝用乏”b。从上述记载可以看出,长春州及其附近的泰州等地,均设有粮仓,所存粮食数量惊人。辽末,各处的储备粮还有二三十万石。天祚帝天庆五年(1115 年),为镇压女真人,“自长春州分道而进,发数月粮”c,足见长春州地区粮食储备之多。长春州的手工业也比较兴盛。另外,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经济、金融部门在长春州也有设置,“五京及长春、辽西、平州置盐铁、转运、度支

22、、钱币诸司,以掌出纳”d。道宗时期,能吏大公鼎任长春州钱帛都提点时,“车驾如春水,贵主例为假贷”,大公鼎以“岂可辍官用,徇人情?”e而拒之,可见长春州财富之雄厚。长春州的繁荣为辽帝春捺钵提供了有力的后勤补给,这在考古发掘中也得到了证实。吉林白城市的城四家子城址是现存辽代重要的遗址之一,据彭善国、宋德辉、赵里萌等先生考证,该城址为辽代的长春州。f通过考古发掘发现,城内有大量的高等级建筑。城内南部正中,是城内规模最大的建筑遗址,从其规模看,应该是一处大型的辽代宫殿式建筑,即是文献中所记载的长春宫。g城内还有陶窑、冶铁、骨器、金银器、玉器、琉璃器制作等相关遗迹线索;城外有大型的砖瓦窑及规模巨大的居民

23、区。h这些高等级建筑及各类手工业设施可为辽帝春捺钵活动提供充足的后勤保障,是春捺钵活动中的重要节点。长春州一带是辽朝中后期辽帝春捺钵的后勤补给站。需要注意的是,长春州、泰州并非一般州县,而是隶宫州:“窝笃盌斡鲁朵,兴宗置。是为延庆宫。州三:饶、长春、泰。”i孙伟祥在对辽代奉陵邑的进贡问题进行细致分析之后认为:“辽朝的五大奉陵邑都是属于节度使州,根据每岁诸节度使进贡献的记载可知,奉陵邑也应当有每年向皇帝进贡的义务。”j从而进一步指出,“辽朝在捺钵途中可以通过接受地方州县,特别是以奉陵邑为代表的斡鲁朵州县的进贡来供养庞大的行营需要”k。按此说法,长春州、泰州的情况与此相似。可以说,长春州、泰州作为

24、州县斡鲁朵,成为辽帝春捺钵的物资来源供应地。“如果这一点可以成立的话,那就实际上可以解释为什么辽朝帝王能够常年保持四时捺钵体制,且路线主要集中于上京附近。因为辽朝主要集中上京地区的斡鲁朵 a 辽史卷 59食货志上,第 1027 页。b 辽史卷 59食货志上,第 1027 页。c 辽史卷 28天祚皇帝本纪二,第 372 页。d 辽史卷 59食货志上,第 1025 页。e 辽史卷 105大公鼎传,第 1608 页。f 宋德辉:城四家子古城为辽代长春州金代新泰州,北方文物2009 年第 2 期,第 9295 页;彭善国主编,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编著:前郭塔虎城2000 年考

25、古发掘报告,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 年。g 宋德辉:城四家子古城为辽代长春州金代新泰州,北方文物2009 年第 2 期,第 9295 页。h 孟庆旭、武松:试论与春捺钵有关的几类遗存,北方民族考古第 7 辑,北京:科学出版社,2019 年,第 140 页。i 辽史卷 31营卫志上,第 416 页。j 孙伟祥:试论辽朝帝王陵寝作用问题,华西语文学刊第 8 辑,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13 年,第 171 页。k 孙伟祥:试论辽朝帝王陵寝作用问题,华西语文学刊第 8 辑,第 171172 页。辽代捺钵的物资供应 407 州县为皇帝捺钵提供了充实的后勤保障。”a 部分隶宫州内还设有内库。内库是

26、辽帝私藏之机构,其财物供辽帝私人支配。张思忠墓志(重熙八年)载,张思忠之子张可奂曾出任“乾州内库都监”一职。b乾州为承天太后崇德宫隶宫州,该州所产物资由该州内库保存,需要时运输至捺钵地以供消费。四、地方上的供应 辽帝捺钵期间,除了部族、斡鲁朵、投下州等方面的供应之外,有些物品仍需各京供给。寿昌(隆)三年(1097 年)六月甲申,“诏罢诸路驰驲贡新”c。寿昌三年六月,道宗于何处,史料无载。但该年五月己巳“驻跸撒里乃”,寿昌二年(1096 年)六月辛酉“驻跸撒里乃”,寿昌四年(1098 年)五月甲戌“驻跸撒里乃”,可见,寿昌二、三、四年,辽道宗夏捺钵都曾到过撒里乃,金史地理志载:“有撒里乃地,熙宗

27、皇统九年尝避暑于此。”d可见撒里乃是避暑之地。又寿昌二、三、四年捺钵路线几乎一致:寿昌二年一月如春水,六月在撒里乃,七月猎赤山,十月驻跸藕丝淀;寿昌三年一月如春水,五月在撒里乃,七月猎黑岭,九月驻跸藕丝淀;寿昌四年一月如春水,五月在撒里乃,七月猎黑岭,十月驻跸藕丝淀。如此一来,寿昌三年六月道宗在撒里乃夏捺钵的可能性非常大。关于撒里乃的地望,有学者考证在辽上京境内。e故寿昌三年六月道宗所下诏令“诏罢诸路驰驲贡新”,说明诸路是需要向捺钵中的辽帝供奉物资的。这里的“路”,应该是辽代在州县地区相继建置的八个专司理财的区域划分单位。f 南京地区。辽代南京地区粮食、蔬果等物产富足,史载南京地区“膏腴蔬蓏、

28、果实、稻粱之类,靡不毕出,而桑、柘、麻、麦、羊、豕、雉、兔,不问可知”g。仅寺院所种植的果木,数量就极多:涿州(今河北涿州)超化寺植有“果木二千根”h,景州(今河北景县)观鸡寺“树果木七千余株”i,上方山感化寺“野有良田百余顷,园有甘栗万余株”j,足见南京地区粮食、果蔬之丰足。宋代沈括熙宁使虏图抄云:“契丹之粟、果瓠皆资于燕。粟,车转;果瓠,以马送之虏廷。”k这里的“廷”,指的是中原人 a 孙伟祥:试论辽朝帝王陵寝作用问题,华西语文学刊第 8 辑,第 172 页。b 张思忠墓志(重熙八年),向南编:辽代石刻文编,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 年,第 216 页。c 辽史卷 26道宗本纪六,

29、第 348 页。d 金史卷 24地理志上,第 561 页。e 杨军认为撒里乃在辽上京,参见杨军、王成名:辽代捺钵考,安徽史学2017 年第 2 期,第 45 页;宁波认为撒里乃在今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附近,参见宁波:金朝东北路界壕考兼论东北路招讨司,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4 年第 3 期,第 63 页。f 向南、杨若薇:辽代经济机构试探,中华书局编辑部:文史第 17 辑,北京:中华书局,1983 年,第 107112 页;余蔚:中国行政区划通史辽金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年,第 44 页;关树东:辽朝州县制度中的“道”“路”问题探研,中国史研究2003 年第 2 期。g(宋

30、)叶隆礼撰,贾敬颜、林荣贵点校:契丹国志卷 22州县载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年,第 217 页。h 陈述辑校:全辽文卷 8涿州超化寺诵法华经沙门法慈修建实录,北京:中华书局,1982 年,第 172 页。i 陈述辑校:全辽文卷 8景州陈公山观鸡寺碑铭,第 189 页。j 陈述辑校:全辽文卷 10上方感化寺碑,第 290 页。k 赵永春辑注:奉使辽金行程录(增订本),第 95 页。宋史研究论丛第 31 辑 408 对古代北方诸行国中央政府特殊称谓的简称a,而辽朝中央政府所在地,即为捺钵地,熙宁使虏图抄中所云“以马送之虏廷”,当指南京地区的粮食、蔬果等物资是有运往捺钵地的。对此,王新

31、迎亦认为南京地区是“辽朝皇帝在四时捺钵的过程中所需的大量物资产品主要供应地之一”b。除粮食、果蔬之外,亦有其他物资需要南京地区供应。许采陷燕录载:“宣和入燕,士大夫为买珠玉、锦罽等物,相高低至数十倍。一日,金字牌来,令置玫瑰一百斤,岁以为例。此惟一僧善造,僧曰:往年天祚于春水秋山外,以此扰民,今又如此。”c这里所说的“玫瑰”,当指“玫瑰油”,北宋张邦基墨庄漫录卷三“玫瑰油”条载:“玫瑰油出北虏,其色莹白,其香芬馥,不可名状,用为试妆。法用众香煎炼,北人贵重之。每报聘礼物中,只一合,奉使者例获一小罂,其法秘不传也。”d如此贵重的物品,出现于辽宋交聘中的礼单及使辽使臣的礼单中,而宋人使辽一般是在捺

32、钵地觐见辽帝,故这种玫瑰油应该是由燕地善于制作此物的僧人制作完毕,再送往捺钵地,岁以为例,以供辽宋交往之用。中京地区。中京地区为捺钵提供木炭等物资。作为游牧民族,契丹族有将干牛粪当作燃料进行取暖、烧饭的习惯,除此之外,木炭亦作为燃料被使用。会同元年(938 年),后晋冯道等人使辽,因“北地寒”,冯道“老年不堪”e,故将辽太宗赏赐的物品“悉市薪炭”f。这里的“薪炭”即指木炭。冯道使辽,虽未明确记载具体时间,但从“北地寒”“及腊月赐牛头”可知,冯道使辽当为冬季。辽史太宗本纪载太宗于该年十一月丙午“御开皇殿”,丙寅“御宣政殿”。开皇殿、宣政殿均在辽上京地区,傅乐焕亦考证,太宗时期冬捺钵在上京一带g,

33、故辽太宗应该是在冬捺钵地上京一带接见冯道一行,冯道买木炭的地点自然也是在捺钵地。可见,太宗时期木炭就已经作为取暖燃料在捺钵地使用。辽朝的木炭烧制大多在中京地区,大中祥符五年(1012 年),北宋王曾为贺契丹国主生辰使出使辽朝,回朝后将沿途所见记录于案,向宋真宗上奏疏,其中有辽中京地区伐薪烧炭的记载:“自过古北口,即蕃境。山中长松郁然,深谷中多烧炭为业。”h辽史亦有道宗时期“岁运泽州官炭”i的记载。泽州位于中京道,辽圣宗开泰年间置州j,其治下的神山县、滦河县产官炭k,既是官炭,结合上述冯道“悉市薪炭”,据此上述材料推测“岁运泽州官炭”当指将泽州所产木炭运往捺钵地以供使用。辽圣宗中后期,随行捺钵人

34、员增多,对于燃料的需求量也更大,“岁运泽州官炭”成为惯 a 肖爱民:辽朝政治中心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年,第 101 页。b 王新迎:从辽圣宗前期捺钵看南京城的职能及地位,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年第Z1 期,第 44 页。c(清)厉鹗:辽史拾遗卷 12 引许采陷燕录,丛书集成初编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 年,第 241 页。d(宋)张邦基撰,孔凡礼校:墨庄漫录,北京:中华书局,2002 年,第 97 页。e(宋)阮阅编,周本淳校点:诗话总龟(前集)卷 1忠义门,第 5 页。f(宋)阮阅编,周本淳校点:诗话总龟(前集)卷 1忠义门,第 5 页。g 傅乐焕:辽史

35、丛考,北京:中华书局,1984 年,第 89 页。h 赵永春辑注:奉使辽金行程录(增订本),第 27 页。i 辽史卷 105马人望传,第 1610 页。j 辽史卷 39地理志三,第 548 页。k 武玉环:辽代的赋役制度,北方文物2003 年第 1 期,第 68 页。辽代捺钵的物资供应 409 例,亦成为地方负担,以致松山县令马人望“请于中京留守萧吐浑均役他邑”a。五、属国、属部及相邻政权的进奉 捺钵地物资还有一部分源于属国、属部及邻国的进奉。辽制,辽之属国、属部需定期向辽朝进贡财物。统和十五年(997 年)“冬十月壬辰朔,驻跸驼山,罢奚王诸部贡物”b。可见,之前“奚人诸部是要向捺钵中的辽帝贡

36、物的”c。至圣宗朝,女真诸部被出兵讨平,并设置生女真部族节度使,辽对女真的管理呈现体制化发展d,女真部族每年要向辽朝纳贡诸如海东青、土产e、良马f等物,以供其捺钵之用。宋余靖武溪集契丹官仪载:“自阿保机而下,每主嗣立,即立宫置使,领臣僚,每岁所献牲口及打虏外国所得之物尽隶宫使。每宫皆有户口、钱帛以供虏主私费,犹中国之内藏也。”g 辽朝时,不仅有与中原梁、唐、周等政权的“遣使来聘”,也有包括晋、汉、南唐等的“遣使来贡”。这些贡、聘的物资有犀弓、竹矢、水晶砚、金、球衣及马、药等物。h辽圣宗时,与宋签订澶渊之盟,借此辽宋双方开始了交聘外交。宋朝每次遣往辽朝的生辰、正旦使臣都要给对方带去大批礼物,回谢

37、礼信使、遗留使、告登宝位使及泛使在到达辽朝时,也会携带大量礼物。如史籍记载,生辰礼物为:“凡契丹主生日,朝廷所遗金酒食茶器三十七件,衣五袭,金玉带二条,乌皮、白皮靴二量,红牙笙笛,觱栗拍板,鞍勒马二匹,缨复鞭副之,金花银器三十件,银器二十件,锦绮透背、杂色罗纱绫縠绢二千匹,杂彩二千匹,法酒三十壶,的乳茶十斤,岳麓茶五斤,盐密果三十罐,干果三十笼。其母生日,约此数焉。”i所带礼物并非一成不变,有时还有“二浙髹籘之具,火阁书柜床椅之属,悉往以遗之”j。还有特送之物,如元丰八年(1085 年),诏:“太皇太后特送辽国生辰礼物,令御药院依章献太后与北朝皇太后礼物数排办。内:冠朵,缠以金玉;腰带,水晶;

38、鞍辔,以玉;鞋袜,以靴代之。”k正旦使礼物,史载:“正旦,则遗以金花银器三十件、白银器各二十件,杂色罗纱绫縠绢二千匹,杂彩二千匹。”l宋朝的回谢礼信使、遗留使、告登宝位使及泛使所携带的礼物包括银器、金银带、蹀袍靴帽等服饰、银鞍勒马、漆器、箱具、翠石茶器、杯具、器皿、酒等。m由此观之,宋朝贺 a 辽史卷 105马人望传,第 1610 页。b 辽史卷 13圣宗本纪四,第 162 页。c 杨军:辽代捺钵三题,史学集刊2016 年第 3 期,第 151 页。d 武玉环:论辽与高丽的关系及辽的东部边疆政策,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 年第 4 期。e 程妮娜:辽代女真属国、属部研究,史学集刊2004

39、年第 2 期。f 辽史卷 22道宗本纪二、卷 24道宗本纪四,第 306、323、328、329 页。g(宋)余靖:武溪集卷 18契丹官仪,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 1089 册,第 175 页。h 辽史卷 3太宗本纪上、卷 4太宗本纪下、卷 6穆宗本纪上、卷 7穆宗本纪下。i(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61,景德二年十月丙戌条,北京:中华书局,1992 年,第 1370 页。j(宋)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 1政宣上帙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年,第 2 页。k(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359,元丰八年八月乙酉条,第 8586 页。l(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61,景德二年十月

40、丙戌条,第 1370 页;(宋)叶隆礼撰,贾敬颜、林荣贵点校:契丹国志卷 21南北朝馈献礼物,第 201 页。m(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509,元符二年,第 12122 页。宋史研究论丛第 31 辑 410 辽的生辰、正旦、回谢、遗留使、告登宝位使及泛使的礼物极为丰富。晋、汉、周、南唐等的贡聘之物,宋朝使臣携带的礼物,都是送给辽帝及太后的,属于辽帝及太后的私藏。而辽朝接见各政权使臣,尤其是宋朝使臣的地点大都是在捺钵地,如大中祥符六年(1013 年),晁迥、查道等至“长泊”a;皇祐三年(1051 年),王洙为契丹生辰使,“使至靴淀”b;至和元年(1054 年)九月,王拱辰见辽兴宗“于混同江

41、”c等,长泊、靴淀、混同江都是辽帝捺钵地。前述辽朝设有随驾内库,这些礼物应该是随使臣一起运至捺钵地,置于内库之中,史载辽朝“岁受南宋(指北宋)馈遗百四五十年,内府之储珍异,固山积也”d,就是这种情况的真实写照。根据以上史料的梳理可见,捺钵本身能提供一定的畜牧业产品等物资,契丹部族提供畜牧业产品及捺钵地市场交易所需要的物品等,斡鲁朵、投下州、地方上为捺钵提供粮食、果蔬、木炭等物资。除此之外,还有属国、属部及相邻政权进奉的物资,在这些物资的供给下,辽代捺钵才能年复一年维持正常运转。六、结 语 辽代捺钵时所需物资巨大,核心的物资保障是由统一组织调配的,而捺钵时的猎获、属部的贡新等只是补充,并非捺钵物

42、资保障的主体。捺钵活动的规模和活动事项不同,对物资保障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大规模的捺钵活动地,引入了商业活动,市场不仅是捺钵地商业活动内容,更是捺钵营地中物资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辽代捺钵的物资供应种类庞杂,数量巨大,涉及农、林、牧、副、渔、矿产、加工业产品等领域。除了粮食、果蔬、马匹、木材、丝织品等生活物资,还有玫瑰油等贵重物品。这些名目繁杂的物资,充分体现了辽代捺钵物资供应的广度和规模。辽朝是由北方契丹族建立的王朝,在国家治理方式上创立并实施了二元制的治理模式,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制度呈现出一种契丹因素和中原因素互相杂糅的色彩。同样,辽代捺钵的物资供应也成为一种杂糅着草原游牧制度和中原传统制

43、度的混合体,既吸收中原地区物资供应的因素,又保有本民族惯有的生产生活习俗。其中,捺钵本身、州县斡鲁朵及投下州的供应、捺钵地市场的供应更多地体现了一种契丹民族的色彩;地方上的供应及物资需要由官府有司征集调运送至捺钵地,则是典型的中原因素补给方式。作者简介:张敏(1981),女,汉族,山东省淄博市人,赤峰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吉林大学中国史专业在读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辽金史。a(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81,大中祥符六年,第 1848 页。b(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171,皇祐三年八月乙未条,第 4106 页。c(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177,至和元年九月辛巳条,第 4281 页。d(宋)叶隆礼撰,贾敬颜、林荣贵点校:契丹国志卷 8兴宗文成皇帝,第 8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