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辽宁省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适配性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43243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1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适配性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辽宁省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适配性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辽宁省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适配性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JOURNALOF Liaoning Economic Management Cadre CollegeOF Liaoning Economy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职业教育投入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遥 职业教育的投入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袁 而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也会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产生影响遥首先袁职业教育的投入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遥 通过增加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袁不断完善学校软硬件环境建设袁以此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袁 为区域经济建设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遥其次袁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也会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产生影响遥 随着地方经

2、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袁 政府通常会增加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袁 从而进一步提高人力资源的培养质量和数量袁增强区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袁从而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遥也1页职业教育投入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动态过程遥职业教育的投入可以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袁 而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也会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提出更高的要求遥因此袁政府和利益相关者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特点和发展需求袁 制定合理的职业教育政策袁确保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适配性发展遥一尧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密切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证明袁 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应该是相互制约尧 相辅相成的关系袁 职业教育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人才培养

3、服务袁 同时其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遥一方面袁 区域经济发展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袁 好的经济环境可以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袁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遥职业教育发展的速度尧规模尧结构都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变化的影响和制约遥另一方面袁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袁 职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影响袁可以促进或者阻碍经济的发展袁职业教育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遥也2页因此袁为更好地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袁就必须充分发挥区域经济增长中的优势袁 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与交流袁推动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与优化袁形成良性循环遥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存在着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不匹

4、配尧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不匹配尧办学体制机制不完善尧校企合作程度较浅等问题遥这些问题长期存在并影响了区域人才的供给质量袁 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袁是我国职业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遥淤本文系2023年度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课题 野东北振兴视角下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匹配度研究冶渊2023lslybkt-075冤的阶段性成果曰辽宁省教育厅2021年度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野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经济发展匹配度研究冶渊jytjgxm2022-87冤的阶段性成果遥作者简介院李斐渊1965-冤袁女袁辽宁沈阳人袁本科袁教授袁研究方向院职业教育遥辽宁省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适配性研究譹訛李斐渊辽宁经济职业技

5、术学院袁辽宁 沈阳 110122冤摘要院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可以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更优秀的人才袁而区域经济发展又能为职业教育带来更多的社会资源袁两者协调共生尧相互促进遥当前袁辽宁省职业教育存在专业结构调整滞后于产业结构调整尧行业企业的作用发挥不够尧职业院校合作群体优势不明显等问题遥为此袁辽宁省职业教育应从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尧发挥行业企业作用尧引导职业教育团队成员专业布局等着手袁提升职业教育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适配性袁进而促进两者的协同发展遥关键词院辽宁省曰职业教育曰区域经济发展曰发展适配性中图分类号院 G710文献标识码院 A文章编号院1672-5646渊2023冤04-0078-03现代职业教

6、育078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二二三年第四期二尧 辽宁省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适配性问题1.专业结构调整滞后于产业结构调整辽宁省职业院校数量虽多袁但布局分散袁办学层次低袁资源得不到有效整合袁职业教育的总体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遥也3页现在各个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基本上大同小异袁 有些学校的人才培养相对于产业结构调整需要的高素质的技术人才袁 在专业设置上有一定的滞后性遥 理论上袁 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会比经济产业的发展晚一步袁尤其是在一二三产业比例不断调整袁专业设置需要紧跟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实时进行调整的大背景下袁 与区域经济主导产业发展相适配的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也

7、是在不断演进的袁因此袁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会比经济产业的发展晚一步遥然而袁很多职业院校为了完成招生目标袁在专业设置上盲目追求大而全袁 忽视了专业规划与区域产业的对接问题袁 导致一些职业院校之间的专业重复较多袁教育品牌专业处于空缺状态袁相对于新兴产业袁 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上的支撑有限遥 长此以往袁无论是职业教育的自身发展袁还是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袁就会受到负面影响遥2.行业企业的作用发挥不够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是职业教育与行业领域要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袁 大量的行业企业需要深度参与职业教育领域遥 当前职业教育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未能发挥更有效的作用遥一方面袁因为企业对校企协同育人机

8、制不够重视袁使企业在参与的过程中缺乏进取精神曰另一方面袁学校在人才培养上缺乏配套的激励环境和手段遥此外袁 由于职业院校长期以来实施的都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袁 这种教学模式导致了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脱节遥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课程和教学方式都比较单一袁 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层次较浅也进一步降低了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遥 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遥由此可见袁职业教育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缺少一个强有力的部门牵头袁 牵头部门的功能和作用没有充分体现袁 进而导致职业院校和企业协同育人作用发挥不够遥在参与职业教育的过程中袁行业组织的角色也存在一定的缺失遥 比如行业组织内部的结构和管理不当

9、导致功能弱化袁 社会管理职能中的缺位现象严重袁 组织协调作用也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遥也4页同时袁部分行业组织还存在行政色彩浓厚尧管理机构繁多尧职能交叉重复尧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袁从而不能很好地履行岗位职责袁无法发挥应有的功能袁 在一些行业组织中还存在着行政管理体制不够健全尧管理体制不够规范等问题袁因此也影响了职业教育中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作用的发挥遥3.职业院校合作群体优势不明显职教集团的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资源丰富袁各具特色袁但专业建设水平却参差不齐遥由于职业院校合作顶层设计不够袁 各院校之间没有联合起来形成群体优势遥职业院校之间也各自为政袁缺乏深度的合作意愿遥也5页目前袁职业院校之间还没有找到精准的教

10、育合作对节点袁 现在一般都维持在比较低层次的交流合作遥 其结果必然导致区域职业教育院校办学缺乏统筹布局袁 中高层工作岗位衔接发展制度不完善袁在专业设置上各自为政袁区域内职业院校的整体专业布局与市场人才需求不匹配袁人才培养与发展体系不配套袁有限的教育资源进一步被浪费遥简而言之袁 职业院校协同发展涉及多个利益主体袁包括政府尧行业尧学校尧企业协会等遥 各个利益主体在协同发展的过程中袁 在各自的角色作用发挥上都存在着一定的缺失袁缺乏互动意愿袁不能形成一种多赢的合作格局遥 这就造成了只有建立可持续的合作模式袁 通过区域经济与全产业链的链接袁才能实现职业教育的协同发展问题袁而缺乏与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尧产业合

11、作发展的互动与交流遥三尧 辽宁省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配性提升对策1.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袁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多元主体办学袁 支持有条件的职业院校开展股份制尧混合所有制办学试点袁与企业联合办学曰也可探索校企合作办学袁通过举办分校尧建专业等方式袁开展实习实训基地渊工厂冤的建设遥 实现产教融合尧校企合作办学袁关键在于举办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办学袁构建野政企校社冶四位一体的价值提升机制遥这些主体中院学校和企业合作袁政府从政策上尧制度上给予保障曰在促进校企合作收益最大化的同时袁 双方应提高合作积极性袁产教融合的主体是企业和职业院校袁也是产教融合的受益者曰 社会团体主要指的是行业协会组织

12、袁 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产业行业背景的支持袁 行业组织要充分发挥其协调机制来促进产教深度融合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之路袁不光要079JOURNALOF Liaoning Economic Management Cadre CollegeOF Liaoning Economy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带领学生野走出去冶还需要野请进来冶遥 野走出去冶的方式有很多袁 比如可以鼓励专业教师赴企业参与实践袁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袁学习并掌握企业在生产实践中的新知识尧新技能尧新方法袁丰富课程内容袁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曰有序推进尧积极引导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袁 让学

13、生所学与企业所需实现无缝连接袁 既为企业选拔优秀人才提供了机会袁 又让学生在毕业前对工作所需的技术技能有了更深的了解袁促进学生野干中学尧学中干冶袁真正做到学有所成袁学有所用遥野引进来冶策略是指职业院校在相关政策规定的指导下引企进校袁引进企业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承担部分实践教学和项目实训课程遥2.发挥行业企业作用袁深化产教融合企业是社会人力资源终端最大的受众群体遥为了最大限度地使学生既能好就业又能就好业袁职业教育院校必须在校企协同育人等方面发力袁力求从根本上实现人才培养供需对接遥 根据教育部提出的野学徒制冶要求袁职业院校在招募学徒制导师时袁 可以将企业的专业技能和管理人才聘为客

14、座讲师袁 在实践教学中为学生讲解企业生产环节和操作技能袁真正实现课程与岗位野无缝对接冶袁扎实推进实践育人遥在实习过程中袁企业导师担任学徒的师傅袁全方位指导学生的生产实践遥还可以聘请企业管理岗位的工作人员担任学生的兼职辅导员袁既可以关注学生的心理袁又可以为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提供一些必要的保障遥 这些措施的实施袁 有助于企业在实习过程中可以客观评价学生的综合表现袁找出学生专业技能的短板袁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提升袁 使学生在完成学校理论知识学习后袁很快就能上岗就业遥也6页这些举措既满足了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袁 又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企业生产秩序的稳定袁 进而提高了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袁 同时也增强

15、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袁 缩短了企业部门招聘和培训员工的流程袁有效降低了企业成本遥3.引导职业教育团队成员专业布局袁形成群体优势职业教育集团成员应该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优势袁经过整体布局优化和专业提升袁形成与各专业群相对应的教育产业群袁 在专业群建设的基础上形成专业集体格局袁 并建立具有实体性质的深度产教融合平台袁主动融入区域经济建设遥以政府为主导袁行业参与指导袁企业积极参与袁多元主体各司其事袁在深化产教融合的过程中发挥各自作用遥职业教育应打造一个以社会为主体尧 多元参与的产业联盟平台袁集中发展要素袁贯通生产链尧教学链尧研发链袁做到抱团发展尧赢在产业尧赢在校企袁实现职业院校之间合理布局尧资源整

16、合袁形成齐抓共管尧相互衔接尧相互对抗尧相互沟通的局面遥职业教育院校之间可以积极推进学习成果的认定尧积累和转换袁为技术技能人才持续成长提供支持袁为终生学习提供有力支持遥同时袁还可以合作组建基于野十四五冶发展需求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的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联盟袁 搭建职教与普通高等学校的沟通桥梁袁合力打造现代职教体系遥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需要袁 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遥职业教育的发展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人才瓶颈问题遥 如果地方政府可以给予支持袁行业可以给予指导袁企业也能够积极提供技术协助袁 在人才培养上给予更多经验和技术上的帮助袁 这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

17、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遥与此同时袁职业教育院校又会为企业输送更多符合市场需求尧 满足企业需要的高质量人才袁 以更直接的方式缩短企业吸纳人才的过程袁 从而有效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速率遥最终实现职业教育和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遥参考文献院也1页张韵袁钟书华.区域创新政策执行保障研究要要要基于前瞻性公共政策分析也J页.科技智囊袁2022渊9冤院28-35.也2页张传娜.高等职业教育支持区域经济发展探究要要要以吉林省为例也J页.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袁2021渊5冤院9-12.也3页孟繁营.基于职教集团的德州职业教育与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匹配对策研究也J页.现代职业教育袁2021渊14冤院70-72.也4页洪迎秀袁乐才袁石佳仪袁李星穆.粤港澳大湾区商科的教学改革新方向要要要以AI时代为背景也J页.现代商贸工业袁2023渊4冤院217-219.也5页谢莎袁王书林.基于野服务三角冶模型的高职高质量发展的因素分析与优化策略也J页.职业教育研究袁2021渊4冤院39-43.也6页 王英春.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也J页.辽宁高职学报袁2021渊7冤院6-9.渊责任编辑陈楠冤080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