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重点知识点大全
1
选择题(经典例题高频考点-名师出品必属精品)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敦厚(dūn) 疙瘩(gē) 肺腑(fǔ) 涤荡(tiáo)
B.田埂(gěng) 冗长(rǒng) 痴呆(chī) 煨熟(wēi)
C.麦秸(jiē) 偌大(nuò) 攒集(cuán) 泾阳(jīng)
D.刁钻(diāo) 侮辱(wǔ) 碾过(niǎn) 熨平(yù)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A.“涤荡”的“涤”应读“dí”。
C.“偌大”的“偌”应读“ruò”。
D.“熨平”的“熨”应读“yùn”。
故选B。
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正确,且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晨风大约就是生活在死水一般空气里的人们仅有的天惠。她们嘈杂起来,有的在公共自来水笼头边舀水,有的用断了齿的木梳梳掉执拗地粘(nián)在头发里的棉絮。
B.回首过去一年,有过黯然神伤,有过喜笑颜开。时光的案几上,那些被打磨过的岁月,熠熠生辉,在寻寻觅觅中跌宕了似水流年的情怀,盈动一缕曼妙的馨(xīn)香。
C.林清玄的文章总是远离庸俗和污秽,更没有咄咄(duó)逼人的气势,而是清丽悠远,沁人心脾,看似不能相容的特性,都能在他的笔下温柔地展现,娓娓道来,如沐春风。
D.《长津湖》实现了文艺创作与时代召唤、人民需求的同频共震,电影人以真挚的情怀、真诚的态度,将故事讲得动人心魄,深刻诠(quán)释中国精神,凝聚时代磅礴之力。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
A.“水笼头”的“笼”应写作“龙”;“粘在”的“粘”应读作“zhān”;
C.“咄咄逼人”的“咄”应读作“duō”;
D.“同频共震”的“震”应写作“振”。
故选B。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彭殇 赍钱 乘彼垝垣 祟山峻岭
B.晻晻 樊笼 纨绔子弟 夙兴夜寐
C.葳甤 拊掌 畅叙幽情 天朗气清
D.虚诞 遽然 隰则有畔 越陌度阡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
A.“祟山峻岭”的“祟”应写作“崇”,
C.“葳甤”的“甤”应写作“蕤”,
D.“隰则有畔”的“畔”应写作“泮”。
故选B。
4、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郎中:战国时开始设置的官职,职责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郎中作为医生的称呼始自宋代。
B.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从座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C.周代将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均世袭罔替,封地均称国,在封国内行使统治权。各诸侯国内,置卿、大夫、士等爵位。卿、大夫有封邑,对封邑也可以行使统治权。秦朝,继续使用自商鞅变法后定下的自公士至彻侯二十等爵。
D.成语“五音不全”中的“五音”即汉族古代音律的五声音阶,也称“五声”,按音阶由低向高排列依次为:“宫—商—角—徵—羽”,分别对应现代音符“1-2-3-4-5”。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D.“分别对应现代音符‘1-2-3-4-5’”理解错误。“宫—商—角—徵—羽”,类似现在简谱中的“1-2-3-5-6”。
故选D。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师不必贤于弟子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B.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何陋之有
D.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介词,比;介词,在;
B.代词,语气助词;兼词,“于何”,到哪里;
C.都是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D.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修饰。
故选C。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良好的企业家精神主要是由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工匠精神及其责任意识。实现企业的全面发展,离不开“企业家精神”的充分发挥。
B.广大企业职工要增强新时代工人阶级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在为实现中国梦的奋斗中争取人人出彩。
C.新时代企业文化建设,迫切需要企业家发挥表率作用和工匠精神,勇于担当使命、自觉开拓创新。
D.大力弘扬劳模工匠精神、企业家精神和科学家精神;最大限度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的新动能永恒动力。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由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工匠精神及其责任意识”成分残缺,应当是“由……构成”。
C.“发挥……工匠精神”搭配不当,可在“工匠精神”前加“弘扬”。
D.“释放……新动能永恒动力”成分赘余,应删除句末的“永恒动力”。
故选B。
7、依次填入下面横线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有关建筑专家______后认为,这座庄园始建于清康熙年间。风雨沧桑的三百多年间,庄园的砖瓦墙垣_______变得残破衰败,但其古朴雅致的民居风格、严谨灵活的建筑布局、独具匠心的艺术造型、深厚丰富的文化内涵,仍然值得我们细细_______。
A.考查 逐步 品位
B.考查 逐渐 品味
C.考察 逐渐 品味
D.考察 逐步 品位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第一空,“考察”是实地观察调查;“考查”是用一定的标准来检查衡量。语境中是建筑专家对庄园的实地观察调查,故选“考察”。
第二空,“逐渐”是渐渐地;“逐步”是一步一步地,有步骤。语境中指庄园的砖瓦墙垣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残破衰败,故选“逐渐”。
第三空,“品味”和“品位”都可以作名词,指品质、格调,但“品味”还可以作动词,表示仔细体会、玩味。语境中作动词,故选“品味”。
故选C。
8、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犀利 夜宵 霓虹 感人肺腹
B.衷心 蠕动 娇嗔 百舸争流
C.峥嵘 慰籍 耕耘 出类拔粹
D.辨论 安详 张皇 格物致知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识记现代汉语常用规范汉字字形的能力。
A.“感人肺腹”的“腹”应写作“腑”;
C.“慰籍”的“籍”应写作“藉”;
D.“辨论”的“辨”应写作“辩”。
故选B。
9、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揳入(xiē ) 炽热 (zhì ) 强劲 (jìn ) 兴奋 (xīng)
B.罅隙 (xià ) 摈弃 (bìn) 埋怨 (mán ) 籼稻 (xiān)
C.皱褶 (zhě ) 着恼 (zhuó) 嘈杂 (cāo ) 执拗 (niù )
D.吸吮 (shǔn) 憎恨 (zēng) 包扎 (zhā ) 笨拙 (zhuō)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A.“炽热(zhì)”中的“炽(zhì)”读音错误,应该为“炽(chì)”;“强劲(jìn)”中的“劲(jìn)”读音错误,应该为“劲(jìng)”。
C.“着恼(zhuó)”中的“着(zhuó)”读音错误,应该为“恼(zháo)”;“嘈杂(cāo)”中的“嘈(cāo)”读音错误,应该为“嘈(cáo)”。
D.“包扎(zhā)”种的“扎(zhā)”读音错误,应该为“扎(zā)”。
故选B。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长期在高校从事学生工作的老景说:“尽管你多么爱自己的孩子,都不要试图把他或她完全塑造成你想要的样子。”
B.从小说看,汪先生对小曲、唱词、胡琴、通俗节目、苏北一带平民百姓的习俗相当熟悉。语言干净得像用水洗过似的;读了以后,如含橄榄,余味悠长。
C.湖南湘西州永顺县桃子溪村的乡村女教师李田田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根据,对乡村教师面对的种种检查过多、扶贫任务过重等形式主义问题发出了尖锐的批评。
D.在近期举行的“水市湖城”规划大会上,人们一致认为河北明珠衡水湖的美可以与孙犁笔下白洋淀的美同日而语。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A. “尽管”应改为“无论”。此处“爱自己的孩子”与“不要试图把他或她完全塑造成你想要的样子”之间是转折关系,“尽管”,表示让步,先承认某种事实,后引起转折,下文往往有“但、但是、然而”等词呼应,此处没有这些词语。下句有词语“都”,与“都”相呼应的应为“无论”,“无论……都……”是转折关系的关联词。
B.“余味”,形容事物的性情未尽,余味正浓,耐人寻味。“悠长”,久远,漫长。此处语境是指读了以后,如含橄榄,余味正浓,所以此处词语使用正确。
C.“根据”应改为“依据”。“根据”,把某种事物作为结论的前提或语言行动的基础;作为根据的事物。“依据”,把某种事物作为依托或根据;作为根据或依托的事物。此处语境是指把“自己的亲身经历”作为依托,所以应该用词语“依据”。
D.“同日而语”,放在同一时间来讨论,相提并论(多用于否定)。此处不是否定句,使用错误。
故选B。
1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中国机动车数量高速增长,导致人们的驾车文明程度不高,确实到了推动依法文明驾车,建立与中国机动车发展相适应的现代交通秩序的时候了。
B.孩子看电视、玩电脑的时间过长与近视有关,除此之外,光度不够也会引起近视。
C.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地区,由于高原低氧环境引起的人体低氧性疾病,统称为“高原病”。专家指出,感冒、发高烧、过度疲劳等都是造成“高原病”的诱发因素。
D.进入新世纪以后,人类能否实现和平,取决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世界走势的清醒判断和理智使用自由力量的能力。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不合逻辑,“机动车数量高速增长”与“驾车文明程度不高”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删掉“导致”。
B.语序不当造成不合逻辑,属于主客颠倒,可改为“孩子近视与看电视、玩电脑的时间过长有关”。
D.不合逻辑,两面对一面,“能否实现”为两面,“清醒判断”“理智使用”为一面,可以改为“取决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世界走势是否有清醒判断和能否理智使用自由力量的能力”,把“能否”改为“要”,或者把“走势”后的“的”改为“是否具有”。
故选C。
12、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吹笙(shēng) 羁鸟(jī) 公瑾(jīn) 浊酒杯(zhuó)
B.樊笼(fán) 瀛洲(yíng) 纶巾(guān) 天姥山(mǔ)
C.吐哺(pǔ) 嘲哳(zā) 袅袅(niǎo) 佛狸祠(bì)
D.钿头(diàn) 渌水(lǜ) 三匝(zā) 荫后檐(yìn)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A.应为公瑾(jǐn);
C.应为吐哺(bǔ)、应为嘲哳(zhā);
D.应为渌水(lù);
故选B。
13、下列各句中的“之”,意义及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人之有是四端也
A.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B.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C.人皆有不忍人之心D.由是观之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例句:助词,主谓之间,取独。句意:人有这四种发端。
A.助词,主谓之间,取独。句意:像火刚刚燃起,泉水刚刚涌出一样。
B.助词,调节音节,不译。句意:近可以事奉父母,远可以事奉君主。
C.助词,的。句意: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
D.代词,这。句意:根据某个东西再来看待这件事。
故选A。
14、下列各组成语中全是贬义词的一项是( )
A.居心叵测 矫揉造作 死皮赖脸 沾沾自喜
B.独具慧眼 废寝忘食 断章取义 丰功伟绩
C.投机取巧 挑拨离间 自作自受 侃侃而谈
D.自食其力 专心致志 金碧辉煌 勇往直前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成语的感情色彩的能力。
A.居心叵测:形容人心十分险恶,不怀好意,意图做坏事。也指心思和意图,难以推测和判断。贬义词。
矫揉造作:形容装腔作势,极不自然。贬义词。
死皮赖脸: 形容不顾羞耻的样子。人脸上的死皮,不好弄不下来,后来用来形容人脸皮厚。解释形容厚着脸皮,纠缠不休。贬义词。
沾沾自喜:形容自以为不错而得意的样子。贬义词。
B.独具慧眼: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形容眼光敏锐,见解高超。褒义词。
废寝忘食: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非常勤奋专心。褒义词。
断章取义:不顾文章或讲话的原意,孤立地取一段或一句的意思。贬义词。
丰功伟绩:对社会作出突出贡献,创造过巨大业绩。褒义词。
C.投机取巧:利用时机和巧妙手段谋取个人私利,也指不愿下苦工夫,凭小聪明侥幸取得成功。贬义词。
挑拨离间:原指没有根据的话,现在多指在别人背后散布谣言,污蔑、中伤他人。贬义词。
自作自受:自己做了错事,自己承受不好的后果。贬义词。
侃侃而谈: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褒义词。
D.自食其力:凭借自己的努力生活。褒义词。
专心致志: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褒义词。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等颜色鲜明华丽,光彩夺目。褒义词。
勇往直前:不怕艰险,奋勇地一直往前进。褒义词。
故选A。
15、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位是米考伯先生。”昆宁先生对我介绍道。
B.“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这句激励了无数人的话,正是出自《老人与海》。
C.“前天您受审的时候,我在做陪审员。”他说:“您没有认出我来吧?”
D.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用小刷子蘸上墨水给每样东西注明名称:桌子,椅子,钟,门,墙,床,平锅。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C.“——。”××说,“——。”的格式,即提示语在中间的情况,此时“说”后应用逗号。
故选C。
16、下列名句的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仰关宇宙之大,俯查品类之盛B.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C.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D.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名句名篇中字形的能力。
A.“仰关宇宙之大,俯查品类之盛”中“关”应改为“观”,“查”应改为“察”。所以正确书写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故选A。
17、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慰藉(jiè) 稻菽(shū) 三匝(zā) 戛(jiá)然而止
B.筵(yàn)席 鼓瑟(sè) 吐哺(pǔ) 大模(mó)大样
C.巷(xiàng)道 暧(ài)暧 遒劲(jìn) 跌宕(dàng)起伏
D.惆怅(chàng) 载荷(hè) 茎(jìng)秆 弄巧成拙(zhuó)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B.“筵席”的“筵”应读作“yán”,“吐哺”的“哺”应读作“bǔ”,“大模大样”的“模”应读作“mú ”;
C.“遒劲”的“劲”应读作“jìng”;
D.“茎秆”的“茎”应读作“jīng”,“弄巧成拙”的“拙”应读作“zhuō”。
故选A。
18、指出下列成语或四字熟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莫名奇妙 戛然而止 撼天动地 瞻前顾后
B.张皇失措 雷厉风行 雕虫小技 不谋而和
C.再接再励 跌宕起伏 炉火纯青 造诣高深
D.珠烁晶莹 出类拔萃 酣畅淋漓 霞蔚云蒸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现代汉语常见字的书写能力。
A.“莫名奇妙”的“奇”应写作“其”;
B.“不谋而和”的“和”应写作“合”;
C.“再接再励”的“励”应写作“厉”。
故选D。
19、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A.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
B.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从天子到普通百姓,都要把修养品德作为根本。
C.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为了它,我什么都没有了;治疗它,我没有乱动。
D.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所以天下相亲相爱就能太平,相互仇恨就会混乱。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C.句意为在事情尚未发生以前就采取行动处理妥当,在混乱没有产生以前就加以治理。“为”,动词,做,处理;“未有”,事情尚未发生;“治”,治理;“乱”,混乱。
故选C。
20、下面文学常识介绍有误的一项是( )
A.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
B.议论文论据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C.《再塑生命的人》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是海伦凯勒,英国女作家,一生创作十几部作品,并致力于多种社会活动。
D.《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作者是丁肇中,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
C.“英国女作家”错误,应是美国女作家。
故选C。
21、从词类活用的角度分析,下列加线词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见贤思齐焉 ②譬如平地 ③自贼者也 ④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⑤在明明德 ⑥足以保四海 ⑦请事斯语矣 ⑧见贤思齐焉
A.①⑤/②⑧/③⑦/④/⑥B.①⑧/②⑤/③/④/⑦/⑥
C.①/②⑤⑧/③⑧/④⑥D.①/②⑧/③⑦/④/⑤/⑥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词类活用现象的能力。
①句意:说看到有德行有才能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在其中和他看齐。“贤”,形容词作名词,有道德、学问的人。
②句意:比如用土堆山。“平”,形容词作动词,填平。
③句意:是害自己的人。名词作动词,伤害。
④句意:见到一个不如自己的人,就要反思自己是不是有一样的缺点。“内”,名词作状语,在内心。
⑤句意:人要弘扬内心的善良光明的德性。“明”,形容词作动词,彰明、弘扬。
⑥句意:足以安定天下。“保”,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安定。
⑦句意:一定要按您这话去做。“事”,名作动,实践。
⑧句意:见到一个品德能力超过自己的人,就要想着自己要努力跟他一样。形容词作动词,向……看齐。
①形容词作名词/②⑧形容词作动词/③⑦名词作动词/④名词作状语/⑤形容词作动词/⑥动词的使动用法。
故选D。
22、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人,是中国古代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员,又称寺人、奄(阉)、宦者、中官、内官、内臣、内侍、内监、宫闱臣等。
B.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形体方正,笔画平直”。
C.卜筮,古代民间占问吉凶的两种方法,是古代巫术的一种表现。卜,用火烧龟板,根据龟板上的裂纹推断祸福。筮,用蓍草的茎占卜。
D.谥,是古代帝王或大臣死后被评的称号。与皇帝比,臣属的谥号要简明一些,或一字,或二字,所选之字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笔画平直”错,形体方正,笔画平直是楷书特点。隶书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故选B。
23、对下列词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粪土当年万户侯”,“万户侯”是比喻大军阀、大地主、大官僚。
B.“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借代的修辞手法。“江山”代国家;“激扬文字”代评论国家大事、激浊扬清的文章。
C.“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是反问句,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D.“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使用了对偶和借喻的修辞手法。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修辞手法的能力。
A.“万户侯”与“大军阀”等是同类事物,不能形成比喻。
C.是设问和拟人,不是反问句,从全篇来看,下阕做出回答,所以是设问;用“问”把“大地”写成了人,是拟人。
D.对偶、借代的修辞,对偶“才饮”对“又食”,“长沙水”对“武昌鱼”。借代是借部分代整体,即借“饮长沙水”“食武昌鱼”代“在长沙,在武汉”。
故选B。
24、以下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词依据字数划分为小令、中调、长调。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其句数、韵律等均有各自不同的规格。“沁园春”就属于词牌名。
B.新诗是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就是一首新诗,是郭沫若早期“火山爆发式”的诗歌代表作之一。
C.闻一多主张诗歌应具有“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这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并纠正了五四运动以来白话新诗过于松散、随意等不足。
D.英国诗人雪莱是杰出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英国文学史最有才华抒情诗人。他诗风自由,惯用象征手法,《致云雀》就是他的抒情诗代表作之一。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D.“英国诗人雪莱是杰出现实主义诗人”错误。雪莱是浪漫主义诗人,《致云雀》作为其代表作之一,就鲜明地体现他的诗歌浪漫主义创作风格。
故选D。
25、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就有道而正焉B.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C.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D.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A.“正”,形容词用作动词,匡正。
B.“诚”,使动用法,使……诚。
C.“事”,名词用作动词,侍奉。
D.没有活用现象。
故选D。
2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由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主办的第十五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决赛,设在中国传媒大学的报告厅举行,现场将揭晓个人和团队的获奖名单。
B.这位生前默默无闻的画家在去世很多年以后,世人才像发现新星一样赞叹他,他的作品也开始备受追捧,收藏价格飞涨,而这一切,都与他毫不相干了。
C.《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是一篇形象、生动的演讲,是一篇关于无产阶级的世界历史使命的著名演讲,因而文笔清新自然,耐人咀嚼。
D.在2021年河南卫视春节联欢晚会上,郑州歌舞剧院演出的舞蹈《唐宫夜宴》收获众多好评。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 “设在中国传媒大学的报告厅举行”句式杂糅,应改为“在中国传媒大学的报告厅举行”。
B.结构混乱中途易辙,前句说的是“画家”,没说完,主语改为“世人”。应改为“在这位生前默默无闻的画家去世很多年以后……”。
C.不合逻辑,连词“因而”使用不当,前后分句不存在因果关系。
故选D。
2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自古以来,人们所创造的文艺就不是单调的、生硬的、而是包罗万象、丰富多彩的。
B.在传染病暴发初期,医学专家最感到左右为难的是,如何判断和预测疫情的规模和发展趋势。
C.您培养的莘莘学子,或纵横商海,或潜心学界……在各行各业的建设中,总是首当其冲。
D.北京的小吃,多种多样,风味独特,耐人寻味,令很多外地游客赞不绝口。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A.包罗万象:形容内容丰富,应有尽有。本语境是强调人们所创造的文艺内容丰富多彩,成语符合语境;
B.左右为难:左也难,右也难,两边为难。形容处于某种困境中,不易做出决定。“如何判断和预测疫情的规模和发展趋势”不属于“左”和“右”的问题。成语不符合语境;
C.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蒙受灾难。本语境是强调莘莘学子在各行各业的建设中总是冲冲锋在前,成语望文生义,不符合语境;
D.耐人寻味:形容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思索。本语境是说北京小吃的特点,成语使用错误。
故选A。
28、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究竟采用哪个方案更有利于抢救受灾人员,他不能不 。
(2)面对成千上万失去家园的受难同胞,我们怎能袖手 。
(3)去北京看奥运会,对我来说简直就是一种 。
(4)经过这次打击,他终于 了:人不能游戏人生。
A.思考 凝望 盼望 领悟B.思想 眺望 渴望 感悟
C.深思 观望 奢望 醒悟D.沉思 远望 期望 觉悟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第一空,“深思”,认真思考,深入考虑。“思想”,通过思维活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的客观存在所产生的结果。“沉思”,深入地进行思考。“思考”,进行深入、全面的思维活动。语境中“不得不”强调问题的重要性,故选“深思”。
第二空,“凝望”,目不转睛地看;注目远望。“观望”,置身事外静观事态发展。“眺望”,从地势高的地方向远处望。“远望”,向远处看。语境强调面对失去家园的受难同胞不能置身事外,故选“观望”。
第三空,“盼望”,热切地希望。“奢望”,因要求过高而难以实现的希望。“渴望”,迫切地希望;殷切地盼望。 “期望”,对未来的人或事物抱希望。语境指去北京看奥运会这个愿望很难实现,故选“奢望”。
第四空,“醒悟”,从迷惑、错误中清醒、觉悟过来。“领悟”,对事物有所了解和认识。“感悟”,受到感动而领悟。“觉悟”,醒悟明白,由迷惑而明白,由模糊而认清,也指对c理的认识,进入到一种清醒的或有知觉的新的状态。语境指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觉悟,故选“醒悟”。
故选C。
29、下列句子表述中,逻辑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有着积极的思想倾向,因而文笔清晰,耐人咀嚼。
B.当下雨时地一定会湿,当地没有湿时,所以刚才一定没有下雨。
C.这架飞机在运营成本上是其他同级别机型的1.3至2倍,优势明显。
D.支持甜食或支持咸食,你不支持甜食,故你支持咸食。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逻辑推理的能力。
A.“都有积极的思想倾向”属思想性,“文笔清晰,耐人咀嚼”属艺术性,前“因”并不能产生后“果”,强加因果,所以逻辑表述错误;
B.“下雨”为P,即前件;“地湿”为Q,即后件。“否定后件一定否定前件”,属于充分条件的有效推理,所以逻辑表述正确;
C.“运营成本是其他机型的1.3至2倍”与“优势明显”相矛盾,违反了不矛盾律,所以逻辑表述错误;
D.这是假两难推理,诡辩者在表述上刻意将“中立”这个选项隐去,造成选言三段论的假象,所以逻辑表述错误。
故选B。
30、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张皇 隧道 宛若 橘子洲
B.皱褶 贪婪 虔诚 彭泽令
C.拾掇 佳宾 丘孪 谢公屐
D.石扉 潦倒 樯橹 佛狸祠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形的能力。
C.“佳宾”的“佳”应写作“嘉”;“丘孪”的“孪”应写作“峦”;
故选C。
21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