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拉贝日记观后感 好像所有的悲剧都发生在雨天,所以注定人们总会在阴雨天感到失落。雨,就像银灰色黏湿的蛛丝,织成了一占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世界。 我无法驱逐这落寞的心境,像窗外的雨丝裹挟着阴郁,从昏黄的思绪中盘旋的旷野,别让晨曦在记忆中遗落。 外面的雨并不大,但听着淅沥,听得心疼。关上电脑的我,脑海里出现的只有拉贝日记这部电影的片断。心越来越冷,越来越疼,剩下些什么。 1937年12月4日,拉贝宣布自己在中国生活了27年142天。当日日军轰炸南京,拉贝让伙计们用国旗,保住了南京人民的安全,同时建立了安全区。 1937年12月11日,日本亲王承认安全区。1937年12月12日,日本攻陷南京。 193
2、7年12月13日,日军进城,国际委员会不断给安全区送食物,确保安全区内有食物。 1937年12月15日,养活25万人不容易,想多给安全区送食物,日本却长时间得不到回应。 1937年12月19日,在河边发现尸体,日本人不碰,我们也不碰。1937年12月21日,安全区与外界失去联。1937年12月23日,安全区快支持不住了。 1937年12月25日,日本准备消除安全区,南京人民聚集在外,捍卫安全区。1937年12月29日,日本面对各国外交官认可安全区,我被迫离任,离开南京。上面十则日记反映了电影里的情节。 在这没有正式战书的战争中,日本军人对我们的中国南京进行了十分残暴的行为,一切烧、杀、抢、强奸
3、无所不为,给中国的老百姓带来了莫大的灾难。然而,在这不幸之中还存在着一丝曙光,那就是拉贝先生,这部电影的主人公,一个德国人,他与他的伙伴在这场战争中,不顾个人安危,在南京设立了一个安全区,保护那些无辜的人民群众和学生。在历史中,拉贝先生是我们中国人的英雄,他爱中国,中国人民也爱他。他写的拉贝日记更真实地揭露了残暴的日本军人,其中在我的印象之中最深的是日本士兵把中国士兵的人头当作一场砍头比赛,谁砍的人头多就会登上报纸这一切是多么的令人难以置信,多么的令人心酸,然而它却是真实地发生过,以致于我们无法忘记那些惨痛的日子,每每看到有关南京大屠杀的事件,都触碰着我们内心深处的伤,然后,泪已经落下了。 我
4、们生活在和平年代,或许我们不能亲身体验战争年代的恐惧。但是今天的我们同样对战争年代充满着敬佩,因为,是那个年代的人为我们创造了今天的美好与和平,是那个年代的人为我们创造了这一财富,给了我们幸福的生活。所以,那个年代的人是最勇敢的一代中国人。 这可算是对自己的一个慰藉,然而,事实我们还是得面对,当时的中国为什么会被侵犯呢。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原因,但我还是要问,还要坦坦荡荡地说,那是因为我们过去的中国太弱了,弱肉强食。 瘦弱的中国又是靠什么来反抗的。靠什么来改变坐以待毙的局面的。靠什么来崛起的。两个字“爱国”;一句话,“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 由此,延伸话题,在中国的历史上,多少豪杰为国
5、家舍身忘己。 打开那几千年的历史,总有些人打动着我们的眼睛,震撼着我们的心灵。他们用智慧与意志,忠诚与执着,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中,将“爱国”二字写得最美。这就是铁血忠魂。班超,东汉名将,少有大志,30岁前以抄写为生,后投笔从戎,公元73年击凶奴,出使西域。在历史中有他璀璨的一页。 戚继光,明代抗倭名将,他文武并进,自小立志疆场。1562年平倭寇三大巢穴,多次为国家身战沙场。 颜真卿,说到他,大多数人都只知道他的颜字,却不会想到他积极参与平定安史之乱。他的忠贞不渝,不仅不会因环境改变而改变,反而在大是大非面前愈显得坚如钢铁。这必然注定他永陷重围,但死而后已的结局。 “只要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怕死,天
6、下自然就会太平。”看到这句话你会想起谁。这是岳飞在一群文人学士谈论纷乱时局时,对别人提出的“天下纷纷,不知几时才能平”所作的回答。我们都知道岳母在他背上刻上了“精忠报国”四字。他一身为国,戎马一生。历史上爱国的人甚多,不论文人还是武将,他们的一生,只为国家而奋斗,与国同生,与国同亡。因此,很多时候一个国家的命运都是与一代人挂钩,那么我们这一代人呢。是不是更应该 今年是五四运动的第92周年,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对五四运动最好的纪念,对五四先驱最好的告慰,就是要在先进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精神,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勇敢地担负起历史重任,同广大人民群众一起
7、努力,奋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我们要响应时代的召唤,牢记光荣的使命,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大力弘扬五四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兴旺的历史征途上谱写出更加辉煌的青春乐章。 一个人站在人生的转折点上,一切都那么不确定,明天你将站在哪里。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毫无疑问这是鲁迅的话。他没有去战场,他带给我们什么了。他一心想要拯救中国人,让我们不被称作为“东亚病夫”,为了这个他远赴海外去学医,后来又弃医从文。这是为什么。因为他一开始认为从医能减轻别人的痛苦,是一种快乐;但当时的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一直遭受着外国列强的压迫,老百姓都处于一
8、种水深火热之中。再加上清朝政府的腐败,让他看到了中国人的病因不在于医人,而在于医心,所以他决定弃医学文,用他那无形的笔去唤醒中国大众民族的心,来共同抵抗外来侵略者。鲁迅没有上过战场,但是他救了中国,唤醒了中国人。他在文学上为国人所作出人的贡献是不可否认的。 虽然不是每个人都会成为伟人,不是每个人都会被历史记住,但只要人人都有一份爱国心,那么我们的国家就会强大起来。当一个国家的凝聚力旺盛的时候,是没有一个外遇势力可以侵入的,而这凝聚力也是我们国防的重要一部分。国防,国防,顾名思义,就是国家的防务,是指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防备外来侵略和颠覆,所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
9、方面的建设和斗争。 “国无防不立,民无防不安”。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重要的无非两件大事,一个是发展问题,一个是安全问题。在当今世界,国防是人类社会发展与安全需要的产物,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的根本大计。正是因为我们看到了国防的重要性,从新中国建立以来,我们国家就重点搞武装力量建设,对人民群众和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发展国防体育事业,建立,健全国防法规体系,注重军事理论研究,发展军事科学,制定并完善符合实际的战略战术原则。渐渐的,我们国家真的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和谐,以致于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在世界之林中占据着重要的一位,这确实与我们强大的国防息息相关。 说回南京大屠杀时期,那个时候
10、我们国家根本谈不上有国防这回事,因此灾难的发生是必然。当时的社会已经彻底过去了,我们已经无法体验那充满血腥味的生活,也不想体验,但我们能想象当时的社会,当时的大学生能够高举旗帜,反对帝国主义,反对侵华日军,他们的那种高涨的爱国情怀就是国家最强大的防御武器。如今我们没有生活在那个年代,不能高举旗帜在街上游行示威,我们能做的就是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身有一技,以此来响应国家的号召,为国家做出贡献,让我们的国家更强大。 随着中国经济、军事、政治的强大,我们已经不再被外国人欺负。我们做的不需要戎马一生,不需要战死沙场以此报国,我们要做的不仅是保家卫国,还需要为世界和平做出贡献,只有世界和平了,我们才会
11、有更幸福美好的生活,国家才会更强大。 平祥谓“和”,“和”谓平祥。这“和”便是人生的境界,生活的机趣,精神的逍遥,心灵的解放,人生的愿景。 我们所向往的便是人和,家和,国和,世界和,愿我们以“和”为景家和万事兴,天下太平。 第二篇:拉贝日记观后感看一部好片 影视名称:拉贝日记 观后感: 1937年12月13日,这是一个凡是中国人都不会遗忘的日子,它是一道烙进了所有中国人心里的疤痕,它时常提醒我们的痛,我们的屈辱。因为在这一天之后的长达六个多星期,侵华日军在被攻陷后的南京,进行了大规模的屠杀、抢掠、强奸等。在这六个多星期里,我们痛失了30多万中国同胞,三分之一的南京城被烧。 拉贝日记从一个德国人
12、拉贝的视角,揭露了他们这一恶行。他是一个德国西门子公司中国分公司的负责人。在1937年中国市局动荡的时刻,他亲眼目睹了日军进入南京后惨无人道的屠杀。他不顾让他立刻回国的命令,联合了十几位外国传教士、医生等一起建立了“南京国际安全区”,前后拯救了近20万中国子民。期间他的妻子差点被杀,他自己也冒险多次与日本人发生冲突。最后各国大使回到南京,日本不得不承认安全区,而拉贝也被潜回德国。 影片被谴责并没有真实的反映日本人南京大屠杀的罪行,然而大部分人还是给予了较高的评价的,为这个德国人而感动、鼓掌。 影片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当拉贝的司机被日本人杀害后,日本提出让他在众多的中国战俘里选20个出来赔偿他,
13、他走在人群中,面对着一双双渴望活下去的眼睛,然后选择谁活,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我想除了他本人,其它任何人永远也无法体会到的。于是除了对日本人令人发指的罪行的控诉外,我想到,生于这个和平时代,我们过于幸福,然而,却越来越不珍惜自己的生命,面对一点困难就寻死觅活。对比当初那些为了维护更多生命而做出牺牲的人们,我们情何以堪。生命太容易获得,也太容易失去,为什么不能更加珍视它呢。有句话说得好“有勇气去死,竟然没有勇气活着”,是的,生命可贵啊。 另外,电影中讲述到由于安全区中人超过了预计的人数,食物成为了难题,钱也是一个问题。而拉贝在这个时候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偷偷地将它们放在了教堂的神坛上。圣诞节,
14、他一个一个的给安全区的人发钱作为礼物。钱,作为礼物,在现在似乎是很稀疏平常的事,我一向觉得那很俗,同时也偏激地将它们与腐败等联系在一起。然而,在这儿,我却为此深深地感动,并不是说钱有多少,而是那一份爱,那一份人道主义精神,那一份无私。 在影片的最后,安全区被承认,拉贝被潜回德国时,得到帮助的中国人怀着感恩的心拥着他离开,叫他的名字,终于他和妻子见面相拥,让我们忍不住也欢呼,喜极而泣。不过拉贝回到德国,因涉嫌与中国人勾结串通而被拘捕,并禁止他说出在中国的见闻,留下的日记等都被没收。二战后后,要求放弃纳粹党级一度被拒绝,最终于1950年,在被人遗忘和穷困潦倒的情况下死于柏林。多年后他的日记才被公诸
15、于众。 直至今日,日本右翼势力仍然试图否认“南京大屠杀”,不过历史不会忘,人民不会忘,也感谢拉贝先生的日记的佐证。我想,拉贝先生或许曾经在被人遗忘的情况下死去,但是今后,不管多少年过去,他都将被铭刻在中国感谢的史册上,永不会褪去。 拉贝日记给了我们太多的思考,爱,人道主义,生命,贡献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明白那句永恒的话“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发愤图强,振兴中华,不能只依靠别人,把希望全寄托于他人,屈辱我们会铭记,同样我们会以更加全新的面貌向世界证明,我们中国不会倒,我们会以我们自己的力量立于世界之林。 第三篇:拉贝日记观后感国防与经济 拉贝日记观后感 拉贝日记讲述了一段尘封了几十年的真实历史,诉说
16、了一个支离破碎的国度里人民的悲惨,赞颂了他乡异客对中国人民的救助是的,就在那战火纷飞的二战时期,就在日本帝国主义用他们的坦克践踏中国的领土,用他们的枪炮轰炸中国的人民,用他们的谎言欺骗这个世界的时候,几位以拉贝为首的外国人,凭借着他们的身份,凭借着他们对中国人民怜悯的心,在南京大屠杀期间一手组建了国际安全区,挽救了20多万中国人民的生命,使中国人民在黑暗中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对于拉贝,在看电影前,我是一点都不了解的,相信绝大部分的中国人都是,但看完影片以后,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我敬佩他的勇气,敬佩他的爱心,尤其敬佩他作为一名外国人,一名忠诚的纳粹党人,在战争的残酷现实中挺身而出,对于中国人进行无
17、私帮助我认为,中国国民政府授予他的“中国人民英雄”称号,他是当之无愧的。为了中国的难民,拉贝毅然舍弃了和妻子回国的机会,而在当时,放弃这个机会,意味着把自己的脑袋搁在了刀尖上,意味着与中国人民共存亡,这是需要多大的勇气啊。我相信,这种勇气,是源自于拉贝内心的善良本性。拉贝是善良的,更是无私的。就在那个血腥的南京大屠杀期间里的圣诞节平安夜,安全区所需要的粮食,资金都已经难以维持了,而拉贝则用一块蓝色的格仔布把他平生的积蓄包了起来,悄悄地放到教堂里,默默地捐赠出来,使得安全区得以继续勉强维系。而拉贝本人,则在二战返回德国后,因为一个荒谬而可笑的原因,涉嫌与中国勾结串通而被拘捕。他被禁止说出在南京的
18、所见所闻,他要求放弃纳粹党籍,一度为同盟国所拒绝。在被人遗忘及穷困潦倒的境况下,拉贝在1950年死于柏林。而时至今日,世界才还给拉贝一个公道,才让这位中国人民的英雄现身,但拉贝已经远远地离我们而去,而中国人民似乎并不能做些什么来报答他的恩情。但我相信,拉贝做的这些,并不是为了中国人的报答。 而与之相比较的日本侵略者,则显得异常的残忍,影片中,拉贝的司机被日军砍头了,原因只是在于,他没有留在车上,而,被砍头,则是日本军官在进行砍头比赛,看谁砍的人头更多,而且还登报了。我不知道,他们这是在炫耀他们的残忍还是在侮辱中国人的尊严,但我只知道,他们这是在释放他们内心的嗜血本质,释放他们内心的邪恶。孟子曾
19、说过,人之初,性本善。是的,或许,有些日本人战初是良心未泯,但随着刀尖上染上的血越来越多,心也变得麻木了,身上的嗜血因子都活跃起来了。而时至今日,部分日本人内心的军国主义仍在翻滚着,等待着时机冒泡。或许,这就是战争的残酷。是的,我们必须知道,战争是残酷的。几百万人流离失所,目之所及废墟一片,听到的是炮弹轰鸣声,看到的是炸后的断壁残垣,江河里流淌着的是通红血水,土壤中埋藏着的是黑发白骨,空气中弥漫着的是呛人硝烟而这一切一切,都是因为战争。 而这场战争,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帝国主义者对地大物博的中国的觊觎,但更主要的一方面,是因为当时的中国已经成为砧板上的待宰羔羊,呼救无援,更是无力反抗。而落得如此
20、下场,正是由于中国腐败的政府以及不堪一击的国防。 常言道,有国才有家,而有国家存在,就必然有国防。古今中外,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没有国防而能够安然无恙地存在下去。 一个国家要想生存,要想在世界之林里立足,就必须拥有足够强大足够保卫自己的国防力量。而国防就像一把刀一样,一方面用来保卫自己,另一方面则用来震慑他人。为何要保卫自己,自然是自身有着让他人觊觎的地方。例如,土地,矿产,石油,技术等可以影响一个国家未来发展甚至是世界未来分布格局的决定性因素。得之则兴,失之则亡。回顾历史,大大小小的战争,绝大部分都是由于争夺资源而引起的。例如中国近代史上屈辱的百年,又 如21世纪初的伊拉克战争。一个国防不堪
21、一击的国家,就只是一个手无寸铁的弱者而已,就算身后有一堆的黄金,也无济于事。总不可能用来贿赂你的敌人,让敌人放过你,因为谁都明白,只要抢过来,那财富就是自己的了,用不着被贿赂。因此,国防是经济、民生的重要保障。一个国家,没有强悍的国防,就难以正常的生存和发展,就难以建设和改革,甚至自身的生存也会受到威胁。只有国防力量得到保证,国家才能处于一个比较安全的内外环境。经济建设才能平稳而快速的发展,人民才能安居乐业,民生才能有所改善。而缺乏国防力量的国家,最终只能丧失国家主权,从这个世界消失,被历史所遗弃。 然而,一个国家国防力量的保证,又必须依赖与经济建设的发展。国防的保证,是建立在经济建设发展的基
22、础上的,一个缺乏经济支持的国防建设,只会是一个畸形的存在,而且,它也必将不容于世,前苏联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而如今,朝鲜也正在步入这条歧路,把整个国家的重心都放在了军备竞赛,武器发展的国防建设来,导致国内的经济发展缓慢,甚至民不聊生。-而继续的恶性发展,导致的国内贫困,又如何能够继续支持朝鲜的庞大军费支出呢。因此,要保证国防力量,就必须保证经济建设的发展,使经济为国防服务,为国防提供坚实的资金支持。 一个国家,国防和经济必须两手抓,让经济为国防提供基础,让国防未经济提供保障。尽管和平和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但世界局部范围内仍然存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恐怖主义也时有发生,中国也处于一个危机四
23、伏的国际环境中,而作为当代大学生,国家的未来将会掌握在我们的手上,我们必须居安思危,提高警惕。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树立远大的目标,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为经济和国防建设做准备。 第四篇:拉贝日记观后感拉贝日记观后感拉贝日记讲述的是主人公拉贝在南京大屠杀前后发生的故事,真实的再现了南京那段惊心动魄的惨烈记忆。主要讲的是一群居住在南京的外国人,如何去保护那些将要遭到屠杀的中国人,也许那时候在乎的不是国籍,而是生命。 拉贝当时在中国的首都南京担任西门子分部的负责人,总部派人接替拉贝的职位,在卸任的前几天,日本人开始轰炸南京,包括西门子工厂,一面巨大的德国纳粹国旗拯救了工厂里的工人,或许大家会觉得德
24、国的纳粹国旗是罪恶的象征,但那面旗帜却拯救了很多人。拉贝虽然拥有德国纳粹党的身份,但是他并不像我们平常认为的那些法西斯那样凶残,拉贝拯救了很多中国人。 当南京城门即将被攻破的时候,一群外国人效仿在上海的做法,在南京设立了一个安全区,本来即将要回国的拉贝,他依然决定留下来担任南京国际安全区的主席,很难想象一个人为了一群与自己毫无关系的人,冒着生命危险留了下来,并且承担起了难以肩负的责任。一个本来只能容纳10万人的安全区,但是由于难民数量过多,挤进了20万人。在南京安全区委员会中有很多人是反对让过多的人进入安全区的(并无恶意,只是担心人数过多会使整个安全区彻底崩溃),但是拉贝却允许那些人进入安全区
25、,后来证明拉贝的决定是正确的。 日本人进城以后,开始大肆的屠杀,拉贝亲眼目睹了那些残忍的屠杀场面,但是他知道他有更重要的职责,就是保护好安全区内的人,电影里还有一个场景让我很感动,日本一个少佐,在伏击国民党军队的时候,明知上级有命令,不抓俘虏,但他依然抓了上千个俘虏,虽然最后依然没有就下那些人,但这也说明了,并不是所有的日本人都是穷凶极恶的,他们也有善良的一面。 随着外国记者团的到来,整个电影业接近了尾声,然而拉贝回德国后,长期经历看完整部电影,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记住那些苦难的历史,仅仅排查,晚年黯然病逝于柏林,拉贝日记也成为一段尘封记忆。是为了去记仇吗。战争的爆发,伴随屠杀并
26、不是少见,中国自古以来也有很多屠杀,例如长平之战,秦军获胜进占长平,并且坑杀赵国40万降兵。杀的人会少吗,一点也不亚于南京大屠杀,但是为什么人们更多记住了南京大屠杀,一是因为时间近,二是因为长平之战是中国人之间的屠杀,南京是外国人对我们的屠杀,但在本质上这都是屠杀,都是对生命的不尊重。屠杀的根本原因不是因为军人的残暴,而更多的是因为战争的爆发,今天我们记住南京大屠杀,不是为了去仇恨日本人,而是要铭记战争带来的苦难和伤痛,更是要努力维护好现在这个和平的年代,让战争悲剧永远不再重演。 第五篇:拉贝日记观后感观后感一 拉贝讲述的是个人的经历,第一人称叙事的好处是感同身受,叙述者向观众交代他所感知到的
27、世界,不会有全知视角常有的顾此失彼。拉贝并没有急着去表达观点,而是首先描述了国际安全区从动议到收场的完整脉络。对于七十年后的观众来说,拉贝和国际安全区远远算不上是公共知识,在这两个似曾相识的名词背后,是大量认知上的荒芜地带。现在不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了,那时的观众爱学习,越是不明白越来劲,影院里拉下的课他会找书来整明白,而眼下的法则是电影得就合观众,导演得呵护观众-拉贝就是这样做的。拉贝还原了曾经的圣徒,拉贝当年的日记还在,日记是可信度最高的历史资料之一,因为它通常是写给自己看的,完全没有必要作假和作秀。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上演时,曾经造成“没看过小说就很难看懂电视剧”的现象,而拉贝的观众可以不必
28、去阅读文本,一样得到完整清晰的印象。跟着导演的镜头,我看到拉贝在是否出任安全区主事者的困惑,他在失去妻子的心灵战栗中变得更加坚定,他把自己的私房钱拿出来为安全区购买粮食,而故意不让别人知道内情。面对这样一个把大爱倾注在一群与自己并无太多瓜葛的弱者身上的外国人,你没法儿不想起救犹太人于水火的辛德勒,没法儿不想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白求恩。难得的是,表现这样一段沉重的历史,拉贝做到了行云流水,举重若轻。一上来,拉贝作为西门子公司驻南京代表即将卸任,日本人的空袭把他重新推到台前。拉贝和继任者之间的争斗,精彩得就像天才小说家的佳构。拉贝答应了出任安全区的牵头人,却又出现在即将离去的轮船上,这番欲擒故纵也
29、很揪扯人心。当拉贝眼瞅着自己的司机被斩首而无能为力时,当威尔逊医生被日军黑洞洞的枪口直指时,我完全被带进了影片的情境,艰于呼吸,喉咙嘶哑,心情巨痛。片中甚至还有黑色幽默:“能装十万人的地方能装二十万中国人”,医生和拉贝关于希特勒胆子大小的歌唱,等等。这些设计让电影生动甚至有趣。当然,在影片结尾,拉贝完成使命离开中国时,南京人给他搞了个“锣鼓喧天,彩旗飘飘”的欢送场面,尽管这一段是根据日记中的有关记载拍摄的,但与1938年充满肃杀之气的南京城的整体气氛有些疏离。看拉贝日记,我期望能解开这样的疑惑:日军为什么要搞南京大屠杀。日本人为何变成了野兽。现在有了答案。拉贝中出现了指挥南京攻城战的日本亲王朝
30、香宫,你可以看见醋打哪儿酸、海打哪儿咸、屠城的命令打哪儿而下达。从扮演亲王的香川照之铁青的脸上,我找到了他们悍然违背各项国际法的“理由”,那一方面是因为对顽强抵抗的中国守军的痛恨和报复,更重要的是因为发自内心的恐惧:人数并不占优的日军如何控制住大片大片的俘虏。垂头丧气就是俘虏,群情激愤就是战士。另一方面就是投名状里演示过的粮食问题:庞青云杀进苏州,在瓮城里射杀了他本来承诺不杀的大批太平军-他说他根本没有这么多粮食养活这批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长毛。一部影片既然引领大家进入那段历史,就该给出一些发人深省或者启迪心灵的营养。当然,电影不是历史教科书,电影有自己的独特语汇。最上乘的做法是:用电影的方式
31、忠于历史。拉贝做到了这一点,在大关节处准确还原,在小枝节上添加趣味,既给普遍存在历史盲点的国人天花乱坠地补了一课,又决无展示血腥画面挑战观众生理极限的霸蛮。当我们中国人处理这个题材时,受制于种种内心的障碍和外部的压力,总是出现用力过猛或者谨慎过头的迹象,而拉贝的德国导演加仑伯格拥有更高的心灵自由度,游刃有余地讲述了那段往事。这就好比中国足球队多年来屡战屡败,始终无缘参加世界杯,后来乱发飘飘的南斯拉夫人米卢来了,完全不受制于中国式长官意志和思维定势,自顾自地排兵布阵,结果一路畅通地把中国队送进了世界杯的殿堂。加仑伯格的外国人身份不但使他获得了发挥的自由,更为影片在国际范围内的影响留下了重要的伏笔
32、。中国人以受害人的身份向国际社会控诉的日子也不短了,可是翻来覆去的言说并没有增加可信度,反倒被他们不太耐烦地当作了碎嘴子的“祥林嫂”。现在第三方的人做了这件事,必将使得南京大屠杀的史实为更多的国际人士知晓,日本右翼势力和强横政府再也无法否认真相、惑乱人心了。像史学家一样思考,像小说家一样叙事,拉贝日记用生动的故事、流畅的 影象再次发现了一段中国人自以为很了解、实际上很模糊的七十年前的痛史,再次把遮蔽已久的救了20万人性命的“活菩萨”拉贝呈现于世人面前。影片在娓娓道来中,为重构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立下莫大之功。 拉贝日记观后感三 当看了中德合拍的拉贝日记后,心绪久久不能平静。那段屈辱又惨烈的历史通过
33、贝拉的日记和真实的经历血淋淋的再现在眼前。看的过程中我几度落泪,这泪水有感动,有悲愤,更多的是压抑和沉痛。 约翰拉贝。西门子驻南京分公司的负责人,同时他又是德国军人纳粹党的党员。在日本攻陷南京时本可以回国,但他的正义和善良却让他选择了留在南京,在人潮拥挤世界末日般的海港码头,他与爱妻朵拉的分别仿佛诀别。当日军的飞机轰炸时,他不顾一切拿出纳粹党旗让工厂里的中国工人躲在下面避难,当日军的飞机停止轰炸渐渐飞远时,人群高兴地欢呼庆幸时,我也为他们松了口气,可紧接着一种复杂而难言的感觉让我的心压抑的无法呼吸,不知道是另一种耻辱还是该高兴,我深深的叹了一口气,泪水涌上了眼眶。可那时的人们是如此的无助,尽管
34、是这样的方式。我无法表达此时的心情,这真是讽刺。 他和一些和他一样正义而善良的外国人经过努力在南京城内划出一片地区设立了安全区,只能住十万人的地方,为了保护更多的人,到最后整整容纳了二十几万人,当粮食告急,日军百般阻挠和限制,看着日军的暴行,他天真的给他们那尊敬的元首希特勒写信请求帮助,却无情的落空,他只有靠自己坚持到最后,甚至拿出自己所有的存款。因没有胰岛素注射默默的支撑,在看到朵拉从德国寄来他最爱吃的奶油圆面包,得知妻子还活着,他再也支持不住晕倒,差点死去。 因保护区内的学校校长暗中保护了一群中国军人,日军得知后便以此为借口要取消和消灭保护区(保护区不能藏军人),在机枪和坦克架在保护区门外
35、就要再次血流成河时,拉贝和他的同事打开城门毅然站在日军的机枪坦克前用生命誓死捍卫身后的中国人,在千钧一发之既用他的智慧和勇敢拯救了几十万人的生命,日军不得不撤离。 安全区终于得到国际公认,他却不得不离开,在他走的那天,人们自发为他送行,喊着他的名字,把他围住不愿他离去,还是那个码头,巨大的轮船停在岸边,朵拉来了,他们向彼此飞奔紧紧的拥抱在一起,仿佛生离死别后的重逢。 这部电影从一个外国人的视角真实再现了那场血淋淋的南京大屠杀,也许更客观和直面。日本人的残暴令人发指,我无从想象他们的心是用生么做的,可以拿杀人来做比赛,对待人的生命会如此的冷血和麻木,用禽兽都不足以形容,我只能无声的愤怒。但我们的
36、耻辱和那段历史,每个中国人更是不能忘记,如果遗忘那将更加耻辱,如果遗忘我们怎么能警醒和进步,勿忘国耻,还有帮助过我们的那些人们。 (“南京暴行”期间,在安全区的庇护下,有超过二十万的性命获得拯救,尽管如此受害人数仍旧令世人所震惊。 掩埋无名尸体的工作持续了数周。根据调查统计,总共有超过三十万名中国人被残害。 直到今日,日本国内右翼势力至今仍旧企图否认“南京大屠杀” 约翰拉贝返回德国后,因涉嫌与中国勾结串通而被拘捕,他被禁止说出在南京的所见所闻,他所留下的日记以及其他证据皆被没收,多年后这些资料才公诸于众。 二次大战后,约翰拉贝要求放弃纳粹党籍,一度为同盟国所拒绝,在被人遗忘及穷困潦倒的情况下,
37、约翰拉贝于1950年死于柏林。)片后字幕 观后感四 今天晚上去看了电影,没有选择南京南京。选择了相同的类型的拉贝日记,这个是描写拉贝先生在南京沦陷前后一个月时间内的经历的事情。这部电影是一部好电影,整个观看过程中都给剧情给牵动,但是我都是绷着个脸,一言不发,心情特别的沉重。 在这个电影中有几个情节让我记忆特别的深刻,一个是日本轰炸南京,拉贝牵起来德国的国旗,中国人在德国国旗的庇护下面躲避轰炸,为什么作为一个中国人却没有安全感,关键是德国的强大。一个是日本军人透露消息的情况,也说明了发动战争是极少数的军国主义分子,大部分日本人都还是不希望战争的。还有就是日本人在进行杀人比赛的时候那群同胞的眼神,
38、人为刀俎,我为麋鹿,个个坐以待毙,或许这个是导演的安排,不过人人都是没有神的眼神,这么多人为什么不能够反抗。魏特玲(华群)、医生等国际友人的真挚情意,张静初饰演的角色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以前在南京学习过几年,那个时候我也了解到了南京当时的情况,也知道南京国际安全区的历史。现在看到了这部电影,感觉到比较的熟悉。 不过电影毕竟是电影,不能够那么去较真,但是看了这部电影,我深深地感受到要珍惜和平,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学习,要自强,要建设一个繁荣富强的国家。回答人的补充2009-07-0300:50 刚看好拉贝日记,我觉得非常有必要释放下自己的心情。 作为和平年代出生的我,对1937年12月冬在
39、数周内南京城里发生的那些事并不是了解的很清楚,信息主要来源于一些历史课本和媒体资料。拉贝日记给我一个机会从另一个角度去认识、去更进一步的了解那段历史。 我其实并不太想看拉贝日记,理由和我没去看南京。南京。是一样的。怕闷,怕看了以后浑身不自在。事实上结果和我预料的一样。可是我并不后悔看了拉贝日记,更决定去补上南京。南京。首先这是一部优秀的影片,不论从题材、演员的表演、光影、音效上我都觉得都很出色。其次这是一部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去看的影片,我并不是在和平年代大谈爱国主义教育,只是简单的觉得有些历史不应该被忘却,应牢记。最后,这部影片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 看了这部影片后让我懂得,多么艰苦、多么危险、多
40、么折磨人的事情面前,你都不能轻易地倒下。人必须要坚强,只有坚强才有明天的希望。 我不是写手,只是想抒发下自己观后的心情。我希望有更多人的走进影院去支持拉贝日记,支持南京。南京。 回答人的补充2009-07-0300:50 观后感三: 周四上午,只有老人和大学生有这闲工夫来看电影。厅里稀稀拉拉坐着不到十个人。拉贝日记是根据拉贝先生的日记翻拍的,非常尊重原作者的本意。而且难能可贵的是,导演不只研究了拉贝日记,还实地考察了很多史实。一个德国导演拍一个德国人经历的中日战争,应是客观一些。而且这是一部故事片,没有大张旗鼓的宣传是纪录片,只是华谊在发行时,辩解说这部片子比较尊重历史。这使我看完南京南京以后
41、,一定要看看这部片子讲的南京是什么样的。 拉贝日记是从拉贝先生的角度来描述南京被日军占领的这段历史。整部片子中心线索明显,就是围绕拉贝展开叙事。拉贝在卸职的前一天,赶上了日军空袭南京城,拉贝组织大家在厂区里避难,用大大的纳粹旗给日本人发出信号。如果说这次救中国员工的行为完全出于自发,拉贝这个纳粹党员留下来组织安全区则纯粹是一种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来自于他对生活了27年的中国的感情,来自于对新上任的西门子主管的失望,来自于各国际人士对他的厚爱,或许还来自于对他敬爱的元首的寄望。最根本的是,拉贝的人性光彩,这在此后的叙述中娓娓道来。拉贝送别妻子,却眼睁睁看到船沉入大海,他遭受了沉重的精神打击,身体打
42、击也是不言而喻的。夜以继日的工作,使他患上严重的糖尿病,安全区缺医少药,不得不求助于日本人救命。拉贝周围的人,耿直的威尔逊大夫,年轻气盛的罗森博士,慈爱坚强的杜普雷女士,人物丰满,个性鲜明,为突出拉贝起到了很好的绿叶作用。威尔逊大夫一 开始非常敌视拉贝,他不相信这个纳粹分子会留下来帮中国人做事。直到某一天他识破拉贝为安全区倾家荡产也不声张,这时他对拉贝的态度转为善意。这两位演员都是老戏骨,屡屡碰撞出火花,让人看了忍俊不禁。他俩一边弹琴一边唱歌的场景必将成为经典。杜普雷女士为了保护女学生,以防止虱子为由给女学生剃发,与日军据理力争,自作主张私藏战俘。她对拉贝的爱慕,只是隐隐表现,终究尊重拉贝与其夫人的感情,而把自己的真情深埋。她的柔情,她的坚定,展现了无私的爱与崇高的人格。罗森博士是由再见列宁中的小帅哥饰演的,现在还是那么帅哈。他与女学生琅书的感情,轻松的对白,舒缓了整个凝重紧张的气氛。第24页 共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