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强史料教学 提高解题能力史料解析题是当前高考中一项必不可少的题型。国家教委颁布的考试说明能力要求的四大类中,第二类便着重强调阅读理解史料的能力。不少学生解答史料题不知所措,无从下手,而症结在平时学习训练少,为使学生适应考试的要求,促进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培养学生认识历史的能力和方法。本文结合自己的实践就如何加强史料教学,提高历史解题能力,谈一些看法。 一、立足教材史料 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教科书提供的材料在教学中决不可把这些材料置于一边,而是充分利用教科书的材料,把这些材料归类,引导学生思考、理解和运用。教科书的材料概括起来可分为文字材料、表格材料和图片材料三大类。对于不同形式的材料,教师在教学
2、中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掌握解题的技巧和方法。 文字材料,要求学生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获取有效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如中国近代史下册,蒋介石对围剿红军的国民党将领的训话:“外寇不足虑,内匪实为心腹之患,如不肃清内匪,则不能御外侮。”这则材料可设问为:(1)蒋介石在什么背景下讲这段话的?(2)“外寇”、“内匪”分别指什么?(3)体现蒋介石政权的本质特征是什么?通过对材料的设问和处理,将材料与教学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既增强对教材内容的认识,也增强了学生阅读原始材料的能力。对于表格材料,则引导学生透过表面枯燥的数据发掘其深层内涵。如中国近现代史上册有关甲午战争以后清政府向列强借债情况表
3、,这则材料我是这样设问的:(1)列强借款具有哪些特点?(2)列强争相向清政府借款的根本目的是什么?(3)清政府对外借款带来什么影响?(4)当时借款与今天引进外资有什么不同?通过一系列设问,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从而进一步掌握表格材料题的解题方法。 对于图片材料,利用其形象、直观、生动的特点,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一方面刺激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如:世界近现代史下册有一幅美苏争霸的漫画,我设计如下的问题:(1)漫画里面两人是谁?(2)两人扳手腕反映当时政治有何特点?(3)漫画反映什么事件?教材除了漫画之外还有很多图片,这些生动具体的图片材料补充了教材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
4、合、想象等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能更好的掌握这类题目的解题方法。 二、补充史料,拓宽知识,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认知必要的史料,拓宽知识面,这是培养史料解析能力的基础。史料浩如烟海,而课本受篇幅的限制,十分简略。为了让学生“见多识广”,应该适当补充一些史料,以延伸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对史料的感知。第一联系课本内容,在教学上直接引用史料原文。对于课本上写得抽象概括的历史事件,可以引用史料原文作具体的补充,如讲到商鞅变法时,我引用“立木取信”的文献资料作具体的充实。对于课本上的重点内容或结论,引用史料原文进行佐证。如讲到西汉初年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后,呈现出繁荣的景象时,就引用汉书,食货志载:“
5、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无事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这一材料的引证,学生既明了文景之治的社会发展情况,又能理解这种局面出现的原因是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的结果。 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引用史料原文,让学生了解第一手资料进行评价。如讲到魏征时,引用唐太宗对魏征评价的原文:“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尝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通过这一引证,学生不但能正确评价魏征其人,而且能深刻记住史料。在引用史料时,要注入新的生机,既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要有一定的难度,而不是史料的简单再现。学生
6、通过对史料原文的学习,接受了一定的史料信息,就为形成技能,提高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教师补充的有关史料与具体的分析,加深了教材内容,增强了史实的内在联系,从而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之间内在联系的辨证思维与认识能力。 三、加强史料训练,使学生史料解析的技能熟练化 训练是培养史料解析能力的基本途径。让学生认知一定的史料,这对于学生把知识转化为智力技能来说还不够,必须加强训练,使解答史料分析题的技能熟练化,逐渐把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 (一)选编灵活多样的史料解析题进行训练,促进学生把知识运用于实际,完成由知识到技能的转化。在练习中,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第一,可从史料的简单解析入手,如“秦
7、王政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嫌疑者,皆明壹之。”读后请回答:史料主要反映什么历史事件? 第二,从史料比较分析入手。如:甲“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每年分夏税、秋税两次征收”。乙“一条鞭法者,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必输于官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拆办于官”根据两段史料设计如下的问题:(1)甲、乙分别是哪个朝代哪种赋税制度?(2)它们有何主要异同?在老师指导下,联系课本内容解决了问题。通过这类题目的训练使学生掌握解答多则史料比较题目的解答方法。第三,从史料的评价、综合入手
8、。如对人权宣言进行解析:“人人生而自由,在权利上平等。法律是普遍意志的表现。财产是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任何人的财产不得被剥夺。”根据上文内容回答:(1)上述文献所宣扬的自由,其实质是什么?(2)文献有何进步性和局限性? 通过训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励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学生在阅读、分析史料,得出结论的过程中,其解答史料分析题的能力得到培养与提高,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在习题训练的基础上,老师应该指导学生解题的方法和技巧。这样学生才能尽快地把领会史料知识转化为解答史料分析题的技能。 首先要指导学生阅读好史料,增强对史料的理解能力。要根据所提供的材料和题目的要求,认真阅读,求得正确的理解
9、。不能单凭一知半解就得出结论,要克服泛泛而读,不求甚解,随意作答的心理因素。 其次,要指导学生联系课文的内容,找到突破口。答题时,将所提供的材料先确定范围,放入所学的知识领域,然后整体回忆作答。考试内容不管难度多大,隐蔽性多深,都可以从课本中找到痕迹和突破口。 再次要抓住关键,理出要点。答题时,把有关内容根据题意有所提炼,还要根据题目的要求突破现象求本质,归纳出正确鲜明的观点作答。 总之,提高学生处理历史材料的能力,除了立足教材,补充史料,加强训练,使学生掌握大量的基本史实和解题的方法技巧外,教师的指导作用也是至关重要的,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史料教学,可以更好地发挥历史学科的特点,培养和发展学生地历史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史料分析题的解答能力。第 页 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