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商丘县历史沿革专业:博物馆学 学号:2009210019 姓名:王苹摘要:商丘市位于河南省东部平原陇海铁路上,地处豫鲁苏皖四省交界部位,是河南省东部的门户。商丘历史悠久,相传为阏伯之墟,是先商和商业的发祥地。自商周以来,发展到现在,文化经济都有很大的发展。 行政区划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民国及建国初期。在此,简单的探讨一下商丘行政区划的大致变化。关键词:睢阳 商丘县 沿革正文:一、名称来历:左传记载:“唐氏之火正阏伯居商丘”,又地应商星,名商丘。早在4千年前,帝喾次妃简狄,因吃玄鸟而生阏伯,故诗经商颂云:“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阏伯便是商的始祖。二、沿革1、夏商周时期:相传约公元前24世
2、纪,帝颛顼曾建都于商丘。帝喾之子契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商,为商人的始祖。约公元前16世纪,契的十三世孙成汤,灭夏称商,初都南亳,即今商丘南。约公元前11世纪,周成王三年,周公平定武庚叛乱后,后王封殷商后裔微子启于商丘,称宋国。周赧王二十九年(BC286)齐、楚、魏灭宋而三分宋地,商丘属魏。2、秦时期:宋城县,分属砀郡与陈留郡。“宋州,本秦砀郡,古阏伯之墟,即商丘也” 括地志辑校中华书局 1980年版 【唐】李泰等著 153页。“以沛公为砀郡长” 史记商祖本纪又云:“子帝少康立,作商丘,今宋州也” 史记夏本纪,此时,商丘名为宋州。又有说法为:宋州城,弈所封之地。 括地志辑校中华书局 1980年版 【
3、唐】李泰等著3、两汉时期:商丘,即当时的睢阳,属梁国。汉书高帝纪:汉“五年冬十月”,高帝许以“取睢阳以北至谷城皆以王彭城”,春正月下令曰:“魏相国建城侯彭越其以魏故地王之,号曰梁国,都定陶”。 西汉政区地理周振鹤著 人民出版社 1987年8月版 第54页即在西汉高祖五年(BC202)改为梁国,属豫州。汉志中也记载曰:梁国,本秦砀郡,高祖五年为梁国。还有一说法为:汉文帝封其子武为梁王。 元和郡县图志卷九BC154年,西汉发生吴楚七国之乱,吴王刘濞、楚王刘戊等亲帅大军攻打睢阳(今商丘),企图打通西进东都长安之路。梁孝王刘武拥兵十万,死守睢阳城三个月,给西汉王朝得以重整旗鼓的机会。吴楚七国之乱平定之
4、后,梁孝王因守睢阳有功,深得汉景帝厚爱,赐天子旌旗并与皇帝车同辇,梁孝王所在的梁国也成为汉王朝中最强大的诸侯国之一。景帝中元六年以后,史记景帝纪云:“中元六年四月,梁孝王薨,立梁孝王子明为济川王,子彭离为济东王,子定山为山阳王,子不识为济阴王”,梁国一分为五,分别为:济川国、济阴国、济东国、山阳国、梁国。此时,睢阳为梁国国都。两汉时期,虽样的行政区划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即以景帝中元六年为分期,前为豫州-宋国,后为梁国都城。4、三国时期:属魏。魏书地形志记载:睢阳,二汉蜀梁郡,郡治。“有旧置宁陵县及蒙县,北齐并废,有蓼堤” 北周地理志中华书局 第685页。魏时,睢阳属梁郡郡治。5、晋时期:名睢阳
5、。“自汉至晋为梁国,属豫州” 元和郡县图志卷九。此时睢阳仍属梁国,为梁国都城。6、北魏时期:名睢阳。属南兖州-梁郡,郡治睢阳。魏书地形志曰:南兖州,谯郡,领蒙、宁陵三县。7、隋:隋书地形志:“宋城,旧曰睢阳。置梁郡,开皇初郡废。开皇十八年,县改名焉” 北周地理志中华书局 第685页。“隋与睢阳置宋州,大业三年又改为梁郡,隋乱陷贼,武德四年讨平王世充,又为宋州” 元和郡县图志卷九。隋时,置梁郡,睢阳为郡治。开皇初年,郡废。炀帝大业三年又改为梁郡。隋末叛乱,于武德四年又为宋州。8、唐:宋城,隶属河南道宋州,州治为宋城,即商丘。管县十:宋城、砀山、虞城、楚丘、柘城、谷熟、下邑(今商丘夏邑县)、单父、
6、襄邑、宁陵。“天宝末,禄山乱两河郡县,多所陷没,唯张巡、许远等坚守睢阳,贼将千骑骈力攻围,谕年不克,城中孤危,粮竭,人相食殆尽” 元和郡县图志卷九。这就是安史之乱时著名的“睢阳保卫战”。为纪念张巡,现在商丘县城南还建有张巡祠。9、宋:南京,应天府。“唐宋州,梁宣武军节度,后唐改归德军。皇朝景德三年,升应天府(属京东西路)。大中祥符七年升南京,治宋城县。户:主六万五千四百九十,客二万五千六百四十四。县七:景德三年升宋城县为次赤,宁陵、柘城、谷熟、下邑、虞城、楚丘六县为次畿;大中祥符七年,升宋城县为正赤,余县为正畿” 元丰九域志北宋王存等著 中华书局 卷一 第6页。宋钦宗靖康三年(1127),康王
7、赵构在金兵的威逼下逃至陪都南京,在南门外举行登基大典,继承王位。此陪都“南京”即为现在的商丘。“梁郡太守,秦砀郡,汉高更名,孝武大明元年度徐州,二年还豫,领县二:下邑、砀县。户九百六十八,口五千五百。去州路一百六十,去京都水九百”。 宋书中华书局 梁沈约著 第四册 第1083页。10、金:金太宗天会八年(1130)更名为归德府,属南京路。与宋朝相比,变化不大。11、元明时期:名商丘县,仍为归德府,属河南行省,商丘为治所。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降为府州,属开封府。嘉靖二十四年(1545),升州为府。12、清代:清沿明制。商丘县,仍为归德府,商丘为府治,属河南省。还有一说为河南彰德府。13、民
8、国时期:这一时期,变动较频繁,但是基本上变动不大。主要是:民国2年(1913),裁归德府,所属各县划归豫东道。1914年,豫东道改开封道,辖商丘。1932年为第二行政督察区。1939年隶属豫东道,为日伪政权所设,伪道尹公署在商丘县城。1945年,隶属河南第二行政区,由于抗日胜利,河南省第二行政区专员公署设于商丘县城。1948年隶属豫皖苏第一行署。14、1949-1980 这一时期变动也较频繁。1949年3月,改为商丘专区,辖睢县、民权、宁陵、柘城、商丘、虞城、夏邑等7个县及商丘市。1950年商丘县城关区改建为商丘市,原商丘市改为朱集市。1951年7月设立谷熟办事处(县级),同年八月,朱集、商丘
9、二市合并为商丘市,市治朱集。1952年1月,永城县(现在的永城市)由皖北专区划归商丘专区。同年八月撤谷熟办事处正式建谷熟县。1953年1月,裁淮阳专区,其所属淮阳、鹿邑、太康、沈丘、项城、郸城等6县划归本区。1958年12月,商丘专并入开封专区,1961年12月恢复商丘专区。1965年6月,淮阳、鹿邑、太康、沈丘、项城、郸城等6县划归周口专区。1968年改为商丘地区。1977年10月,兰考县由开封地区划归本区。1980年8月兰考重归开封地区。15、1981至今:1997年6月,撤地设市后,商丘市辖梁园、睢阳二区,虞城、夏邑、民权、柘城、宁陵、睢县六县,代管县级市永城市,总面积10704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