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碱激发再生微粉水工混凝土强度试验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41757 上传时间:2024-01-22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849.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碱激发再生微粉水工混凝土强度试验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碱激发再生微粉水工混凝土强度试验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碱激发再生微粉水工混凝土强度试验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卷第期水 利 科 学 与 寒 区 工 程V o l ,N o 年月H y d r oS c i e n c ea n dC o l dZ o n eE n g i n e e r i n gA u g,贺诗涵碱激发再生微粉水工混凝土强度试验研究J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碱激发再生微粉水工混凝土强度试验研究贺诗涵(沈阳市文林水土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辽宁 沈阳 )摘要:利用室内试验的方式,探讨分析了碱激发再生微粉对水工混凝土强度的影响.根据试验结果,建议在工程应用中加入 左右的碱激发再生微粉材料,可以对混凝土强度性能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同时还可以降低混凝土的制作成本.关键词:再生微粉;碱激发;水

2、工混凝土中图分类号:T V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收稿日期:作者简介:贺诗涵(),女,山东日照人,工程师,主要从事农业水利工程设计工作.E m a i l:c r a b c o m.材料与方法 试验材料水泥 为 通 用 的 普 通 硅 酸 盐 水 泥,强 度 等 级PO ,初凝时间 h,终凝时间 h,d抗压强度 MP a,抗折强度为 MP a,d抗压强度为 MP a,抗折强度为 MP a,标准稠度用水量为;再生微粉的制作原料为某水利工程除险加固施工中拆除溢洪道底板获得的废弃混凝土,原设计强度等级C ;细骨料为细度模数 的天然河砂,表观密度 k g/m,堆积密 度 k g/m,含 泥 量

3、 ,含 水 率 ;粗骨料为粒径 mm的人工石灰岩碎石,表观密度 k g/m,堆积密度 k g/m,含泥量 ,含水率 ;纤维材料为聚丙烯纤维,直径 mm,延伸率,抗拉强度 MP a,弹性模量 G P a;减水剂为聚羧酸减水剂;碱激发剂为模数 的工业硅酸钠(俗称水玻璃)和氢氧化钠;水为普通自来水.再生微粉和碱激发剂制作将废弃混凝土块利用颚式破碎机破碎,再利用振筛机进程筛分,将筛分获取的mm的细料进行二次破碎和筛分,获得粒径 mm以下的细料.将细料放入烘干箱在 的条件下烘干 h,保证去除骨料中的绝大部分水分.对烘干后的细骨料利用球磨机进行研磨,并利用负压筛析仪对其细度进行测试,当 m筛余量 时结束研

4、磨,获得再生微粉.经测定,再生微粉堆积密度 k g/m,表观密度 k g/m,比表面积 m/k g,M a s t e r s i z e r 激 光 粒 度 仪 测 得 其 表 面 积 平 均 粒 径 m,体积平均粒径 m.利用Z S XP r i m u s型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再生微粉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如表所示.表再生微粉化学组成成分占比成分占比C O N aO M g O A lO S i O PO S O KO C a O F eO T i O 为防止氢氧化钠水解热对混凝土性能造成不利影响,研究中将碱激发材料混凝配制成液态碱激发剂,在混凝土制作过程中将其与粉体材料拌和.由于试验中使

5、用的工业水玻璃的模数为 ,因此需要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进行模数的调控,最后获得模数为 、含碱量为的碱激发剂.具体步骤:首先根据要求称量好水玻璃和氢氧化钠的用量,然后将适量的工业水玻璃倒入容器并缓慢搅拌 s,再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继续搅拌,使氢氧化钠能够均匀溶解,之后将溶液静置h冷却至常温后再次称重,对于产生的质量损失用水补齐.制作完毕的碱激发剂要在 h内使用.试验方法试验研究按照水利工程建设中常用的C 混凝土确定配合比,然后以内掺的方式确定不同再生微粉掺量水平,通过对比试验获得再生微粉对水工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规律.混凝土的水胶比确定为 ,胶凝材料用量 k g/m,细骨料用量 k g/m,粗骨料用量

6、 k g/m,聚丙烯纤维用量 k g/m,减水剂用量 k g/m.根据相关研究经验 试验中确定、和 等种不同的取代率进行试验.按照确定的水工混凝土配合比称量好原材料,将称量好的再生微粉和碱激发剂混合搅拌均匀静置备用.在搅拌机内倒入骨料和聚丙烯纤维干拌m i n,然后加入水泥、水以及减水剂搅拌m i n,最后倒入再生 微粉和碱 激发剂混 合 物 继 续 搅 拌m i n.将制作完成的混凝土材料迅速倒入试模并振捣成型,在静置 h后拆模编号放入标准养护室,在标准条件下养护至试验规定龄期.对养护完毕的试件利用WE T 型微机伺服多功能试验机、W 万能试验机和压力试验机进行试件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以及劈

7、裂抗拉强度试验.试验中每种方案测试三个试件,以其试验结果的均值作为最终试验结果.试验结果与分析 抗压强度对混凝土试件进行抗压强度试验,根据试验数据,计算d、d和 d龄期的抗压强度,结果如表所示,不同龄期试件抗压强度随再生微粉掺量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由试验结果可以看出,随着碱激发再生微粉掺量的增加,不同龄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值均呈现先增加后迅速下降的变化特点.具体来看,当碱激发再生微粉的掺量 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值呈现出不断增长的变化趋势,当碱激发再生微粉的掺量 时,抗压强度值会迅速下降,且下降的速率不断增大.究其原因,虽然再生微表抗压强度试验结果再生微粉掺量/不同龄期抗压强度/MP ad d d

8、 图抗压强度随再生微粉掺量的变化曲线粉与粉煤灰类似,存在一定的火山灰效应,在掺入一定的再生微粉时,可以发挥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改善作用,表现为混凝土抗压强度值的提升.但是,随着再生微粉掺量的进一步增大,混凝土中水泥材料的占比不断降低,水泥浆体材料很难将更多的再生微粉和骨料包裹.另一方面,由于再生微粉具有较强的吸水性,在混凝土的拌和过程中会吸收混凝土材料中的自由水,从而影响水泥的后期水化反应,也会对抗压强度造成不利影响.总体来看,当混凝土中碱激发再生微粉的掺量为 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值最大,d龄期的抗压强度值为 M P a,与未掺加碱激发再生微粉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值相比,提升了约 .抗折强度对混凝

9、土试件进行抗折强度试验,根据试验数据,计算d、d和 d龄期的抗折强度,结果如表所示,不同龄期试件抗折强度随再生微粉掺量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由计算结果可以看出,不同碱激发再生微粉掺量方案下水工混凝土的抗折强度变化规律和抗压强度类似,随着碱激发再生微粉掺量的增加,混凝土的抗折强度呈现出先小幅增大后迅速减小的变化特点,但是变化的幅度比抗压强度稍小.第期贺诗涵碱激发再生微粉水工混凝土强度试验研究表抗折强度试验结果再生微粉掺量/不同龄期抗折强度/MP ad d d 图抗折强度变化曲线由此可见,碱激发再生微粉对混凝土的抗折强度影响较抗压强度小.从具体的试验数据来看,当碱激发再生微粉掺量为 时混凝土试件的抗

10、折强度值最大.以 d龄期试验数据为例,抗折强度为 MP a,与未掺加再生微粉方案相比,混凝土的抗折强度增加了约 .劈裂抗拉强度对混凝土试件进行劈裂抗拉强度试验,根据试验数据,计算d、d和 d龄期的劈裂抗拉强度值,结果如表所示,不同龄期试件劈裂抗拉强度随再生微粉掺量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由计算结果可以看出,不同碱激发再生微粉掺量方案下水工混凝土的劈裂抗拉强度变化规律和抗压强度以及抗折强度类似,随着碱激发再生微粉掺量表劈裂抗拉强度试验结果再生微粉掺量/不同龄期劈裂抗拉强度/MP ad d d 图劈裂抗拉强度变化曲线的增加,混凝土的劈裂抗拉强度呈现出先小幅增大后迅速减小的变化特点,其原因和作用机理类似

11、,这里不再复述.从具体试验数据来看,当碱激发再生微粉的掺量为 时混凝土的劈裂抗拉强度值最大,其 d劈裂抗拉强度值为 M P a,与未掺加碱激发再生微粉的方案相比,劈裂抗拉强度增加了约 .结论()随着碱激发再生微粉掺量的增加,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均呈现出先小幅增加后迅速下降的变化特点.()当碱激发再生微粉的掺量为 时,混凝土的强度最大,其强度指标较未掺加方案可提升.()根据试验结果,建议在工程应用中加入 左右的碱激发再生微粉材料,可以对混凝土强度性能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同时还可以降低混凝土的制作成本.参考文献:周长顺,吉红波,赵丽颖再生微粉在水泥基材料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J硅酸盐通报,():何智海,张梦圆,詹培敏,等再生微粉对超高性能混凝土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李滢,康晓明,陈曦,等再生微粉颗粒级配对水泥凝胶体微观结构及强度的影响J中国粉体技术,():元成方,陈阳,王世博,等激发方式对再生砖微粉活性的影响与机理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窦立刚,袁瑞红,胡洪涛,等人工砂石粉含量对水工混凝土 性 能 的 影 响 J人 民 黄 河,(S):,水 利 科 学 与 寒 区 工 程第卷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