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析中学地理教学中的现状及对策【内容摘要】:现阶段初中生在地理学习中时常感到枯燥乏味,特别是中考取消地理课程后,这一问题似乎更加突出。本文分析了造成学生学习地理不感兴趣、不够重视的现状的主要原因以及从教学的角度寻求帮助学生克服此现状的对策。 【关键词】: 中学生、学习地理、现状、对策 由于中考取消地理,各级教育部门、学校领导对这门学科不够重视,家长们为全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地理教学,中学地理教学处于低谷。地理教师工作缺乏压力,转行现象严重,使地理学科的教师队伍很不稳定,师资质量不高,教学氛围不浓,这就与当前提倡的素质教育格格不入。加之目前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还存有许多兼职教师,特别是农村中学,每学期
2、都在换人,地理课变成了“识字课”,只要识字的都可以教,严重影响了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学校领导对地理教育不够重视,挤压地理课时现象严重,有些学校连最起码的期中考试都被取消,或者干脆不开设这门功课。二,师范本、专科院校培养的地理专业人才远远不够。三,领导不重视,地理教师的工作成绩得不到承认,一些专职地理教师出现改行和流动现象。四,对地理学科的特点不了解,缺乏良好的地理学习方法。教师 蔬于学生的地理思维的培养,一言堂、满堂灌、填鸭式的沉旧的教学方法,已远远落后于现代教学的需要,冗长繁琐的讲解让学生乏味。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身的特点。从地理学科的内容来看,地理主要是阐
3、述地面各种地理事象的分布,并探究其原因;反映地理事象间的相互联系和地区的差异;探寻地理事象变化发展的规律;阐明人与地理环境的正确关系。因此,地理学科具有明显的综合性、空间性、实践性、推理性、文理知识的交叉性等特点,并非许多学生所认为的地理就是地名加物产,学地理只要划一划,背一背就能了事。针对地理教育存在的实际问题和状况,我认为加强学校地理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中学地理教学不应该被片面理解为让学生大量地死记地理知识。地理学,既要讲“地”,即地理事物的现象、分布等感性知识,又要讲“理”,即地理事物的规律和原理等理性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理论联系实
4、际,一方面讲基本原理,使学生不仅了解,而且理解掌握,另一方面与学生日益成熟的思想挂钩,以指导他们健康成长。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和自己的观点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精神。目前有许多中学地理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理论与实际相脱离,让学生感到很乏味,对这门学科产生厌恶情绪,根本达不到课标、教材所要达到的目的。同时许多教师也根本未配合课标和教材组织地理活动,这种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表现为缺乏独立性、主动性,缺少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表现出盲目从众和循规蹈矩,这种“人才”是不适应现代化建设要求的。 二、中招考试制度有待完善,建立素质教育运行机制招生制度应为学校加强地理教育创设一个
5、宽松的外部环境,应改变“一张卷子定终身”的现状,加强对学生素质教育的综合评价,即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思想素质的综合评价。当前的中招制度,已经或正在使一些学生变成了“地理文盲”,我认为,改革当前的中招制度已迫在眉睫。 三、稳定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素质目前在地理教学进入困境的情况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要更新观念,最大可能地解决好地理教师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狠抓教师队伍的稳定,有效地提高和调动广大地理教师的工作热情。在此基础上,要通过多种途径不断培养和提高地理教师的业务水平,通过函授、自学、进修、教师培训和校本研修等形式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在有计划抓好平时教育的同时,教师要努力学习和
6、掌握科学理论,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深入学生生活,增强地理教育的预见性和主观能动性。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保证地理教学质量,切实把地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四、转变工作方式,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学的目的不在于教”。意思就是说,通过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把这种兴趣转化为自觉学习的动力,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之逐步具备自学的能力,并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地去掌握知识。对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重要步骤和重要环节,教师都要紧紧围绕地理学科素质教育的目的进行精心设计,精心施教。要改变过去“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地理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并根据学生的实际,选取适当的教学内容,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注意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和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主要参考文献:1 何兆熊/梅德明,1998,现代语言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李龙,2002, 英语委婉语在日常交际中的应用J,教法与教学第26期。32001,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四版增补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 。4王振亚,2000,语言与文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5张维友,1997,英语词汇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