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荒诞派戏剧的艺术风格及本剧在西方现代派文学中的地位。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西方现代文学流派的客观的评价观,提高研究性学习能力。 、心理目标:调和学生的心理需求,形成健康向上的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荒诞派戏剧 2、理解戈多的含义 三、教学设计:因为民族的文化积淀不同,学生在理解上有困难,要联系法国文学发展史进行引导。 四、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语:年,有一出十分怪诞的戏剧在巴黎的巴比伦剧场上演,欣赏者和反对者之间发生了激烈的争吵,那场面虽然比不上一百多年前雨果的剧作艾尔纳尼引起的争论那样激烈,却也在观众和评论家中间引起轰动。 这出剧就是
2、用法语写作的爱尔兰人萨缪尔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出乎一 般人预料的是,等待戈多竟然赢得了挑剔而又猎奇的巴黎观众,连演了 多场。以至于人们在街头、地铁、咖啡馆、办公室,到处都在谈论这出戏,甚至当人们打招呼时问:“你在干吗?”有人竟然回答:“在等待戈多”。 二、分角色表演课文: 课文节选部分只有两个人物,爱斯特拉冈,弗拉吉米尔。(一般的设计可能是先介绍作家与作品,荒诞派戏剧艺术特征,我想反其道而行之,让学生先获取感性的材料,抽象出理性的规律。) 三、赏析话剧1.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说了些什么?明确:一会儿谈昨天在哪儿过夜,一会儿讲两个贼的事情,一会儿说到福音书的地图,一会儿又说到英国人在妓院里的故事
3、,还有试着上吊,还有关于脚疼等,语无伦次,不知所云。2.他们在干什么?有什么动作?明确:他们在等待一个叫戈多的人,他们糊涂到连自己苦苦等待的戈多是谁都不知道。爱斯特拉冈从一出场就是使劲地脱靴子,往靴内瞧,倒靴子,摸靴子;弗拉季米尔是脱帽子,抖帽子,窥帽内,戴上又摘下帽子。全是些无聊动作。3.这两个人物形象有什么区别?,通过这两个形象你有哪些感受? 从人物形象上看,基本不成人物形象,两个人甚至可以形象互换。通过这些提示,我们把等待戈多与雷雨进行下比较。情节:没有完整情节人物形象:不鲜明戏剧冲突:没有戏剧冲突人物语言:琐碎主题:等待戈多,贝克特认为,“只有没有情节、没有动作的艺术才算得上是纯正的艺
4、术”。等待戈多这部荒诞性戏剧的经典作品体现了这种反传统的艺术主张。这种荒诞,实质上是一种理性的清醒,是一种积极的反抗。因此,有人称他是“与荒诞生存状态抗争的贝克特”。荒诞派戏剧的概念: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戏剧界最有影响的流派之一。该流派兴起于法国,其剧作在上世纪50年代巴黎戏剧舞台上多次上演。代表作家有尤内斯库、贝克特、阿达莫夫、热内等。 荒诞派戏剧的哲学基础是存在主义,否认人类存在的意义,认为人与人根本无法沟通,世界对人类是冷酷的、不可理解的。他们对人类社会失去了信心,这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荒诞派剧作家拒绝像存在主义的剧作家那样,用传统的、理智的手法
5、来反映荒诞的生活,而是用荒诞的手法直接表现荒诞的存在。荒诞派戏剧为了表达荒诞的思想内容,采用了一套荒诞的艺术形式和表演手法。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一、荒诞派戏剧一般没有故事,不讲结构。在戏剧发展过程中,没有明确的时间、地点,没有戏剧冲突,没有剧情转折、起伏跌宕,没有结局。二、用抽象的、还原为人的原型的形象代替人物性格的描绘和概括,剧中没有具有个性的人物形象。在他们笔下,剧中人大多没有姓名,而是用笼统的称呼,如先生、女门房、女友、母亲、小伙子、教授等等。三、舞台形象支离破碎。调动一切舞台手段,如灯光、布景、音响等等,制造具有梦魇和地狱特征的场景;用奇形怪状的人物作语无伦次的梦呓,或受习惯与本能
6、支配的盲目动作来表现世界的非理性和存在的荒诞性。四、语言失去了意义,不再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在荒诞派戏剧中,语言混乱、矛盾,充满专业术语和陈词滥调。人物对话枯燥乏味,不合语法,多次重复。有的甚至是机械地发出一连串毫无意义的单音节。他们用这种夸大的,滑稽可笑、荒诞绝伦的语言,体现理性的丧失,人生的荒诞。荒诞派戏剧作家在艺术上的大胆探索,对戏剧创作产生了广泛影响,丰富了戏剧表现手法。4、剧中有一个重要人物-戈多,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背景呈现 二战的噩梦给整整一代人的心灵留下了难以治愈的创伤,上帝不复存在了,旧日的信仰坍塌了,美好的希望和理想破灭了。世界让人捉摸不透,社会令人心神不安。劫后
7、余生的人们,抚摸着战争的伤疤,开始了痛苦的反思,对传统价值观念和现存的秩序持否定的态度。往日的精神支柱瓦解了,新的信仰尚未找到,这种精神上的空虚反映到文学艺术上,自然形成了一个“没有意义,荒诞,无用”的主题。等待戈多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没有信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信仰崩塌后的绝望。”“曾今坚信不移的信仰瞬间崩塌,世界像是站在了我的对面,耳中嗡嗡作响,我逐渐坠入深不见底的,悲哀的深渊。4、有人说戈多是某个人,有人说戈多不是人,你觉得戈多是什么从剧中两个流浪汉梦呓般的对话中时时出现的期望祈祷乞求救世主得救等词语,可以看出,戈多其实不是某一个具体的人,而是他们想改变处境这种希望的一种寄托物。
8、但是,他们对戈多是谁也不清楚,戈多也始终没有来这就说明是一种虚无缥缈的不可实现的希望。剧中说,“戈多是一个救星,是一个希望”,“他要是来了咱们就得救了”,“要是不来呢,咱们明天就上吊”。据此可以认为,戈多实际上是一种象征,是现代西方人的精神寄托,是处于困境中的迷惑不安的人们对于未来若有若无的期望。对于戈多大家议论纷纷,于是有人曾就此问贝克特本人,贝克特回答说:我要是知道,早在戏里说出来了。戈多给剧作增加了很多神秘色彩。 5、下面请大家以“戈多来了”为标题,在等待戈多剧本的基础上写一则寓言故事。 戈多来了 朦胧中,当那两个流浪人睁开熟睡的双眼,一个身背口袋的人站在他们面前。 “戈多?” “对,我
9、来了。” 霎时间,流浪人兴奋了起来,“戈多来了!戈多来了!”这一消息像闪电一样,在一会儿时间里传遍了方圆数十里。 人们争相赶来,为的是得到戈多口袋中的东西。 “戈多,能告诉我你的大口袋中装的是什么吗?” “当然。这里有你们所想要的一切。” “那能给我一块金币吗?我做梦都想有一块。” 于是,戈多给了他一块金币。 人群沸腾了。 “戈多,我想要一幢大房子。” “戈多,我想要一群牛。” “戈多,我想拥有一座磨坊。” 人们纷纷从戈多那里得到了想要的东西,有财富,有美色也有权力。 渐渐地,习惯了向戈多索取的人们不再勤劳工作,不再拥有理想。他们整天好吃懒做,只会伸手向戈多讨要自己想要的东西。但是有一天,戈多
10、不见了,人们只找到一张字条:我要到一个地方躲起来,只有最努力的人才找得到我。同戈多一同消失的,是那些曾从他口袋中拿出的物件。 人群又一次沸腾了。 失去索要而来的东西,人们开始反思。如果没有戈多,自己能拥有这一切吗?于是,曾经拥有一座磨坊的人开始亲手烘制建坊所需的砖块;曾经拥有一群牛的人开始饲养第一只牛犊;曾经拥有一幢大房子的人开始建造地基人们又回到从前那种自力更生、努力奋斗的模样。人们心中已经有了自己的目标,已经为此而辛勤劳作。 不久之后,一座更大的磨坊耸立在河边,漫山遍野的牛群显示出牧牛人的辛劳,豪华气派的房子也让外来者惊叹不已 学会自我追寻目标的人们,又一次见到了戈多。作者巧妙地以流浪人的
11、际遇来讲述故事,以“戈多来了戈多不见了戈多又来了”的线索来串缀故事,以对话描写来推动情节发展,将故事演绎得一波三折,精彩纷呈。故事并不复杂,但寓意却很深刻。文章揭示主旨,豹尾重锤,深情地指出“其实,戈多在每个人的心中,只要我们能够为自己的目标而奋斗,那么,终有一天你可以拥有你想从戈多那儿得到的一切”。即戈多在我们心中,靠奋斗而创建戈多、靠近戈多。正因为我们每天辛勤奋斗,才有三年以后的希望,正因为我们披星戴月的学习,才有了以后的理想,而不是被动的纯粹而直接的体验着时光的流逝,当我们处于主动状态时,我们可能忘记时光的流逝,于是我们超越了时间;而当我们纯粹被动地等待时,我们将面对时间流逝本身。所以我们现在应该主动的掌握自己的命运,靠辛勤的汗水构建自己的戈多,而不是纯粹的浪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