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创造学思想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阅读课文,注意融会贯通,把握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精神。2、善于联系实例,力求深入理解,灵活运用。教学重点:1、让学生明白课文选的8则话语是创造学思想录的核心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重要的意义。2、学习形式多样,表达自由的语录式写法。教学难点:体会生动形象、隽永含蓄、发人深省的语言特色。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列宁曾经说过“幻想是极其可贵的品质”。可见科学发展是离不开想象的,怎样让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培养创造思维的能力呢?今天我们学习创造学思想录,学习创造学的一些基本精神。二
2、、检查预习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一筹莫展、灵性、焙烧。三、整体感知听录音朗读课文,思考课文阐述了创造性思维的哪几个重要方面的特征?四人小组讨论,明确答案。明确答案:放松的精神状态;打破习惯性的思维,转换思维视角;发挥想象力,“多问几个假若”;开阔视野,透过现象看本质;顺其自然,按规律办事。这些记录下来的思想火花,将点燃我们读者的创造性思维。四、学习第1节1、课文第1节用猴子因身上“痒痒”而表情“俨然像声誉卓著的学者一般的严肃”的比喻有何作用?2、放松的精神状态有何作用?你能举些实例来证明吗?3、怎样才能使自己不严肃呢?明确答案:1、说明不能“事事都板着脸孔”,换句话说,就是要“放松”。2、创
3、造性思维是在文艺创作、科学发明或技术革新等创造性活动中的所特有的思维过程。它与创造性思维经常联系在一起,因而突出的标志是具有社会价值,且新颖独特。这种独特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有时需要精神上的放松才能进行。如:青霉素的发现、X射线的发现、“苯胺紫”燃料的发明等等,都是精神状态放松的情况下,捕捉机遇而成功的。“真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3、学生自由发言,没有固定答案。五、学习26节1、第2节中作者用“一筹莫展”这个成语有何作用?2、第三节中5个句子之间的关系如何?3、举例说明“多问几个假若”对科学发展的作用。4、想象力在创造性思维中有何重要作用?5、第5节和第6节都讲了什么
4、问题?“从你的箱子里走出来”中的“箱子”指什么?明确答案:1、作者用“一筹莫展”这个成语,说明采用常规思维方法揭开“高尔丁死结”之窘态。而亚历三大却能打破常规思维,“建立我自己的解结原则”,用剑将结劈成两半。2、第1句是总说,24句是分说,第5句又是总说。全段是典型的总分总结构。3、俄国科学家巴甫洛夫把“假设”看作是“科学发展的先遣兵”。恩格斯说“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设”。例如哥白尼的日心说、门捷列夫关于元素周期律的假说等,都是“半成品”,经过反复雕琢、精细加工,才成为“成品”的科学理论。4、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想象。孩子们的想象力是丰富的,要设法
5、保护孩子们的想象力。5、这两节都是说明“转换视角”的问题。“你的箱子”指的是在我们头脑中有许多无形的思维框架,即“常规思维”,“习惯性思维”。要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要改换思维角度,打破常规,摆脱习惯性思维的桎梏,“从你的箱子中走出来”。六、学习78节1、“看到画面之外”的实质是什么?2、“顺其自然”的实质是什么?你能举例说明吗?明确答案:1、“看到画面之外”的实质是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能从大量纷繁复杂的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概括出一般性的东西,即规律性的东西来。这就是思维的深度。2、“顺其自然”的实质是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按照其本身的规律来解决问题。我国古代有则寓言故事,讲一个植树家所植之树,
6、棵棵成活,而且茁壮旺盛。人家请他介绍经验,他说,不过是顺其自然而已。而有的人在植树之后,天天去摆弄它,用手摸摸它,摇摇它,这样的树怎么能长的好呢?而另有一则事例揠苗助长,是从反面说明,违反植物的生长规律,去拔苗助长,其结果必然是“苗则槁矣”!这正反事例告诉我们,事物都是有其发展规律的,只有按其规律办事,“顺其自然”,才能得到健康的发展。七、小结语言特色生动形象,隽永含蓄,发人深省。具体表现在:1、运用比喻。如第1则“放松”,运用猴子因“痒痒”而表情“俨然像声誉卓著的学者一般的严肃”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发挥创造型思维时精神放松的必要性。又如“你的箱子”指的是在我们头脑中有许多无形的思维框架,即
7、“常规思维”,“习惯性思维”。要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要改换思维角度,打破常规,摆脱习惯性思维的桎梏,“从你的箱子中走出来”。2、运用小故事来说明。如第2则亚历三大却能打破常规思维,“建立我自己的解结原则”,用剑将结劈成两半。这个故事生动形象,富有传奇色彩,发人深省。3、生活实例,典型生动。如第7则,农民看“铁路”的实例,第8则“顺其自然”“铺设人行道”的实例,鲜活典型,颇为动人。4、多引用名人名言。文中引用了毕加索、格奥尔基、怀尔特等名人名言,这些隽语引用恰当,生动形象,富有哲理。5、多用设问句。如第3则“多问几个假如”运用了三个设问句;第8则运用了一个设问句。这些设问句,发人深省,有利于开拓思维。八、布置作业积累:举出新的例子,说明创造性思维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