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训练16*骑桶者一、夯基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门槛(kn)槛车(jin)杜撰(zhun)不啻(ch)B.奔驰(bn)投奔(bn)穹顶(qing)倒毙(b)C.供给(gng)口供(gng)洗漱(sh)沉浊(zhu)D.干劲(jn)强劲(jn)遭殃(yng)混合(hn)解析:D项,“强劲”中的“劲”应读“jng”,“混”应读“hn”。答案:D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警诫谆谆告诫盾牌循私枉法B.扇动始作俑者果实食不裹腹C.遗憾憾天动地当心安步当车D.凭空平心而论掩埋奄奄一息解析:A项,“警诫”应为“警戒”,“循私枉法”应为“徇私枉法”;B项,“食不裹腹
2、”应为“食不果腹”;C项,“憾天动地”应为“撼天动地”。答案:D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毋庸,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谁都没有看见有人变成了甲虫,卡夫卡显然也是在“撒谎”。(2)随着现代小说家们文体意识的增强,他们让读者认识到,小说是有别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那个现实世界的。(3)古往今来,总有一些勇敢者在钱塘潮涌之际,与潮搏击,出人的活力和勇气。A.质疑逐步展现B.置疑逐渐展现C.置疑逐步展示D.质疑逐渐展示解析:“置疑”表示怀疑,多用于否定;而“质疑”是心有所疑,并提出问题希望得到解答。“逐步”指一步一步地发展,有明显的阶段性、步骤性;“逐渐”指慢慢地变化,可修饰形容
3、词。“展示”指清楚地摆出来,明显地表现出来;“展现”指显现出,一般后跟“出”“在”等词语。答案:B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一个有限的人面对一个无限的东西时,该是多么地无所适从啊。B.归根结底,小说是一种想象的艺术,它经由想象所呈现出的那个世界是一个相对独立于现实的虚拟世界。C.他的演说不仅内容充实,而且闪烁其词,全场观众无不为之动容。D.传统小说家竭力把人物刻画得像一个现实生活中的真人,卡夫卡则漫不经心地把K打发成了一个无足轻重的符号。解析:C项,闪烁其词:言语遮遮掩掩,吞吞吐吐。指不肯透露真相或回避要害问题,含贬义。答案:C5.(2012课标全国高考)下列各句中,没
4、有语病的一句是()A.凡事若不问青红皂白,把自己心中的愤怒发泄到臆想对象身上,很可能造成对毫不知情的或有恩于己的善良的人遭到伤害。B.她的创新设计投入生产仅三个月,就为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为这项设计付出的所有努力和取得的成绩终于得到了回报。C.哈佛燕京图书馆每年都有一次卖旧书的盛会,每次我都能在一堆堆五花八门的书里淘到如金子般珍贵的书,并因此而兴奋。D.欧债危机爆发之后,欧洲现在面临的最大困境是如何解决失业问题,严峻的形势将巨大的挑战带给了欧洲各国的经济复苏。解析:A项,句式杂糅。“造成伤害”或“使遭到伤害”,两个句式选一。B项,偷换主语。前半句的主语是“她的创新设计”,后面的主语偷换成了“
5、她”。D项,语序不当。后半句应为“严峻的形势给欧洲各国的经济复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答案:C6.(2012课标全国高考)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在我国古代,人们盛物用的器皿除陶器等之外,还有一种容器,是葫芦。,。,。最早的记载见于诗经,如公刘篇中“酌之用匏”的“匏”就是指葫芦用葫芦做容器是先民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结果葫芦是一种葫芦科爬藤植物的果实葫芦成熟后,掏空里面的籽瓤,即可当容器使用它大多呈哑铃状,上面小下面大我国劳动人民使用葫芦盛物的历史非常悠久A.B.C.D.解析:题目提供的句子,明显是一个总领句。剩下的六个句子存在着较为严密的逻辑关系:葫芦是果实葫芦
6、的形状成熟后可做容器使用这种容器的历史久引用典籍印证这种说法。是一个总结句。答案:D二、延伸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10题。法律门前卡夫卡在法律门前,站着一个门卫。一个农村来的男人走上去请求进入法律之门。但是门卫说,现在还不能允许他进去。那男人想了想,问是否以后可以进去。门卫说:“那倒有可能,但现在不行。”看到法律之门像往常一样敞开着,而且门卫也走到一边去了,于是那男人弯下腰,想看看门内的世界。这一切被门卫看见了,就笑着说:“如果它那么吸引你,那你倒是试试冲破我的禁锢进去呀,但是请记住,我很强大,而且我只是最小的一个门卫。每道门都有门卫,而且一个比一个强大,那第三个门卫就连我也不敢看他一眼
7、。”困难如此之大是那农村男人始料未及的,他以为法律之门对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是敞开的,但是现在当他仔细观察了那穿着皮大衣的门卫,看见他那尖尖的鼻子、黑而稀疏的鞑靼式的长胡子,就决定还是等下去为好,直到获准进去为止。那门卫递给他一只小板凳,让他在门旁边坐下。他坐在那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做了很多尝试想进去,并不厌其烦地请求门卫放行。门卫只是漫不经心地听着,又问他家乡的情况以及许多事情。他这样不痛不痒地提问着,俨然一个大人物似的,而最后却总是说还不能允许他进去。那男人为这次旅行做了充分的准备,现在他用一切值钱的东西来贿赂门卫。门卫虽然接受了所有贿赂,但却说:“我接受礼物只是为了使你不致产生失去了什么
8、的错觉。”多年过去了,这期间,那男人几乎是目不转睛地观察着门卫,他忘记了其他门卫的存在,似乎这第一个门卫是他进入法律之门的唯一障碍。他咒骂这倒霉的遭遇。开始几年,他的举止还无所顾忌,说话嗓门高大,后来日渐衰老,就只有咕咕哝哝、自言自语了。他变得很幼稚,由于长年观察门卫,所以连他皮衣领子上的跳蚤也熟识了,于是他也请求它们帮忙,以改变门卫的态度。最后他目光黯淡,搞不清楚是四周真的一片黑暗呢,还是他的眼睛出了毛病。不过他现在在黑暗中发现了一丝亮光,它顽强地透过法律之门照射出来。现在他命在旦夕,临死之前,过去的所有经历在他的脑海里聚成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他至今还没有向门卫提出。他示意门卫过来,因为他身
9、体僵硬,已经不能站起来。两个人身高的变化使那男人相形见绌,矮了一截,所以门卫必须深深地弯下腰,然后问道:“现在你究竟还想知道什么?”又说:“你太贪得无厌。”那男人说:“大家不是都想了解法律是什么吗?为什么多年以来除了我再无别人要求进入法律之门?”门卫发现那男人已行将就木,为了能触动他失灵的听觉器官,就吼叫着对他说:“其实其他任何人都不允许从这里进去,因为此门只为你一人所开。现在我要关门走人了。”7.小说中的“门”,它的浅层象征意义是;它的深层象征意义是。解析:此题考查对文意的把握。“门”在文中是一种象征,表面看是阻止农夫的障碍,而深层意义则要联系当时的社会实际。参考答案:阻止乡下人进入的关卡不
10、可逾越的障碍(宗法制度统治机构的缩影)8.作品主要通过对比手法揭示两个人物的性格,揭示两种社会势力的对比,请根据小说列出三个方面的对比。解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抓住人物的不同表现即可。参考答案:(1)门卫站着守护法律之门;乡下人弯下腰想看个究竟。(2)乡下人把贵重物品都送给了门卫;门卫却用漠然的态度询问他。(3)门卫对乡下人大声叫喊,乡下人只有咕咕哝哝、自言自语。9.小说的结尾意蕴深沉,是有力而美丽的“豹尾”,请问它有什么深刻含意?解析:此题考查对重要句子的理解能力。结尾往往卒章显志,此文也不例外,“此门只为你一人所开”“关门走人”无不蕴涵着丰富的意蕴。参考答案:讽刺乡下人的怯懦、守旧、
11、妥协。10.结合卡夫卡小说的特点,你认为这篇小说有什么深意?解析:卡夫卡的小说多以变形的手法、荒诞的情节,表现现实生活,可立足这一特点分析小说的主旨。参考答案:鞭笞统治阶级的权力机构、官僚制度、法律的冷酷和虚伪,对小人物寄予同情,也指出他们不敢斗争的缺点。三、语言运用11.“寂寞”因人而异,请仿照示例,写出下列两个人物的寂寞。要求:符合人物身份或思想性格;使用比喻或排比的手法。(不超过30个字)示例:孔子是一只孤雁,寂寞的车轮碾过多少沉昏与冷漠的脸。(1)卡夫卡(2)曹雪芹解析:首先找句式,“是,寂寞”。其次找修辞:暗喻。最后找出两句在内容上的关联。还要关注题干中“符合人物身份或思想性格;使用
12、比喻或排比的手法。(字数不超过30个字)”的要求。参考答案:(1)卡夫卡是一只寒鸦,寂寞地在一座找不到入口或出口的“城堡”里飞翔。(2)曹雪芹是一只啄木鸟,寂寞地在千疮百孔的封建王朝的母体上敲击。12.所谓压力陷阱,是指面试官用不友好的发问或表情制造压力,以此来淘汰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的应试者。下面是某大学生面试时考官对他说的话,请用机智幽默的语言替他应对。考官问:“我们需要名牌院校的毕业生,而你并非名牌院校毕业。你怎么看?”回答(A):考官问:“你的专业与申请的职位不对口,你能行吗?”回答(B):解析:回答要符合语境,注意用事实说话,体现机智幽默,语言流畅。答案示例:(回答A)“听说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也不是名牌大学毕业生。”(回答B)“天下无贼里的贼头黎叔说过:21世纪最缺的是什么?人才!现在,各行业各地区都很青睐复合型人才。据说,外行的灵感往往会超过内行,因为他们没有思维定式,没有条条框框。”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