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听关于“数学思考”的几点思考有感 问题是任何科学探究的起点,一个不会发现问题的人,是无法真正参与到探究活动之中的。爱因斯坦也说过:“发现和提出一个问题的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要想让学生成为一个真正的快乐的发现者,就必须千方百计地让学生成为问题的发现者。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意味深长地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只有在探索活动中不断地扶植、巩固和实现学生想要成为发现者的愿望,才能最终带给学生以欢乐。”换句话说:就是要想让学生体验到探究的快乐,那就必须让学生实现成为一个发现者的
2、愿望。作为“一个发现者”,不仅要是新现象、新问题、新方法、新规律的发现者,而且要是一个敢于尝试,勇于挑战失败,乐于思考的发现者。因此,应始终把“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一个快乐的发现者”作为教学的核心。那么,怎样引导学生做一个“快乐的发现者”呢。 一、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感兴趣的东西,儿童是不会主动去关注和了解的。因此,在学习研究新知时,教师要调动学生本已存在的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本能,激发其学习兴趣。针对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具体教学环境,教师可以通过语言诱导(如讲故事),出示实物,演示实验以及利用挂图、录音机、多媒体计算机展示研究对象的动态、静态图象和声音来激发儿童的兴趣,同时培
3、养其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如:学习电路知识时,先演示安装一个有小电珠或小电扇的简单电路,看到电珠亮了、电扇转了,学生都会跃跃欲试。此时,应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每一步如何做,想想为什么要这样做。 二、学习时学会质疑很重要。质疑是学习、思考和探索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古人云:“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相成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质疑是需要动脑筋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了问题,经过大脑的思考之后,把你的疑虑提出来,以寻求帮助和解答。质疑,敢于向老师,向书本知识提出自己的疑问和不同的见解,但不是怀疑一切。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了一种和谐、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学生的思
4、维空间才得以自由驰骋。开放的课堂、才换来了个性的张扬;开放的思维,才可能引发创新火花的迸放。让学生养成学会质疑的习惯,才会具有创新精神。 三、在课的实施中,更要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思考。思维,是个很抽象的概念,认识思维本身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这就是所谓的元认知。要组织学生有效思考,我们只能通过一些外部的指导来实施,从学生的活动中去识别学生是否在思考。科学中发现问题可用探究科学的方法去研究,但科学的方法也需要在探究中去发现,如果我们在引导学生探究的过程中,能让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究,主动地去发现一些适合于自己的方法,那么势必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同时也使学生以发现者的角色去享受发现的快乐。教学中,
5、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让学生产生迫不及待的要求获取新知的情感,可以使他们在探究活动中更加积极主动。例如在教学浮与沉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老师提供的泡沫、小卵石、空瓶子、木块、小石子、啤酒盖等材料和学生自己准备的一些材料进行实验。观察有什么现象,有什么疑问。学生提出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 为什么泡沫、空瓶子、木块等会浮,而小卵石、小石子则会沉。为什么啤酒盖轻轻地放在水面会浮,而重点放就会沉呢。那啤酒盖算浮还是沉呢。为什么塑料尺子也会和啤酒盖有同样的现象。空瓶子放入水底怎么会很费力。潜艇为什么在水里能上下自如呢。轮船是铁做的为什么也能浮的水面上,并且还能装很多的
6、货物呢。教学中,抓住相关的内容或有利的时机,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充分发挥想象,在猜测中互相启迪,可以使后面的探究方法更加科学,探究的重点更加突出,探究活动更加深入。只要我们在教学中从他们的生活实际出发,选择他们熟悉的容易亲近的、喜欢的、能动手做的、有兴趣参与的现象和事物,精心设计,耐心细致地组织引领他们像科学家一样真刀真枪地亲历探究过程,经历挫折与失败、曲折与迂回、成功与兴奋,从众多的感受和体验中获得知识与技能,养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样不懈地坚持下去,他们良好的科学素养就一定能养成。 四、指导学生有目的参与实践活动,从中逐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这里的有目
7、的,并不仅仅围绕课堂教学的目标,而是重在让学生带着自己想要知道什么为目的去参与实践活动。教师要通过提问来引发和促进学生思考。如“你在想什么。”“你认为应该怎么做。”“为什么会这样。”“如果会”等等。教师通过想学生提出类似这样的问题来促进学生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使用推论或推理来发展他们的思维。培养儿童的独立思考、独立活动能力及互相协作精神,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儿童思维、活动能力的形成,知识、经验的获得,最主要、最重要的途径是亲身经历和实践活动。科学课安排了大量的各种实践活动,但它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相对来说,其实验结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让学生学会如何通过这个过程推导出
8、结论。因为教师不可能告诉他世上的一切,更多的东西需要儿童自己去探索、发现和创造。同时,在大量彼此分工协作共同完成的活动过程中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五、科学问题来自于观察。科学教学中,问题并不是突如其来的,而是在学生的观察活动中出现的现象与学生已有知识之间的冲突而产生的。学生观察越仔细,就越能发现和提出问题,也能更多地思考和探究,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表现得也更充分。教师有顺序地出示材料,让学生带着问题有顺序地观察,观察的发现可以是预料之中的,也可以是活动中的一些意外情况。因为很多科学的发现都是一种偶然,我们不要抹杀孩子独特的眼光,在一些意外的发现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思维的亮点。在孩子观察过
9、程中,教师可以问“你发现了什么。”“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你还看到了什么。”“这是不是就是妈妈经常说的。”“与你想的一样吗。”等等,来引导孩子进行思考。观察是儿童了解世界、认识世界,积累感性认识的重要途径。因此,科学教学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并在观察中去发现。如教种子发芽一课,课前我给每组分发了浸泡过的花生、蚕豆、绿豆、玉米种子。从学生的脸上可以看出他们对这些种子没有多大的兴趣,因为这都是他们常见的。课堂上我指导学生们解剖并观察蚕豆种子。让他们小心地剥开种皮、掰开子叶,然后拿起放大镜仔细观察,看能发现什么。渐渐地同学们的脸上露出了惊喜之色。“蚕豆里有两片好嫩的幼芽啊。”、“原来种子是有生命的。”、“蚕豆苗是它长成的吗。”面对这些常见的种子,学生有了新的发现,提出了问题,对学习有了积极的态度。总之,只有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学生才有可能对问题进一步地猜想和假设,并努力去探究问题的答案,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科学探究能力的人才。第5页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