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基于潍坊杨家埠风筝艺术特点的应用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39813 上传时间:2024-01-22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2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潍坊杨家埠风筝艺术特点的应用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基于潍坊杨家埠风筝艺术特点的应用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基于潍坊杨家埠风筝艺术特点的应用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鞋类工艺与设计SHOES TECHNOLOGY AND DESIGN2023 年 9 月第 3 卷 第 17 期Sept.2023Vol.3 No.1767基于潍坊杨家埠风筝艺术特点的应用研究刘 宁(沈阳大学,辽宁 沈阳 110015)摘要:潍坊杨家埠风筝是潍坊地区经典的风筝代表,它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珍宝,也是潍坊地区地域文化的融合。本文在介绍了潍坊杨家埠风筝历史起源和艺术流派的基础上,对其艺术特征从色彩、造型艺术、图案内涵进行分析,讨论如何进一步利用现代传播手段扩大潍坊杨家埠风筝的影响力。关键词:潍坊杨家埠风筝;新媒体;现代应用中图分类号J218.3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

2、j.issn.2096-3793.2023-17-022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Yangjiabu Kite in WeifangLIU Ning(Shenyang University,Shenyang 110015,China)Abstract:Weifang Yangjiabu Kite is a classic representative of kites in the Weifang region.It is a preciou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China and a fusion of re

3、gional cultures in Weifang.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history and artistic style of Weifang Yangjiabu Kite,and analyzes its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in terms of shape,pattern and color.It also discusses how to further utilize modern communication methods to expand the influence of Weifang Yangjiabu

4、 Kite.Key words:weifang yangjiabu kite;new media;modern application引 言潍坊杨家埠风筝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潍坊历史文化的代表名片。随着新媒体艺术在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关注度的提升,潍坊杨家埠风筝抓住机遇积极迎接挑战,利用现代传播手段创新表现形式,为群众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享受。1 潍坊杨家埠风筝的起源在潍坊悠久的民俗历史文化中,“风筝”是专属于潍坊特色的一张名片。杨家埠风筝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初时期,据考证,杨氏先祖杨伯达是四川梓潼人,奉旨移民抵达潍县,会雕刻木板和扎制灯笼的手艺,杨氏先祖有天在耕

5、作时突发灵感,制作了飞向天空栩栩如生的“草鸢”,这也是第一只杨家埠风筝的起源与来历。自此杨氏家族开始从事风筝的制作,在历史上手工艺人们一直是冬天印年画,春天扎制风筝,这些风筝造型独特、精巧细致、色彩鲜艳,被誉为“飞行的艺术品”。每到清明放“风筝”也成为百姓踏春时的风俗。古代时放风筝的“放”还有另一层含义,百姓把自己家庭的任何不幸、灾难、疾病等不吉利的事情,通过风筝“送”上了天空,使之随风飞走,人们认为通过放风筝,能够驱赶晦气,如果风筝可以成功放飞就是祥瑞之兆1。“风筝”受到百姓们的喜爱销量不断上升,进入市场远销到全国各地,带动了当时的经济发展。到了清朝时期,杨氏先祖更是成了当地著名的风筝制作家

6、族。随着时间的推移,杨氏先祖将制作技艺代代相传,并不断进行创新,将当地的民俗文化与年画和风筝结合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潍坊风筝制作艺术。这独特的造型和制作工艺,不仅体现了潍坊地区的民间文化特色,也展示了中国古老的手工艺制作技艺和美学价值,也为潍坊杨家埠带领着世界风筝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时间的推移,潍坊杨家埠风筝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作出了积极的贡献。1984 年在政府的支持下潍坊举办了首届潍坊国际风筝会,1986 年潍坊建立了潍坊世界风筝博物馆,风筝会和博物馆冠以“国际”之名邀请国际友人共同鉴赏风筝魅力,这一举极大地扩大了潍坊的影响力,经济和

7、旅游业的发展蒸蒸日上。在 2006 年潍坊风筝被评为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潍坊被誉为“中国风筝之乡”,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爱好者前来观赏和制作。作者简介:刘宁(1998-),女,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美术学专业民间美术方向,.第 3 卷艺术设计鞋 类 工 艺 与 设 计682 潍坊杨家埠风筝的艺术流派2.1 传统民间类传统民间类也是潍坊杨家埠风筝的艺术风格,这类风筝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风筝在题材上以传统文化、历史故事、动物、花卉等主题的同时融入了中华传统文化,如民间传说、神话、宗教信仰等,题材上被给予了民间百姓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愿景,在图案纹样上选择了蝴蝶、蝙蝠、寿桃等纹样,植物类与动物类相结合

8、,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和民间艺术的智慧。在制作工序上采用传统手工制作方式,使用竹子、纸、麻线等制作材料,需要经过多个制作工序,如削竹、拼装、涂色、绘画等,每个工序都需要手工完成,制作技艺精湛。由于风筝采用最传统的纯手工制作注重保持传统的制作方式和技艺,不使用任何机械化设备,也保证了风筝的纯手工制作品质和文化传承。2.2 传统艺匠类风筝的历史传承悠久,在古代时期不仅深受民间百姓们的喜爱,在皇宫里也十分受欢迎,为了服务上层官员,传统艺匠派的艺术风格应运而生。在潍坊历史上,有钱的达官贵人们购买风筝时往往会提出要求,传统艺匠派有着大量的资金支持,在制作工艺、原材料的采用上都十分名贵。在潍坊地区传统艺匠

9、类也是传承潍坊风筝的代表和典型,工匠们经过长时间学习和实践,掌握了特定传统手工艺制作技巧和精湛的制作技艺的工匠。在潍坊风筝的传承和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通过不断创新和实践,将潍坊风筝的制作技艺和文化内涵传承下来,并且为风筝制作注入了新的元素和时代气息,使潍坊风筝得以延续和发展。风筝的发展历程源远流长,不仅受民间百姓的喜爱,也深受皇室的喜爱。在充足的资金支持下,传统艺匠类的风筝不仅在材料与扎制工艺上更为讲究,而且在绘画图案上也更加精益求精,图案描绘的大多都是富丽堂皇的皇室场景,色彩典雅富丽,大大提升了风筝的艺术品味。2.3 现代创新类这类风筝在材料选择上也倾向于轻便且抗风的材料,他们在

10、传承传统制作技艺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化的设计理念和制作技术,创造出了许多具有新颖造型和创意的风筝作品。现代创新派的风筝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艺术价值,是潍坊风筝制作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同时,现代创新派的风筝作品也为潍坊风筝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推动了潍坊风筝制作艺术的不断创新和提升。3 潍坊杨家埠风筝的艺术特征3.1 潍坊杨家埠风筝的造型艺术风筝的造型主要分为六大类,分别是串式、板式、立体、硬翅、软翅还有自由类。风筝的造型艺术多是出自于自然环境和百姓生活,在民间手工艺人的审美要求上进行改进,并不是生搬硬套,而是结合生活和潍坊本土文化而形成的独特艺术。例如“龙头蜈蚣风筝”就是经典的

11、串式风筝代表,民间手工艺人将龙头与蜈蚣的身体相结合,立体的龙头形象生动,放飞时整体栩栩如生造型十分逼真。板式风筝在潍坊地区比较常见,它的造型有正方形、八角、菱形等等,便于放飞时调整风筝的角度,例如“八仙过海”就是经典的板式风筝,民间艺人将八仙寿星扎制成八卦样式,民间艺人把寿星放到风筝中央突出了风筝的长寿主题,凸显出“八仙贺寿”的文化内涵。立体风筝在杨家埠风筝以寓意题材多为体现,例如“福禄寿风筝”象征着百姓对长寿的愿望,“连年有余”象征着富裕好运之意。硬翅风筝的特点是翅膀样式固定,除了硬翅范围外的造型和骨架结构可以根据题材进行变换。硬翅风筝平着看过去又像是元宝,所以又称“元宝风筝”。风筝的升力片

12、有两根上下横竹条构成了翅膀的形状,两侧边缘高,中间凹,并形成通风道;因此这类风筝多做成浮雕式结 构2。例如“和合二仙”就是经典的硬翅风筝。软翅风筝的升力片是由一根主要翅条组成,翅膀下方无骨架结构,放飞时翅膀随风飘荡,有较好的飞行性能。软翅风筝的题材多以昆虫类为主,例如“仙鹤”“彩燕”“蝙蝠”等。3.2 潍坊杨家埠风筝的图案内涵潍坊杨家埠风筝图案不仅是视觉上的美观和艺术品,还反映了人们的文化信仰和生活情趣。例如,龙凤图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物,象征着皇家的尊贵和美好的婚姻;蝙蝠则因其谐音“福”与“禄”而被视为幸福和财富的象征;鲤鱼则是长寿的象征。这些图案不仅在风筝上出现,也经常出现在中国其他的

13、文化和艺术作品中。此外,潍坊杨家埠风筝还具有潍坊本土文化的特色。一些农业图案如五谷丰登、水车、耕牛等也经常出现在潍坊杨家埠风筝上,反映了当地人民对于丰收和美好生活的期望和向往。3.3 潍坊杨家埠风筝的色彩分析在潍坊杨家埠地区木版年画和风筝的色彩元素结合十分紧密,在颜色搭配上,都选用了对比鲜明的色彩以突出图案的主题与效果,也可以增强风筝在空中放飞时的视觉冲击力。手工艺人们采用的主要是品红色、品绿色、黑色和白色等绚丽夺目的色彩,使作品更加生动、具有第 17 期艺术设计刘 宁 基于潍坊杨家埠风筝艺术特点的应用研究69层次感和立体感。在色彩的选用离不开传统文化与百姓的民间生活,手工艺人们也善于利用线条

14、和色彩的变化表现不同的意境和情感。4 潍坊杨家埠风筝的现代应用4.1 文化创意产品的推陈出新风筝作为潍坊地区的一张名片已是家喻户晓,但近些年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成为风靡词汇,它开启了传统文化复兴的巅峰时代,数字化经济带动了人民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渴求,这是复兴民间美术工艺机遇期。对于潍坊杨家埠风筝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当借助当下文创产品兴起的潮流,传播潍坊风筝文化,扩大潍坊地域文化的影响力。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讲过:“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放眼望去近年国内的各大博物馆文创产品

15、设计推陈出新,实用性与美观性兼得,在带动了经济发展的同时又宣传了传统文化的深层内涵与独特魅力。比如说“故宫猫盲盒祥瑞系列潮玩摆件手办”,设计结合了当下十分流行的盲盒形式,受众群体便是大批年轻人来购买,其次故宫猫作为盲盒的主题,既与故宫息息相关,又传播了故宫文化的美好寓意。华夏文明上下五千年,潍坊杨家埠风筝作为优秀的传统文化遗珠,更加是文创产品的消费地。应当抓住机遇,利用好文创产品的市场潜力,设计出更完美的答卷。4.2 新媒体艺术的传播新媒体是当今社会信息化程度最高、影响力最广的传播方式之一,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向大众视野中最快速、最便捷的方式,只要手中有一部手机,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发布,人人都

16、可以接受和学习非遗文化。数量庞大的网民群体打开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世界之窗,非遗的传承人借助新媒体技术可以在网络空间发布专业信息,而普通网民也可以通过转发分享的方式进行二次传播,非遗的传播不再仅仅依靠政府,人人都是信息的接受者和生产者,传播主体的扩大有助于非遗文化的未来发展。潍坊风筝作为首批国家级非遗项目,正在不断的与时俱进,在 2020 年潍坊风筝与手游王者荣耀进行合作,推出“王者踏青日”潍坊风筝主题活动。通过线上平台直播和推出“云放风筝”特色项目的方式强势“吸睛”,平台观众最多达至 650 万人次,二者强强联合,利用新媒体平台焕发起潍坊杨家埠风筝的生命力。新媒体平台提供了百姓与非遗文化建

17、立交流的渠道,通过直播或者视频的讲解潍坊杨家埠风筝的历史、制作工艺、文化内涵等方面的内容,调动观众对非遗文化的兴趣创造一场视觉盛宴,增加大众对杨家埠风筝的了解和认知,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促进潍坊杨家埠风筝的传承和发展。4.3 多方面载体的配合新媒体时代“国潮风”的到来为风筝的发展创造了更广阔的舞台,借助新媒体平台进行品牌宣传和营销,采用线上和线下的营销策略,通过新媒体平台预热,吸引人们到线下实体店进行体验和购买。从而提高潍坊地区的旅游业的发展,增加杨家埠风筝的产量。在 2021 年潍坊风筝与匹克品牌联合推出了“传承非遗文化 放飞中国梦想”活动,运动品牌与潍坊风筝的结合,将风筝图案和花色在运动鞋

18、上进行展现。共同传承和弘扬潍坊风筝的同时,提高消费者对潍坊杨家埠风筝文化的认知度和文化自信心。像潍坊风筝这样的传统手工艺不应该背离时代,而应顺应和结合时代发展,将数字化设计的新潮流融入风筝的传承任务,在双向推动的过程中唤起公众保护与传承传统民间手工艺的责任意识。明确潍坊风筝发展现状结合新媒体和新科技进行创新,开拓新的应用领域。比如可以结合无人机、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开发出新的风筝游戏与风筝表演等新领域,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潍坊杨家埠风筝的文化创新中来。5 结 语潍坊杨家埠风筝文化的传承任重而道远,数字化经济带动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渴求,这为民间美术工艺的复兴提供了机遇。借助当下文创产品兴起的潮流

19、,应当传播潍坊风筝文化,扩大潍坊地域文化的影响力。张大千先生曾表达过借古开今的美学思想,他引用了石涛的画苑题跋中的思想:“继承传统,不能亦步亦趋。仅限于摹拟为足,则无画矣!”意为传承传统的精髓并不意味着完全模仿古代。如果只是简单地摹古,则无法创造出真正有价值的作品。因此,传承传统不是亦步亦趋,而是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和创新,发扬传统艺术的精神和内涵。现阶段,新媒体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向大众视野中最快速、最便捷的方式,潍坊杨家埠风筝应该借助新媒体平台进行品牌宣传和营销、文化交流和传承、创新发展等方面的努力。利用好新媒体平台宣传潍坊杨家埠风筝的特点,以此推动潍坊杨家埠风筝的发展,让这一传统文化焕发新的活力。参考文献:1 王婷婷,师昕,林严冬.新媒体视域下潍坊风筝的传承与发展 J.时尚设计与工程,2022(03):66-69.2 张雅迪.山东杨家埠风筝视觉语汇在现代家居软装饰设计中的运用研究 D.昆明理工大学,20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