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基于闽东革命优良作风的“闽东之光”价值意蕴.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39185 上传时间:2024-01-22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5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闽东革命优良作风的“闽东之光”价值意蕴.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基于闽东革命优良作风的“闽东之光”价值意蕴.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摘要:以习近平在宁德(俗称闽东)工作期间提出的“闽东之光”为着眼点,以作为“闽东之光”重要组成部分的闽东革命优良作风为切入点,以文化自信为目标,着力把握“闽东之光”和文化自信之间继承与发展的内在逻辑,着重阐述闽东革命优良作风的价值意蕴,指出山海协同是闽东革命的独特光彩,汉畲团结是闽东革命的闪光之处,土生土长是闽东革命的鲜明特征,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及产生的历史和现实影响,指出弘扬“闽东之光”对增强文化自信、增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认同的重要现实意义。关键词:闽东之光;闽东革命优良作风;文化自信基于闽东革命优良作风的“闽东之光”价值意蕴孙创锦游国斌张静作者简介:孙创锦,宁德师范

2、学院副研究员;游国斌,宁德师范学院教授;张静,宁德师范学院副教授;收稿日期:2022-12-18。基金项目: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习近平在宁德工作期间关于作风建设生动实践的价值意蕴和实现途径研究”(项目编号:FJ2022X023);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基于生态治理视角下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项目编号:FJ2021X025);2018年宁德师范学院校级专项项目“闽东优质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研究”(项目编号:2018ZX220);2018年宁德师范学院科研发展基金项目“闽东之光红色文化品牌的构建与传播研究”(项目编号:2018FZ02)。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自信。他

3、说:“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1从历史上看,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自信的高度重视是一以贯之的。他在担任宁德地委书记期间关于“闽东之光”的文化思考和理政实践是其文化自信理念的重要源头之一。他在 闽东之光闽东文化建设随想 一文中说,“在讲 贫穷 的同时,不要忘记讲闽东的光彩”,“认识到自身的光彩,才有自信心、自尊心,才有蓬勃奋进的动力”。同时,他提出增强自信心的明确目标和有效途径,要求“一定要把握住闽东的闪光之处:畲族文

4、化是一个闪光点;闽东是老区,有长期的斗争历程,也是一个闪光点”。2闽东革命文化和畲族文化作为“闽东之光”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自信的鲜活教育素材,它们既有本文化的内在逻辑和发展脉络,又有文化间的兼容和互促。在闽东革命期间,革命领导人和包括畲族同胞在的广大革命群众,充分发扬革命优良作风,创造了中国革命史上波澜壮阔的闽东光辉诗篇,谱写了一曲民族团结、文化自信的山海交响曲,点亮了一盏多彩纷呈的“闽东之光”,对后世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这是闽东人民充满自信的历史轨迹。一、闽东革命优良作风的价值和特点闽东革命优良作风的价值意蕴是值得我们深入挖掘的,它是革命文化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它既有中

5、国革命优良作风的共性内容,比如人民至上、实事求是等,又有闽东革命内在的鲜明特色和闽东地域文化特色。这里重点阐释以下三个方面。(一)山海协同是闽东革命的独特光彩闽东海上斗争在各个苏区斗争中独树一帜,他们在闽东沿海建立了成建制的海上游击队,同陆上斗争相互支撑、交相辉映,演绎了一首革命的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2期总第145期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2期山海交响曲。活跃在闽东千里海疆线上的海上游击队主要有3支,一支是以西洋岛(今属霞浦)为基地的闽东工农红军海上游击独立营”;一支是以福鼎秦屿(今太姥山镇)、大嵛山岛为基地的闽东红军(福鼎)海上游击队;一支是以

6、罗源湾可门口为基地的闽东红军(连罗)海上游击队。他们在党的领导下,不仅在闽东沿海单独开展革命斗争,而且积极配合陆上红军完成各项革命任务。柯成贵部主动向闽东党组织靠拢,派员主动联络,要求改编为红军。1934年初,曾志受党组织委派到西洋岛收编其部为红军海上独立营,在党的领导下,独立营为苏区购买武器、医药,配合陆上红军作战,袭击国民党通济号、海筹号军舰和日本舰艇,成为一股革命劲旅。1934年5月,福鼎海上游击队配合闽东独立团攻打并占领秦屿镇;1935年6月,配合叶飞、陈挺率领的闽东独立师奇袭、占领闽浙边界重镇沙埕,消灭当地守军,威震闽东。连罗海上游击队配合红13团攻打黄岐、廪头等地,消灭了濂沃大刀会

7、、拔掉官岭敌人碉堡,为县委和红军筹款,大大增加了闽东红军的作战空间和战略纵深。叶飞将闽东红军海上游击队定义为人民海军的前身,他说:“真正说闽东苏区与其他苏区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有海上游击队,唯一的只有闽东这个地区有海上游击队”“最早的海上红军和游击队可以说就在我们(闽东苏区)这里。”3与此同时,在闽东沿海也建立了许多海上革命联络站、交通站,其中影响较大的是位于三都岛的百克医院交通站,这些海上联络站、交通站与沿江、沿溪交通站,如赛江六屿交通站、霍童梅花渡地下交通网等,一同成为闽东根据地同外界的联系通道。另外,在各个苏区都出现了食盐恐慌的情况下,闽东军民却奇迹般地封锁闽东食盐达两年之久,党组织利

8、用盐工协会等,在宁德南埕等地指导盐工开展抗捐税运动,震慑了国民党当局,策应了陆上苏区斗争,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这些都是闽东革命山海协同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构成了闽东革命的独特光彩。(二)汉畲团结是闽东革命的闪光之处宁德(闽东)是我国畲族的最大聚居区域,畲族人口约20万,超过畲族总人口的1/4。在闽东革命期间,畲族群体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我党的坚强后盾。国民党统治时期,畲族生活极为困苦,比如“福建霞浦县南塘村,畲族每户每年平均被摊派税款达千斤稻谷”。4闽东党组织坚定站在畲族群众一边,真诚地解决他们遇到的难点、痛点。对于闽东山民畲族来说,土地问题就是难点、痛点。闽东苏区开展的分田运动一大特色是畲、

9、汉平等对待,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对吃苦耐劳的畲族妇女与男劳力同等看待。全区 70%以上的畲民分到田地,5这对在旧社会深受压迫的畲族同胞来说,可谓久旱逢甘霖。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苏区政府团结畲族同胞的一系列举措,激起畲族同胞对革命事业的舍身相报,在闽东土地革命时期涌现出的“九家保”“畲嫂救曾志”等家喻户晓的畲族革命感人故事便是例证。福建省军区原副政委钟大湖在回忆文章 三年游击战争中的闽东畲民 一文中指出“每一个畲族山村都是一座红色堡垒。”6畲族“将数百里畲山当作共产党、红军游击队的坚强后盾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死亡陷阱”。7与此同时,畲族同胞也为闽东革命付出了巨大牺牲。据不完全统计,在三年游击战争中,

10、闽东被敌人杀害的畲族党员、干部、战士和群众5600余人,占全区畲族人口的4.8%,被敌人抢劫掠夺的村庄有980余个,占全区畲村总数的 40%。8土地革命时期闽东畲族同胞对革命的鼎力支持和巨大牺牲是一场畲汉一体、相濡以沫的生动实践,是民族团结的成功典范,为畲族文化增添了闪光之处,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是我们应当铭记和传承的。(三)土生土长是闽东革命的鲜明特征1982年12月,叶飞在北京接见闽东党史工作者时指出:“闽东是全国唯一最后建立起来的苏区,而且苏区一建立起来就是独立自主的。这是一个特点。第二个特点,它是土生土长的,它的特点就是 土。”9这可以从闽东苏区建立和苏区对外联系的历史中得到充分验证。

11、从苏区建立的历史上看,闽东苏区的建立主要依靠本土干部和力量。在土地革命时期,福建的革命根据地主要有四块,一块是由毛泽东、朱德等同志缔造的闽西革命根据地,一块是由黄道等同志创建的闽北革命根据地,一块是由王占春等同志组建的闽南革命根据地,第四块就是由詹如柏、马立峰等同志建立的闽东革命根据地。从相关史料来看,前三块根据地的创立均得到域外红军主力的大力支持,如作为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闽西革命根据地,是红四军1929年入闽后逐渐发展起来的;作为中央苏区闽赣省管辖的闽北革命根据地,1931-192023年6月年7月成立的闽北分区苏维埃政府,与方志敏红十军当年4月横渡信江的强力支援是分不开的;作为闽南根

12、据地政权性质的闽南工农革命委员会的建立(1932年4月下旬)得益于毛泽东率领红军东路军东征攻占漳州;闽东革命根据地则是主要是依靠自身力量创立的,1934年2月,闽东苏维埃政权建立时并没有得到中央主力红军等力量的支援。从苏区对外联系的历史上看,闽东苏区是在长期同中央失去联系的情况下主要依靠本土干部和力量坚持革命的。1934年4月,中共福州中心市委遭到破坏后,闽东党组织同上级失去了联系,加之闽东交通不便,对外联络困难,直到1937年底南京八路军办事处顾玉良受博古、叶剑英等同志委托到闽东联络上叶飞部队为止,前后共约3年9个月。这是除琼崖游击区外同中央失去联系时间最长的游击区。在没有中央指导下的闽东革

13、命,依靠自己的力量,独立自主开展了苏区建设和三年游击战争,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二、闽东革命优良作风形成的多重原因探析闽东革命优良作风的形成是历史原因和现实需要双重叠加的结果,其形成既是对革命文化、传统文化的继承,比如党的初心使命、理想信念和科学理论指导等,又是根据闽东地域特色及时代的特征和需求进行的大胆创新。这里重点阐释以下三个方面。(一)闽东独特的地理特征是重要外因闽东地理特征独特,其海岸线长1046公里,为全省各设区市首位,海域面积4.46万平方公里,区域内有岛、礁、沙、滩、岬角、水道、河口共1215个,大小港湾29个,其中三都澳深水岸线长度居全省港口之首。10历史上,连江和罗源均隶属闽东,

14、若加上以上2县,则沿海地理特征更为复杂。海岸线蜿蜒曲折,海岸山脉林立,这种“山在海中、山海环抱”的独特地理环境,便于革命同志隐蔽,敌人难于搜捕,国民党有限的海军陆战队兵力无法对沿海岛礁、港湾形成全方位的威慑和控制,为海上游击队提供极佳的天然活动场所。同时,闽东渔场是中国重要的天然渔场,是沿海人民生计来源之一,但在封建生产关系的所有制度下,海面渔场也归私人所有,出海捕鱼也要交租纳税,沿海渔民的生活十分艰难。11在这里世代生存的渔民、疍民等群众深受压迫,柯成贵之所以走上革命道路,导火索便是不满渔霸欺压百姓。面对欺压,他们以海上游击队为依靠,海上游击队则将他们列入团结对象和兵员来源之处,双方形成命运

15、共同体,共同创造闽东苏区海上斗争的光辉业绩。再则,受地理环境等方面的影响,闽东山区文化(陆上文化)与海洋文化呈现兼容性和融合性等特性,山区崇山峻岭、丘陵林立,海域岛礁众多,海湾纵横交错,海洋文化、闽南文化、朱子文化、民间信仰在闽东即相对封闭,独立传承,日益定型,又和平共处,相互交融,互通有无。这在今天的闽东随处可见。这种地理和文化特征,使得闽东山海混为一体、相互协同。这在闽东革命期间,表现的尤为明显,从而创造了闽东山海联动的红色奇迹。(二)闽东畲族民族特性是重要内因畲族发祥于广东潮州凤凰山,受生存空间等多种因素影响,历史上的畲族不畏艰险,不断外迁,先后大体经历“潮州中心期、汀漳中心期、福宁府中

16、心期”3个时期。从明代中叶到清初百余年间,闽东接连遭受倭寇之洗劫、南明清军之激战、迁海开界之反复,沿海逐常有荒残之地,部分畲民迁入海拔较低居住,由游耕转为定耕,12但这些海拔较低的很多土地也并非平原地,而是散居在众多丘陵之中。为共同应对外来族群的威胁和台风、洪水、泥石流等闽东常见的自然灾害,在畲族内部自然而然形成了团结、守望相助的民族特征和保守族内秘密的作风。同时也形成了畲族习武防身的传统,畲族武术是在吸取南少林精华的基础上融会而成,畲拳是其代表,现今罗源八井,福鼎浮柳、双华,霞浦四斗,福安金斗洋等地练习该拳较普遍。13清末民初,在三都澳海关任职的外国人称畲民眼睛里充满勇敢,妇女们体格强壮。1

17、4这或许是畲族尚武精神的侧面体现,这也是闽东革命时期,畲族骁勇善战的原因之一。与此同时,因是后来的族群,不少畲族民众居住在深山密林,他们和沿海畲族民众相比,生活更为困苦。这使得他们对劳苦大众代言人的共产党(领导者多为汉族)产生了天然的好感,进而结成革命战友。这种生存和地理条件,对闽东革命的开展是极其有利的,畲族民众居住的这些地方便于革命隐蔽,能够为革命同志休整、疗伤提供极大的便利。国民党对政权的控制主要体现在城镇,对农村的控制不如城市,对于生活在崇山峻岭中的畲族更不容易控制,山高、路小,路况复杂,国民党消息不畅,孙创锦等:基于闽东革命优良作风的“闽东之光”价值意蕴-20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

18、会科学版)2023年第2期重装备无法到达,战斗时往往处于劣势,这是闽东革命坚守三年游击战争的原因之一。此外,畲族有崇拜祖先的传统,祭祖是他们向祖先表达思念和敬意的形式,他们以畲族始祖忠勇王为荣,以忠勇作为本民族的精神和价值取向,几百年来不曾改变,他们投身到革命斗争中,谱写的英雄战歌为畲族忠勇精神增添了新的时代元素和强有力的佐证。(三)闽东优秀传统文化是精神源泉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15中国革命廉政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进程中体现先进意蕴的文化。闽东革命廉政文

19、化及其外在表现形式的革命优良作风的产生也有其内在机理,它是在传承和发展闽东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廉政文化的基础上产生的,同时又不是简单延续闽东传统廉政文化的母版,它是反映和结合革命年代特定需求,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的结果。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16这些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在闽东传统文化里也能得到充分体现,比如闽东拥有丰富的廉政文化

20、和国家情怀传统,涌现了一大批典范,“开闽第一进士”薛令之和诛杀奸臣贾似道的郑虎臣是其中的代表;再如,闽东人民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善良质朴精神等等,它们同中国(闽东)革命廉政文化,以及外在表现形式的革命优良作风也是一脉相承的。闽东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涌现一批批毅然放弃富裕家庭,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同志,如无名英雄蔡威、闽东苏维埃政府副主席叶秀蕃等,他们就是为了天下劳苦大众能翻身作主,以实现天下为公。闽东党组织坚持人民至上,密切联系群众,同群众心连心的革命行动正是民为邦本的生动体现。闽东革命的实践表明,正是我们的革命先辈秉持天下为公、民为邦本、自强不息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21、才在艰难困苦中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坚定支持,最终赢得了“红旗不倒”的光荣赞誉。三、闽东革命优良作风产生的深远影响革命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闽东革命优良作风造就了人间奇迹,其影响立足于闽东,但又不限于闽东。从横向看,它极大推动了闽东革命,创建了全国独特的闽东苏区,坚守住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对中国革命作出巨大贡献;从纵向看,它不仅继承发展了闽东传统文化,更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萌芽产生了较深影响。这里重点阐释以下三个方面。(一)支援了中国革命1.策应了中央红军长征第五次反围剿期间,中央苏区在国民党百万大军“堡垒主义”新战略的围剿下,节节败退,黎川、广昌、兴国、宁都、石城等失守,苏

22、区范围逐渐缩小。但与此同时,闽东革命却呈现异军突起之势。特别是1934年8月,闽东红军与中国工农红军抗日先遣队(对内称红七军团)在宁德赤溪阳谷胜利会师,同年9月,闽东独立师成立,形成了一股牵制国民党的革命力量,对缓解中央苏区的压力起到了一定作用。颇为可惜的是,先遣队因受“左”倾思想影响,明知皖南暴动已经失败,仍然一味机械执行中央指令,急忙北进,没能在闽东、闽北地区较长时间驻扎,对此,当时身为先遣队参谋长的粟裕和闽东苏区领导人之一的叶飞均对此表示相当遗憾。他们均认为可以在当地扎根,将闽东闽北浙南根据地连成一片,择机向浙西皖南发展,这样可以起到牵制更多敌人,达到配合中央红军战略行动的预期目的。17

23、182.闽东独立师是新四军的重要力量闽东在三年游击战争中,凭借革命优良作风,铸就了一支能征善战的革命劲旅,成为新四军的生力军之一。新四军是由南方八省15个游击区(琼崖除外)坚持游击战争的红军和游击队组成,共8个团,约1万人,福建共有4个团,其中闽东部队占1个团,编为三支队六团,人数为1300余人(不含编入三支队五团、二支队四团的闽东籍战士,到皖南还剩1200余人),为福建人数最多,且骁勇善战,作风过硬,被誉为“百旅之杰”。陈毅元帅很赞赏老六团的艰苦作风,认为“是本军最突出的”。19这支队伍在不同历史时期都立下过赫赫战功,涌现出诸如沙家-212023年6月浜连、“冰雕连”、杨根思连等军史上响当当

24、的英雄群体。电影 东进序曲 黄桥决战 南征北战 战上海 英雄儿女 惊涛骇浪 等充分展现了这支队伍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爱国、纪律严明、迎难而上,在现代化建设中勇挑重担、为国分忧等优良作风。(二)丰富了“闽东之光”精神内涵1.增添了闽东老区革命文化闪光点闽东苏区作为中央红军长征前全国八大革命根据地之一和中央红军长征后党在南方的最后一块根据地,虽然建立苏维埃政权的时间最晚,持续的时间较短,但他却有区别于其它革命根据地独有的闪光点,他是畲族民众支持最大的苏区。在这里,有党领导创建的最早海上红色游击武装,有独树一帜的群众性革命武装红带会;在这里,党领导下把闽东的食盐封锁达两年;在这里

25、,党独立自主实现了苏区斗争向游击区斗争的战略主动转变和游击区斗争向抗日战争的战略主动转变。这些独一无二的斗争奇迹,时刻闪烁着闽东革命的闪光点,绽放着“闽东之光”耀眼光芒。2.增添了畲族文化的精神魅力习近平任宁德地委书记时指出:“畲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本民族文化,畲族文化在国内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这是我们闽东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我们闽东地区可以引以为荣的特色和优势。”20闽东革命时期,畲族群众与红军游击队心连心,他们利用各种条件保护了大批革命同胞,大量畲民参加了红军游击战。三年游击战争后,200多名畲族青年毅然北上奔赴抗日前线。他们对闽东乃至中国革命作出的突出贡献充分彰显

26、了畲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一员的特有价值,为这颗璀璨的明珠增添了新的光彩。叶飞说:“在闽东三年游击战争最艰苦的年代,畲族人民的作用是很大的。他们具有两大特点:第一,最保守秘密对党很忠诚;第二,最团结。”21这些特点都是畲族忠勇爱国、敢于牺牲、守望相助民族精神特质最好的诠释,是民族团结的最好的样本。传承宣传畲族以忠勇为代表的民族精神,对加强民族团结,开创畲族工作新局面,弘扬“闽东之光”有着重要的意义。(三)影响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萌发和早期实践宁德(闽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萌发地和实践地。闽东革命传承下来的优良革命作风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萌发产

27、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1.丰富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习近平高度肯定闽东革命优良作风,他说:“闽东人民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蕴藏着不屈不挠的战天斗地的革命精神,这是最宝贵的精神力量,这种革命传统留下的基因是能造就人间奇迹的。”22他在上任宁德地委书记第 2 天就赶赴“闽东延安”闽东苏区首府福安柏柱洋,瞻仰革命遗存,重温党的初心使命,共谋老区发展,此后相继就闽东革命史等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这同党的二十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的做法是一以贯之的。叶飞等老一辈革命家在闽东革命期间形成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一切从实际出发、沉着冷静”等优良作风同习近平

28、在宁德工作期间提出的“弱鸟先飞、滴水穿石、久久为功”等好思想好传统好作风是一脉相承的。习近平关于闽东革命优良作风的论述和关心支持老区工作实践,丰富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内涵,进一步坚定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萌发注入新的素材。2.丰富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论述闽东畲族革命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给习近平留下深刻印象,他指出,“在革命战争年代,革命的火种之所以能在闽东大地传播,革命的力量之所以能在最艰难的岁月里得以保存和壮大,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民族的团结。”这个民族就是畲族。他还说:“在革命年代,闽东畲族的同

29、志没有一个叛变,这是非常了不起的。”23这个话,他在多个场合反复提过。习近平关于畲族的论述和在闽东的民族工作实践,科学总结了促进少数民族共同富裕的历史经验,不仅提升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认识,更丰富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论述内涵,创新发展了党的民族工作,对做好当前民族工作提供了指引。四、结语一部闽东革命优良作风史,就是一部“闽东之光”的展示史,更是一部文化自信的塑造史。我们孙创锦等:基于闽东革命优良作风的“闽东之光”价值意蕴-22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2期注释:1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第126页。22023习

30、近平:摆脱贫困,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21-23、117、116-117页。31114缪小宁:闽东苏维埃(上),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4年,第362、33、32页。4 畲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官网,https:/ 1983年第8期。10 宁德概况,宁德市人民政府官网,http:/ 什么是畲族拳?,福建省人民政府官网,2022 年 9 月 13 日,http:/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603页。16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2022年10月25日,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