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1-2012学年--九年级物理学案 主备人:邱桂兰 时间:2012-2-29
中考复习学案---光的折射 透镜(1)
一、中考考点
1.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2.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光的折射规律
二、知识网络 光的折射
应用画图
结构特征、光学性质
凸透镜 成像规律
透镜及其应用透镜 应用
结构特征、光学性质
凹透镜
应用
三、知识回顾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___________,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光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或水时,折射角_________入射角, 光从玻璃或水中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______入射角,光从空气垂直射入玻璃或水中,传播方向__________.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______________个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法线______________侧.
2、填表
物的位置
像的位置
像的性质
应用举例
凸
透镜
U=∞
(平行光)
像与物异侧
测定焦距
U>2f
照相机,眼睛
U=2f
/
2f>U>f
幻灯,电影机
U=f
同侧
探照灯的透镜
U<f
放大镜
3、透镜是利用光的 现象制成的,凸透镜对光线有 作用,能使平行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F叫做_____,这个点与透镜中心的距离f叫做__________,凹透镜对光线有 作用。
4、实像:能在_____上呈的像,它是由________会聚而形成的.虚像:_______在光屏上呈现的像,是由______或_______反向延长线会交而形成的.
5、一般情况下,如果物体距离透镜的距离大于10倍焦距时,所成的像与透镜间的距离就近似等于透镜的________.
四.典型例题
例1.下列哪一幅图正确表示了光从空气进入玻璃中的光路?
O
空气
玻璃
A
O
空气
玻璃
B
O
空气
玻璃
C
O
空气
玻璃
D
例2.如图所示,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到玻璃砖上,请画出玻璃内的折射光线(大致方向).
例3.如图所示,SA、SB是光源S发出的两条光线.其中SA平行于主光轴,SB过左焦点,请画出这两条光线通过凸透镜后出射光线(注意标出箭头方向)。
玻璃
空气
F
F
S
A
B
例4.小明同学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为了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小明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用一个光屏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直到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说明凸透镜对光线有____作用(填“会聚”或“发散”),测出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0cm,则该透镜的焦距为____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请你指出其中一条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
(3)重新调整后,把蜡烛放在距凸透18cm处,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的实像(填“放大”、“缩小”、“等大”),生活中__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4)实验中,屏上已成清晰的像,此时固定蜡烛,换用一个焦距略小一些的凸透镜进行实验,则光屏需向____(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
五.当堂练习:
.把一根筷子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里,从正面看过去的情形和图中哪个图相符
A B C D
.当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B.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C.折射角等于入射角
60°
D.以上说法都不对
.如图,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发生了反射和折射,若入射光线与分界面的夹角是60°,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垂直,那么反射角是____°,折射角是____°。
.如图所示,是一束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它的反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方向;并标出折射角α。
.请根据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完成光路。
F
F
O
.下图A给出物体及像的位置,请在图中画出凸透镜及其焦点F的大致位置。
凸透镜
灯泡
墙壁
.如图所示,在发光的灯泡附近放置一凸透镜,在远处的墙上出现了灯丝清晰的像.关于此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像是正立的 B.像是放大的
C.像是虚像 D.像比灯丝亮
0
c m
50
100
90
80
70
60
40
30
20
10
.如图所示,在光屏上恰能看到一清晰的像。则像的性质是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正立放大的虚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关于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A.缩小的都是实像,放大的都是虚像 B.成实像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
C.焦点是成放大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D.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
.让一束平行光经过一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所示),小明用此透镜做“探究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当物体距透镜5cm时,成正立的像
B.当物体距透镜15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当物体从距透镜20cm处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时,所成的像逐渐变小
D.当物体从距透镜20cm处向透镜的方向移动时,要得到清晰的像,应使光屏靠近透镜
.小王同学用光具座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蜡烛的像成在了光屏上侧,为了使蜡烛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以下操作可达到目的的是
A.将凸透镜往上移 B.将光屏往下移
C.将蜡烛往上移 D.将蜡烛往下移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在距凸透镜40cm时,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像。若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对调,则所成的像一定是
A.放大的虚像 B.放大的实像
C.缩小的虚像 D.缩小的实像
.如图所示,小明将一枚硬币放在碗的底部,眼睛在A处恰好看不到它.(1)小明看不到硬币,这是因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____传播;
(2)将平面镜放到碗边适当的位置,小明在A处通过平面镜看到了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____现象;
(3)沿碗壁缓缓向碗中加水,小明在A处也能看到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____现象.
.某兴趣小组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
(1)如图所示,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水平桌面上,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位于________,其目的是使像成在________.
(2)小明将蜡烛由距透镜90cm处移至距透镜120cm处的过程中,在光屏上所成的像与透镜间的距离均约为5cm.透镜的焦距约为____cm,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
(3)小虎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调到如图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一定是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
(4)小红同学将蜡烛和透镜固定,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个).
.利用光具座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0
30
40
50
cm
光屏
(1)如图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cm。(要求有估读数字)
(2)实验过程中,当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____的实像。由于蜡烛燃烧变短,使烛焰的像成在了光屏中心的上方,要使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如果只调整凸透镜,应将凸透镜向____调。
B
A
C
0
c m
50
100
90
80
70
60
40
30
20
10
(3)为了做进一步的探究,让凸透镜和烛焰的位置保持不变,将光屏远离凸透镜2cm,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烛焰像变模糊了,接着将一个近视眼镜放在透镜与烛焰之间并做适当调整,结果光屏上烛焰的像再次变清晰,此过程探究的是近视眼的矫正方法。近视眼镜的镜片是____透镜,它对光线有____作用。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蜡烛、焦距等于10cm的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把凸透镜固定在50cm处。
(1)将蜡烛放在A点,光屏在B位置上,为了找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
(2)依次改变蜡烛的位置,移动光屏,直到找到清晰的像。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次数
1
2
3
4
5
6
物距(cm)
40
35
30
25
20
15
像距(cm)
13.5
14
15
16.7
20
30
①在1~4次实验中,所成的像为倒立、_______的实像。
②第6次的像比第5次的像________(填“大”或“小”)。
(3)将蜡烛放在C点,观察到烛焰的正立、放大的虚像后,若希望看到更大的虚像,应将蜡烛向______(填“左”或“右”)移动。
凸透镜成像规律应用
一、中考考点
1、知道光的折射规律,能用此解释某些现象。
2、透镜的应用
二、知识网络
照相机:原理
眼睛原理
应用 幻灯机、电影机原理
放大镜原理
透镜的应用
显微镜与望远镜
透镜的组合与视力矫正 近视眼(成因、校正方法)
远视眼(成因、校正方法)
三.知识梳理:
1、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能成_____、 ____ 、______的原理制成的,它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_;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________,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____________,视网膜相当于____________.幻灯机 投影机 电影放映机是利用凸透镜能成_____ 、 _______ 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
2、常见的视力缺陷有近视和远视,这都是眼睛的调节功能降低,不能使物体的像清晰的成在___________上所引起的,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是因为经过调节晶状体的厚薄后,远处的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________,近视眼应戴________透镜矫正,其作用是使像相对与晶状体向_________移. 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是因为经过调节晶状体的厚薄后,近处的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________,远视眼应戴________透镜矫正,其作用是使像相对与晶状体向_________移,使像清晰的成在_________上.
3、伽利略望远镜的目镜是_______镜,开普勒望远镜的目镜是____镜,开普勒望远镜比伽利略望远镜视野更_______,特别适宜观察行星和月球,通常叫做开普勒天文望远镜.显微镜与开普勒天文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________镜,主要区别是两透镜的___________不同.
四.典型例题:
例1.近来,小华为了看清书上的字,眼睛与书的距离和视力正常时相比越来越近了,这说明小华已
h
平面镜
屏幕
投影片
凸透镜
A.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B.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C.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D.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例2.如图是投影仪成像示意图.其中凸透镜的作用是成____(填“等大”、“缩小”或“放大”)、____(填“正立”、“倒立”)的实像,平面镜的作用是____。如果图中h=40cm,则凸透镜焦距不可能小于____cm.
.许多照相机镜头到胶片的距离是可调的。某次拍摄前摄影师已经“调好焦”,使被摄者在胶片上形成了清晰的像。如果在拍摄前被摄者和摄影者的距离变远了,为了使他在胶片上仍然成清晰的像,镜头与胶片间的距离应
A.变小 B.变大 C.先变小后变大 D.先变大后变小
.如图所示,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离凸透镜25cm处,恰好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的像,当物体放在离凸透镜15cm时,成像的规律与下列哪种光学元件成像规律相同
A.照相机 B.投影仪
C.放大镜 D.近视眼镜
.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对于近视者而言,远处物体经晶状体折射所形成像的位置以及相应的矫正方式是
A.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需佩戴凹透镜矫正
B.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需佩戴凸透镜矫正
C.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需佩戴凹透镜矫正
D.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需佩戴凸透镜矫正
.有关光学元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B.凸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C.光通过三棱镜时不发生偏折 D.平面镜不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实像眼睛看不到,但能显示于光屏上
B、放映幻灯时,银幕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C、虚像能用眼睛看到,但不能显示于光屏上D、远视眼的人配戴凸透镜
4、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常常需要在高空的飞机上向地面照相,称为航空摄影,若
要使用航空摄影照相机的镜头焦距为50 mm,则底片到镜头间的距离为 ( )
A、100 mm以外 B、50 mm以内
C、略大于50 mm D、恰为50 mm
5、两位视力缺陷眼球的成像情况如右图所示,请问,他们各需要配戴哪种透镜加以矫正,试画图表示
。
.如图:这是一款人脸识别门禁一体机,通过摄像镜头来捕捉人脸信息。该摄像镜头相当于____透镜,所成的是__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____像(填“实”或“虚”);若镜头的焦距为10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____cm。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先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当纸上呈现一个最小光斑时,测得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0cm,则凸透镜的焦距是__cm.再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并处在____.物距为30cm时,在光屏上成一个倒立、____的实像.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调节光具座上依次排列的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当物距为18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的等大、倒立的实像。
(1)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cm。
(2)当物距为15cm时,移动光屏,可得到一个清晰的_____、倒立的实像。在放大镜、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