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绿色蝈蝈教学设计探讨问题及解决方法 绿色蝈蝈一课主要学习任务是探讨蝈蝈的外表特征和生活习性,让学生对这种小昆虫有进一步的了解;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主要依靠学生通过速读课文来抓住重点,再辅以学生平时喂养蝈蝈的亲身经历。另外作者独特的语言艺术也是本文学习时不可忽视的问题,可采用学生独立研读、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法。教材分析绿色蝈蝈一课选自人教版语文课本七年级上册。这是一篇妙趣横生的小品文,作者采用生动活泼的笔法,把蝈蝈写得活灵活现,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学生分析七年级学生有些对小动物有浓厚的兴趣,也有喂养小动物的经历,尤其是蝈蝈这种很普通、常见的小昆虫,有了自己的亲身经历,更有助于这篇课文的学习。设计
2、理念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于这篇课文,教师布置学生在课下搜集关于蝈蝈形、色、声、食等特性,并回忆自己喂养蝈蝈的经历,把自己的经验带入到课文的学习中,提高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学生之间合作交流,介绍自己最熟悉的一种小动物。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速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2、了解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以及蝈蝈的生活习性。 能力目标1学习用快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并简洁概括要点的方法。2体会文章富有文学笔法、生动活泼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德育目标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教学重点培养学生阅读文章、概述内容的能力,体会语言特色
3、。教学难点通过比较、分析,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笔法特点;感受、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教学方法1朗读法。绿色蝈蝈是一篇观察随笔,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文章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高度结合,描写生动,妙趣横生,在反复诵读中体味生动传神的语言特点,如拟人手法的运用及表达效果。2研讨点拨法。本文是一篇妙趣横生的小品文,因其内容的生动有趣,课堂教学应充分调动学生自由探究的积极性,为深层把握文意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教师适当点拨、归结,如文章突出的写作特色。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猜谜:(课件展示)谜一:“小小诸葛亮,稳坐中军帐;布下八卦阵,捉拿飞来将。”谜二:“耳朵像蒲扇,身子
4、像小山,鼻子长又长,帮人把活干。”谜三:“头小颈长四脚短,硬壳壳里把身安,别看胆小又怕事,要论寿命大无边。” (学生猜谜后课件展示动物的画面)大家说说,你是根据什么把谜底给猜出来的呢?(引导得出结论:根据谜语中讲的特点以及自己平时的观察)对,介绍事物,必须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说明。今天,我们来学习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一篇科学观察随笔绿色蝈蝈,看看他是如何发现蝈蝈特点的,他又是如何来介绍蝈蝈这些特点的。二、资料助读提问:谁愿意把自己搜集到的关于作者法布尔的情况和大家进行交流?(提示:1823年12月22日,法布尔生于法国南部一户农民家中。在他不足19岁时就立志研究昆虫。后来靠自学获得了自然科学
5、硕士、博士学位。昆虫记共20卷,谈到的虫子有100多种,同时收入一些讲述经历、回忆往事的传记性文章,若干解决理论问题的议论,以及少量带科普知识性的文字。做这件事耗费了他的一生,但这些可能是一般人一辈子也无法亲眼目睹的虫子生活细节。1915年11月的一天,这位以昆虫为琴拨响人类命运颤音的巨人逝世。)三、速读概括,感知文章1、对照幻灯片,学生解决疑难字音。篝(gu)火 喧嚣(xio) 狩(shu)猎 篡(cun)夺窸(x)窣(s) 气氛(fn) 吮(shn)吸 静谧(m)喑(yn)哑(y) 螽(zhng)斯 莴(w)苣(j) 颚()喙(hu) 嗉(s)2、速读课文,感知以下内容:(1)快速阅读全文
6、,找找看:文章介绍了蝈蝈哪些方面的特点?(外表、叫声、习性)(2)绿色蝈蝈外表有哪些特征?(“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3)作者主要写了绿色蝈蝈的哪些习性?(蝈蝈的叫声和食性。主要写的是食物习性。从第4段到结尾,这是文章的主体,其中8、9、10三段是对蝈蝈食性的补充说明。11段是写蝈蝈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一起,从不争吵。)3、交流讨论,编写谜语。教师再次用课件展示蝈蝈图片,学生4人一组进行交流、讨论:请根据蝈蝈外形、色彩、声音、食性等方面的特点合作编写一个以“蝈蝈”为谜底的谜语。四、品析语言,体悟情感主问题:鲁迅称法布尔为“讲昆虫故事的楷模”,“没有哪位昆虫学家具备如此高明的文学表达才能”。你能从文中看出这样的特点吗? (独立研读、小组合作、全班交流)交流研讨重点:1、不断变换对蝈蝈的称呼夜间捕蝉的蝈蝈夜间狂热的狩猎者入夜鸣唱的蝈蝈夜晚的艺术家 歌手入笼喂养的蝈蝈“我”笼里的囚犯饱餐蝉肉的蝈蝈蝉的屠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