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第三节地表形态的变化.docx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6376121 上传时间:2024-12-07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50.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节地表形态的变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第三节地表形态的变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地表形态的变化(练习)课堂练习(2016珠海十校下学期初考)读“某岛屿上东西方向延伸的地质、地形剖面图”,回答下题。 1古老基底地区先后经历的地质作用可能是()A外力侵蚀沉积作用变质作用岩浆喷出B变质作用岩浆侵入岩浆喷出外力侵蚀C沉积作用变质作用岩浆喷出岩浆侵入D沉积作用岩浆侵入变质作用岩浆喷出(2017福建厦门质检)下图示意某地地质剖面。读图完成23题。2.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依次是()A向斜、背斜、断层B断层、向斜、背斜C背斜、向斜、断层 D背斜、断层、向斜3.丁处山岭的形成原因是()A沿背斜顶部裂隙侵蚀而成 B因向斜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C因背斜顶部坚实抗侵蚀而成 D沿向斜槽部裂隙侵蚀而

2、成下图示意某区域地质构造、等高线分布。读图完成(1)(2)题。4.甲地的地质构造及地形是()A向斜山岭 B背斜山岭 C向斜谷地 D背斜谷地5.乙区域河流形成的原因是()A向斜凹陷积水成河 B背斜侵蚀积水成河C断裂下陷积水成河D地壳下沉积水成河某地质勘探组对某一沉积岩层进行探测后,得到如下表数据。甲、乙、丙三地为自西向东水平距离各相差500 m的三个探测点,斜线左侧数据为探测点所在地区的海拔(单位:m),右侧数据为该岩层层顶的埋藏深度(即与地面的垂直距离,单位:m)。据此回答67题。地点甲乙丙数据500/300300/50500/3006.乙地地形可能属于()A向斜谷B背斜谷C向斜山D背斜山7.下列有关乙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乙地地形主要是内力作用的结果B适合在乙地寻找油气C修建一条南北走向的隧道最适宜选择在乙地D在甲、丙两地钻井会发现同一煤层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