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红色资本读后感 彭菲 红色资本是一部由美国学者撰写的,关于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发展及其现状的学术书籍。它从西方学者的视角及理念,来观察分析评价中国的金融改革、金融结构及金融现状。书籍的作者在书中分析中国的金融体系是都有一个核心的观点就是,中国的金融体系由政府牢牢把控中,市场化程度或全球化程度不高,中国金融体制的改革的重重之重是政府放松对金融体系的把控,加快中国金融体制的市场化和全球化。 对于政府对金融体制的管控,中国的金融界人士也是有相同感受的,也一直在致力于推进让政府放松对金融体制的把控,即使是这个过程很缓慢。中国金融体制包括经济的现状的形成原因是有根源的。其实不管是当今的中国还是封建时代的中
2、国,中国的经济体制一直是由政治体制来决定的,经济的地位也是低于政治的。中国将近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一直秉承着“士农工商”这一地位排序,“商”即商业一直是排在最末一位的,即使是在如今经济市场化很好的中国,“士”的地位依旧高于“商”。这种根源与西方经济学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恰恰相反的。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不能完全参照西方国家的改革经验,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的金融体制受到政府严格管控。 我很赞成书中作者的观点: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需要政府放手,市场化国际化。但是对于中国的国情来看这是需要不少的时间,这从ipo审核改革、新三板的改革进程及时间可以得出结论。原因有二:一是中国的政治体系以及
3、如今的经济现状,政府不允许出现较大的金融危机,或者哪怕是有可能导致金融危机发生的金融风险;二是中国民众对金融的理解及对金融风险的抵抗能力。首先,中国的政治体系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政治体系,政府不会允许出现影响其执政稳定的因素的存在,而在开放金融体系后,脆弱的中国金融体系是否能够承受住市场对其大规模的改造,人民币是否会遭受泰铢相同的经历等等这些不可控因素会深深的影响到政府的执政稳定。再次,中国正式开始实行市场经济不超过40年,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银行系统才开始重新建立,而中国民众接触到金融的时间就更短了,民众对金融还存在误解和超出预期的期待,就拿购买股票来举例子吧,中国股民大部分是以一种投机心理购买的股票,期望能通过买卖股票获得暴利,但是西方股民抱着的可能就是购买股票获取的收益比存在银行的收益高的投资心态,而事实上成熟的股市,购买股票很难获得暴利。因为民众的投机心态,民众对自身承担风险能力的评估不足,其自身对不成熟的金融体制在被大规模改造过程中的风险抵抗力是不足的,容易引起社会的动荡,不利于政府执政的稳定。 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的金融体系不能完全按照西方的改革进程来进行,但是中国金融体系的市场化和国际化是一个必然趋势,这将是一个比较漫长而纠结的过程。第3页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