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厢记读后有感 原创:诗哈柯米 三月中浣,大观园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的一块石上,宝玉和黛玉一起读了西厢记(会真记)。宝黛共读西厢这一画面也定格成了红楼梦中最经典、最美丽的场景,没有之一。 宝玉告诉林妹妹。这真真是好书。把书推荐给了黛玉,于是(原文)两人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馀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 在这之后,二人双双打开了情思。不管是私下的对话,还是公开的场合,两人的言语中或多或少的都有了西厢记的影子。总之西厢记对宝、黛影响很大,在刘姥姥二进贾府的一次宴席上,黛玉情急之下,脱口而出西厢记中的句子,可见西厢记已深入黛玉之心。
2、 受到红楼梦宝、黛二人的影响,我决定要读一下西厢记,看看到底是如何的词藻警人,馀香满口.我买的这套西厢记包含四个版本,最详细并有解释的是大家最熟悉的元代王实甫的版本。后面三个附录,第一个是唐代元稹的莺莺传(又叫会真记),附录二是宋代赵令畤的商调蝶恋花鼓子词,附录三是金代董解元的董解元西厢记。 唐代元稹的莺莺传(又叫会真记,估计是因为张生在文中做了会真诗三十韵)是个字数仅有3551字的传奇(短篇小说),字数不多,但是是文言文,且没有注解,我草草读了一下,很多字义不懂,但是结局看懂了。 (原文)后岁余,崔已委身于人,张亦有所娶。 有一说法,莺莺传写的是元稹自己的故事,因为仕途选择了对自己有利的婚姻
3、。 宋代赵令畤的商调蝶恋花鼓子词,共3955个字。 鼓子词是宋代流行的一个说唱艺术,虽然故事没有变动,但是艺术形式对张生崔莺莺的故事的流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金代董解元的董西厢记,解元非名字,是金、元社会对读书人的敬称,董西厢记在故事结局上做了改动(两人私奔,结局大团圆),人物性格也做了改变,字数增加至五万字,共八卷。 以上三个版本作为附录附在后面,我没有细看,暂不做说明,今天主要谈谈王实甫版本的王西厢记。 题外话。之前群内讨论过,宝、黛读的到底是哪个版本的西厢记,当时我没有参与,因为不懂,今天我终于可以回答了。 答。先把红楼梦原文提到的一些线索罗列如下。 原文: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看.二十三回
4、回目: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描述二人看完的原文: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 后文中宝黛二人私下或公开的对话在王西厢记中出现过的: a)若共他多情的小姐同鸳帐,怎舍得他叠被铺床。 b)纱窗外定有红娘报。 c)小子多愁多病身,怎当他倾国倾城貌。 d)每日家情思睡昏昏。 e)幽僻处可有人行。点苍苔白露泠泠。 f)更做到孟光接了梁鸿案。 g)你元来苗而不秀,呸。是个银样镴枪头。 h)小孩儿家口没遮拦。 我能找到的是8处,还有几处不在两人的对话中,但在红楼梦文本中也有影子,如下: a)娇羞花解语,温柔玉有香。 红楼梦第十九回回目。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意绵绵静日玉生香。 b)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
5、怨东风。 第二十三回,黛玉直接听到戏班子在练习唱此曲。 c)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 红楼梦第六十三回,邢岫烟说妙玉。 综上第四条所述可见,宝、黛二人看的应该是王西厢记版本,但是仍有矛盾,主要是因为第一条和第二条明显冲突,会真记又名莺莺传为唐元稹写的传奇小说,不是戏曲西厢记;第二个矛盾是第三条曹公已明写是十六出,这和目前二十折的王西厢记不符,不过这里不知道是我的算法不对,还是如何。 但是不管如何矛盾,虽用了会真记的名字,也是讲的张生崔莺莺的故事,加上二人多次借用戏曲中的词来对话,可以确定二人看的为王西厢记版本。 言归正传。 王西厢记字数约5.16万字,共五本、二十折,平均每一折为250
6、0字,字数不多,言简意赅,但是文笔精彩,辞藻华丽,行云流水的韵感,读起来朗朗上口,末尾我会摘抄原文中其中的一小部分,大家可以感受一下。 王西厢记出场人物仅12人,故事情节简单,即使没看过西厢记原文的也都听说过故事梗概。 人物: 崔夫人(郑氏),夫崔钰(官拜前朝相国),六十岁。 崔莺莺,崔相国之女,十九岁,善女工、诗词数算。 红娘,崔府丫鬟。 欢郎,崔府小厮。 张珙(张生),字君瑞,父为礼部尚书,父母双亡。 琴童,张生小厮。 法本,普救寺住持。 法聪,普救寺法本长老座下弟子。 惠明,普救寺和尚,但不行和尚之事,侠肝义胆。 郑恒,郑尚书之子,崔夫人的侄子,与崔莺莺有婚约。 孙彪,字飞虎,主将丁文雅
7、失政,其借机分统五千人马,镇守河桥,自立门户。 杜确,字君实,武举状元,官拜征西大元帅,镇守蒲关,与张君瑞为友。 故事梗概: 崔相国因病告殂,崔夫人携女扶柩至博陵安葬,因路途有阻,来至河中府崔相国修建的普救寺。 父母双亡的张生,功名未遂,游于四方,因自己的好友杜确在蒲关镇守,于是来到此地,入驻客栈,询问店小二此地有何名山胜境,店小二推荐了普救寺。 张生前往普救寺,在法聪的带领下游览普救寺,不想正碰到在佛殿的崔莺莺和红娘,二人一见钟情。 自立门户的孙飞虎近来知道崔莺莺的美貌,连夜进军,围住寺门,想掳莺莺为妻。情急之下的崔夫人说道:不管僧俗,谁有退兵之策,便将莺莺与他为妻,还倒赔妆奁。于是张生挺身
8、而出,生出一计,派人(慧明)去请杜确大元帅来解围。 普救寺之围一解,崔夫人却反悔,让张生和崔莺莺认作兄妹,张生郁闷致病,于是开始通过红娘递送情诗,月下约会。 张生与崔莺莺之事儿还是被老夫人发现,拿来红娘进行审问,红娘摆事实说道理,最后老夫人让张生进京考试,半年之后,张生中了状元,要回河中府就职,不想此时郑恒先来到普救寺,说张生做了卫尚书家的女婿。老夫人因想到丈夫再世时的约定,于是又把莺莺许给郑恒。 张生归来,与郑恒对峙,最后郑恒羞愧自尽,张生崔莺莺有情人终成眷属。 故事情节大家是知道的,平时只要提到西厢记,听的最多的就是被张生崔莺莺的爱情感动的泪流满面。可是在此次自己看的过程中,虽然对于华丽文
9、笔仍不时的赞叹,但是对于故事情节的bug也是不断的吐槽。 张生哪里是满腹文章的风流才子,分明就是一个淫字不离心的浪荡登徒子,各种花言巧语,布局设计。见到崔莺莺第一面,就对其上下打量,还和一个小和尚分析崔莺莺为什么是小脚。天啊。受不了。然后开始设计来普救寺住,说自己想要找一处僻静之地学习,其实就是为了看女孩子啊。和尚答应之后,张生当天就从客栈来到普救寺,然后各种打听崔家的事,假借法事之名,开始设计第二次相遇。后来更大胆前往崔莺莺的花园,看到他翻墙,真心觉得是小人行径;心急的还不知道出现的是谁,就一把抱住,真真是红娘口里的禽兽.后来解了孙飞虎之困,老夫人请客拜谢,张生在家收到请帖,各种淫思歪想,开
10、始想象自己去了之后,老夫人亲自送自己去莺莺闺房。真真不知道说他真实,还是说他碰到真爱之后的才有的反应。 崔莺莺也不在是之前听到的那种大家闺秀的形象。虽然是勇于追求自己的真爱了,但是过程中的表现也实在让人看不上,对于书中的做法仍表示无法认同。 老夫人,通常所说的是封建社会大家长的形象,除去这个,我看到的是一个出尔反尔的狡猾老太太形象,但是她的出发点仍是希望自己的女儿好的,可是在郑恒出现之后,只听郑恒的一面之词,就又更改注意,委实不算精明,而略显昏庸。 出场的十二个人物中,主要人物是四个,其中上面三个我都不喜欢,只有红娘我还是比较喜欢的。小红娘,作为一个丫鬟,敢和夫人据理力争,而且振振有词,说的头
11、头是道;在张生和崔莺莺中间周旋,不卑不亢,看事真切;是个不俗的丫鬟。 配角里面,比较喜欢惠明和尚,虽是和尚之身,却不行和尚之事,危难之际,勇于献身(虽然是被激将法激的),有点济公的风格和水浒英雄的气概。 最后说下故事情节,以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故事情节较为老套,但是放在当时的那个时代,也算是别出心裁,起起伏伏,冲突不断;另故事进展极快,没有一点铺垫,这点可能是因为字数原因。 总之,就人物性格来说,不喜;就故事情节来说,不喜。此篇作品在我这里,主要赢在王实甫强大的文字功底上了。 词句摘抄(背一下): 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 雪浪拍长空,天际秋云卷;竹索缆浮桥,水上苍龙偃。 云敛晴空,冰
12、轮乍涌;风扫残红,香阶乱拥;离恨千端,闲愁万种。 不近喧哗,嫩绿池塘藏睡鸭;自然幽雅,淡黄杨柳带栖鸭。金莲蹴损牡丹芽,玉簪抓住荼蘼架。夜凉苔径滑,露珠儿湿透了凌波袜。 罗衣不奈五更寒,愁无限,寂寞泪阑干。 绿依依墙高柳半遮,静悄悄门掩清秋夜,疏剌剌林梢落叶风,昏惨惨云际穿窗月。 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写于:河间家 2017年11月21日星期二 第二篇:读西厢记有感-语文作业读西厢记有感 这几天,在图书馆看了西厢记,以前我只知道。西厢记讲的是崔莺莺和张生的爱情故事,但是通过这次对西厢记的精读,我又有了不一样的见解。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是中
13、国古典戏曲乃至整个古典文学创作领域的一部杰作,它深邃的思想内容和精妙的艺术风格使这部作品七百年来一直雄踞“一流”的宝座。作品的艺术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品的语言艺术,可以这样说,运用什么样的语言,作品就具有什么样的艺术风格。西厢记的语言艺术是无与伦比的,它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吸取了这些古典诗词的精华,又吸收了当时(元代)民间生动活泼的口语,经过提炼加工,博取众长,从而形成自身华美秀丽的语言艺术特色。曹雪芹也曾在红楼梦中,通过林黛玉的口,称赞它“曲词警人,余香满口”。所以西厢记的语言艺术既丰富多彩,又极有文采风华,两者完美结合,而且通俗、合律、自然流畅,代表了中国古典戏曲“文采派”语
14、言艺术的最高成就。 西厢记里的主要人物崔莺莺、张生是王实甫精心刻画的人物形象。尤其是莺莺的形象,在作品中得到了相当精细的刻画,她的性格明朗而又丰富。莺莺是大家闺秀,她在作品中的唱词又是节奏舒展,色彩华美,感情含蓄,与婉约派词风相似。作者用写实主义的笔法,加以艺术的创造,从而把一个活脱脱的古典中的现代青年女子形象展现在舞台上。 在作者笔下,莺莺始终渴望着自由的爱情,并且一直对张生抱有好感。只是她受着家庭的严厉压制和名门闺秀身份的约束,又疑惧被母亲派来监视她的红娘,但她有血、有肉、有情感,她有喜、有忧、有个性。她情窦初开,渴望爱情,但又不肯轻易流露真情,不乏少女特有的羞涩;她不满包办婚姻,想追求自
15、由幸福,但又瞻前顾后,顾虑重重,不敢彻底背叛封建礼法,她总是若进若退地试探获得爱情的可能,并常常在似乎是彼此矛盾的状态中行动:一会儿眉目传情,一会儿装腔作势;才寄书相约,随即赖个精光因为她的这种性格特点,剧情变得十分复杂。作者就是从其人物形象的真实性下工夫,从各方面体现其性格特点。 崔莺莺是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带着青春的郁闷上场。她渴望爱情,但又不肯露真情,一旦步入爱河,便热情奔放,势不可当。正是由于她渴望爱情,当她遇到了风流俊雅的张生,四目交投,彼此就像磁石般互相吸引。按照封建礼教的规定,为女子者,“非礼勿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莺莺竟对张生一步一回头,把箴规抛之于脑后。通过这一细微的却是
16、引人注目的举动,作者让观众清晰地看到她性格发展的走向。莺莺佛殿奇逢张生之后,心里再也没有平静过。作者写她相当主动地希望和张生接近。她知道那“傻角”月下吟诗,便去酬和联吟:“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道出了一个青春少女对爱情的渴望。月夜听琴:晓知张生对自己情深意长,不禁长叹:“你差怨我,这都是俺娘的机变,非干是妾身的脱空;若由得我呵,乞求得效鸾凤。”可见她对张生是处处留情的。而她的态度,张生也看在眼里他们心有灵犀,彼此都感受到相互的爱意。正是由于莺莺从一开始就对爱情炽热地追求,才使得她一步一步地走上了违背纲常,反抗封建礼教的道路。 莺莺执著热烈地追求心中的爱恋。她对张生的
17、爱,纯洁透明,没有一丝杂质。当张生被迫上京考试,她悔恨的是“蜗角虚名,蝇头小利,拆鸳鸯两下里”;长亭送别,她给张生把盏时的感触是“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她给张生最郑重的叮咛是“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她担心的是张生不像她那样爱得专一,一再提醒他“若见了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在她的心中,“情”始终是摆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至于功名利禄,是非荣辱,统统可以不管。 然而强烈追求爱情只是莺莺性格的一个方面。莺莺长期受到封建礼教的熏陶,加上对红娘有所顾忌,因此,她的性格显得热情而又冷静,聪明而涉狡狯。例如她看见红娘送来张生的“简帖儿”,勃然变色,还声称要拿简帖儿“告过夫人打下你个小贱人
18、下截来”。她装腔作势要红娘传言责备张生,其实传去的却是私约张生相会的情诗。等到张生到后花园去赴 约,她又忽然变卦,正儿八经地把张生数落一番。这种种表现,把张生弄得七颠八倒,连红娘也昏头转向。当观众看到莺莺“对人前巧语花言,没人处便想张生,背地里愁眉泪眼”,看到她有时一身大家闺秀,有时黠谲多端,有时又扭捏尴尬时,都会让读者哑然失笑。在作品中,王实甫让莺莺的形象具有两种不同的内心节奏,展示出她对爱情的追求既是急急切切,又是忐忐忑忑,读来让人觉得鲜活、生动。 西厢记这部文学作品,不管它使用的是历史题材,还是传说故事,它都是作者生活时代的烙印,都受到时代思潮的影响,也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作者
19、所处的元代,对于妇女来说,封建礼教的束缚像毒蛇一样缠束着他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是当时的婚姻礼法,制约着一代又一代青年男女。但现实青年男女不愿受到封建婚姻制度的禁锢,追求自由恋爱自主婚姻,追求幸福生活。剧作者王实甫就是通过一个柔弱女子不堪忍受封建婚姻礼法,强烈追求自由婚姻来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的。 西厢记不仅是中国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也是世界文艺中的瑰宝,在中国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它的问世,比世界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不朽名著罗密欧与朱丽叶早三个世纪。因此,即使把西厢记置于世界文学发展史来考察,它的出现也完全称得上是一个“奇迹”。 在元朝时代,这里面青年男女追求自由的爱情观与婚姻
20、观多少是开放的。所以类推现代社会,貌似一些真正的开放的观念反而难以接受。比如同性恋、父女恋、母子恋等,都被打上变态的标签。不被社会容忍,假若在数十年后,在回顾现在的看法,是不是不够开放的狭隘呢。或许在每个社会都有每个社会的狭隘吧。但是中有一些人会打破这些狭隘,就像是剧中的张生和崔莺莺,两人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 第三篇:读西厢记有感读西厢记有感 总有一卷执手沧海的誓言停在心里,多少才子佳人的爱情,深深浅浅摹画在心脏里,噗嗤噗嗤一直鲜活着;总有一段“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爱恋,在历史的沉沦里煜煜生辉,散发着独特的光芒;总有一树光彩照人的奇葩,绽放在剧坛里,缕缕清香涤荡心间。于是,带着一颗赤诚的心驰
21、骋了他的西厢记。 爱情是文学中永恒的主题,在中国古代文艺作品中,以男女情爱为主题的作品多如牛毛,数不胜数,有的海枯石烂,有的始乱终弃,有的白头偕老,有的双双殉情。早在诗经中便有了“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描写,而西厢记却以才子佳人历经坎坷终成眷属的故事在历史的长河中焕发绚丽的光彩,照亮了历史昏寂的夜空。因此,西厢记一直深受文人的欢迎,就连红楼梦中百般挑剔的林黛玉也对它爱不释手。 西厢记是元代著名的剧作家王实甫的巨作,是元代剧坛一树璀璨的奇葩,家喻户晓。它叙述了穷书生张生和相国小姐崔莺莺偶遇普救寺,萌生爱慕之情,但却一再受到崔夫人的阻挠。但他们两人出于对爱情炽热的追求,公然走上了反封建礼教束缚的道
22、路,在红娘的帮助下,张生和崔莺莺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传达了古代人民不甘服从于封建礼教的统治,而希望“永志无别离,万古常完聚,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但西厢记从问世以来,中国封建王朝的统治者却把它当做淫词艳曲而禁毁、歧视,大加忌讳,然而这些举措依然无法禁锢人们对西厢记的迷恋。其实,西厢记如此大受欢 迎的原因就是张生和崔莺莺两个人自己自作主张地结成夫妻,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放在一边,勇敢追求自由爱情的故事情节满足了人们追求美满姻缘的愿望。 如果说,一部始乱终弃的爱情悲剧莺莺传以哀婉凄凉的笔墨讲述女主人公莺莺最终被她心爱的人抛弃的故事情节为历代文人士大夫所品读,那么,王实甫根据莺莺传这部小说改
23、编而来的西厢记,以唯美浪漫的笔调歌颂了矢志不渝的爱情,得到了“天下夺魁”的称号。尽管两个作品的主人公都没有发生变化,但是故事的结局却是天壤之别。这段比翼双飞的旷世姻缘早已不再是莺莺传那样的悲剧,它讲述了一对才子佳人历经坎坷,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最终喜结良缘的故事。 云卷云舒,花开花落,带着一份期待的心情,纵读了西厢记。有所动容,有所赞赏,有所钦佩。 我动容于张生为爱迎难而上,勇于对爱情执着诚挚的追求。他是一个才华出众风流潇洒的“志诚种”,当他在佛殿上遇见了花容月貌的崔莺莺,便深深地坠入了情网,功名利禄完全置之身外。他为了崔莺莺而滞留在蒲东,不去上京赶考。他鲁莽痴迂,呆头呆脑,当他收到莺莺的诗简
24、时,喜上眉梢,高兴得冲昏了头脑,解错了莺莺的诗意。于是他半夜逾墙去赴约,没想到却遭到了崔莺莺的呵斥。当张生正欣喜若狂地等着做新郎,迎娶崔莺莺为妻时,崔母出于家族利益和封建礼教的考虑,决定出尔反尔“赖婚”,不同意将崔莺莺许配给张生。张生听到这个消息时,甚至跪在红娘面前声称如果娶不到崔莺 莺便要悬梁自尽。我想,正是张生对爱情的志诚与执着,才打动了崔莺莺,两人才能共结连理,鸾凤和鸣。 我钦佩于崔莺莺主动追求爱情的勇气和对爱情的矢志不渝。她本是端庄贤淑的相国小姐,但在爱情面前却大胆主动,炽热追求,然而,她长期深受封建礼教的熏陶,对爱情,对张生,有时显得心口不一,言行不一。崔莺莺对张生的爱恋,使她不顾父
25、母之命,媒妁之言,公然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爱情的自由,勇敢地与张生海誓山盟,结下连理。长亭送别,崔莺莺一再叮嘱张生不可“停妻再娶妻”,可见,在她心里,功名利禄并不是最重要的,只有两个相爱的人在一起白首不离,如胶似漆才是最重要的。 我赞赏于红娘的坦率勇敢,热心肠,镇定自若和晓之以理的仗义相助。她出身卑微,地位低贱,但她在西厢记却是一个光芒四射的人物。当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受到崔夫人的百般阻挠时,她见义勇为,积极地帮助张生和崔莺莺传递书信,出谋划策,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军师”。当她面对崔夫人的责问时,她更是镇定自若,勇敢地进行反击,为崔莺莺和张生的爱情辩护,使得崔夫人无从反击,理屈词穷,不得不答应
26、二人的婚事,可谓是侠肝义胆,机智聪明。因此,红娘在西厢记中的地位可以说是举足轻重。 与其说西厢记是古代封建社会少男少女勇敢追求爱情的典范,还不如说那是封建社会少男少女挣脱封建礼教束缚的枷锁,在苍天之下,沧海之下纵横吟唱的一曲高歌。 一曲西厢记,你用那艳丽脱俗的字眼,描述那抹相濡以沫的情 意衬托着这朴素的美丽。 一曲西厢记,你用那语重心长的言语,诉说那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的情衷。 纵读了西厢记,轻拾了一朵百合花,在只有诗句与梵歌的路上,我感叹世间的情爱怨怼,我憧憬浪漫的比翼双飞。 自古而今,西厢记一直是一首千古传诵的爱情颂歌,因了它,有自己的美丽,古代的人们才对爱情充满希望与幻想,它就像一颗璀璨的启
27、明星,照耀着人们受挫的心灵。 第四篇:读后有感作文读差不多先生传有感 今天,我读了胡适写的差不多先生传,觉得差不多先生实在是可笑:白糖与红糖差不多,山西和江西差不多,就连自己得了重病,家人找错了医生,请来了牛医,也认为差不多。死前还说:“活人与死人差不多,事情只要差不多就行了。”我忍不住要笑:“真的差不多吗。表面上差不多,实际上可差多了。” 但我冷静下来又一想,还笑别人呢,我自己还不也是这样吗。有一次,我把“切除食指”写成了“切除十指”,当时以为差不多,没什么大不了的,可现在想一想,如果是医生在开处方的时候把“切除食指”写成“切除十指”,那病人得多受几份痛苦啊。 文章最后写“无数的人都以他为榜
28、样,于是人人都成了差不多先生。”“天哪。”我忍不住要惊呼,这怎么成呢。如果打仗时,部队潜伏在敌人后方,准备发动袭击,这事如果有个人动一下或咳嗽一声,就可能全军覆没;发射卫星,如果科学家计算时,小数点错一位却又认为差不多而不纠正,结果卫星掉下来,那会造成多大的损失啊 看来,我们做事情要处处求精,越精越好,不能像差不多先生那样,大到集体,小到个人都是如此。(小学作文) 第五篇。弟子规读后有感。弟子规读后有感。 说起三百千,也许大家都很熟悉,就是我们常说的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三部儿童的启蒙读物。明代思想家吕坤曾说:“初入社学,八岁以下者,先读三字经以习见闻,读百家姓以便日用,读千字文以明义理。”由
29、此可见,这三本读物对于每个人成长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而弟子规这本书也是少儿诵读经典之一,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它以无尽的思想光辉指引人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前进,是教育子弟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今天利用寒假的时间重新研读,可谓受益匪浅,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人生,对以后的生活又有了深刻的认识和定位。 读完弟子规之后,给我整体的感觉就是它是我国古典文学的集大成者,内容包含了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特别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弟子规里很多内容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工作、职场、家庭乃至于整个社会都有很好的规范与示范作用,是标榜我们人生的一部智库全书。【入则孝】 首先是
30、入则孝篇。百善孝为先,弟子规开篇名义讲的就是忠、孝、悌。对我影响比较深刻的就是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尊老、敬老、爱老、助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人生在社会上的立足之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以品德、德行来评价一个人,而我们更要看重的是他是否孝,孝的涵义比较广泛,小到孝顺父母,大到忠孝国家,正所谓德乃人之本,孝为德之先。 怎么样才算是孝顺父母。这是摆在我们八零后这代人面前的一个人生课题。有人说多给父母一些钱,让他们多买些好吃的;有人说常常回家看看父母,多陪陪他们聊天;也有人说逢年过节带父母出去旅游,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凡此种种,不一而论,每个人对于孝的理解
31、是不一样。 而我认为孝顺父母,要从小事做起,爱父母,心裏想的父母,理解,关心父母;行动上帮助父母,为父母分忧;努力学习,积极工作,让父母高兴这些都是孝敬父母的表现。亲情是一个人善心、爱心和良心的综合表现: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称赞。试想,一个人如果连孝敬父母,报答养育之恩都做不到,谁还相信他是个人呢。又有谁愿意和他打交道呢。 【出则弟】 出则弟,说的是家中兄弟相处之道,以及如何和长辈在一起的规矩。在这些规范中,训练小孩谦恭有礼,懂得尊重别人,自然容易融入团体,融入社会。对于出篇,给我感觉最深的还是长幼有序,恭谨谦让,尊老爱
32、幼吧,但是其核心的内容还是围绕着仁、义、礼、孝等几点来说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有一定的原因的,在出篇也体现出了入篇的孝义。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 【谨篇】 人生在世,如白驹过隙。谨篇就要求我们早上要尽量早起,晚上要晚点睡觉,因为人生的岁月很有限,光阴容易消逝,少年人一转眼就是老年人了,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宝贵的时光。日常语言行为的要则,让我们即知即行,掌握自己,使处事更有效率,待人更为和谐,创造一个身心调和的环境。如果我们一时做不到也不必气馁,只要能清楚的辨
33、别方向,认同圣贤的教化,肯用功夫慢慢的琢磨,就像璞石也能慢慢地呈现出美玉来。【信篇】 凡出言,信为先。诚信乃人生立足社会之根本,人无信不立,国无法不安,可见诚信的可贵伟大之处。我国古代伟大的哲人墨子也曾经说过,言不信者,行不果。 信篇告诉我们怎么样为人处事,怎么样谨言慎行。在职场中,首先要讲究信用,不要在同事之间尔虞我诈,更不要挑拨离间。生活中话说得多不如说的少,我们要学会倾听,努力的学习;凡事实实在在,不要讲些不合实际的花言巧语,另外,奸邪巧辩的言语,脏不雅的词句及无赖之徒通俗的口气,都要切实戒除掉。【泛爱众】 泛爱众有一种脱离了世俗的感觉,给人一种人间大爱、挚爱之感。它教育我们要对于大众有
34、关怀爱护的心,如同苍天与大地,绝对没有私心,不论好人、坏人、聪明、愚笨、宝贵、贫贱、种族国界都一样给予保护和承载,纯是一片仁慈之心,不为名利毫无虚假。正是“天同覆,地同载”的大同境界。 当然了,生活中我们很少有人能够做到这一点,但是这也许正是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学习和改善的地方,我们可以慢慢培养我们的胸怀,开拓我们的眼界,壮大我们的思想,使得我们的心中之爱惠及社会,惠及我们自己的人生。【亲仁篇】 亲仁篇给我最深的感悟就是要有自己的人生价值观,有自己心中所追求的东西。不要跟着世俗的社会随波逐流,不要和污浊的小人同流合污。生活中是要多亲近仁者,多向哪些品德高尚的人学习,正所谓“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
35、品自高”,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余力学文】 余力学文就是要求我们在生活中不断的努力学习、怎么样学习(读书学习的方法要注重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学习什么知识等做了很好的诠释。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使得自己的生活更加的丰富多彩。 另外,在学文篇中提到“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意。”读来感受颇深,受益匪浅。因为自己以前在生活中和工作当中总是拖拖拉拉,没有做到今日事,今日毕,没有时间和组织观念,抱着一种得过且过的思想,现在想来实在是不应该哦。在平时的工作当中很少主动的去学习,总是自以为是,认为自己的都是对的,这种思想观念是万万要不得的。通过余力学文篇的学习,我能够认清自己的不足,相信在以后的工作当中能够取长补短,不断的弥补自己的不足,改正自己的缺点,让自己的工作更加的轻松,也让生活更加的美好。 弟子规所讲的道理,正是圣人的训诲,从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亲仁及余力学文着手,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做起,经家庭扩及到学校、社会,最能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所以我们要不断的认真研读,学之精华,弃之糟粕,来充实我们的人生,丰富我们的生活,也把我们祖国美好的思想一代代的传承下去。第22页 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