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观 察 物 体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通过实际操作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数学思考: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实践操作、想像等一系列逻辑思维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并明确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
3、解决问题:使学生能用观察、比较、实践等技能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以及对事物产生好奇与兴趣。
4、情感与态度: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观察、概括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大屏出示沙甸大清真寺图片。
2、这些图片是同一个地方吗?为什么?
3、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观察实物,探究新知
1、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猜一猜它是谁?
2、请说一说你看到了它的哪一边?
3、玩具狗不动,你有什么办法能够全面观察到它?
4、小组活动:
A、确定方位:
1、各小组拿出准备好的玩具。
2、请说一说你在它的哪一边?
B、本位观察:
1、小组交流:你坐在玩具的哪一边?看到了它的什么?
2、你和和他们观察的一样吗?
C、换位观察:
1、坐在玩具前面和后面的同学交换位置,左边和右边的同学交换位置,再次观察。
2、你们先后看到的一样吗?
D、重点观察左右面,对比分析: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三、情境模拟,沟通联系,发展空间观念
1、读懂情境图,理解位置关系
大屏出示例1主题图片:请同学们看图想一想,分别站在这四名同学的位置观察熊猫,看到的熊猫分别是什么样子的?相互说一说。
2、情境模拟,明确位置关系
请每组的四位同学都站到小明的位置上,对照情境图,看你们站的对不对。
小明看到的图形是什么样的?
如果你是小红、小芳、或小亮,又应该站在什么位置?请同学们亲自站一站,看一看。
3、应用表象,正确判断
根据情境图,说说下面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4、游戏巩固,发展观念
大屏出示四张照片。判断是从哪一面看到的?然后快速站到那一面。
四、全课小结:
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观察物体,想一想我们是怎样观察的?在观察物体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
五、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做一做。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前面 后面 左面 右面
( 正面 ) ( 背面 ) ( 侧面 )
观察位置不同 看到的形状不同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的基础上学习,而且学生平时也在不经意间观察物体,因此学生这节课的内容简单易学,学生也较有兴趣。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方位感不强,他们往往前后不分,左右搞错,观察周围的
事物也是比较单纯、直观地看表面。《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操作法、自主探究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方式,同时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1.实践操作法。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学习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 教学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亲身感知、体验 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2.自主探究法。
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始终做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素材、创设充分学习的空间、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 3.观察法。
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汽车,为什么同一辆汽车看到的样子会不一样。这一安排不仅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且教给学生观察的思维方法。
根据二年级学生年龄、心理、认知规律等特点,本节课准备主要采用情境教学的方法和引导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并运用大量观察、操作、交流、游戏等形式辅助教学。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主动地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金 川 小 学
马 丽 亚
2014.10.27.
4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