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浅谈开篇成文的训练方法
孟津县平乐镇东赵小学 郭利敏
儿童心理学有学习“语言最佳时期”的说法,认为七、八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最佳期。所以,抓好儿童“关键年龄期”的培养训练,对提高儿童的学习认识能力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谓开篇成文,就是作文训练开始,就写有内容、有中心、有头有尾的短文,它可以是三、五句话,也可以是一段话,或者是有头有尾,或者是记叙要素齐备,因此具有文章的雏形。进行开篇成文的训练不能操之过急,不能要求过高,要做好铺垫的过渡,以为开篇成文就得三大段、上百言、全汉字,这是不适当的,如一位同学入学后的第一篇作文是看图写话《上学去》全文只有两句话,25个字:“清早,天下着大雨,小红不怕风不怕雨打着伞,背着书包上学去。”原文大部分用拼音,文章虽然短,但有中心,有内容,记叙要素齐全,这就是开篇成文了。开篇成文听起来挺难,做起来并不难,具体做法是:
一、 在拼音教学期间为开篇成文做好准备。
如:抄写词语、句子,说一句到说几句连贯的话,结合课文插图训练学生掌握记叙的要素。如:一年级《春天在哪里》的看图写话,教师应设问:这幅图上画的是什么?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学生很容易看出这幅图上有鸭子、麦田、小河……应该先说在什么地方,再说有些什么,然后,把说的话按顺序写下来。
二、 提供话题,让儿童说话写话有依据
话题可以是一幅图,一个静物,也可以是一个熟悉的人,刚刚做过的一个游戏或课堂上人物的表现。如:一个大苹果,要求学生们分别从看、闻、摸、尝等方面来了解苹果的形状、颜色、味道,然后进行写话练习。这样,有了话题,学生想、说、写就容易多了。
三、 指导儿童言之有序
话题有了,可是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刚入学的孩子把握不住,如果不适当加以指导,儿童就会乱说一通。最常用的顺序有两个:一个是事情发展的顺序,它的主要特点是记叙要完整,首先是从整体上把握,弄清楚是一件什么事,然后弄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再理请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另一个是空间顺序。它的主要特点是有头有尾。首先,是从总体上把握是什么事物,总的印象怎样,然后把握事物的特点,认识事物的部分,确定观察和表达的顺序——或者是从外向内或者是从前到后,或者是从上到下等。最后写写心情的感受。如《我们的教室》,先总写我们的教室怎么样,然后分别写教室的左右、前后、中间等空间位置的特点。最后写你在这个教室里的心情及感受。
四、 训练学生先说后写,要教给方法
先让学生一句一句地说,把话说通顺,说完整。然后几句连起来说,说的通顺了,完整了,连贯了,写下来即可成文。当然,儿童常常感到话头难开,一句话不知从何说起,就应当教开头的方法。记事的,用点明记叙要素开头或抒情式、回忆式开头。状物的,用点题式开头。论辩性说话用“我认为”或“我的看法是”,引出论点开头。儿童不会展开思路,就教几种常用的思路。例如:总分式、连贯式、并列式、因果式、斩折式等,话段中的起承转合,也教给一些常用的关联词语,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第一……第二……第三……”,“之所以……是因为……”等等。
五、 逐步扩展开篇成文的内容,学习给文章分段
记事文扩展内容的关键是把事件部分分成起因、经过、结果三个部分。这几部分弄清了,扩展了,开篇成文的篇幅就增加了。看多幅图作文是引导儿童扩展记事文内容的好办法,同时有印文帮助儿童学习给文章分段。训练的方式一般是以整体到部分,即首先粗略地一幅连一幅地看,形成总的印象——这几幅图画的是什么事,然后一幅图一幅图地细看,辅之以口述、评论。最后,几幅连贯起来口述,边口述,边评论。看简单连幅图写话的难点,是让图中的人物活动起来和两幅图之间的衔接,要提醒学生进行合理想象。状物文章扩展内容的方法是:先把事物分析出形状、颜色、大小、习性、用法,再理请条理。有了给记事文分段的基础,通过板书,练习给状物文章分段就水到渠成了。
总之,只要我们认真钻研开篇成文的教法加快学法的研究探索,耐心、细致地对学生进行开篇成文的科学指导,就能激发学生的作文情趣,因此,开篇成文的训练,不失时机地让儿童获得书面表达的能力,使学生能迅速地走上正路,提高其作文水平。
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