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汉代画像石数字化保护与开发途径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36028 上传时间:2024-01-20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8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代画像石数字化保护与开发途径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汉代画像石数字化保护与开发途径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汉代画像石数字化保护与开发途径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38 卷第4期2023年8 月齐鲁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Qilu Normal UniversityVol.38No.4Aug.2023汉代画像石数字化保护与开发途径研究李稳(宿州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安徽宿州2 340 9 9)摘要:文章通过分析现阶段汉代画像石数字化保护与开发过程中数字化应用情况,认为由于数字化应用水平较低、专业技术人才稀缺、政府投资力度有限等原因,导致已被发现的汉代画像石难以充分发挥艺术、审美价值和文化传播作用。提出有关政府、文物保护部门等应当提升对汉画像石的重视程度,培养高水平、专业化人才,借助数字化技术赋予汉代画像石现代气息,焕发汉代画像石新的艺术、文化活

2、力,促进汉代画像石及其他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关键词:汉代画像石;数字化;文物保护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 0 9 5-47 35(2 0 2 3)0 4-0 119-0 4两汉时期画作的线条造型发展迅速,国画艺术逐步趋于成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画像石艺术。画像石是中国古典艺术、美术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中国美术发展史具有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汉代画像石作为中国画的石刻艺术表现形式之一,集中在汉代墓室、祠堂、门阙和摩崖等建筑表面17 1,主要采用平面剔底、平面阴线刻、横竖纹沉底浅浮雕、凹面阴线刻等技法丰富线描,同时向其中施以各种色彩,集中了绘画、工艺、建筑和雕塑等多种艺术形式

3、。汉代画像石是汉代典型的文化艺术遗产,向人们展示了两汉时期人们的生活习俗、历史故事、生活场景等,如今主要分布在河南南阳、鲁南、陕北地区、苏北徐州和山西吕梁等地,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史料、思想、民俗与艺术价值。一、汉代画像石数字化保护与开发的必要性汉代画像石是一种极具历史文化价值的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数字化技术保护和开发汉代画像石,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汉代生活习俗、发展水平、风土人情和社会制度等,研究、学习和借鉴优秀的艺术手法、文化内涵,为现代文化产业提供丰富的历史、艺术和审美设计元素,促进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一)为现代人研究历史提供素材优秀的艺术作品大都源于对生活细节的捕捉和感悟。汉代

4、画像石能够为现代人展示出汉人的繁荣生活,体现出前人的审美水平和诉求,为人们研究汉代历史文化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为世界文化发展添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汉代画像石是在汉墓葬形制影响下逐渐衍生出的一种艺术形式,多出现在墓葬或祠堂,主要表达内容为祭祀,而祠堂中常见的汉画像石就是子孙祭祀祖先的图像,还包括大量建筑、车马和授经图像,能够全面反映汉代社会 2 11-1。画像石诞生于西汉时期,并从简单逐步向复杂发展,规律性逐步增强,直至东汉晚期,汉画像石已经发展到滥熟程度。利用数字化技术对汉画像石进行科学的保护和开发,便于人们通过汉画像石及相关的丧葬文化,全面、详细地了解汉代精神与物质文明发展高度,从历史研究和

5、学习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形成具有收稿日期:2 0 2 3-0 1-11基金项目:本成果为2 0 2 1年度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名称:皖北地区汉画像石的图像阐释与数字化设计研究(编号:AHSKY2021D126)。作者简介:李稳(19 8 3一),男,安徽宿州人,副教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理论。120.长期影响力的集体意识。(二)向世人展示深厚的艺术底蕴自人类文明诞生伊始,画就成为人们表达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的重要艺术形式。对于汉代而言,画在汉人生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他们在墓葬中雕刻内容丰富的画像石表达自身“事死如生”的思想观念。一般而言,西方注重于对画作明暗

6、和色彩方面的设计,希望利用色彩展现出画作的审美艺术;而国画更重注线条的运用,常用线造型表达丰富的文化与精神内涵。汉代画作的线条造型逐渐成熟,人们在遗留下来的帛画、漆画和壁画等作品中都可以欣赏到流畅的线条。汉代画像石融合了雕刻艺术和绘画艺术,采用丰富的技艺呈现出独具魅力的艺术效果。汉代画像石利用线表现动物、人物等元素,通过精细的雕刻使得画面栩如生,既能够展现细微之处,也可以展现场面的宏大和壮观,极具艺术的条理性 130-3。然而,随着历史的变迁,许多汉代画像石被自然环境或人为破坏,难以进行完全复原,利用数字化技术不仅可以避免人们欣赏画像时对它造成二次伤害,而且可以方便人们足不出户就能更加真实、细

7、致地欣赏汉代画像石。(三)顺应现代文化产业发展需求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中国文化产业逐步进人新的发展阶段。为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对国家进步和发展的作用,党的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提出了文化强国的战略举措,政府对各管辖区内文化产业发展予以高度重视,提供了各项政策和财务支持,社会公众的文化自信不断增强,为汉代画像石的数字化保护与开发提供了条件和基础。要想培养和提升人们的民族意识与民族文化,为现代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更丰富的思路,离不开对优秀传统艺术和文化的传承。汉代画像石气魄深沉雄大,展现出了无数艺术设计者珍爱生命、积极乐观的态度,凸显出了儒家文化“乐天知命”的思想,现代文化产业对汉代画像石的

8、保护和传承在一定程度上昭示了文化产业中优秀传统技艺的发展现状 42 8-38。因此,充分利用现代数字化技术的优势保护和开发独具特色李稳:汉代画像石数字化保护与开发途径研究2023年第4期的汉代画像石,对顺应现代文化产业发展需求,促进中国文化艺术源远流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四)提升汉画像石鉴定的公信力宋代中后期,人们已经开展汉代画像石研究。经过不断的积累,现如今汉代画像石的鉴定和考古已经发展到综合阶段,根据时代发展特点,汉画像石鉴定方法也需与时俱进。因此,加强数字化技术在汉画像石研究中的应用已是必然趋势。其一,在现代数字化技术的支持下,汉画像石能够实现无损鉴定,避免对珍贵文物造成二次损伤;其二

9、,检测人员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和文物数据库综合分析汉画像石,准确得出汉画像石的出土年代和真伪;其三,汉画像石主要由手工制成,借助光谱仪、电子显微镜等先进设备可以分析汉画像石中的微量元素,进而确定其加工工艺、制作区域等 5 9-6 4。因此,将数字化技术应用于汉画像石保护和开发工作中,可以有效提升汉画像石自身的稳定性,提高公信力,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保障。二、汉代画像石数字化保护与开发的困境与汉兵马佣、汉墓并称为“汉代三绝”的汉代画像石,是现代人研究汉代艺术造谐、生活水平等的重要史料,人们也称其为“汉代百科全书”。但由于一段时间内对汉画像石保护和开发的手段较为落后,数字化技术应用水平较

10、低,对汉画像原石造成难以修复的损害,且对汉画像石研究的图片和文献相对较少,制约了汉画像石的进一步研究和推广。(一)数字化技术应用水平普遍较低受到考古技术水平的影响,当前依旧没有完善的数据库对全国范围内汉代画像石分布范围、出土数量、保持现状等信息进行记录,对于已经出土的汉代画像石的出土区域、组合关系、刻花技法等也缺乏全面、详细的研究和记载。虽然2017年河南构建的汉画像石图像资源数据库进行了立项并已经基本建成,2 0 2 2 年中国矿业大学师生团队为加大汉画像石的保护力度,构建了10 0余万字的汉画像石数据库,但从中能够查阅和追踪的汉画像石信息依旧较为有限,多数破损严重总第2 18 期的汉画像石

11、难以被真实还原16-7 418 4。此外,部分现有的汉画像石馆缺乏先进技术支持,展陈系统中照明视觉效果虽然有着极为浓烈的历史气息,但展品与观众互动性较差,对历史原貌的呈现程度一般。同时,被应用于汉画像石保护和开发的数字化技术存在许多科技难题,导致汉画像石数据传输时效性差、全面性欠缺、管理成本高,降低了汉画像石数字化保护和开发的效率。(二)高水平数字化保护人才较稀缺对汉代画像石的数字化保护和开发是一项长期的复杂性工作,尤其是汉画像石的可视化发展和三维模型构建,不仅需要利用摄影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三维建模技术全方位采集和分析汉画像石数据,而且需要对数据进行整合、加工、交换、存储和服务,并将其上传到相

12、应的数据库,进行永久保存,或供他人查阅 7 15 8-15 9。同时,汉画像石数字化保护和开发工作对相关人员的要求非常高,需要他们掌握定位纠正、摄影、全景漫游、图像处理和数据储存等多项技能,扎实掌握文物保护知识和法律条文,协助汉画像石保护与开发团队制定科学可行的方案。此外,汉画像石博物馆或展览馆工作人员同样需要具备较高的信息化技术水平,能采取丰富多样的手段将汉画像石文化呈现到观众面前。而现阶段汉画像石研究领域缺乏高水平数字化保护和开发人才,导致文物研究领域对于汉画像石的研究进展缓慢。(三)地方政府对汉画像石保护不够重视现阶段,部分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对汉画像石的保护和开发不够重视,多数地区虽然为

13、出土汉画像石建立了展览馆或博物馆,但此类机构多为非营利性单位,日常经营效益较低,管内陈列的汉画像石数量有限,展览形式单一。部分规模较小的汉画像石展览馆受到资金和运营方式的影响,缺乏扩大展览场地、提升展览技术的能力,导致许多极具艺术、考古价值的汉画像石流落民间,被人们随意存放或丢弃。汉画像石石材破损后难以复原,一些经济水平较低的博物馆或展览馆难以对汉画像石进行有效的保护,导致汉画像石长期受到湿度、温度等影响,画像石画面被严齐鲁师范学院学报重破坏,失去了原有的考古、艺术和文化价值。此外,汉画像石保护和开发过程中法律法规不健全,少数工作人员利用现代技术开发汉画像石时破坏了文物,致使画像石失去研究价值

14、。例如,安徽省某市为推动城市文物保护和建设,无针对性地大量挖掘汉画像石,导致许多画像石出土时变得面目全非、残破不堪,不仅增加了文物保护和开发的成本,而且加大了文物管理的难度。(四)汉画像石文物宣传方式较单一利用数字化技术宣传和展览汉画像石,能够增强受众与文物的情感共鸣,增强受众互动体验,提高文物知识、文化或艺术的传播效率。例如,2021年,河南采用AR与5 G技术,借助歌舞的形式向人们展示了博物馆奇妙之夜,激发了人们了解文物的热情,有效拓宽了文物的宣传渠道。想要提升汉画像石的保护和开发效率,首先需要提高人们对汉画像石价值的认识,但当前汉画像石文物宣传方式较为单一,受众信息反馈渠道不畅通,一些陈

15、展机构对微信、微博、博物馆网站等官方宣传平台的管理和维护不及时,导致人们对汉画像石的关注度逐渐降低18 7 6-2 8。例如,有的汉画馆官网不能及时更新文物信息,同一版面中的信息跨度非常大,甚至许多版面都没有有效浏览内容,网站发布信息的浏览者寒无几,无形中制约了汉画像石相关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三、汉代画像石数字化保护与开发的策略珍贵文物的保护和开发相辅相成,如果只求保护,则难以实现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展;而一味的开发,则会导致珍稀文物竭泽而渔,为文化研究领域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针对汉代画像石数字化保护与开发面临的困境,需要提高数字化技术普及程度,构建专业化人才队伍,加大投资和保护力度,畅通多样化宣

16、传渠道,在保护文化资源的同时带动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一)汉画像石保护中普及数字化技术以数字化技术为支撑,构建系统、全面、准确的文物数据库,并发展文传产品等文化产业,积极宣传和普及文物知识,已经成为文物保护和开发中的重要内容。因此,汉画像石的保护和开.121.122.发要提升数字化水平,为汉画像石注入新的活力,促进汉画像石文化的传承。其一,构建专业的汉画像石数据库,对区域内出土及待开发的汉画像石进行摸底,将其现状、出土状况、出土地点、分布区域、组合关系、刻画方式等详细信息进行整合并同步到数据库,为有需要的人提供便利 19 10 1-10 3;其二,将汉画像石的保护和开发与数字化技术相结合,利用

17、虚拟技术、三维建模等技术修复破损的汉画像石,并科学分析其耐久性、所需保存环境,提高汉画像石修复的质量和效率,有效延长珍贵文物的寿命。(二)构建数字汉画像石保护人才队伍汉画像石诞生距今已有2 0 0 0 多年,时至今日仍然散发着活力和生机,汉画像石保护和开发数字化需要组建一支专业队伍,为汉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条件。其一,地方高校可以组建汉画像石专业研究队伍,广泛吸纳地区优秀学生。地区优秀学生成长于汉画像石文化资源丰富的地区,有更多了解和接触汉画像石资源的机会,高校应充分利用地域人才资源,开展汉画像石特色教育,鼓励教师和学生跨专业、跨学科研究汉画像石,为汉画像石文化传播提供人才资源。其二,地方政府

18、和汉画像石博物馆或展览馆需要构建专业的汉画像石数字化保护和开发队伍。队伍成员不仅要具备较高的数字化技术水平,而且拥有汉画像石品鉴能力。应定期参与培训和主题活动,深化自身对汉画像石文化的认识。(三)加大对汉画像石保护与投资力度政府在文化传播中具有引领作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和开发需要投人大量资金,充足的资金保障才能确保数字化设备的购买或先进考古技术的科研等,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人汉画像石保护和开发队伍。其一,政府要加大对地区汉画像石文物保护和开发的财政支持力度,同时设立专项资金监督管理机构,避免资金的浪费和滥用。例如,山西吕梁市政府于2 0 2 2 年对吕梁市博物馆(原吕梁市汉画像石博物馆)投人

19、5 0 0 0 余万元资金,供其文物重新陈列和馆内维护。其二,国家和地方政府加强对汉画像石等文物资源保护李稳:汉代画像石数字化保护与开发途径研究2023年第4期和开发的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加强法律法规的普及和宣传,定期对保护和开发汉画像石的人员进行法律法规培训,使其认识到破坏文物的严重性,同时使社会公众认识到汉画像石的价值,自觉加入汉画像石保护队伍,减少对汉画像石盲目开发或偷盗等不良现象。(四)形成汉代画像石多样化宣传渠道汉画像石内涵丰富、历史悠久,在考古、文化、艺术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相关部门可以借助数字化技术,拓宽汉画像石文化宣传渠道,帮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汉代文化。一

20、是加强汉画像石文创产品的开发和推广。以汉画像石文物为基础,设计具有鲜明特色的仿制品、邮票、特色工艺品等衍生产品。例如,徐州市博物馆设计和开发汉文化相关文创产品,提高了博物馆的经营效益,为汉画像石的保护与开发提供了资金支持。二是开发建设汉画像石官方信息网站。以南阳、徐州等汉画像石资源丰富区域为引导,根据各区域掌握的汉画像石资料,构建省级、国家级汉画像石信息网站,其中包括画像石基础信息、论坛、挖掘报告、视频、考古研究文章等内容,为考古、汉文化爱好者提供素材,同时提升汉画像石宣传效率110 2 0-2 5。三是借助VR、A R等数字化技术构建模拟墓葬,在其中呈现仿真汉画像石,增强人们欣赏文物的互动体

21、验,使人们近距离感受汉画像石的深沉雄大、灵动飞扬的艺术魅力,促进汉画像石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新时期,数字化技术迅速发展,许多先进的技术设备被应用于各个领域,为传统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空间,为传统文化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汉代画像石图形语言极为丰富,利用现代数字化技术保护和开发汉代画像石,挖掘其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对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参考文献:1王晓芬,王艳贞,苑鹏军.数字化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与传播 J.轻合金加工技术,2 0 2 0(2)(下转第139 页)总第2 18 期Study on the Peasants Image Transm

22、utation in the Perspective of Century-Abstract:The image of peasants has been given important meaning by writers and times in the pedigree of characters from the palaceof Chinese local literature since 1920s.It has unique academic value to sort out the peasants image pedigree in different developmen

23、tstages of Chinese local literature since 1920s-reinterpreting and interpreting Chinese local literature since 1920s by taking thetransmutation of peasants image as the entry point,exploring the internal evolution law of Chinese local literature development since1920s and exploring the profound infl

24、uence of the change of literary production field on the creation of local literature.Key words:Local literature;Peasants image;Transmutation齐鲁师范学院学报old Local LiteratureLiu Xueping(Shandong College of Literature,Shandong Writers Association,Jinan 250002,China)139.(责任编辑:许海丽)(上接第12 2 页)2刘延斌,苏明哲.古建筑遗址数字

25、化艺术复原对文物保护的作用 J.建筑经济,2 0 2 2(8).3赵辉,段小虎.落实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守护华夏文明之根 J.中国图书馆学报,2 0 2 2(4)4杨爱国.中国考古百年视野下的汉代画像石研究 .南方文物,2 0 2 2(2).5张建国.数字博物馆对文物保护与全球化传播的保障策略研究 J.情报科学,2 0 2 2(2).6韩美群,周小芹.近二十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研究回顾与展望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 0 2 2(1),7厉相帅.汲古而泽今:汉画像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美术观察,2 0 2 1(8).8高山,谈国新.大数据驱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范式转变研究

26、 J.图书馆,2 0 2 0(11).9宋子扬.论新媒体技术在汉画像符号传播中的应用与表达 J.美术大观,2 0 19(12),10徐晨希.南朝陵墓石刻的整体性保护与多样化展示.东南文化,2 0 2 0(4).Research on the Digital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Han Dynasty Stone ReliefsLi Wen(School of Fine Arts and Design,Suzhou University,Suzhou 234099,China)Abstract:By analyzing the digital applic

27、ation in the process of digital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Han Dynasty stone reliefs,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low level of digitalization,scarce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talents as well as the limited government sinvestment in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Han Dynasty stone reliefs make i

28、t difficult for the discovered stone reliefs of HanDynasty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art,aesthetic value and cultural communication.Therefore,regional governments and culturalrelics protection departments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Han Dynasty stone reliefs,cultivate high-level and professi

29、onal talents,endow Han Dynasty stone reliefs with modern flavor by virtue of digital technology,radiate new artistic and cultural vitality of HanDynasty stone reliefs,and promote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Han Dynasty stone reliefs and other cultural arts.Key words:Han Dynasty stone reliefs;Digitization;Cultural relics protection(责任编辑:田丽)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