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职教育“五育并举”的时代逻辑与实施策略.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35862 上传时间:2024-01-20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2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教育“五育并举”的时代逻辑与实施策略.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职教育“五育并举”的时代逻辑与实施策略.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职教育“五育并举”的时代逻辑与实施策略.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文章编号()高职教育“五育并举”的时代逻辑与实施策略胡 莹(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孝感)摘要“五育并举”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基本遵循对提高职教地位意义重大坚持“五育并举”也能够多方面促进学校提升 高职教育推行“五育并举”要体现高职特色要突出针对性、基层性、高等性 在行动策略方面要把“五育并举”融入高职院校文化体系、目标体系、行动体系和评价体系关键词 高职教育五育并举三全育人全面发展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 胡莹()女湖北孝感人硕士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护理职业教育基金项目 本文系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 年度一般课题“高职教育五育并举 路径与策略研究”(项目编号:)的阶

2、段性研究成果 年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年 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新时代“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得以正式确立 此后一些专家学者纷纷研究教育教学“五育并举”的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 如曾育松分析了“五育并举”“五育融合”演进过程认为无论是“三育并举”“四育并举”“五育并举”或者是历史上学界曾经提到过的“六育并举”都具有明显时代背景和历史逻辑 李政涛、文娟认为新时代所提出的“五育并举”有独特的时代需要 还有一些专家学者对国民教育体系中实施“五育并举”的必要性和实施路

3、径进行了理论和实践探索 但学界对高职教育如何实施“五育并举”研究较少 本文结合湖北职业技术学院的相关经验就高职教育坚持“五育并举”的时代逻辑和实施策略进行探讨一、高职教育“五育并举”的时代逻辑(一)“五育并举”是办人民满意高职教育的基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仅包括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而且包括社会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 报告同时提出“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以人民为中心回应人民群众对更好教育的期盼 为此高职教育一方面要增强对经济社会的适应性增强学生就

4、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另一方面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其接受职业教育的获得感使学生成为“整全人”而不是“半人”“工具人”办好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应把“五育并举”作为基本遵循“五育并举”的实质是全面发展教育理念的时代化、具体化 年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教职成第 卷第 期湖 北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年 月 号)要求“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的指导意见(教职成 号)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德技并修

5、、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服务发展”既包括服务社会发展也包括服务学生终身发展而不仅仅是就业 年 月教育部下发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要求职业教育教材编写必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党和国家不仅在政策、制度层面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且在实施和操作层面作出了十分明确而具体的规定 关于高职教育之德育 年教育部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要求提高思政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全面落实“课程思政”关于高职教育之智育前文所引政策文件均有明确论述此处不再赘述 关于高职教育之劳动教育 年 月教育部在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明确要求职

6、业院校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其中劳动专题教育不少于 学时 关于体育 年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职业教育体育课程应当与技术技能培养结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活动时间不少于 小时 关于美育 年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要求结合专业课程开展艺术课程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为办好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高职院校理应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实国家关于职业教育的制度规定在“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上体现高职担当作出高职贡献(二)“五育并举”对提高职教地位意

7、义重大长期以来社会对高职教育存在诸多偏见 这既与人们长期以来的错误认识有关也与高职教育界的“唯技能论”有关 只重视职业证书获取率不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必定会使高职教育功利化、工具化“矮化”高职教育的作用与功能“窄化”高职教育学生的发展通道对提高高职教育社会地位、建设技能型社会十分不利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要求职业教育“坚持服务学生全面发展以人为本、能力为重、质量为要、守正创新建立健全多形式衔接、多通道成长、可持续发展的梯度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中职教育升学与就业并重高职教育服务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就业明确了服务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是高职教育旨归 高职教

8、育要促进学生就业但不能单纯满足于就业还要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服务于学生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由“谋业”向“人本”转变 事实上在当前国内企业普遍缺乏劳动力的背景下无论是高职生还是中职生找工作都相对容易但找到工作后是否有发展后劲能否适应行业新业态、新环境、新岗位则与其自身素质(包括公共道德、职业道德、文化知识、职业技能、审美观、身体与心理素质、劳动精神等)密切相关 高职教育坚持“五育并举”必将吸引更多优秀学生接受职业教育或职业培训对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增强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的适应性、提升职业教育受教育者的获得感、推进技能型社会建设等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对提高职教地位有重大作用(三)“五育并举”是促

9、进就业的有力举措有人认为高职教育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应该凸显专业人才的“专”“精”为学生就业创造条件因而不宜提倡全面发展和“五育并举”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年国家相继发布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三个文件都提出高职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提出这一方针的初衷是为了扭转职业教育学科化倾向、破解校企合作不够紧密的问题、改变传统的升学导向 但有的高职学校片面理解“以就业为导向”造成了毕业生人文素质不高、知识能力结构单一、岗位适应能力不足等问题 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 号)提出“以服务发展为宗

10、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年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年)提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推动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同步胡莹:高职教育“五育并举”的时代逻辑与实施策略发展”在“以就业为导向”中加上“促进”二字有着深刻的政策导向和时代意蕴 一方面凸显国家决心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鲜明政策指向另一方面高职教育不能仅仅满足于就业教育还要服务于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事实上“五育并举”与“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并不矛盾良好的德育熏陶、健康的身心条件、正确的审美观、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更有利于技术技能型人才向“专”“精”方向发展 首先学生全面发展更有利于就业 当前很多头部企业在人才招聘上不仅

11、关注求职者的专业技能也关注其可持续发展能力 其次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更有利于其求职和职后发展 因此职业教育决不只是谋生的手段还应该成为受教育者整全人格的“磨炼场”、美好生活的“加油站”让职业教育出身的人工作有技能、生活有尊严、成长有基础、发展有希望 一言以蔽之高职教育“五育并举”是提高学生职业发展能力、增强学生教育获得感的重要举措二、高职教育推行“五育并举”的特殊性高职教育坚持“五育并举”具有时代应然性、必然性和迫切性“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体现了德、智、体、美、劳在地位上的平等性在具体推进过程中不能机械地理解“五育并举”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念“五育并举”具有终身教育特征 各教育系列、各教

12、育阶段、各专业都有“五育并举”教育属性和教育责任但不同教育系列、不同教育阶段、不同专业在“五育”资源投入上并不完全一样 高职教育推行“五育并举”应注意与其他教育系列的不同点总体上要体现高职特色不同专业要有所侧重(一)相对于基础教育更应突出针对性基础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受教育者的基础文化水平具有通用性、普及性、基础性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使受教育者成为某个劳动领域的专门技术技能型人才以满足现代职业和劳动力供求双方的需要具有职业性、专门性、针对性 这种不同决定了基础教育中德智体美劳五育投入相对均衡而高职教育则要在贯彻“五育并举”的过程中体现明显的专业特点和职业特征围绕职业实践活动展开且不同专业的“五育”中各

13、育的投入比例不同 如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护理专业对美育的要求比高职消防专业更高而高职消防专业对体育的要求则比学前教育、护理专业更高(二)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更应突出基层性普通高等教育重在培养具有研究、探索潜质的设计型、应用型人才在智育上更注重逻辑思维、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而高职教育重在培养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的中、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其就业岗位具有更明显的实践性、实用性、基层性而这些工作岗位对良好的身心条件、劳动精神、团队合作意识的要求可能更高 因此高职学校相较于普通高校则需要更加注重德、体、劳及其之间的辩证关系一方面要加强实践性教学在实践中培德、增智、健体、识美、崇劳另一方面要加强职业价值

14、观教育让受教育者养成健康的职业心态增强其对专业及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的认同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从而促进其主动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强身健体、勤学苦练为未来的职业生涯作准备(三)相对于职业培训更应突出高等性高职教育是跨界的教育作为学历教育它具有高等性同时又具有面向劳动者开展职业培训的职责 高职教育不能等同于职业培训它肩负着立德树人、培训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光荣使命学历教育仍是其主要职责这就决定了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特别是学历教育人才培养上要更加关注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更强调职业适应能力和可迁移能力 因此高职教育中绝不能忽视通识课、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创新创业课以及体育和人文艺术课的

15、教学不仅要开足而且要开好总之“五育并举”具有终身教育特性 不同教育类型“五育”中各育要求不尽相同不同教育阶段“五育”中各育资源投入不尽相同不同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不同“五育”中各育呈现方式也不尽相同 高等职业教育推行“五育并举”一定要围绕专业所面向的职业特征、长期积淀的校园文化特色和持续形成的专业培养特点来开展统筹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成长形成可持续的高职“五育并举”校园文化生态和有利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三、高职教育“五育并举”的基本策略(一)凸显匠心铸魂构建“五育并举”文化体系第 卷第 期湖 北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年 月 高职院校承担着为党和国家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16、、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历史重任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应把立德铸魂、匠心育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作为学校的价值追求 在“五育并举”旗帜下做好学校精神文化、形象文化和制度文化传承与创新 通过校训校徽设计、办学理念提炼、学校精神打造、文化活动设计、校园环境布置构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全面发展理念的校园文化体系使“五育并举”理念深入教职工和学生内心深处形成践行“五育并举”教育理念的自觉行动纠正职业教育的功利化、工具化倾向提高职业教育社会地位提升职业院校文化软实力 通过继承和发杨不断创新“五育并举”文化建设的方式、方法久久为功积淀起浓厚的历史底蕴促进学校内涵建设全面

17、提升 如湖北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立德立新乐学乐业”彰显着匠心铸魂、全面发展的深刻内涵成为学校事业发展的精神符号教育和影响着一批又一批学子忠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提升自身技术技能水平学校系统规划和布置学生学习和生活空间利用文化走廊、文化墙、班级板报、网站等各种媒介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文化、红色文化和学校“感恩、责任、忠诚、奉献”校本文化把感恩品德、工匠精神教育融入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种文化氛围影响下培养出了全国人大代表、全国道德模范、全国抗疫先进个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长江学子等一大批优秀学生(二)凸显职教特色构建“五育并举”目标体系在办学理念上传承

18、“五育并举”文化传统摒弃就业教育短期思维把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作为教育教学基本追求在人才培养目标确立上凸显“五育并举”职业内涵体现不同专业的差异性把立德、增智、强体、尚美、崇劳落实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在课程体系构建上体现“五育”各自独特的价值开足开好德智体美劳各育课程在课程目标制定上体现“五育”互融互促的基本要求(三)凸显实践特征构建“五育并举”行动体系.以“三全育人”为核心完善学校管理制度“三全育人”是新时代对教育工作的核心诉求是贯彻“五育并举”的有效路径“五育并举”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对学校教育工作的总要求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则是最佳实施路径 要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思政工作体系

19、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全面提升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质量打造“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四位一体综合育人格局 对学校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学工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梳理有机融入“五育并举”时代要求推动学校管理者、教职工、学生多方发力、教学相长形成“三全育人”“五育并举”的政治自觉推动“五育并举”走深走实.以“全面发展”为特征打造素质教育品牌一是大力开展“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四位一体综合育人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大舞台炼品质、长才干、增知识、提素质把社会实践活动主题化、制度化形成薪火相传的素质教育品牌并久久为功使之不断发扬光大成为影响和带领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素质的指路明灯 如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持续开展“春之歌

20、魅力湖职”“夏之行大孝湖职”“秋之韵感恩湖职”“冬之品文明湖职”四季感恩活动被国家级新闻媒体多次报道 在四季感恩活动的感召下相关教学院部开展的“医路有你”志愿者服务、“爱心护理”志愿者服务、机电维修“三下乡”志愿者服务也开展得有声有色成为响亮的素质教育品牌 二是大力开展学校第二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创新创业、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加入体育协会、音乐协会、学生诗社、机械创新设计协会、数模爱好者协会等学生社团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总要求与学生个体的兴趣爱好结合起来实现“五育并举”普遍要求与个性成长差异化培养的统一.以“职场打造”为重点加强教学条件建设为有效推进“五育并举”必须建立健全“五

21、育”课程配套设施塑造良好的“五育”环境 按教育部文件要求开足开好德智体美劳各育课程体现各育独特的育人价值配齐配足各项教学设施重点按职场工作内容和职场环境氛围添置理论和实践设施、布置教学与生活空间 如高职护理专业在德育条件建设上可以增加以“仁心仁护”“医者精神”为特征的教学资源布置南丁格尔、白求恩等名人肖像在智育上加强护理职业精神教育资源投入在体育上添置腰腹训练器械在劳动教育上开拓护理、康养劳动教育基地等 使“五育”配套设施及环境营造贴近护理职业特点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促进职业素质与职业技能双提升胡莹:高职教育“五育并举”的时代逻辑与实施策略.以“五育互融”为特色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在高职学生

22、年有限的培养周期内仅靠增加德智体美劳课程和学时必然造成“五育”之间相互挤兑很难达到“五育”各自的教育目标和人才培养总目标 必须重视各育之中所蕴含的其他四育元素以德育为引领以一育促他育“五育”互融互促达到协同育人的目的 如在基础护理学课程“休息与运动”章节的教学中列举“长期缺乏运动导致患者肌无力的案例”让学生明白合理的体育和劳动锻炼能强身健体促进机体新陈代谢 从而厘清休息与运动的辩证关系让学生在收获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受到德、体、劳、美等诸育的滋养实施“五育融合”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关键为此要以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目标对教师进行“五育融合”培训举办“五育融合”教学竞赛鼓励教师开展“五育融合”教育教

23、学理论研究和实践把“五育”融合能力作为考核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等以提高教师落实“五育融合”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以“岗课赛证”综合育人为重点推进“五育融合”课程改革一切教育成效要在工作和生产实践中检验实践是诸育有机融合的最好载体 而专业实践接近真实职业工作过程一方面能检验学生专业能力另一方面能发现学生“五育”上的短板是综合育人的最佳途径 国家要求职业教育广泛推行“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正是深刻洞悉其中蕴含的对于“五育”的全面培育功能、全面检验功能、持续反馈与改进功能职业教育是类型教育其区别于普通本科教育的特点是职业性与实践性因此贯彻“五育并举”必须围绕专业实践活动进行 通过“岗课赛证”融合以课程

24、为核心整合职业岗位工作标准、技能竞赛标准、职业证书标准大力开拓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开发项目化课程 实现岗在课中课在岗上以课促赛以赛促课课中融证以证验课 将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职业能力、审美观、竞争意识、劳模精神教育等贯穿“岗课赛”课程在完成真实工作任务的过程之中整合德智体美劳五育有力促进“五育”融合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教学效果.以“工学结合”为特质推进课堂教学革命推行“五育并举”要广泛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建设开展任务驱动、行动导向的课堂教学革命 要促使学生在真实职场环境下学习在学习中“做真事”“真做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习得知识、锻炼技能并进而内化为职业能力最终目的(四)凸显多元参与

25、构建“五育并举”评价体系当前高职教育在评价体系方面存在不少问题轻德育、弱体育、缺美育、少劳育现象仍然存在 针对这些问题必须从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机制建设等方面着手解决一是评价主体要多元化 现阶段高职院校在实施“五育并举”评价时存在评价主体单一、学生自我评价被弱化等问题 必须将高职教育利益相关方(教育主管部门、行业企业、教职工、学生等)都纳入评价主体委托第三方教育评价机构进行年度人才培养质量调查基于大数据分析客观评价“五育”效果二是评价内容要全面化 不仅要进行德育、智育、体育评价而要对美育、劳育进行评价完善各育评价标准 在德育考核上除考查政治思想理论课程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外还要考查学

26、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况加大社会实践活动考查权重在智育考核上要改变以知识点记忆为重点的考核方式重视技术技能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成长情况考查在体育考核上要针对高职教育特点加大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提升情况考查力度在美育考核上要侧重对审美观、价值观进行考查在劳动教育考核上全面考查学生生活劳动、职业实践、生产劳动和社会服务参与情况三是评价方式要综合化 把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结合起来把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结合起来把横向评价与纵向评价结合起来 教育评价是一个复杂过程既要重视用数据说话又要注重定性分析既要重视教育结果也要重视教育过程既要注重与自已比又要注重与标杆比 把内涵提升作为评价的根本导向四是评价机制

27、要常态化 学校要每年开展一次“五育”达成度调查 首先是分调查对象达成度即分别面向企业、学生、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调查某专业“五育”达成度 坚持每年进行“五育”达成度调查积累数据然后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五育”上的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采取针对性改进措施第 卷第 期湖 北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年 月 参考文献 曾育松.从“三育并举”到“五育融合”:中国百年教育目的的历史审视与认知路径.齐鲁师范学院学报():.李政涛文娟.“五育融合”与新时代“教育新体系”的构建.中国电化教育():.侯长林.职普融通职业高等教育须转变观念.中国教育报 ().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总体情况/.().:/./.何杨勇.职业教育“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错了吗?与和震教授等商榷.职教论坛():.孙长远.通专结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职教论坛():.杜静媛马云鹏田雪.“五育”并举进教材:价值意蕴、基本遵循及现实进路.现代教育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浦爱华.“五育并举”视域下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与对策研究.黑龙江:东北石油大学.张春凤黄瑞海姜明明.高职院校“五育并举”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设探究.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责任编辑:吕全国)():.:胡莹:高职教育“五育并举”的时代逻辑与实施策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