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全国历中考语文文言文一网打尽八级记承天寺夜游 语文版.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6354731 上传时间:2024-12-06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7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历中考语文文言文一网打尽八级记承天寺夜游 语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全国历中考语文文言文一网打尽八级记承天寺夜游 语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全国历中考语文文言文一网打尽八级记承天寺夜游 语文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全国历中考语文文言文一网打尽八级记承天寺夜游 语文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全国历中考语文文言文一网打尽八级记承天寺夜游 语文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全国历年中考文言文一网打尽:记承天寺夜游2003年中考记承天寺夜游一网打尽2003年呼和浩特市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语段,完成2427题;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24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不以物喜: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

2、耳: 25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项是(2分)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C念无/与为乐者 D相与步/于中庭26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微斯人,吾谁与归?译文: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译文: 27甲段中抒发作者政治抱负的一句是 。乙段末三句抒写作者的心情和感受,点睛之笔是“ ”二字,反映了他失意苦闷而自我排遣的心理活动。(2分)参考答案: 24. 介词,因为 只,不过25.B26. 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27. 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 闲人20

3、03年广东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3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4用现代汉语翻译“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3分)译文: 5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第 句,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3分)6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 的心境。(2分)参考答案:3(2)A 4(3)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

4、人罢了。 5(3分)(即“庭下盖竹柏影也”) (1分) 概括:庭中月色(或:月色如水、月色空明)(2分,只要能扣紧“月”来概括即可给满分,其余酌情给分) 6(2分)旷达(答“豁达”也给2分;答 “怀才不遇”、“愤愤不平”、“乐观”等给1分;答“闲适”、“热爱自然”不给分)2004年中考记承天寺夜游一网打尽2004益阳市(二)灵隐寺僧某,以茶得名,铛臼皆精。然所蓄茶有数等,恒视客之贵贱以为烹献;其最上者,非贵客及知味者,不一奉也。一日,有贵官至,僧伏谒甚恭,出佳茶,手自烹进,冀得称誉。贵官默然。僧惑甚,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饮已将尽,并无赞语。僧急不能待,鞠躬曰:“茶何如?”贵官执盏一拱曰:“甚

5、热。”注:铛臼:烹茶的工具。伏谒:拜见。4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然所蓄茶有数等 蓄:含蓄B一日,有贵官至,僧伏谒甚恭 恭:通“躬”C僧惑甚,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 惑:迷惑不解D贵官执盏一拱曰:“甚热”。 热:热情5将下面这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手自烹进,冀得称誉。译句:6读完文段后,请你揣摩一下僧人听了贵官的话后的心情;你认为本段文字讽刺了哪一类人?答:4C5亲自动手烹煮进献给(贵官),希望得到(他的)称赞。6僧人的心情是失望和沮丧的。例:讽刺了趋炎附势的人;讽刺了攀附权贵的人;讽刺了拍马屁的人等等。2005年中考记承天寺夜游一网打尽05河南(课)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

6、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0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解衣欲睡 解: 相与步于中庭 步: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的词。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2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 能体现友情的句子: 理由: 23画线的句子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参考下面的背景材料,说说为什么作者称

7、自己为“闲人”,这体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背景材料: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记承天寺夜游即写于此时。20解开(或:脱 脱下) 散步(或:漫步 走 行走) 21庭院的地面,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有像藻、荇似的水草交错纵横,原来那是竹子和柏树枝叶(在月光下)的影子(答出句子大意即可) 22遂至承天寺 理由:唯张怀民可以同乐 怀民亦未寝 理由:心境相同 欣赏趣味相同 相与步于中庭 理由:关系亲密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理由:志同道合 志趣相投 命运相同 23苏轼才华横溢,素有大志,但不被朝廷重用 仕途

8、失意的落寞 自我排遣的旷达2005黑龙江 7. 解释两个划横线词。(2分) (1)念( )(2)但( ) 8. 翻译句子。(1分)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_ 9. 品析文中划横线句子的妙处。(2分) _ 10. 本文写作时,苏轼已被贬黄州。当时,他备受监视,近乎流放。揣摩文章最后一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分) _ 11. 综合探究(3分) 结合苏轼的两首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州出猎或其他作品,谈谈其创作风格。 _2006年中考记承天寺夜游一网打尽2006年河北省邯郸市(课改区)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4分)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9、?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一,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4、选文的作者 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同属“ 八大家”之列。(1分)5、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6、用“”标示下列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1分) 盖 竹 柏 影 也 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2分) 念无与为乐者 念: 相与步于中庭 步: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 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 译文: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译文: 9、作者在文中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怎样的世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4分) 作者描绘的世

10、界: 作者的心境: 参考答案:4、苏轼,唐宋。(答完全正确者得1分;否则,不得分)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6、盖竹柏影也 7、考虑,想到 散步(或漫步、走、行走)8、(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窗户(十分优美),我高兴地起来走出户外。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1 9、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芙妙境界。自我排遣的旷达(或虽遭贬谪依然 旷达2006福建泉州(课改区)阅读记承天寺夜游一文,完成610题(15分)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

11、?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遂( )至承天寺寻( )张怀民 何( )夜无月7、下列各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 解衣欲睡 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 积水空明A B C D 通俗易懂 行万里路 私心杂念 深明大义8、翻译句子。(4分)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译: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译: 9、请从文中摘录描写“庭院月色”的语句,细细品味,简要说明景物特点。(4分)句子: 景物特点: 10、借月抒情的古诗文句比比皆是,请辨析下列内容,选出有误的一项。( )(2分)A、“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作者由月下美景触发遭贬谪的悲凉、人

12、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情感。B、“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作者借对月色的描绘来抒写迁客骚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怀。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词人借月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同时抒发对自然、对人生的感悟。D、“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词人用如钩的残月,渲染一种凄惨暗淡的意境,以表达亡国哀思。二、6、于是 找 哪(什么)7、B8、怀民也还没睡,我们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只是缺少像我倆这样的闲人罢了。9、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特点:月色空灵皎洁。(空明澄澈等)10、B2006深圳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完成3

13、-5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分) 念无与为乐者 念: 相与步于中庭 步: 4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2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翻译: 5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如霜月色,引发李太白思乡之苦;“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似钩弯月,触动李后主亡国之痛;此文中,苏东坡如何巧喻月色?又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呢?(3分)3、念:考虑

14、、想到 步:散步、漫步(每空0.5分)4、月光照在院中,如积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藻、荇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5 、文中苏东坡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又将松柏影比喻成水中藻、荇。(答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即可给分);表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情:既有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又有赞赏自己与朋友情趣高雅的自得等。(答出如何巧喻月色得1分,答出表现的心情,言之成理得2分)06宁夏(实验区)4、记承天寺夜游中,作者自称是“闲人”,你认为他是“闲人”吗?为什么?(2分) 4、不是。 这里是指不追逐名利、超脱而有情趣的意思。 指心-内魔懑、自嘲自解的心态。(答对一个要点得满分,答对两个要点加1分。

15、)2006年山西省(实验区)比较阅读苏轼两篇作品,完成3-7题。(10分)甲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保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乙 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6、2分)(1)把洒问青天( )(2)念无与为乐者( )“/”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A.不知天上宫阙B.我欲乘风归去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D.相与步于中庭5.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3分)(1)请出与“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想对应的作品原句。(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笔下柏影也。译文: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甲、乙两篇均写于作者仁途失意之时,甲表现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乙透露出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B.甲、乙两篇都写月,甲以美丽的想像、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乙

17、用形象的比喻、传神的文字,描绘了空灵澄澈的景象。“婵娟”指月中的仙女;乙中的“闲人”指无所事事之人。D.甲、乙两篇分别是词和散文,体裁不同决定了语言风格的不同:前者浪漫洒脱如行云流水,后者凝练含蓄饶有余味。7.仔细体会以上两篇作品的诗情文意,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的认识。(2分)参考答案:3、(1)端起洒杯 (2)考虑 或:想着5.(1)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2)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6.(C)7.例: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为;正与月亮有圆时,也总有缺时一样,原本是自然的规律。2

18、006济南B(二)【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 记承天寺夜游)【乙】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疏,取池鱼,酿秫酒,瀹脫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乐!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予之所往而无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节选自苏轼 超然台记)【注】葺(q):修整。 撷(xi

19、):采摘。疏:通“蔬”。秫(sh)酒:用粘高粱酿的酒。 瀹(yu):这里是煮的意思。脫粟:糙米。 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2分)因 城 以 为 台 者 旧 矣 下列句中的“之”与“以见予之所往而无不乐者”中的“之”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之之之之出淤泥而不染 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3分) 甲乙两文分别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甲文:乙文:6. 因 城 以 为 台 者/ 旧 矣评分意见:本题2分。7D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8.示例: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水草。评分意见:本题共3分,重点实词、虚词解释正确得2分。语言通顺

20、完整得1分。9. 甲文:欣赏美景的愉悦、闲适之情和被贬之后的抑郁悲凉之情。 乙文:超然物外的豁达之情。评分意见:本题共4分,甲、乙两文的感情理解表达准确各得2分。2007年中考记承天寺夜游一网打尽2007年浙江省湖州市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719题。8分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明。怀明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3分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 )念无与为乐者 ( )庭下如积水空明 ( )句子。3分但少闲人如吾两

21、人耳。译文: 19.“闲人”一词,沧桑凝重,它隐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2分)参考答案:地 想 形容水的澄澈 解析:考查的是解释加点的词语,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的清闲的人罢了。解析:考查的是翻译句子,要注意重点词语的对译,还要保证句子通顺、无语病。解析:苏轼的记 承 天 寺 夜 游是名家名作,考查的是课内重点文言文知识。的悲凉 人生的感慨 赏月的欣喜 漫步的悠闲 解析:考查“闲人”一词,沧桑凝重,它隐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解答此题一是要结合语境,把握题干活所给信息“沧桑凝重”,二是要根据文章的写作背景来考虑。2007年浙江衢州记承天寺夜游 宋苏 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

22、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1)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 (2)怀民亦未寝 ( )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 2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译文: 21、“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2分)22、本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你认为文章表达了作者哪些微妙而复杂的感情?(3分)参考答案:19、遂:于是,就 寝:睡觉 但: 只3分,每题1分)20、月

23、光照在庭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3分,意思符合即可)21、写出了月光清澈透明的特点。(2分,意思符合即可)22、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等。(3分,意思符合即可给分)2007年山东省枣庄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9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拭记承天寺夜游 7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月色人户(窗户) B念无与为乐者(想到) C怀民亦未寝(睡觉)

24、 D相与步于中庭(一起) 8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庭下如积水空明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 B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C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是缺少像我俩这样闲极无聊的人啊。9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欣然起行”一句写出了作者赏月的兴奋喜悦之情。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和对人生的感慨。 C苏轼“念无与为乐者”的“乐”与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的“乐”在思想内容上有着相同的意味。 D本文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了

25、一个“闲”字。参考答案:7A 8D 9C 2007年山东省淄博市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810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袁宏道西湖游记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月色入户。户: 其实湖光染翠着工。工: 9用

26、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译文: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世道哉!译文: 10这两段文字都写了“月景”,但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2分)参考答案:8、门 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9、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这种心得乐趣只能于山中隐逸的僧侣闲游的人共享又怎么能和俗世中人一起谈论。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大体对即可。10、前者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通过比喻表现了月光的澄澈透明,又通过描写竹柏的影子来间接表现月光的明亮;后者则是单纯用直接描写来表现“朝日始出,夕舂未下”时月光的

27、别样趣味。2007年德州市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23题。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10.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月色入户 户 怀民亦未寝 寝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译文: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译文: 12. 本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你认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参考答案:10.答案:门 睡觉 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意思对

28、即可。11.答案: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大体对即可。12.答案:本文表达了作者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其中有贬谪的悲凉、赏月的欣喜,也有漫步的悠闲、人生的感慨。 评分:有“悲喜”或“复杂”之意即可得满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2007年荆州市阅读短文两篇,完成下面912题。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

29、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9.解释加点词的词义。 晓雾将歇 ( ) 月色入户 ( ) 庭下如积水空明 ( )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 )10.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 A之:山川之美 甚矣,汝之不惠 B是:实是欲界之仙都 问今是何世 C与:念无与为乐者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寻:寻张怀民 寻病终11.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译文: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译文: 12.简答。 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

30、物特征的 ,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 。 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 ”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 ”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参考答案: 9.消散(或“消歇”“散去”)门 院子(或“庭院”)只是(或“只”)(2分,每对一处给分) 10. B (2分) 11. 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表达与此相近即可)水中藻、荇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表达与此相近即可)(“盖”是发语词,可译为“原来是”,也可以不译出,直接翻译出“也”字判断句也可)(2分,每对一小题给1分) 12.描写 议论(答“抒

31、情”也可)(1分,每对一处给分)闲 仙 (1分,每对一处给分)以上共8分 2007邯郸市(课)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4分)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一,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4、选文的作者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同属“ 八大家”之列。(1分) 5、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 6、用“”标示下列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1分) 盖竹柏影也 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2分) 念无与为乐者 念: 相与步于中庭

32、步: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 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9、作者在文中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怎样的世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4分) 作者描绘的世界: 作者的心境: 4、苏轼,唐宋。(答完全正确者得1分;否则,不得分) 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6、盖竹柏影也 7、考虑,想到 散步(或漫步、走、行走) 8、(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窗户(十分优美),我高兴地起来走出户外。 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 9、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芙妙境界。 自我排遣的旷达(或虽遭贬谪依然 旷达2007年山东德州市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2

33、3题。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10.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月色入户 户 怀民亦未寝 寝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译文: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译文: 12. 本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你认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参考答案:10.答案:门 睡觉 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11.答案: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

34、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大体对即可。12.答案:本文表达了作者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其中有贬谪的悲凉、赏月的欣喜,也有漫步的悠闲、人生的感慨。 评分:有“悲喜”或“复杂”之意即可得满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2007年山东省枣庄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9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拭记承天寺夜游 7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月色人

35、户(窗户) B念无与为乐者(想到) 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一起) 8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庭下如积水空明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 B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C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是缺少像我俩这样闲极无聊的人啊。9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欣然起行”一句写出了作者赏月的兴奋喜悦之情。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和对人生的感慨。 C苏轼“念无与为乐者”的“乐”与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的“乐”在思想内容上有着相同的意味。 D本

36、文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了一个“闲”字。参考答案:7A 8D 9C 2008年中考记承天寺夜游一网打尽2008年南京市阅读下面古文,完成712题。(12分)【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度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宋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树间,以红粉笙歌 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尝秋夜坐钓月矶,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悠欲与清景俱往也。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明李流芳游虎丘小记,有删改)注虎丘:苏州名胜。 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 钩月矶:在虎丘山顶。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 无际、仲和,作者的友人。7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2分)A月色人户 木兰当户织 B然终不若山空人静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C时闻风铎 隔簋竹,闻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