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基于超星平台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以“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35059 上传时间:2024-01-20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7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超星平台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以“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基于超星平台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以“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 年 8 月 25 日第 7 卷 第 16 期现代信息科技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Aug.2023 Vol.7 No.161901902023.082023.08DOI:10.19850/ki.2096-4706.2023.16.041收稿日期:2023-03-01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厅普通高校青年创新人才项目(2017KQNCX107);广东药科大学 2020 年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广药大202096 号)基于超星平台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以“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为例谢晓玲,刘珍(广东药科大学 医药信息工程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2、)摘 要:“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涉及的理论知识点多、实践性强。针对该课程在传统线下教学模式下难以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的问题,围绕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总体目标,设计出基于超星平台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根据设计的混合教学模式,分别从线上和线下两方面设计了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教学实践。实践结果表明,该混合教学模式的学生认可度高,能够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和实践能力,教学效果好。关键词:混合教学;超星平台;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线上线下;教学实践中图分类号:TP39;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706(2023)16-0190-05Exploration and Pr

3、actice of Online and Offline Blending Learning Mode Based on Superstar PlatformTaking the Course of“Information System Analysis and Design”as an ExampleXIE Xiaoling,LIU Zhen(College of Medical Information and Engineering,Guangdo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006,China)Abstract:The course

4、of“Information System Analysis and Design”involves many theoretical knowledge points and has strong practicality.Aiming at the problem that the course is difficult to achieve effective teaching effect under the traditional offline teaching mode,the online and offline blending learning mode based on

5、the superstar platform is designed around the overall goal of the online and offline blending learning mode of the course.According to the designed blending learning mode,the specific 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methods are designed from both online and offline aspects,and the teaching practice is

6、 carried out.The practice results show that the blending learning mode has high recognition of students,can improve students knowledge application and practical ability,and has good teaching effect.Keywords:blending learning;superstar platform;information system analysis and design;online and offlin

7、e;teaching practice0 引 言“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在我国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1中,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因此多年来一直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课程建设中处于重要地位。该课程主要讲授面向对象软件开发方法、UML建模语言、需求分析与用例建模、面向对象系统分析与对象类建模、面向对象系统设计与行为建模、系统体系结构建模、软件复用与软件构件技术等内容,目标是培养学生以系统性、规范化、可定量的过程化方法进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能力和以标准的UML 图片表达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结果的能力。“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综合

8、性强,是前期编程语言课程、企业软件开发课程、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后续综合性运用课程。其涉及的理论知识点较多,且需要大量的信息系统实例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的具体应用。为了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多篇文献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包括IT项目驱动法2、CDIO 模式3、翻转课堂教学设计4、实践教学改革5、课程教学研究6等。这些文献都强调和证实了实例教学的重要性,以实例串联起相关知识点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方法。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大量在线教学软件应运而生。如超星平台、腾讯课堂、腾讯会议等,都曾在疫情期间的在线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部分现代信息科技8月下16期.indd 190现代信息科技8月下16

9、期.indd 1902023/8/15 17:38:352023/8/15 17:38:351911912023.082023.08第 16 期文献也开始探讨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在“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中的应用7-9。为解决该课程在传统线下教学模式下难以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的问题,本文结合我校实际,基于超星平台,对“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课程考核方式进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1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应用背景我校开设“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已有十余年,积累的课程资源较为丰富,包括较完善的课程内容规划和实际案例积累。课程的教授内容包括理

10、论和实验教学,但授课方式都为单纯的线下教学模式。在理论教学方面,线下教学在课堂上除了讲解基础理论知识外,还需使用案例讲解相关知识点的应用。由于课时有限,且涉及的知识点繁杂,短时间内学生要接收的信息较多,难以起到有效的教学效果。呈现的结果是,学生在课程结束后,对于易于混淆的知识点仍然容易出错,对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过程中的各种 UML 图片及其应用场合仍然把握不够准确。线下教学虽然具有上述缺点,但其可以在课堂上实现和学生的充分互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对于重点难点知识的分析和应用方面,具有线上教学无法替代的优势。而线上教学可以充分利用现有在线网络教学平台,教学方式比传统线下

11、教学方式更为灵活,通过提供丰富的共享资源的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优势,有利于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在线网络教学平台自带的统计功能,查看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方便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及时的调整。为此本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引入线上教学资源,利用已在我校建立校内平台的超星平台进行线上课程建设,在线下课堂上,多分配时间开展难点、重点和案例教学,充分发挥线上及线下教学的各自优势。2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设计2.1 混合教学模式的总体目标2.1.1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根据“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特点,将学生易于理解的陈述性知识点放在线上教学,将操作性强的实践型

12、知识点放在线下课堂教学,同时利用超星平台的在线交流功能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及时互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2.1.2 丰富学习资源通过在超星平台建立题库、发布课程实例的源代码和开发文档、提供全国计算机技术与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中与“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相关的考题的方式为学生提供课本外的辅助学习资料,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程知识点的应用,并为学生在课程学习后通过全国计算机技术与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提供帮助。2.1.3 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大作业的方式开展课程实践活动。课程实践以团队的形式开展,团队负责人协调团队成员分工,协作完成需求分析、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开发的多项任务,

13、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团队协作能力。2.2 混合教学模式的设计根据上述目标,确定“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总体设计,如图 1所示。3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实践根据上述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设计,结合专业培养方案和本课程的培养目标,开展线上线下教学实践。3.1 线上教学实践重新梳理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根据知识点的性质(理论或实践操作型)录制理论课和实验课教学视频,发布至超星平台,供学生自主学习。同时线上教师发布视频任务点推送、建立题库、发布开发文档和程序源码学生在线学习任务点、完成相应题库问题解答师生、生生在线讨论教师获得线上学习情况反馈线下 开展项目式教学、聚焦线上反馈的疑难问题

14、进行充分讨论解答按教学进度开展实验通过大作业开展实践活动实施多元化考核机制超星平台图 1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总体设计谢晓玲,等:基于超星平台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现代信息科技8月下16期.indd 191现代信息科技8月下16期.indd 1912023/8/15 17:38:352023/8/15 17:38:35192192第 16 期现代信息科技2023.082023.08充分利用多年积累的“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的网络资源,辅助学生理解课程知识点的应用。同时,利用超星平台的交流功能,及时实现师生、生生互动。理论课教学视频部分,根据课本涉及的理论知识点和教学周次进行视频录制

15、并发布,方便学生按知识点查找相应视频进行学习。同时考虑学生学习的专注度情况,尽量将每个学习视频的时长控制在20 分钟以内。实验课教学视频部分,分为实验讲解和实验演示。讲解部分主要是讲解实验内容及其意义,演示部分则由任课教师对实验需要的基本操作进行演示和录屏,帮助学生理解实验内容和操作实验所用软件。本课程在超星平台发布的部分理论课教学视频和实验课教学视频分别如图 2 和图 3 所示。图中的表示已开启超星平台的任务点功能,开启该功能后,超星平台可自动统计学生的视频学习完成情况;任课教师后期可以根据该统计情况了解哪个知识点学生更感兴趣或更关注,从而对教学内容进行进一步调整,优化教学效果。表示设置该视

16、频资源为公开,该设置可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时间,随时查看该视频进行学习和复习。学生完成视频学习情况的统计如图 4 所示,即视频任务点完成情况统计。图 2 部分理论课教学视频图 3 部分实验课教学视频图 4 学生完成视频学习情况的统计利用现有“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的网络资源部分,主要是建立题库和发布课程实例的开发文档、程序源码,以辅助学生理解课程知识点的应用。题库建设方面,为根据教学计划,在超星平台建立不同学习阶段的训练任务,以及从全国计算机技术与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的历年试题中选择本课程的相关试题进行测试。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易错知识点,也为学生通过全国计算机技术与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

17、做准备。开发文档和程序源码发布方面,为发布我校积累的多个系统实例,如医院住出院系统、挂号系统等的开发文档和程序源码,让学生充分了解本课程相关知识点的实际应用。本课程在超星平台的在线题库截图如图 5 所示。在学生使用线上教学资源的过程中,可随时通过超星平台的聊天功能向老师发送学习中遇见的问题和想法,进行师生互动。同时利用超星平台的讨论功能,建立常见问题讨论帖,方便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互动。图 5 在线题库展示3.2 线下教学实践我校的线下教学学时分配为 36 学时理论教学现代信息科技8月下16期.indd 192现代信息科技8月下16期.indd 1922023/8/15 17:38:352023/

18、8/15 17:38:351931932023.082023.08第 16 期图 6 学生设计系统实例和 18 学时的实验教学。在线下理论教学部分,由于相关知识点视频已经发布至超星平台,由学生利用课前和课后时间进行预习和复习,在线下理论课的教学时间,则多分配时间开展难点、重点和案例教学。主要是将案例与线上发布的知识点进行一一对应,通过项目式教学对课程的理论内容进行实际应用,达到理论指导实践、应用于实践的目的。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课程会设置这些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能用在哪些地方,允许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后回答,再由教师进行讲解,充分发挥线下教学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优势,让学生“知其然

19、”,还能“知其所以然”。最后通过把这些知识点运用到具体实例系统的分析和设计,让学生了解这些知识点的具体应用场合和应用方法。并在线下教学中对学生线上回答题库问题时出错较多的题目进行讲解,加深学生对疑难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在线下实验教学部分,根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设计实验项目。其中每一个实验项目主要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全国计算机技术与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中,与“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相关的对应实验项目的测试题,二是针对我校自用的毕业选题系统进行相关 UML 图片的设计和绘制。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按教学进度应用至实际项目,让学生充分了解相关知识点的应用场合。每次实验,任课教师对实验效果进行总结,选

20、择优秀实验报告进行讲评,并将学生遇见的共性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以提升实验效果。此外,为了加强学生对“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知识点的综合运用和实践能力,将原来的期末笔试考核方式改为大作业考核方式。由学生自行分组并选择感兴趣的信息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将所学知识点应用于实际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过程,并将分析与设计结果以实训报告的方式提交给任课教师进行审核和批改。课程中一个学生设计的家庭成员健康管理系统页面截图如图 6 所示。最终课程的分数采用多元化考核机制给分。分数构成及比例为:线上成绩占 20%,线下成绩占30%,大作业成绩占50%,具体考核内容如表1所示。表 1 多元化考核内容考核分类考核内容考

21、核占比/%线上任务点完成情况20题库答题情况在线讨论情况线下出勤情况30课堂互动情况实验报告完成情况大作业系统复杂度50小组协作情况系统完成情况教师评价小组互评4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实践效果在开展“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后,通过对我校该课程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 144 个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回收率 100%。问卷调查结果表明,93.8%的学生认为该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习兴趣与积极性,90.3%的学生认为提前发布教学视频的方式有助于自主学习,92.4%的学生认为混合教学模式提高了其知识运用和实践能力。发布在超星平台的各个任务点的统计数据也表明,各个任务点的学生自主学

22、习比例在 88%以上,从最终的大作业完成情况来看,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也较之前单纯线下教学时的情况有所提升,易混淆知识点的出错率大幅降低,知识点应用更为准确和深入。期末学生总评成绩的优秀率和良好率较上一学年的单纯线下教学时分别提高了 7.2%和 13.5%。5 结 论为提升“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下转198页)谢晓玲,等:基于超星平台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现代信息科技8月下16期.indd 193现代信息科技8月下16期.indd 1932023/8/15 17:38:352023/8/15 17:38:35198198第 16 期现代信息科技2023.082023.08

23、5 结 论混合式教学模式已成为高校授课主流方式,在软件开发设计模式课程应用混合式教学方法,保留传统课堂的优势,可以面对面解决学生问题,辅导学生机房进行实践编程练习。结合信息化手段使得学生学习知识更加便捷,将课堂延伸,增加了课前课后自主学习环节,使得知识学习更加牢靠。混合式教学使得软件开发设计模式课程线上有资源,线下有活动,学习过程有依据,考核更适用,真正达到培养学生计算机学科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工程设计方法的目的。参考文献:1 边洁,肖桂勇,庄光山.基于 MOOC 的材料科学基础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 J.中国冶金教育,2022,213(6):14-18.2 周卉,徐琳,孙云.基于 BOPPPS 模

24、式的会计类课程混合式教学优化研究 J.高教学刊,2023,9(3):111-115.3 黄梦媛.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文献综述与发展展望以旅游类专业职业教育为例 J.现代职业教育,2022,304(26):34-36.4 张权,艾学山.工科大学生应用软件开发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2,18(27):163-165.5 刘伟.设计模式的艺术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20.6 王丽清,刘宏杰,普园媛.面向 OBE 理念的“Web应用软件开发”课程设计与实践 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2,119(11):22-28.7 何中清.“互联网+”背景下研究生公共英语混合式教学设计与

25、实践 J.中国冶金教育,2023,214(1):29-34.8 李娟,舒畅,周华涛.民办高校数据结构课程智慧教学探索与实践 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2,18(21):142-143.9 张淑辉,高雷虹,杨洋.高校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困境及改进策略 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43(3):57-60.10 肖海蓉.数据库原理混合式教学过程数据分析与教学启示 J.计算机教育,2023,337(1):184-189+194.作者简介:王慧芳(1992),女,汉族,安徽安庆人,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教学效果,加强学生对“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及其前期课程的掌握,提高学生信息系统

26、分析与设计的能力,基于超星平台对课程进行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对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和期末成绩表明,该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本次探索与实践涉及的具体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也将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继续修正和完善。参考文献:1 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2 李玉敏.基于 IT 项目驱动的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 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22(4):35-39.3 张萍,吴丽丽,贾嫣.基于 CDIO 模式的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教学探索与实践 J.教育信息化论坛,2020(12):3

27、5-36.4 丛春雨.翻转课堂下信息管理专业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J.电子测试,2021(10):60-61+130.5 罗爱民,张萌萌,刘俊先.新工科背景下“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2(1):1-3.6 徐建国.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研究 J.高教学刊,2022,8(21):125-130.7 康娟,吴琼.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初探 J.教育现代化,2019,6(A4):101-102.8 马斌,王金虹,李丽珠,等.“互联网+”背景下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多元化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J.教育现代化,2019,6(94):72-74.9 陈钊,李维,王海燕.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混合式教学中合作学习方案设计与实践 J.计算机教育,2022(11):128-132.作者简介:谢晓玲(1984),女,汉族,广东梅州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医药信息系统、智能存储;刘珍(1986),女,汉族,四川宜宾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机器学习、网络流量分类、移动恶意软件检测。(上接193页)现代信息科技8月下16期.indd 198现代信息科技8月下16期.indd 1982023/8/15 17:38:362023/8/15 17:38:36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