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关于湘西剿匪历史研究几个问题的探讨.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34546 上传时间:2024-01-19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841.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湘西剿匪历史研究几个问题的探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关于湘西剿匪历史研究几个问题的探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关于湘西剿匪历史研究几个问题的探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湘西剿匪是重要的历史事件,其地位来源于其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与贯穿始终的奋斗精神,湘西人民在这场完全的胜利中得到彻底的解放。几个重要问题,包括湘西剿匪决策层面的问题、斗争广度与深度的问题、起始与结束时间界定的问题、斗争精神内涵等,值得进一步探讨。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与方法讨论和解决以上问题,对深入认识、整理、挖掘湘西剿匪历史和萃取其中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湘西剿匪;历史研究;斗争精神中图分类号:K871.65文献标识码:粤文章编号:员远苑员原怨苑源猿(圆园23)03原园园14原园6收稿日期:2022-11-18作者简介:林其君(1975),男,湖南武冈人,中共怀化市委

2、党史研究室研究人员,怀化市“文物博物馆”专家库成员。研究方向:中共党史。学术界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湘西剿匪历史的研究方兴未艾,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这段让湘西地区人民刻骨铭心的历史。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湘西剿匪史料的整理、挖掘、研究已显得特别迫切,这是一项抢救性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对其中几个重要问题进行探讨。一、湘西剿匪是战略安排还是战术运用(一)从战略层面进行了决策与部署是战略安排还是战术运用,这个问题关系到湘西剿匪斗争的定位问题。战略是决定全局的策略,可分为不同层次,就目标而言包括核心目标、地区目标、外围目标。而战术是实现战略目的的手段和具体方法。从党的历史来看,我们党一直将开展剿

3、匪斗争作为重要战略方针,进入人民解放战争后,党中央对落实这一战略没有丝毫动摇,且更加坚定不移。在 1949年 3 月召开的中共中央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在报告中明确提出:“南方解放后,人民解放军的首要任务之一是消灭国民党的反动武装,在乡村中则是有步骤地展开清剿土匪的斗争。”11950 年 6 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就报告所作说明时,着重阐述了报告所依据的战略策略思想,指出:“我们当前的总方针,就是肃清国民党残余、特务、土匪,推翻地主阶级,解放台湾、西藏,跟帝国主义斗争到底。”21950 年 3 月,中央军委发出指示,强调剿灭土匪是当时全国革命斗争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建立和巩固各级地方人民

4、政权,以及开展其他一切工作的必要前提,是迅速恢复革命新秩序的保证。中央军委就此作出强有力的部署,先后从人民解放军的六个兵团抽调 140 多个师的主力部队约 150 余万人,展开大规模的剿匪斗争。同时帮助当地建立和巩固人民政权、发展生产和进行土地改第 42 卷第 3 期2 0 2 3 年 6 月怀化学院学报JOURNAL OF HUAIHUA UNIVERSITYVol.42 No.3Jun.2 0 2 3革。3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指示华东、中南地区加快剿匪的步伐。1950 年 12 月 29 日,毛泽东致电中南军区,要求湖南、广东、广西 3 个省,务必于 1951 年 5 月

5、 31 日前彻底完成剿匪任务。4这清楚地表明,清剿土匪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定时期内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战略追击。从当时的情况看,到 1950 年初,南方匪情不管是范围还是数量,仍有影响解放战争胜利进程的可能。而湘西作为湖南的“盲肠”,是全国匪患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彻底剿灭湘西匪患,是全国剿匪这一大战略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湘西所具有的区位重要性和区域少数民族集聚性的特点,对建立人民政权也具有指标性意义。由此可见,湘西剿匪在全国剿匪斗争中发挥的是战略性杠杆作用,绝非战术运用的权宜之计。(二)从战略层面进行了实施与推进基于对剿匪作为重要任务的深刻认识,中共中央将解放湘西、经营湘西这项带有战

6、略性的历史任务赋予了中国人民解放军。1949 年 9 月中旬,中南军区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第 47 军经营湘西。51949 年 9 月28 日,第 47 军就经营湘西方针及工作布置情况,致电报告中共中央中南局、中国人民解放军第 13 兵团司令部、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军区。61949 年 10 月 2日,第 47 军进驻沅陵,奉命成立并兼湘西军区。在主力入川前,第 47 军于 1949 年 10 月中旬发起了大庸战役,有力地歼灭了国民党正规军在湘西的有生力量。此后在主力入川作战的一个多月时间里,第 47 军留守湘西的部队(第 140 师)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有力地担负起护路、支援、剿匪、建政的重任

7、,为解放大西南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主力胜利回师后,第 47 军及相邻友军按照党中央的战略安排,在中南军区和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军区的直接领导下,一年多的时间里,持续分阶段、分区域接连发动了几次大规模的剿匪行动,最大限度地围歼了中心区、夹生区、边缘区的股匪(其中边缘区涵盖了湘、鄂、川、黔、桂数个省份),取得了剿匪斗争的决定性胜利,从而彻底粉碎了国民党所期望的将湘西打造成为最后一块“反共堡垒”的企图。这对支援抗美援朝、粉碎蒋介石“反攻大陆”的图谋、巩固湖南和平解放成果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实现人民完全解放和建立人民政权,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肩负的重大历史任务。剿匪斗争是解放战争的重要组成部

8、分,对因剿匪胜利而实现完全解放的湘西人民来说,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二、湘西剿匪是独立战役还是其他战役一部分从时间上看,湘西剿匪由几个时间段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战役链条。第一,湘西剿匪前的准备阶段。1949 年七、八月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 47 军解放沙市、宜昌后,渡江南下,进入常德、慈利一带集结待命。78 月初至 9 月初,湘西继抗战后再次成为国民党又一政治、军事中心。国民党湖南省政府移至芷江,国民党第 17 兵团司令刘嘉树也率第 100 军退踞芷江、安江一带,设司令部于芷江。川湘黔绥靖公署副司令周盘指挥的暂编一军、暂编二军及湖南省保安第五师集结沅陵、辰溪、溆浦、泸溪等地,周盘设前进指挥所于沅陵。

9、88 月上旬,国民党华中军政长官公署主任白崇禧从衡阳飞抵芷江,召集湘西各路土匪和反动头目举行军政联席会议,提出在西南地区建立一道人防长城,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对抗。会上授予一批惯匪武装番号,加委了一批匪首。而此时,驻防在常德地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做好了挺进湘西的准备。第二,初入湘西阶段。为配合衡宝战役,1949 年 9月 13 日,作为西路军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 13 兵团 38军、39 军,分两路沿常德至芷江公路开始向湘西挺进,湘西战役由此拉开序幕。9 月 18 日至 10 月 1 日,先后解放了沅陵、溆浦、泸溪、辰溪、怀化等县,10 月 2日,攻占湘西要地、国民党湖南省逃亡政府所在地芷江。此

10、役经历一个月时间,共歼灭白崇禧部主力 18 000余人,迫使当地土匪武装 8 000 余人投诚起义,解放了湘西地区 10 座县城及官庄、榆树湾、浦市、高村、江口、烟溪、底庄、安江、洪江、瓦屋塘等工业重镇区9,突破了白崇禧的“湘粤联合防线”的左翼,有力地配合了衡宝战役正面战场的作战,为全歼湘西土匪奠定了良好基础。在成功实现了西进目标后,第 47 军于 10 月中旬发起了大庸战役,此时,宋希濂兵团将其第 122军部署在大庸溪口、岩口一线,以抗拒解放大西南。10通过大庸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不仅围歼了国民党在湘西的重要力量(正规部队),为第二野战军进军西南开辟了通道,也为今后消灭国民党股匪(收编部队)

11、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莫文骅在回忆录 挺进湘西 中记述道:“湘西作战配合衡宝战役,自 9 月 13 日从常德发动,到 10 月 13 日竹篙塘之战结束,历时整整一个月。”11由这段话也可以看出,大庸战役是湘西战役的新起点,而不是衡宝战役的一部分。第三,战略支援阶段。大庸战役后,第 47 军主力随即入川,留在湘西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发挥了重要战略支援作用,在湘西广大区域上建立了一个相当稳固的战略支点,为支援西南解放及后来的主力回师立即展开规模的剿匪斗争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阶段是湘林其君:关于湘西剿匪历史研究几个问题的探讨第 42 卷第 3 期 15 西战役从一个高潮到另外一个高潮的过渡期,但这是极具重大

12、意义的过渡,是积极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如果没有这一全局性意义的过渡,解放湘西、经营湘西的战略实施过程就会出现“空窗期”“断裂带”。应该说,这在整个湘西战役中是发挥了承上启下的历史性作用。第四,大规模进剿阶段。1950 年 1 月至 1951 年 2月中旬,也就是第 47 军主力自西南回师至离开湘西参加抗美援朝时期。这一时期,驻湘西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 47 军在友军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下,在湘西这一广大区域里,集中成千上万的力量,进行了大力围歼和驻剿、搜剿、清剿,不仅消灭了国民党匪帮的绝大部分有生力量,也迅速巩固了人民政权,使湘西实现完全解放的历史进程已然不可逆转。而在这一过程中,剿匪

13、一直是最重要的工作。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的湘西剿匪与湘西战役的过程是一致的。这里需要说明的是,1951 年后开始的肃匪肃特,是湘西战役后的湘西剿匪斗争的新阶段,也是巩固湘西战役成果的阶段。从规模上看,湘西剿匪也是极具规模的。在过去大兵团作战时代,师是基本战役单位,一个师就能发起一场小型战役,既是指挥机关又是作战单元。自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湘西战役后,敌我参战的部队从建制上讲是兵团一级(有时是几个兵团配合作战),绝大部分时间是由军级单位组织实施,有时也由中南军区(一级军区)、湖南省军区(二级军区)直接指挥。据统计,至 1951 年 2 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 47 军离开湘西赴朝止,整个湘西战役经历较

14、大规模的围剿、进剿战斗战役数十次,如石门进剿、桃源打仗坪围剿、隆回围剿、慈利江垭围剿、龙山县八面山进剿、辰溪县长田湾围剿、武冈围剿、芷(江)怀(化)黔(阳)边会剿、绥宁进剿、靖县进剿、太浮山进剿、桃源围剿、湘鄂川边会剿、湘西边缘区会剿、雪(洞)凉(山)合围、永绥进剿、湘黔边九龙山清剿、桑(植)龙(山)永(顺)边搜剿等12,其中消灭国民党军队(包括改编后的土匪部队)近 10万人13,湘西地区基本上是作为独立的作战区域。从进程、规模、区域等方面进行分析后可以认为,湘西战役是一场独立开展的较大规模的战役,而湘西剿匪是整个战役的主体部分。三、湘西剿匪的起始与结束时间如何界定(一)关于湘西剿匪的起始时间

15、关于湘西剿匪的起始时间,主要有以下四种说法:第一,1949 年 7 月下旬,即从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常德开始。理由是:湘西,顾名思义就是湖南西部地区,包括了 28 个县(除现行政区划的怀化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张家界市的 22 个县外,还包括常德的慈利、石门、桃源及邵阳的绥宁、城步、武冈 6 个县),由此认为湘西剿匪开始时间应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桃源、石门、慈利为起点(三地解放的时间在 1949 年7月下旬)。14事实上,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进入桃源、石门、慈利后,随即进入一个月的休整、动员期,并没有进行大规模、成建制的军事行动,直到 1949 年 8 月 2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 12 兵团在

16、向第四野战军司令部发出的 建议规定留湘部队抽出兵力清剿土匪的电报 中提出,将已确定留在湖南之 46、47、49 军,明令规定各军除执行正规作战任务外,同时并归军区指挥,并抽出一定兵力执行清剿土匪与整编游杂部队的任务。由此看来,1949 年 7 月至 9 月初这一段时间,只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湘西(湘西剿匪)的准备阶段。因此,将 1949 年 7 月下旬作为湘西剿匪起始时间的说法并不准确。第二,1949 年 10 月 16 日,即从衡宝战役结束开始。理由是,衡宝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与国民党正规军作战。持这种观点的主要原因,是对当时湘西土匪的基本属性把握不准确,因为自 1949 年初开始至同年

17、 8 月,国民党对湘西土匪进行了多次收编,湘西土匪的主体力量成建制地加入国民党军,在意识形态上已完成了向“政治土匪”的转变。衡宝战役开启的西线作战,所歼灭的不仅包括败退至湘西的国民党军,也包括收编后以湘西土匪为主体的国民党军,衡宝战役西线作战的开始事实上也开启了湘西剿匪的序幕。因此,此观点是不妥当的。第三,1950 年初,即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 47 军主力自四川返回湘西后开始。1949 年 11 月 17 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 4 野战军司令部发出电令,要求“47军在完成此次战役(指大庸战役)后,仍担任原之剿匪任务”15。第 47 军留守部队坚决执行命令,在承担护路、支援大西南作战、建政等重任

18、的同时,以有限的兵力最大限度地开展剿匪斗争。1949 年 12 月 14 日,湘西区党委在地工委书记联席会议通过 湘西剿匪方针的决定。决定 指出,剿匪总方针是消灭土匪,收缴枪支。根据敌我力量,消灭土匪及收缴枪支需要一年,但必须准备长、争取短来完成这一任务。剿匪反霸是确定为发动群众的第一步,而必须划分为两个阶段,首先集中大力剿匪,在土匪大致剿完的地区则开始反霸,剿匪中应划分阶段,分别轻重缓急,采取各个击破。16在线长、面广、兵少的情况下,留守湘西的部队不仅广泛发动群众,向匪特展开了政治攻势,并对顽怀化学院学报2023 年 6 月 16 固的匪特予以歼灭性打击。因此,这种说法也是不妥当的。这不仅忽

19、略了湘西战役与湘西剿匪起点相同的历史事实,也忽略了第 47 军主力入川后留守部队在地方政府、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所开展的艰苦卓绝剿匪斗争的历史功绩。第四,1949 年 9 月 13 日或 9 月 18 日,即从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湘西大山区挺进或沅陵解放日开始。在开启湘西剿匪斗争前夕,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军区于 1949 年 9 月 5 日,联合下发 对军区所属全军进入湖南初期工作指示,着重指出:“肃清土匪残敌”是军区所属部队首要任务之一,并提出要“按照 党、政、军、民 剿匪总体战部署,坚持党的一元化领导,深入发动各阶层群众,建立广泛的剿匪统一战线,认真执行军队和群众捕匪相结合、军事打击

20、和政治攻势相结合、宽大与镇压相结合的剿匪方针”17。这说明湘西剿匪历史是党领导的湘西解放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一历史事实出发,认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湘西挺进的时间(1949 年 9 月 13 日)即是湘西剿匪的起始时间是正确的。(二)关于湘西剿匪的结束时间关于湘西剿匪结束的时间,大体上有以下三种说法:第一,1951 年 2 月,即中国人民解放军第 47 军奉令离开湘西参加抗美援朝的时间。对于这种说法,支持者主要以两个重要文献为依据,一是 1951 年 2 月14 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 47 军司令部所发出的 胜利完成湘西剿匪任务 公告。公告 指出,驻军经营湘西的任务已经胜利完成;二是 195

21、1 年 2 月 15 日 湘西日报 所发表的湘西党政机关和人民团体 致书 47 军全体指战员 的联名信,联名信提到:“由于你们 1 年又 2 个月的英勇作战,艰苦奋斗,全歼湘西土匪 92 100余名,匪首除降者及个别窜逃者外均已全部捕获,缴枪 85 200 余支,各种炮 1 750 门的辉煌战果。湘西土匪业已全部肃清,为害百姓的湘西匪患,在你们领导与战斗下消灭了,你们对湘西人民办了天大的好事,四百万翻身人民像忘不了自己的名字一样,永远忘不了你们每一同志的好处。”18并由此认为,以上两个文献是对湘西剿匪胜利结束的历史性结论。不可否认,此时的湘西地区大规模剿匪行动已经结束,湘西完全解放的历史进程已

22、经不可逆转。但这是混淆了湘西剿匪斗争胜利与湘西剿匪结束这两个既有内在联系又有不同的内涵与外延的历史概念,忽视了一个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质变与量变的辩证关系和历史逻辑。大量史料表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 47 军离开湘西入朝作战后,湘西的剿匪斗争并没有结束,而且还持续了相当长一段时间。如 1951 年 3 月 1 日,在湘西军区奉命撤销的同时,成立了湘西指挥部,辖会同、沅陵、永顺 3 个军分区,明确了继续担任剿匪与地方武装建设的任务。19此后不到两个月,也就是 4 月 23日,中央军委决定以湘西指挥所为基础复建了湘西军区,以晏福生为司令员,周小舟为政治委员,一个主要目的就是加强剿匪工作。201951

23、年 5 月 1 日中共中央中南局、中南军区发出 关于今后清匪肃特的联合指示(简称“五一指示”)21,6 月 22 日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湖南省军区根据“五一指示”,发出 关于清匪工作的联合指示22。1952 年 6 月 1 日,中共中央中南局和中南军区发出 关于清匪治安问题的联合指示(简称中南“六一指示”)23,9 月 4 日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湖南省军区发出 关于今后清匪治安与加强三防工作的联合指示24。1953 年 7 月 1日,中共中央中南局、中南军区根据内地清匪工作的进展情况,发出 关于今后内防工作的联合指示(简称中南“七一指示”)。257 月 28 日中共中央中南

24、局、中南军区下发 关于内地治安工作移交政府治安机关管理的决定(简称“移交决定”),要求各省委、军区、公安部门根据“移交决定”,拟定本地区内防工作由军事部门向公安部门移交的步骤与安排,并在移交期间加紧清匪。26这说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剿匪工作仍是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湘西相关地区的党委政府积极落实上级精神,组建了“剿匪指挥部”等机构来负责剿匪工作,直至 1965 年 3 月湘西最后 2 名土匪被清剿。由上可见,将湘西剿匪结束时间确定为 1951 年2 月的说法是不准确的。第二,1965 年 3 月,即以湘西最后一股土匪匪首覃国卿夫妇被剿灭为湘西剿匪的结束时间。部分湘西剿匪历史研究者将中国

25、人民解放军离开湘西参加抗美援朝(1951 年 2 月)作为湘西剿匪胜利的时间,这与湘西剿匪结束的时间并不矛盾,但湘西剿匪结束的标志是具有唯一性的,即境内所有的土匪被消灭。从目前所掌握的关于 1965 年 3 月剿灭湘西最后一股土匪覃国卿夫妇的史料证据上来看,是充分而完整的,形成了一个可以闭环的史实链条。因此,将 1965 年 3月作为湘西剿匪的结束时间是合理的。第三,1971 年 2 月,即保靖籍土匪匡三被抓作为湘西剿匪的结束时间。这一说法得到了一些民间人士的认同。匡三确有其人,此人曾是“湘鄂川反共救国军”独立大队长。但根据目前的史料和相关文献,认为匡三为湘西最后一个土匪的说法仍然缺少最直接的

26、林其君:关于湘西剿匪历史研究几个问题的探讨第 42 卷第 3 期 17 依据支撑,难以作为结论加以采信。综上所述,在人民解放战争后期开启的湘西剿匪斗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人民军队为主体、地方各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的重要历史事件,湘西地区也由此开启了新纪元。而湘西剿匪的时间脉络也是比较清晰的,即从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湘西战役 1949年 9 月 13 日开始至 1965 年 3 月匪首覃国卿夫妇被剿灭结束,历时 15 年零 6 个月。四、湘西剿匪斗争所体现的精神内涵深刻认识湘西剿匪斗争所体现的精神内涵,最重要的是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基本原则:一是要从党的整个历史去看湘西剿匪斗争的全过程;二是要旗帜

27、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和阶级立场;三是要结合湘西的人文、历史、地理环境、时代背景深入地分析。总的来说,湘西剿匪斗争所体现的精神内涵要体现出了政治性、阶级性和时代性。本文认为,其精神内涵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听党指挥,不除匪患绝不收兵的斗争意志;第二,严守纪律,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民本情怀;第三,勇于担当,不惧艰难千里擒魔的英雄气概;第四,不计去留,淡泊名利扎根一方的朴实作风。以上四个方面,是科学的辩证的统一体。(一)听党指挥,是湘西剿匪取得完全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湘西剿匪,不仅是一场荷枪实弹的军事斗争,而且是一场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继续

28、,是彻底摧毁封建地主武装的流血的阶级斗争,要取得完全的胜利,就必须将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放在首要位置。中国人民解放军第 47 军受命进驻沅陵并成立湘西军区时,上级党委明确指出,“湘西军区隶属十二兵团兼湖南省军区领导”。1949 年 12 月 16 日,第 47 军党委做出关于执行地方化的决议,1950 年 3 月抽出 3 000 多名指战员,支援地方工作,划归地方党委统一领导。与此同时,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湘西剿匪时,中共湖南省委从北方南下干部和学生干部中,抽调近 1 000 人随军进入湘西,以加强剿匪建政中的党的领导。27党的坚强领导,进一步增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广大人民群众夺取剿匪完全胜利、建

29、立人民政权,进而实现完全解放的信心和力量。1950 年 4 月,中南高干会议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在会议精神的鼓舞下,一致表示,与湘西土匪势不两立,决不让一个土匪留在湘西祸害人民28,这种决心均转化为参与剿匪斗争的实际行动。这是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具体表现,也是人民军队为人民的重要体现。(二)严守纪律,是湘西剿匪赢得人民支持的重要保证不损害群众一切利益,是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这充分体现了人民至上的民本情怀。1950 年 2 月 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湘西军区在所发出的 湘西剿匪政治动员令 中要求:“越是在艰苦的环境里,越是要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时时记着我们是人民的队伍,任何违反群众纪律的

30、行为都必须受到严厉的处分。要对土匪盘踞区域的群众展开广泛的宣传(特别对匪家属),做到人人开口,争取被胁从为匪的归家,安居乐业;并利用战斗空隙帮助群众劳作。以良好的纪律、行动来影响群众,密切军民关系,以便更有利于我们依靠人民消灭土匪。”29这一铁的纪律化成了人民子弟兵的自觉行动。如进驻麻阳高村剿匪的部队,因粮食特别困难,连喝了 15 天的稀饭,有时水都烧开了,米还没有着落,周围的老百姓看不过去,就送饭给部队吃,但战士们宁肯挨饿,谁也不吃,真正做到了秋毫无犯。30湘西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加强对少数民族工作的研究和领导,行署在民政处下专设了民族科,并充分吸收少数民族群众参加政府工作。中国人民解放

31、军与南下工作队严格执行党的少数民族政策,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在部队初入湘西时,针对部分群众的不理解,解放军指战员用自己的行动赢得了老百姓的信任与认可。有的解放军战士为了维护群众的利益还不怕流血牺牲,在剿匪中,有的群众被土匪当作人质,解放军在进攻中便不使用重武器,这无形将自己置于极其危险的境地,有的甚至为此牺牲了生命。(三)勇于担当,是根除湘西匪患提供强大内在动力在整个湘西剿匪斗争中,广大解放军指战员以自我牺牲的英勇行动,无山不上,无村不搜,雨淋日晒,披星戴月,风餐露宿,夜以继日,不肃清匪首匪众,绝不收兵。各部队之间,紧密配合,主动挑重担。除了大规模地围歼股匪外,很多时间是驻剿散匪,这是彻底

32、消灭匪患的重要环节。驻军与民兵组成了成百的便衣小分队追捕逃匪。如沅陵军分区“钢八连”,追歼徐汉章股匪,从麻阳追到贵州,从贵州又追到四川。战士们没有鞋子穿,打着赤脚赶路,忍饥挨饿往返 1 500 多里。这种“长追千里”的钢铁意志,终于给徐匪部以致命的打击。31又如,辰溪县大队组织“飞行小组”跟踪追捕,历时 90 多天,经湘、鄂、赣、皖、苏、浙 6 省,行程近万里,终在浙江省长兴县长福乡将敌暂编 2 军副师长兼团长刘圣喜擒获归案。在追匪中,因经费有限,有怀化学院学报2023 年 6 月 18 的战士甚至沿途乞讨或打零工来维持生活,但无一人放弃,直至完成任务。32这种顽强的作风,充分体现了解放军战士

33、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四)不计去留,是广大南下干部忠诚于党和人民事业的生动写照在解放大军南下的过程中,有大批的干部也随军南下,他们到达湘西后,随即被安排在不同岗位,其中80%以上分配在一线,担负起剿匪、建政和土地改革、支援军队、发动群众等重任。湘西解放初期,土匪活动仍然十分猖獗,在一线的干部随时面临被匪袭击的危险。新晃县、怀化县、芷江县、辰溪县仅在1949 年底至1950 年初征粮支前和筹建政权这一段,先后被土匪杀害或在剿匪战斗中英勇牺牲的地方党政干部就有100 多名。33但是面对危险,谁都没有退缩,而是无所畏惧地坚守着自己的岗位。有的南下干部,南下前已是一定层级的领导干部,在分配岗位时,哪里有

34、需要就安排在哪里,没有谁与组织讨价还价,坚决地做到守土有责,扎根一方。后来很多人留在了湘西,融入了湘西这片土地。广大南下干部为巩固剿匪成果、实现湘西完全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这种不计去留的风范,值得后来者永远学习。对湘西剿匪斗争历史定位的研究,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到这段历史发生的根源,无论站在现在的历史方位上,还是在未来的历史方位上看这段峥嵘岁月,给我们的启示至少有以下几点:一是湘西剿匪是一个局部却影响全局的重要历史事件。湘西剿匪除了剿匪的本身,其本质就是湘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与全国人民一道获得了新生,开启了历史的新纪元;二是湘西剿匪的胜利,不仅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也属于所有参与这一斗争的全

35、体人员,其蕴含的精神内涵是党和人民奋斗精神的一部分;三是湘西剿匪斗争的过程,无处不体现出湘西地域特点和民族文化特征,并创造性地与党的政策相融合和相统一,这无疑可以为今天湘西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提供借鉴作用。林其君:关于湘西剿匪历史研究几个问题的探讨第 42 卷第 3 期注释:淤参见 湖湘红色基因文库 编纂出版领导小组、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湖南剿匪 2019 年 6 月送审稿。于2022 年,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怀化市委、怀化市人民政府、怀化军分区举办的纪念湘西剿匪胜利 70 周年研讨会上,彭治顺、刘川、余灵芝等研究者持这一观点。盂根据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中共湖南省委党史

36、委、中共湖南省委老干部局、湖南省档案局合编:南下入湘干部名录(湖南出版社,1993)一书的相关资料统计。参考文献:12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19211949:下册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45.62.3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上册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11.41319232728刘唐益.湖南剿匪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43.246.609.82.239.275.58102033刘春,向庆宏.湘西剿匪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12:4.57.57.426.387.6915171829湖南省档案馆

37、.湖南和平解放接管建政史料:一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526.572.684.460.461.461.7湖南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湖南文史资料:第 27 辑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20.11中共怀化地委党史办.在湘西剿匪的日子里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9.12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剿匪斗争:中南地区:下册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6:2391432王中杰.湘西剿匪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9:1.246-247.16陕西省南泥湾精神研究会.在湘西剿匪的日子里Z.内部资料,2004:25-26.2122242526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剿匪斗争:中南地区:上册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6:832.858.1048.1181.1201.3031中共怀化市委党史研究室,怀化市中共党史联络组.怀化剿匪史料Z.内部资料,2015:303.300.(责任编辑:张建)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