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广西三江侗族歌谣分布流域与传承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34401 上传时间:2024-01-19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1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三江侗族歌谣分布流域与传承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广西三江侗族歌谣分布流域与传承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广西三江侗族歌谣分布流域与传承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COMEDYWORLD舞 台 聚 焦40三江侗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地处湘、桂、黔三省(区)交界地带,西北与贵州省从江县、黎平县相接,北靠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这里流行的侗族歌谣种类繁多,且不同地区流行的歌谣及种类各有不同,同一歌谣在不同地区的表现及特点也不尽相同。考察三江侗族歌谣的分布与传承情况,有利于更好地保护与传承该地区的侗族歌谣。一、三江侗族歌谣的分布情况(一)三江侗族歌谣传承人分布情况2005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200542号),提出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2006年,国务院批准命名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

2、2006年至2022年,三江侗族自治县侗族歌谣共有7项入选各级非遗名录,其中国家级2项(侗族大歌、侗族多耶),自治区级3项(三江侗族琵琶歌、侗族牛腿琴歌、三江侗族双歌),市级2项(侗族河歌、侗族笛子歌)。三江侗族歌谣非遗传承人51人,其中国家级2人、自治区级11人、市级18人、县级20人;性别方面,男性12人,女性39人;学历方面,初中及以下35人,高中(中专)10人、大专5人,本科1人;年龄集中分布在1996-1942年之间,而以50、60年代为主,其中90年代2人、80年代3人、70年代19人、60年代14人、50年代7人、40年代6人;地域方面,溶江流域30人(梅林10人、富禄11人、良

3、口5人、洋溪2人、老堡2人),苗江流域7人(独峒镇6人,同乐1人),武洛江、林溪河流域12人(林溪镇10人,八江镇2人),三江城区2人。(二)三江侗族歌谣的区域划分三江侗族自治县境内的侗族主要居住在西部、北部地区的溶江、苗江、武洛江、林溪河流域内,溶江流域靠近贵州省从江县,苗江流域临近贵州省黎平县,武洛江、林溪河流域临近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因而,三江境内的侗族歌谣分布也受地域影响。1.溶江(都柳江)流域。溶江是三江的主要干流,该流域主要包括梅林、富禄、洋溪、良口、老堡等乡镇,受河流影响,地形地势较为平坦开阔,可视为三江境内较为典型的“大河地带侗族文化”,尤以梅林乡最为典型。由于与贵州省从江县

4、接壤,加之历史上部分侗族从梧州沿河而上,经广西三江沿溶江而上迁徙至贵州,故溶江流域的侗族歌谣文化与邻近贵州从江、榕江一带较为接近。侗族大歌、牛腿琴歌、河歌是该区域特有的侗族歌谣,随着交通通达、旅游发展,已经慢慢扩展至三江其他侗族地区。2.苗江流域。苗江又称孟江、猛江,发源独峒镇干冲村三省坡南麓,流经独峒、同乐两乡镇至良口乡产口村注入溶江,该流域主要包括独峒镇、同乐乡,西部与贵州省黎平县相接,北部与湖南省通道县相邻,地势北高南低,属山地类型,早期交通不便,与外界联系较少,相对封闭,可视为三江境广西三江侗族歌谣分布流域与传承研究文/唐琼芳(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广西柳州 545036)摘要:侗族是一个

5、能歌善舞的民族,其在悠久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侗族文化,而侗族歌谣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侗族歌谣也是广西三江侗族重要的民间文化。本文从侗族歌谣的生态文化变化与三江旅游发展出发,对侗族歌谣的创新与传承作一定的探究。关键词:三江;侗族歌谣;分布流域;传承COMEDYWORLD舞 台 聚 焦41内较为典型的“高山地带侗族文化”,主要流行多耶、琵琶歌、笛子歌、木叶歌、双歌等,又以笛子歌、双歌较为典型。3.武洛江(八江河)和林溪河流域。林溪河,发源于林溪镇水团村彭木山。武洛江(八江河)发源于八江镇汾水村彭木山的南麓,至黄排与林溪河合流。该流域主要包括八江镇、林溪镇,该区域地势较苗江流域相对平缓,东

6、北部临近湖南省,部分侗族人民历史上是经湖南迁徙而来的,境内506省道经林溪镇通往湖南,是重要的旅游路线。由于该区域旅游业发达,境内的程阳八寨景区、布央景区是三江旅游的核心景点,该区域可视为三江境内较为典型的“旅游地带侗族文化”,侗族歌谣的所有类型都在该地域集中展示。二、影响三江侗族歌谣分布与传承的环境因素三江侗族地区歌谣分布及发展传承,与其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综合上述侗族歌谣的分布情况,影响三江侗族歌谣的环境因素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自然地理环境影响:从封闭到开放三江侗族聚居地区总体地貌为山地,其中又深受河流因素影响,大多侗族村寨依山而建、沿河流分布。气候上属亚热带、南岭湿润气候区,全年平

7、均气温多在17至19之间,春季多寒潮阴雨,夏季有暴雨高温,伏秋易旱,冬季有寒霜,四季分明,晨昏多雾。交通方面,主要由水运、公路、铁路为主。水路方面,据三江侗族县志 工业交通记载:“浔江、溶江(亦称都柳江)、融江流穿县境腹地,为主要航道。苗江、武洛江、林江(林溪河)等,1954年以前均可通商船、渔艇。1957年以前,境内的运输仍以水运为主生活用品和生产物料都要由水路从从江、通道等地运入再分散到乡村。”1公路方面,1957以前,陆路运输以肩挑运送为主。20世纪60-80年代,修建了大量公路,交通条件得到改善。铁路方面,境内枝柳铁路(1975年通车)南北贯穿,途经林溪镇、八江镇,向北至湖南省通道侗族

8、自治县。由于侗族人民生活地区多高山,交通不畅,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早期生活较为封闭,比较完整地保留了传统的侗族生产、生活方式,侗族歌谣成了侗族人民主要的精神文化活动之一。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社会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侗族地区交通条件得到快速改善,教育、文化、卫生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人员往来日益密切,打破了侗族地区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改变了侗族歌谣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使侗族歌谣的受众、功能、传承发生了巨大变化。(二)社会经济生活环境的影响:从简单到多样三江侗族聚居区域,长期以来保持着传统农耕社会自给自足的经济形式,人员流动较少。经济方面,以稻作农业、林业为主,种植水稻、糯稻、玉米、蔬菜等,养殖猪、

9、牛、鸡、鸭、稻田鱼等,林业上以杉木、茶树、少量水果树为主,杉木主要用作建筑及家具制作,喜腌制食物用来储备,酸鱼、酸肉是当地特色美食。在社会生活方面,婚恋、社会交往、节庆活动、事务管理等方面,很好地沿袭了侗族传统的生活方式,行歌坐夜、月也、祭萨、走寨等活动频繁。这些经济社会生活形态,影响了侗族歌谣的内容、形式及艺术特点,使侗族歌谣承担起交往、婚恋、娱乐、记事、教化等多种功能。随着社会经济的深入发展,三江侗族地区的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方面,主要以外出务工、种茶、种树、手工业(木材加工及木构建筑)、旅游为主要收入来源,改变了传统农耕经济,生计方式的转变,加速了人口流动,最终带来了社会生活

10、的变化。尤其是影视文化及现代文化的繁荣,取代了行歌坐夜、月也、走寨、侗戏等侗族传统文化活动,在很大程度了压缩了侗族歌谣的生存空间,造成了民间艺人的传承断代,制约了侗族歌谣的发展。与此同时,旅游业、现代媒体技术的发展,尤是抖音等短视频的兴起,不少侗族地区民间艺人,通过直播或短视频方式展示侗族歌谣,也给侗族歌谣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生产力的提高带来社会的变革,交通便利通达、信息传播迅速、人口流动频繁、经济形式多样、文化娱乐生活丰富,使三江侗族地区更加开放、社会生活更加丰富多样,当地侗族人民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意识也发生了变化,改变了侗族歌谣赖以生存的环境。在现代化进程中,侗族歌谣也在不断地进行自我调适,

11、以适应社会生活环境的变革。三、乡村振兴背景下三江侗族歌谣的调适与发展(一)基于地理分布情况开展文化生态保护中国的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和实践从2007年开始,尽管三江未入选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但三江制定了三江侗族自治县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纲要,侗族歌谣可基于地理分布开展文化生态保护。第一,以溶江流域为主的侗族大歌、河歌、牛腿琴歌文化生态区。该流域以梅林乡、富禄乡为核心,以侗族大歌、侗族河歌、侗族牛腿琴歌为核心,依托历史悠久的梅林乡“二月二大歌节”、富禄乡“三月三”花炮节和侗族河歌节,利用现有的富禄乡花炮节传承基地、梅林乡侗族大歌传承基地、生态保护村等资源平台,充分发挥传承人作用,形成集聚效应。

12、第二,以林溪河流域为主的歌谣展演体验文化生态区。该区域重点在程阳、布央等核心旅游景区,以文旅融合为重点,突出对外展示、体验,将COMEDYWORLD舞 台 聚 焦42侗族歌谣的所有类型集中在旅游区内展示,重点打造“多耶”、琵琶歌等参与性、表演性强的侗族歌谣。第三,以苗江流域为主的高山歌谣文化生态区。该区域以独峒镇、同乐乡为主,考虑到传承人分布情况,以笛子歌、琵琶歌、双歌为重点,着重突出侗族歌谣传统性、原生态性。(二)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侗族歌谣的传承与保护新时期,侗族歌谣既是一种民间口头艺术,更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歌谣传承与保护需要侗族民间艺人(歌师、歌者与受众)与精英队伍(以学者、政府

13、官员、文化市场运作中的经济人为主体)共同参与,张泽忠描述为“民间性与精英性”2。重点应关注几个方面:一是传统侗族歌谣的收集、整理与翻译。目前,三江出版了侗族大歌 侗族双歌等,但对收集整理工作依然任道远;二是侗族歌谣曲目的创作。包括根据时代发展对传统侗族歌谣的再创作,以及新创侗族歌谣曲目,扩大侗族歌谣的影响力;三是侗族歌谣传承人培养。鼓励传承人带徒传艺、建立传承工作室,推进师徒传承、群体传承,加大年轻人才队伍培养。四是加强侗族歌谣研究。包括侗族歌谣的演唱方式、表现方式、传习方式等艺术形式,加强侗族歌谣与民俗等多方面的研究。(三)基于文旅融合的侗族歌谣宣传、展示与体验侗族歌谣展演场所从传统的乡土社

14、会(田间、火塘、月堂、鼓楼等场所)进入到展演舞台(节庆、比赛交流、舞台演出等),最后是虚拟舞台(音像制品、网络、抖音),场所的变化,带来技术和受众的变化,带来了侗族歌谣的内容、格调与艺术的变革。侗族歌谣在保持艺术魅力的同时,也必须与三江文化旅游结合起来。一方面,基于节庆的侗族歌谣展示与演绎。比如二月二大歌节、三月三花炮节、侗族河歌节、“多耶”文化旅游节等,通过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表演艺术精品项目和民俗节庆活动,大力展示民情风情。另一方面,作为一种“文旅融合”旅游节目的侗族歌谣,三江在民俗演出“坐妹”“侗听三江”“侗恋程阳”“侗族百家宴”等节目中融入了侗族歌谣表演,鉴于侗族大歌、侗族多耶体验性、观

15、赏性、集体性强的特点,可作为集体旅游项目打造,而小歌(琵琶歌、牛腿琴歌、河歌)受场所和规模限制,适合打造小众的深度旅游体验项目。(四)侗族歌谣的数字化保护与时代化演绎侗族歌谣的活态传承必然要适应时化发展趋势,进行数字化保护与时代化演绎。比如,进行文化转型、培养多元文化传播者、借助新型社会化媒体实时推送、加强与传统媒体合作等3。重点体现在两个方面:建立侗族歌谣数字化基础档案。包括用现代化手段对歌师、实物、生活场景等开展抢救性记录工作、传承人口述史记录等,通过数字化档案,使侗族歌谣资料的保存、利用、推广、共享更加便利,比如三江已建立“侗族大歌大数据平台”。借助新媒体(直播、短视频等)展示侗族歌谣。

16、目前主要有两大群体:一是三江当地传承人的新媒体呈现。由于传承人整体年龄较大、技术不足,传承人普遍面临着驾驭新媒体技术的能力不足、非遗内容呈现的整体性不够、部分传承人较难获取经济利益、跨文化传播和理解上存在困难等问题4;二是侗族歌谣文化爱好者的新媒体呈现。为提高传播效果,在现有的基础上,将新媒体人员、侗族歌谣爱好者、传承人等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协作配合、优势互补,培养一批有一定流量的侗族歌谣短视频或直播创作人,从而形成影响力。结语三江侗族歌谣承载着当地的侗族地域文化,见证了三江侗族的发展历史,是三江侗族社会生活变迁和文化发展的重要呈现,传承与保护三江侗族民歌,既要保护侗族歌谣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环境

17、,也要根据时代发展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创新发展侗族歌谣,使其永葆生命力和创造力。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桂北侗族歌谣文化生态圈构建与发展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2KY1471。参考文献1 三江侗族自治县志编纂委员会.三江侗族县志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2.2 张泽忠.转型期侗歌传承场域的多维走向与价值位移 J.广西民族研究,2013(03).3 薛英华,杨传红,任芳.人类学视域下侗族大歌的数字化传承与保护策略研究 J.贵州民族研究,2018(01).4 孙立青.新媒体语境下少数民族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媒介呈现的现状与反思基于湖南湘西和贵州黔东南地区的调研 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2(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