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基于“线上线下”融合的体育课程建设问题与路径探讨.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32289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869.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线上线下”融合的体育课程建设问题与路径探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基于“线上线下”融合的体育课程建设问题与路径探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基于“线上线下”融合的体育课程建设问题与路径探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理论研究 Theoretical research255October 2023基于“线上线下”融合的体育课程建设问题与路径探讨孙 奕/武汉东湖学院 湖北武汉 430212摘 要:在“体育强国”“健康中国”战略思想的影响下,社会各界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为了推动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基于“线上线下”融合加强体育课程建设,既有助于提高体育课程教学质量,也能更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需求。针对当下体育课程建设中的主要问题,从增强认知、加强实践、资源共享三方面入手,探讨高校体育课程建设路径。关键词:“线上线下”融合;体育;课程建设一、引言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在根本上现代信息技术和课程改革

2、需求深层交融的产物,其依托技术支持与可行的教学设计将互联网教学和传统面授教学的优势有机整合,是弥补两者教学不足的重要教学形态1-2。现阶段我国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还缺乏系统、详细的认知,混合教学实践中缺乏较为完善的理论基础,导致许多实践没能全面落地;高校体育课程是一个以身体练习为主导的课程,通过身体练习学习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必须要建立在实际的空间情境基础之上,要借助经验传授、触感训练和教学互动等,实现从线下教学向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快速发展,这种教学方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范围不广,同时获得的实际教学效果与预期相差较大。高校体育教学是我国教育体系中十分关键的一部分,是实现“健康中国”“体育强国”等

3、战略的重要手段3。在现代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体育课程也要积极寻求新的课程建设方向,从而更好契合当下课程教学要求。互联网、信息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诸多契机,同时也给其带来了一定的挑战4。为了进一步提高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效果,本文重点探讨了基于“线上线下”融合的高校体育课程建设问题与路径。二、基于“线上线下”融合的高校体育课程建设的意义(一)有助于提高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第一,以往在开展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理论知识传授以及运动技能练习等,从而导致体育课程教学的有效性较低,难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而将“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模式应用到体育教学中,可以在

4、无形之中增加体育课程教学时长,更好满足不同学生的差异化教学要求,有助于改善体育课程教学效果。第二,体育课程一般为公共课程,每位体育老师需要同时负责多个专业与班级的体育教学,在以往开展体育课程教学时,老师一般以体育技能示范与练习为主,老师和学生之间没有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学生在锻炼过程中遇见问题时也难以得到及时解决,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通过开展“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方式,为老师与学生沟通交流提供了可行的平台,缩短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第三,在以往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老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只能够被动的听与学,不管是学习内容还是教学开展方式均要听从老师指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高

5、,同时项目选修影响因素较多,难以契合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5。而“线上线下”结合了多样化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拥有多样化的选择,同时学习空间也更加宽广,可以增强老师教学能力,打开老师教学思维。(二)满足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第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大数据、互联网以及云计算等开始广泛运用到许多行业领域中,“互联网+”逐渐成为了新时代发展的重要方向。教育事业是理论研究 Theoretical research256 October 2023强国之根本,必须要加强与现代科学技术的融合,紧随时代发展步伐,满足互联网时代发展需求,在教学改革中引入“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方式,充分发挥智能化工具应用优势,不

6、断改善教育教学效果。第二,现阶段高校大学生以“00”后群体为主,这部分学生较早接触到了互联网,其与以往大学生的想法、行为特征等有着较大区别,对互联网有着很高的依赖性。同时由于大学时期正处于大学生心理与生理发展的特殊时期,自我意识较强,对传统教学方式有着较大的抵触心理6。而“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与个性化要求。第三,新时期我国市场经济已经迈入到更高层面,社会既要求人才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要求其具备良好的身体与心理素质。大学生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提高大学生的体育素质是确保其今后不断发展的重要基础。依托“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方式,一方面可以促使大学生尽快适应新环境,另

7、一方面还可以引导大学生养成终身体育思想,推动自身不断发展。三、基于“线上线下”融合的体育课程建设问题(一)“线上线下”体育课程建设与维护欠缺第一,线上体育课程数量欠缺,和线下课程之间没有较高的匹配度。现阶段尽管在各个互联网平台中包含了许多种类多样的教学视频、资料等,然而对这些数据资源进行深入分析后可以看出,线上体育课程资源质量参差不齐,高质量的课程数量少之又少,既不能够为线上课程拓展提供良好的帮助,同时也影响到老师线下备课与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的效果,由此可以看出我国高校体育线上课程建设仍未获得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第二,专业课程建设欠缺合理性,难以有效契合高校学生的具体要求。近几年,互联网教学平台

8、发展迅速,线上体育课程已初步成型,然而在课程规划上仍具有较多的不合理性。例如公共体育与专业体育课程的相似性较高;体育理论知识、体育运动人体科学等线上专业知识建设速度缓慢,使得线上课程的供给目的性不强。第三,线上体育课程的维护工作开展不科学,存在明显的更新延迟,对“线上线下”融合产生不良影响。在线体育课程教学可以基于其丰富多样的功能为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学习体验,然而线上课程并非是一成不变的,社会发展与体育教学创新都要求要加大线上体育课程的建设力度,并在日常运行中给予合理有效的维护7。然而现阶段高校体育线上课程开发工作进程缓慢,维护工作不完善,造成实际运行效果差强人意。(二)“线上线下”教学学生参与

9、积极性不高第一,现阶段大部分高校都将体育课程定义为公共必修课程,但事实上体育课程的受重视程度较低,许多学生没有较高的积极性花费大量时间来学习体育知识和加强体育练习。相比较于其它专业课程,一直以来体育课程都位于边缘位置,在消极体育意识的影响下一方面导致线下体育教学效果不佳,大学生身体综合素质呈现下降趋势,另一方面体育线上课程的学生参与规模与学习深度等不理想。第二,随着线上教学的逐步开展,慢慢被广大老师与学生所关注。然而线上体育教学发展速度十分缓慢,课程内容更新速度慢,不能够契合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课程教学方式固定,不能够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育网站在建设、运营以及维护等环节均存在较多工作不

10、足,同时对网站的宣传与推广也较为欠缺。在这种情况下导致大学生开展线上学习的热情不高。第三,“线上线下”理论教学和实践练习相脱离,未能有效展现两者结合的优势。互联网拥有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为线上课程教学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持。然而类型多样的线上课程和线下课程的匹配程度不高,不能够很好展现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后答疑解惑等的效果,基于“线上线下”融合的高校体育课程建设没能有效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四、基于“线上线下”融合的体育课程建设路径(一)增强认知,创新体育教学思维第一,高校体育教育工作人员要改变自身的思维理念。尤其是体育老师,要突破传统的思维限制,正确认识到新时代发展产生的各种新科技,看清“互联

11、网+”发展趋势,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互联网给体育教育教学造成的冲击与发展机遇,不断提高自身的内驱动力,与时俱进,防止被时代所遗弃,主动学习和探索互联网课程建设方面的知识,突破以往教学中的种种限制,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探索和引入不同的教学模式。第二,其它课程教学工作人员也应当要注重优化自身认知。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深入发展过程中,传统体育思维对其产生了非常大的阻碍,导致体育课程表现出较强的“孤岛效应”,要想改变这种现状,高校各个专业课程工作人员都应当要改变自身的思想理念,充分认识到体育课程的基础性作用,能够真正认可体育课程。要突破不同学科之间的壁垒,推动各个教学部门之间的合作交流,进而构建强有力的

12、合力,充分发挥校理论研究 Theoretical research257October 2023内外的有利因素,提高体育教育热情,一起创设“线上线下”体育教育体系,使得体育课程在与其它相关课程结合中,依托各种科技手段获得质的飞跃8。第三,高校大学生也需要积极转变自身的思想认知。大学生不仅是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开展的重要目标,同时还是最直接的受益人群。在许多大学生思想中体育课程不存在较高的经济价值,对其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必须要及时改变大学生不正确的思想,向其系统阐述在经济社会时代对大学生身体素质提出的标准要求,帮助学生明白体育素养在自身今后职业发展与生活中的重大作用,从而促使大学生能够积极探索当代

13、体育的深层次内涵,主动参与到“线上线下”体育课程教学中,在领悟体育专业知识的基础之上,熟练掌握多种体育运动技能,同时为校本课程构建提供一定的帮助。(二)加强实践,提高学生的能动性第一,“线上线下”体育课程教学开展过程中,高校应当要明确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在新课程体系创设过程中要注重收集学生的看法与建议,结合长久发展思维,积极开展社会调研活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联系一线老师的教学经验和意见,确保体育课程顶层设计的有效性与合理性,并在课程建设完成初期实施过程中及时了解其效用,使得体育课程建设具有更好的针对性。第二,不同于其它课程,体育学科十分注重实践性。线上课程教学一方面能够基于视频、动画以及图片

14、等方式将运动技能准确展现在学生面前,另一方面也能够在第一时间解答学生体育运动与学习中的疑问。然而线上教学在实践上有着天生的不足,所以还需要通过线下教学来加强学生实践练习。高校要合理规划体育课时数,并确保晨操、校内外相关体育活动能够保质保量进行,同时配备足够的体育老师,为大学生体育实践提供有力支持,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体育运动水平。第三,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过程中,高校应当要从资金、技术以及场地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为学生提供更多体育锻炼的机会,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通过社团活动主动融入到体育教学新模式中。(三)资源共享,推动体育课程建设第一,互联网信息技术为体育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较大帮助

15、。“线上线下”融合背景下开展体育课程建设,要注重发挥互联网技术优势,结合现代大学生具体要求,进一步增强线上学习平台的服务能力与体验感受,例如界面打开流畅度、界面设计、网页功能规划等。第二,基于“线上线下”融合背景的体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要正确处理线上与线下在教学实践中的关系,尤其是涵盖大量动作技能的教学项目,必须要加强“线上线下”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共建。高校要认识到“线下线下”教学的优点与劣势,例如依托互联网教学中的视频、动画等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在通过线下教学开展实践练习,推动“线上线下”紧密结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五、结语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和高校教育教学紧密结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从“

16、线上线下”融合视角出发探究高校体育课程建设路径有着重要的价值。在实际进行改革创新过程中,高校要紧密结合现有问题,从增强认知、加强实践、资源共享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增强体育课程信息化建设水平,推动体育教学不断创新发展。参考文献:1刁学慧,魏汝领.高校体育类“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构建路径探究J.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20,37(03):80-86.2朱超,张强,柴力达等.基于“互联网+”的体育课线上线下整合教学模式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1,11(36):52-55+61.3李晓婵,于鹤,王治国.探讨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网络化体育教育建设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7(05)

17、:74-75.4张萍,张良祥,季景盛等.MOOC时代体育在线课程建设现状研究以齐齐哈尔大学为例J.内江科技,2019,40(08):87+57.5刘江宏,王晓芳.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思路与方法以四川省一流本科课程体育经济学为例J.运动精品,2022,41(06):79-81.6李晓忠,林上湖.浅析互联网时代体育教学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改革路径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3(05):17-20.7李怡双.“互联网+”背景下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手段的创新J.当代体育科技,2022,12(08):76-79.8王艳,冯一笛,任杰等.体育院校“乒乓球”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体育教练员,2022,30(03):70-72.作者简介:孙奕(1988.10),男,汉族,湖北孝感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