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关于扶贫先扶智的心得体会六篇.docx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6322407 上传时间:2024-12-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扶贫先扶智的心得体会六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关于扶贫先扶智的心得体会六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关于扶贫先扶智的心得体会六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关于扶贫先扶智的心得体会六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关于扶贫先扶智的心得体会六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关于扶贫先扶智的心得体会六篇 下面是文秘网的小编为各位收集的关于扶贫先扶智的心得体会六篇,请您参阅。如您需要符合您实际要求的,那么您可以点击网页两侧的qq:4000121855和在线客服,我们将为您提供最优质的一对一服务哦。 【篇一】 2018年是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脱贫攻坚工作正处于攻坚拔寨的冲刺期。然而,脱贫攻坚工作在一些地方呈现政府“一头热”的现象,部分贫困户多年来一直受帮扶资助,至今却仍未摆脱贫困,甚至越扶贫就越想保贫,成为扶不起的“阿斗”。这些贫困对象之所以多年来扶而不起、帮而不富、助而不强,主要原因还是贫困对象参与积极性不高,缺乏内生动力,最终导致的脱贫政策

2、收效甚微。习近平总书记一针见血地指出:“扶贫先要扶志,要从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不要言必称贫,处处说贫”;“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但能否实现先飞、先富,首先要看我们头脑里有无这种意识”。当前的脱贫攻坚工作需要注重改变“贫困意识”,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使“输血”和“造血”共同驱动,才能实现长久地脱贫致富。下面,笔者结合日常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浅谈对当前脱贫攻坚工作中“扶志、扶智”的几点思考: 一、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现象和问题 脱贫攻坚工作首先就要找到“贫根”,从根源上发力方能解决问题。当前贫困对象志短、智短的情况,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因病、因残致贫,对自身发展失去信心。一些贫困人口,

3、身患慢性疾病、精神障碍等,劳动力不完全,但又不积极治疗,自暴自弃,哪怕可以从事一些轻劳动也不愿尝试。一些身体有残疾,自卑心理较重,羞于接触社会,更不愿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为逃避社会甚至装聋作哑。 二是“等、靠、要”,安于现状好吃懒做。有“等、靠、要”思想的贫困人口不占少数,有些年轻力壮、劳动力完全的贫困人口,不思进取、懒惰成性,整天想着怎样享受国家优惠政策、获取更多的财物,不想脱贫,也不愿改变现状。让他在村里从事清洁打扫工作或跟村里的施工队做点零工获得一些补助,他要么三天两头找不到人,要么说身体不舒服躺在家中不起床,还有一些以找不着媳妇等原因为由,长期精神萎靡不振,整日无所事事。 三是愚昧无知

4、,缺乏安身立命的技能。一些贫困户不务正业,在外打工从事传销等违法活动;一些找不着媳妇,砸锅卖铁凑钱通过不法途径购买“越南媳妇”、“柬埔寨媳妇”,结果被骗的人财两空,一蹶不振;一些无一技之长,只能做点零工散工,收入不稳定;还有一些虽然自身创业,但只顾及眼前利益,没有长远打算导致亏本损失等。 举这些例子,并非为脱贫攻坚工作存在的困难寻找理由,而是客观阐述一些真实存在的情况,虽然不是主流,但也不是个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从这些现象着手,寻求解决办法,促进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有关对策及建议 古语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志扶智,远比给钱给物难度大,可一旦脱贫的志气扶起来,又远比

5、给钱给物收效大。针对上述问题,建议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注重帮助贫困人口重建致富信心。提高贫困人口致富的自信心,增强他们的自信力,是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针对一些因病、因残劳动力匮乏而失去改变生活信心贫困人口,建议在贯彻健康扶贫一系列政策的同时,把心理健康治疗加入健康扶贫工程。操作上可组织帮扶干部进行思想辅导,有条件的还可聘请或招募志愿的专业心理健康治疗队伍进行辅导,重点引导消极生活、自暴自弃、自闭自卑和有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的贫困对象敞开心扉,积极面对生活,重建对美好生活的信心。 (二)突出保障扶贫制度设计的针对性。现行保障扶贫制度下,确实存在“养懒汉”的情况,客观上讲,这既有贫困人口个人原因,

6、也有我们扶贫制度设计的问题。一些贫困人口享受着五保、低保,觉得做事辛苦挣钱慢,不如不做事躺在家里吃低保,反正政府不会饿死人。建议从顶层制度设计的角度,改变贫困人口这种思维,为这类“懒汉”设置一些享受政策的前置条件。比如由镇、村级进行甄别认定有劳动能力但没有从事劳动的贫困对象,需凭参加就业培训、务工凭据享受有关政策补助,享受产业分红等。 (三)增强产业扶贫中贫困人口参与度。产业扶贫无疑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起到了支柱作用,一些社会责任心强的企业也响应政府号召,广泛参与到脱贫攻坚战当中,通过土地入股、劳务参与以及金融信贷扶贫业务,带动贫困人口增收。然而事实上,贫困户更愿意通过土地入股、金融信贷扶贫业务坐

7、在家里等分红,对于企业组织的劳务参与获取报酬的兴趣不高,认为拿了分红的“大头”,参加劳务的那点钱不要也罢,吝啬于反哺企业。建议从培养贫困对象感恩意识着手,鼓励贫困对象积极参与产业扶贫,而不是瓜熟分瓜、枣熟分枣。同时,适当提高贫困人口从事劳务的薪酬标准,使贫困对象更愿意出人出力。 (四)丰富就业扶贫的实践指导。一些有想法、有意愿进行创业的贫困对象,往往因经验不足,市场不熟,目光不远等限制导致创业失败蒙受损失,这种情况对帮扶干部来说是十分痛心的。对于有创业想法的贫困对象,帮扶措施不单单停留在提供培训,帮助筹集资金的层面上,更要帮助贫困对象规避风险,实现稳定的收益。可以尝试组织贫困对象去已实现盈利的

8、同行业开展学习锻炼、跟班劳动,组织有能力的志愿团体为创业的贫困对象提供市场咨询、市场分析。同时,就业培训要切实提高实用生产技术的培训,避免贫困对象“养鸡不生蛋,种树不挂果”的情况。 (五)将综治工作贯穿于扶贫工作。一些贫困地区由于教育条件落后,法制观念淡薄,遭受不法侵害导致心理或财产受创的情况时有发生,贫困对象一旦受到不法侵害,必然是雪上加霜。特别典型的就有贫困对象外出打工被骗从事传销、卖淫,买“越南媳妇”传宗接代等违法行为。建议全面加强贫困地区的综治工作,强化贫困对象的法制观念,提高贫困对象防骗能力,在日常的帮扶过程中注重宣讲法律知识,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要致富有道,人穷志坚。特别是针

9、对贫困留守儿童,处于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要强化教育引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六)加强对帮扶干部的业务指导。帮扶干部群体是落实脱贫攻坚工作最终执行者,脱贫攻坚工作能否取得胜利关键还是看帮扶干部。目前,一些帮扶干部的帮扶形式流于“填个表、走个访、送个钱、照个相”,没有真正落实“一户一策、因村施策”,对本地各项扶贫政策不能滚瓜烂熟、宣讲到位。建议开展常态化的帮扶培训和逐人过关的脱贫攻坚政策考试,提高帮扶干部政策熟悉程度,确保“十大扶贫工程”能有效落实。同时,更要在精神层面进行帮扶,从自信心、品德、发展方向、法制观念等多方面由内向外地深入帮扶,才能真正“扶支扶智”,斩断“贫根”。 【篇二】

10、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再次探讨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情况。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强调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进展,要正确认识面临的短板问题,聚焦短板弱项,实施精准攻坚。” 早在党的十八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们知道,自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就提出了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经过了几代人的砥砺奋斗,我们终于基本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要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我们仍需努力。深度贫困地区的短板仍然存在,全面脱贫攻坚,我们仍在路上。 如今,距离全面

11、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的实现已经只剩不到两年的时间,也是需要打攻坚战的关键时期。每一个党员干部都有义务、有责任贯彻落实中央的决定。同时,我们也要要勇于破题、善于解题,抓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 就基层脱贫攻坚而言,在工作中让群众真正感受到党在脱贫攻坚路上对农村、对困难群众的真切关怀,并心存感恩,就是扶贫成效的最好体现。这种成效不是只修修路、完善补贴就能得到的。环视国家扶贫现状,其实每一个相对贫困的地区都会得到相当补贴,但是有的贫可以“扶”起来,有的“贫”却只等国家接济,给国家脱贫任务的实现造成困扰。所谓扶贫先扶智,在对贫困地区进行物质资助的同时,扶志气也同样重要。因为贫困地区的条件限制,

12、不免会有落后的思想存在。在工作中我们的党员干部要及时随群众的错误思想进行修正,举行多种宣讲活动,为群众解读国家政策,引导群众用正确的态度看待贫困。 当然,我们的帮扶工作实在正确的解读国家政策的前提下进行的。我们总说“精准扶贫”,可何谓精准。在扶贫过程中,我们也会听到群众的抱怨:有人享受了不该享受的扶贫政策。要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真正早日打赢我们的脱贫攻坚战还需要我们政府锻炼“火眼金睛”,要分清真贫与争贫对象,识别长期贫困与短期贫困、自然贫困与自身贫困,在甄别贫困对象和贫困原因之后,针对不同原因进行不同方式的扶贫。瞄准对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有了解到群众真正需要什么,我们在扶贫过程中才能最好的

13、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早日脱贫。 脱贫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懈努力。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贫困地区的长足发展,一定要摆脱“养贫”的阴影。一个地方要发展,首先要有它自己的内生动力,有自己的精神支撑。故曰:小康先扶贫,扶贫先扶智。在这个攻城拔寨的特殊时期,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应明白如此道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出力。 【篇三】 在基层工作,偶尔有百姓来乡政府申请各种资助和补贴,作为政府,群众有了困难,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帮忙解决无可厚非,但是往往有一些人身体健康,生活上也算过得去,却也总是想着伸手要,这样的思想和风气如若不加以整治,何谈真正脱贫。 我们常说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愚,物质上贫

14、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思想上的贫困,很多人都是从一无所有开始,他们或许受困于一时的窘迫,但却有一颗努力奋斗积极进取的心,会为了自己为了家庭努力打拼,踏实苦干,这样的人有责任懂感恩,即使贫困却受人尊重,他们的明天也只会越来越好。而反观有些人思想观念上极其落后,总是存在“等靠要”的想法,以贫困户为荣,这样无论如何帮扶,都只能是扶不起的阿斗。 如今是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要想实现真脱贫,除了一系列的扶贫举措之外,思想上的宣传教育也是重中之重。对于群众,干部要做好思想上的教育引导,让群众对家庭有责任之心,对社会有感恩之心;对于孩子,学校要做好孩子的思想教育,用孩子去影响父母,以家庭带动家庭。只有这样彻底拔

15、出群众思想上的穷根,才能更好的调动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营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良好氛围,才能从长远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脱贫。 【篇四】 文化扶贫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内容,对于贫困地区群众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提升自我脱贫能力意义重大。由于文化具有地域性、多样性、系统性等特征,只有深入认识和把握贫困地区的文化生态,文化扶贫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打赢脱贫攻坚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文化需求,是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文化发展,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内在灵魂。而认识并牢牢把握好贫困地区文化的发展,更是精准脱贫的重要内容。“博学之,审问之,明辨之,笃行之”,是文化扶贫路上需要遵循的信条。 有人云。“贫困地

16、区缺少文化,贫困人群没有文化信仰”,其实,深入了解后才会发现,许多贫困地区的生态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那些深山中的青少年们渴望受到知识的熏陶,徜徉于知识的海洋。因此加强贫困地区的文化建设,让外部文化“走进来”,内部文化“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具有地域性和多样性,如何助力“文化扶贫”值得深思。想要真正发展贫困地区文化,需要实地探索,了解其文化背景,结合当地的地域特征等因素,制定文化发展计划。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尤其在教育方面多下功夫,许多贫困地区,由于区域位置、教育环境等因素,使得师资力量匮乏,难以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因此,持续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采取激励措施鼓励城市教师支教,扩大优质教育资

17、源覆盖面,不断的去缩小城乡教学差距迫在眉睫。 贫困地区文化发展,就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文化扶贫,定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认清贫困地区文化发展的规律,让更多的贫困人群享受文化成果。打破“文化孤岛”,就要助力“文化扶贫”。 【篇五】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扶志就是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起摆脱困境的斗志和勇气;扶智就是扶知识、扶技术、扶思路,帮助和指导贫困群众着力提升脱贫致富的综合素质。如果扶贫不扶志,扶贫的目的就难以达到,即使一度脱贫,也容易返贫。如果扶贫不扶智,就会缺乏知识、身无长物,甚至造成贫困的代际传递。要从根本上摆脱贫困,必须智随志走

18、、志以智强,实施“志智双扶”,才能激发活力,形成合力,从根本上铲除滋生贫困的土壤。 扶贫工作是一项解决民生实际的习题,联系群众最直接、最根本的工作。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任务,是一项崇高而伟大的事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在于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让贫困人口脱贫,体现党的理想信念宗旨和路线方针,是习近平总书记情之所系、心之所惦。让农村人口如期脱贫是最终判断我国是否能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按照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总体战略部署,到2020年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已处于决胜阶段。 随着扶贫开发工作的推进,贫困人口的情况也在发生

19、变化,既有集中连片的特殊困难地区,也有零散分布的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更多面向特定人口、具体人口,实现精准脱贫,防止平均数掩盖大多数。 扶贫工作是我党的头等大事,也是头等难事,所以要动员全国全社会力量,如果没有全国动员、全面参与,集聚全社会的力量是难以取得胜利的。针对之前扶贫过程出现的贫困户“等、靠、要”现象,以及“有体力、无能力”的现实,提出了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的方法和手段。这就是精准扶贫的有效工具和行动指南。 “志智双扶”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绵绵用力、久久为功,要拿出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发扬钉钉子精神,锲而不舍、驰而不息地抓下去。要以更

20、大的决心、更精准的措施,着力拔除贫困群众思想和能力上的穷根,确保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使脱贫攻坚成效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 【篇六】 近年来,全体干部们在脱贫工作上殚精竭虑、日夜兼程,取得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成果,但在扶志扶智建设中与上级要求和群众期待还存在一定差距,导致部分群众仍然存在“等靠要”的落后思想。为此,我们必须打起精神、再整旗鼓,结合新民风建设和扶志普智教育,充分调动群众自身“志”“智”内因,由“输血”式扶贫向内部“造血”式脱贫转变,实现“要我富”到“我要富”乃至“我能富”的新突破。要实现这种突破,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提高思想认识,夯实工作责任。我们必须深化认识

21、、总结经验、正视问题,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助推脱贫攻坚和实现全面小康的高度上来,再鼓干劲,再添措施,从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职责落实和深入宣传发动三个方面来入手,更加自觉自信地把扶志扶智和新民风建设引向深入。 二是打造扶志工程,振奋脱贫信心。“有志者,事竟成。”我们要切实做到将扶贫和扶志有机结合,既要让干部送温暖、送政策,更要去送志气、送信心,要鼓励贫困群众结合自身实际树立脱贫目标,让他们重拾向美好生活奋斗的信心,通过政府引导加自身改变,让“安贫可耻,脱贫光荣”、“人人争当脱贫先锋”的文明标语铭刻在每名群众的心田。 三要开展扶智教育,巩固脱贫成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充分发挥远教促脱贫的阵地作用,鼓励各村借用远教扶贫丰富资源,根据贫困群众的实际需求量身定制、量体裁衣,让贫困群众足不出户即可学得一技之长,真正发挥培训功效,打破思想桎梏,让群众找到最切合自身的长远脱贫致富之路。 习总书记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幸福美好的生活从来不会从天而降,脱贫致富终归是要靠贫困群众自己的双手来创造。我们要切实做到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激励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和智慧结晶实现脱贫致富、创造幸福生活。第13页 共13页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心得体会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