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中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初中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坪山实验学校吴守江在本次培训中,通过观看朱慕菊、刘静、王尚志等教授对新课标的解读,了解了新课标产生的背景及特点和变化;通过观看马复、胡赵云、程燕云等老师教授对代数的解读,观看章巍、刘晓玫、王尚志等老师教授对几何的栓释,使我收获颇多,受益匪浅。一、通过培训,知道了数学的要求从原来的“双基”变成了“四基”: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二、通过培训,理解了目标术语“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经历、体验、探索”的含义。三、通过培训,掌握了新课程下数学教学的特点:1.重视情景创设,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与应用的过
2、程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结合具体内容,尽量采取“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扩展”的模式展开,教学中要创设按这种模式教学的情景,使学生在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2.营造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氛围现代教育观念-迈向学习化社会,提倡终身学习-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会与人共事。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努力让学生做一做,从做中探索并发现规律,与同伴交流,达到学习经验共享,并培养合作的意识和交流的能力,在交流中锻炼自己,把思想表达清楚,并听懂、理解同伴的描述,从而提高表达能力和理解接受能力。3.尊重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
3、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新课程标准努力倡导的目标,要求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承认差异;要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4.改变数学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了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5.树立新的课程观,用好教
4、材,活用教材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不再是课本知识的解释者和忠实的执行者,而是与专家、学生等一起构建新课程的合作者。教学中要注重书本知识向实际生活回归、向学生经验回归。在教学中,一方面要用教材,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渗透的理念,充分利用教材的已有资源进行教学;另一方面,根据学生的实际,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补充、加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我想,培训的感受最好实施在数学新课程教学的实践中:一、授课过程知识点设计少而精,做到重点问题重点讲解,追本求源,瞄准知识的生长点。把基础知识放在首位。上课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二、当好组织者。充分信任学生,把机会交给学生,平等
5、参与学生的研究。把课堂给学生,给学生时间与空间尝试合作探究,让学生表现自己,培养学生对数学钻研的精神。三、在教学活动中,做成功的引路人。通过新课导入设计、学习氛围创设,课堂内外各种资源来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意愿和动力。四、合理评价学生。评价理念、评价内容、评价形式、评价体制等既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五、教师在新课程中的角色是:课程价值的思考者、学科专业的播种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合作探究的协作者、资源保障的服务者、终身发展的示范者。总之,通过培训使我感受到:在学校的教改中,
6、我作为一名新课改的实施者,要积极投身于新课改的发展之中,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学,适应现代教学改革需要,使学生在新课改中获得能力的提高。面对新课改,我们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课堂上要求必须放下“架子”,让学生喜欢我,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尊重学生的人格,努力形成新型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这是课改的最终目标。学习201*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泸州市纳溪区渠坝镇学校巫远开在这学期将要结束下学年将要开始之际,我有幸在泸县二中外国语学校参加了中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培训会,在教育部领导,“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咨询委员会”与“国家基础教育课
7、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专家带领我们全面完整地学习了新课标,让我受益匪浅。使我进一步认识到201*版数学课程标准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到实施建议都更加准确、规范、明了和全面。为广大数学教师深刻领会数学新课改精神,有效的进行数学教学改革指明了新的方向。下面就谈一谈这次学习新课标的几点体会:一、教学中教师要面向全体更新教学理念新课程标准的五大基本理念之一是“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较之于201*年版课程标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201*版新课程标准与过去的提法相比:出发点不变:人人
8、、不同的人,也就是每一个人;并且更加关注人与人的之间的个体差异,尊重人的发展,有更深的意义和更广的内涵;落脚点是数学教育而不是数学内容;体现了更强的时代精神和要求。体现了数学教育中对人的主体性地位的回归与尊重,需要正视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促成发展的多样性,“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本质上应促进学生更好地自主发展。提倡一种公平的、优质的、均衡的、和谐的教育,让每一个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所谓“良好的数学教育”就是对于学生来说是适宜的、满足发展需求的教育;是全面实现育人目标的教育;是促进公平、注重质量的教育;是使学生能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每一位教师应更新教育教
9、学理念,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并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尤其是那些学习上暂时有困难的学生,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教材中设计了不少如“思考”、“探索”、“讨论”、“观察”、“试一试”、“做一做”等问题。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成员的安排上各个知识层次、知识水平的学生要合理搭配,以优等生的思维方式来启迪待优生,以优等生的学习热情来感染待优生。在让学生独立思考时,要尽量多留一些时间,不能让优等生的回答剥夺待优生的思考。对于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也可另外选择一些较灵活的问题让他们思考、探究,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数学学生
10、的数学素养。二、适应社会发展新变化,体现与世俱进201*版新课程标准适应社会发展新变化,体现与世俱进新精神。在201*版新课程标准中前言增加了对数学课程性质的表述。把数学课程的性质表述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具体的变化为;变化之一:把以前的“双基”改为“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活动经验、基本思想”;变化之二:针
11、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明确提出“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变化之三:针对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明确提出“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变化之四:对于情感态度的培养,进一步明确“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变化之五:针对学科精神的培养,明确提出“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这些新的变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现代社会的要求,体现了与世俱进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需要我们每一个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领悟,加深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真地、正做到把
12、数学教育与时代结合起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三、加强数学运算,培养运算能力运算是数学的重要内容,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的各个学段中,运算都占有很大的比重。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和掌握关于各种运算的知识及技能,并发展运算能力。标准指出: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根据一定的数学概念、法则和定理,由一些已知量通过计算得出确定结果的过程,称为运算。能够按照一定的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称为运算技能。不仅会根据法则、公式等正确地进行运算,而且理解运算的算理,能
13、够根据题目条件寻求正确的运算途径,称为运算能力。运算的正确、灵活、合理和简捷是运算能力的主要特征。运算能力并非一种单一的、孤立的数学能力,而是运算技能与逻辑思维等的有机整合。在实施运算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力求做到善于分析运算条件,探究运算方向,选择运算方法,设计运算程序,使运算符合算理,合理简捷。换言之,运算能力不仅是一种数学的操作能力,更是一种数学的思维能力。四、加强数学模型思想培养模型思想是此次新增的核心概念。这次随着“模型思想”的列入,我们会看到关于数学模型的相关提法会在标准的多个部分出现。特别的,模型思想作为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更是会与目标、内容紧密关联。应对标准中模型思想的含义及
14、要求准确理解,并把这要求落实于课堂教学之中。(1)对数学建模的认识所谓数学模型,就是根据特定的研究目的,采用形式化的数学语言,去抽象地,概括地表征所研究对象的主要特征、关系所形成的一种数学结构。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中,用字母、数字及其他数学符号建立起来的代数式、关系式、方程、函数、不等式,及各种图表、图形等都是数学模型。标准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实际情况出发,将这一过程进一步简化为这样三个环节:首先是“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数学问题”。这说明发现和提出问题是数学建模的起点。然后“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在这一步中,学生要通过观察、分析、抽象、概括
15、、选择、判断等等数学活动,完成模式抽象,得到模型。这是建模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最后,通过模型去求出结果,并用此结果去解释、讨论它在现实问题中的意义。显然,数学建模过程可以使学生在多方面得到培养而不只是知识、技能,更有思想、方法,也有经验积累,其情感态度(如兴趣、自信心、科学态度等)也会得到培养。(2)标准中模型思想的含义及要求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建立和求解模型的过程包括: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求出结果、并讨论结果的意义。使学生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验证”的数学活动过程
16、。“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验证”的数学活动过程体现了标准中模型思想的基本要求,也有利于学生在过程中理解、掌握有关知识、技能,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模型思想的本质。这一过程更有利于学生去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创新意识。(3)通过数学建模改善学习方式数学建模不同于单纯的数学解题,它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这一过程所具有的问题性、活动性、过程性、搜索性等特点给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改善带来了很大的空间。小课题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确定数学建模课题,设定课题研究计划,完成以后最后提交课题研究报告。基于数学建模的小课题研究针对不同的年龄段应该有不同的层次和不同的水平,但不管何种层次和水平,关键是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对现实情境的观察,提出研究课题。在新课标的学习与实践之中,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不断冲击着站在课改浪尖上的教师们。我们曾经困惑,不知所措,但通过学习,我们又会以新的姿态站在教育前沿。无论遇到多大的艰难险阻,我们紧跟着新课标、新理念,才不会迷失自己的方向,切实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