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本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谢谢。本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本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谢谢。不能作为科学依据。,1,古代中国:中华文明形成与发展历程,1/24,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古代中华文明波折发展时期(是我国封建国家,大分裂和民族融合,时期),一朝代更替,三国(220-265)魏 曹丕 洛阳 265 司马炎建立西晋,(221-263)蜀 刘备 成都 263 魏灭蜀,(222-280)吴 孙权 建业(今南京)280 西晋灭吴,统一,西晋(265-316)十六国
2、(304-439)(北魏统一黄河流域439),北朝(439-581)东魏北齐(灭于北周),西魏北周(灭于隋),东晋 (317-420)建康南朝(420-589)(宋齐梁陈灭于隋),隋(581),2/24,【,阶段特征,】:,政治:政权更替频繁,封建国家大分裂,局部统一出现和民族大融合,士族制度形成;北方各族封建化,初步形成,三省体制,,选官:,九品中正制;,经济:,精耕细作农业技术成熟,;南北经济发展差距缩小,江南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并赶上北方;以北方黄河流域为中心农业经济格局开始改变;,思想:,儒学面临严峻挑战同时取得新发展,,科技文化取得辉煌成就,不少领域继续在世界上居领先地位,3/24,【详
3、细史实】,1、政治,:政权更替频繁,封建国家大分裂,局部统一出现和民族大融合,士族制度形成;北方各族封建化,初步形成,三省体制,,,北魏孝文帝改革,推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选官:,九品中正制,;,2、经济,:,农业:,齐民要术,是世界现存最早出色农书;出现间作、套作复种技术,绿肥种植是耕作技术一大成就;三国时马均创造,翻车,(浇灌工具),北魏,均田制,、三国屯田制推行;,耕耙耱技术,形成,直到今天人们基本上都沿用。江南得到开发,开始赶上北方。,手工业:创造,灌钢法,,到达当初世界最高水平;并烧制出成熟,白瓷,;,商业:社会动荡,北方商业波动性大;南方商业小幅发展,商税及其相关税种成为东晋南朝政府
4、财政收入主要起源;南方商业有所发展,出现,草市,和草市尉。,4/24,3、文化,:,(1)佛教盛行、道教广为传输,儒学面临严峻,挑战,但吸收佛、道精华取得新发展“,三教合一,”;,士人群体,形成,(2)科技文艺:祖冲之和圆周率、贾思勰和,齐民要术,;书法和绘画:进入,自觉,发展阶段,楷书完善、草书成熟、晋代盛行行书,书法家,王羲之,和兰亭序;绘画理论精辟,,顾恺之“以形写神”,,士大夫画家活跃,文人画注意以形写神,画家顾恺之和女史箴图;出现了搜神记等,志怪小说,。伴伴随佛教兴起,云冈石窟、龙门石窟也显示了辉煌雕刻艺术成就。敦煌莫高窟开始出现。,5/24,尤其提醒,:,魏晋南北朝历史地位,新课标
5、人教版教材较少包括魏晋南北朝文明结果 ,不过同学们在复习时,应注意到本阶段在中国古代文明中,承上启下,作用,是以后两大经济文化高潮准备时期。详细表现为:,经济上,是北民南迁第一次高潮,江南地域得到开发,经济区域分布更合理。,政治上,三省六部制在魏晋南北朝时略见雏形。,民族关系上,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和推进中原地域内迁各族封建化、汉化,开创了中原民族处理民族关系良好风尚。,科技文化上,出现齐民要术、佛教本土化、道教发展。在本阶段封建生产关系发展、演变基础上,才有隋唐封建文明繁荣。,6/24,据史书记载:孝文慨慕华风,力变夷俗,始迁洛邑,根本既虚,随即瓦解。对此了解正确是,A孝文帝改革造成鲜卑族灭
6、亡,B迁都不利于本民族文化发展,C北魏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D否定了孝文帝迁都洛阳进步性,7/24,一朝代更替,隋:581年 定都长安 589年 灭陈完成统一 618 年隋炀帝被杀,(秦与隋相同点:秦与隋都结束了分裂局面,完成大一统;开创了对后世影响深远制度,为后世提供经验借鉴;使汉、唐成为古代文明繁荣发展时期,都有重大工程建设;都是短命王朝),唐:6 李渊 定都长安,9 亡于后梁(节度使篡权)开始了五代,四、隋唐时期:(581年9):古代中华文明鼎盛时期,8/24,政治:封建社会繁荣:国家统一,政局相对稳定;实施,完善,中央集权制度;,经济: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显现,繁荣,景象;各民族联络加强,
7、统一多民族国家深入发展;对外开放,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文化:科技文化世界领先,全方面,辉煌,,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中华文化圈。,二、阶段特征:古代中华文明鼎盛时期,9/24,【详细史实】,1、政治上,:中央实施,三省六部制,,中央集权制度完善;道州县,安史之乱后出现,藩镇割据,局面,中央集权遭减弱;采取,科举制,封建选官制度。,2、经济,:,农业:,耕作技术:南方水田精耕细作技术成熟。水稻种植普遍采取育秧移栽技术;江东地域出现适应水田和各种土壤精耕细作,曲辕犁,。创造浇灌工具,筒车,;地税:,均田制,、租庸调制;水利:,大运河,。南方深入开发,开始超出北方,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手工业:,制瓷
8、业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唐三彩,成为独立生产部门并远销欧洲。丝织业技术精湛、,吸收波斯,织法和图案;,海上丝路;,10/24,商业:商业繁荣,:,城市,唐代长安、洛阳,扬州、益州商业繁荣;市以长安两市为最,西市胡风胡俗流行,城市兴起并有专门交易场所“市”,后期商业经营地域限制逐步被打破;农村集市贸易草市作用显著,夜市繁荣;金融货币出现,柜坊和飞钱,;,外贸广州成为主要外贸港口,设,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海上丝绸之路发达。,3、文化:,思想:主张“,三教合归儒,”,儒学复兴;,科技,:,雕版印刷、火药创造,、应用于军事;,文艺,:,唐诗,繁荣;通俗文学体裁,“,传奇,”出现。,书法,楷,书步
9、入盛世,欧体、颜体、柳体争奇斗艳,重视规范法度;草书大家张旭、怀素,潇洒奔放,尽显时代气息。,绘画,吸收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格调,出色画家(展子虔、阎立本、吴道子);莫高窟壁画盛极一时,山水画展现盛唐景象;,教育,:,科举制度,推行;,11/24,想一想:,三省六部职权划分和运行程序是怎样?,为何说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重大创新?,他和西方三权分立有何异同?,(目标,分权内容,分权部门,实质),12/24,1,.“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议施政程序性和合理性,提升了行政效率。”材料中“它”是指,A 三公九卿制 B三省六部制 C 行省制 D 内阁制
10、,2、唐朝时,假设政府要颁发一道诏令,废除隋炀帝时期“严刑酷法”,其运行程序应该是,A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刑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吏部,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刑部,D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兵部,3.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今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A宗法制终止 B察举制完善,C三省六部制设置 D科举制推行,13/24,3、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而径自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赦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赦”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初称为“斜封墨赦”。这表明,A、中书省和门下省权力高于皇权,B、唐朝中枢机构行政决议含有民主性质,C、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
11、化,D、国家制度对皇权含有一定约束力,4、,长沙市高三四校联考)著名学者钱穆认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议不再是单纯皇帝个人行为,皇帝最终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程式中”。钱穆先生观点是,A唐朝专制皇权深入加强 B唐朝三省相互牵制,C唐朝皇帝还未拥有足够专制权力,D唐朝实施集体决议机制,14/24,制度沿革选官方式,世袭制 军功爵制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先秦 秦代 汉代 魏晋南北朝 隋唐至清末,选拔方式:世袭,选拔标准:血缘等级,推举,品德门第,考试,才能学识,想一想:中国选官经历了哪几个主要阶段?,其演变发展基本特点是什么?,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基本特点是,:,选官标准由以家世、门第为主
12、到以学识才能为主;,选官方式由以地方评议为主到以考试作为主要依据;,选官权力由地方为主到以中央机构为主。,15/24,两位士族出身文人,回想了时代和家族出路。甲文人即使看到战乱使其家族前途未卜,但他相信,假如他子弟想要出仕为官,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乙文人对于士人家族前途一样感到渺茫,但他所处时代,官员们几乎不可能为其后代子孙仕途提供呵护。请问,甲、乙两位文人最可能分属于哪一朝代?,A秦朝、唐朝 B元朝、清朝,C魏晋、宋朝 D汉朝、唐朝,16/24,科举制度废除一百多年了,百多年来人们一直对它褒贬不一。你怎样评价科举制度?,【提醒】科举制创造,最大程度摒除了权力干扰,确保了官员选拔,公正、公平,
13、;科举制另一个主要功效,是保持了,社会阶层流动性,,使“底层”能够经过苦读考试升至“上层”。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虽不无夸大,却是这种流动性形象反应。这种流动性,是社会公平、稳定主要条件,但科举制必定也有其弊端。其一是,考试内容,狭窄单一,而且越来越程式化、格式化,最终形成“八股”;科举制另一主要弊端是“官本位”,教育、读书,目标,只是为了“做官”。所以与科考无关知识都被视为“形下之器”,是君子不屑“奇技淫巧”。自然科学在中国不发达原因很多也很复杂,但科举无疑是一主要原因。,17/24,(山东文综)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能够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能够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
14、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A郡县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江苏历史)下列图所表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出身分布百分比,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置 B依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C缩小了人才选拔范围 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18/24,隋唐文明高度发展原因,(1)政治上:在隋唐王朝完成,统一,基础上,经过三省六部制深入完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经过科举制扩大统治基础。(2)经济上: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均田制等农业政策,曲辕犁、筒车等工具推进了农业经济发展;但手工业、商业政策相对宽松,促进了手工业、商业发展,尤其是对外贸易发展。(3)思想上:在“,兼容并蓄,”思想指导
15、下,主动吸收外来先进手工业生产技术、艺术形式,在开放时代背景下,科技、宗教、文学、艺术全方面繁荣。,唐太宗功劳和评价,说一说,19/24,(,1),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社会剧变,,百家争鸣,。儒家主张仁、仁政,反对苛政,不能适应中央集权、国家统一时尚。,儒学遭到冷遇,未受到重视。,(,2),秦,始皇完成统一,以法家思想治国,采取“焚书坑儒”政策,,儒家,学派为统治者所不容,,遭到沉重打击,。,儒家学派从春秋战国到隋唐时期社会地位有何改变?,(,3),汉,武帝推行大一统,董仲舒“天人感应”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主张,适应了当初加强中央集权、加强君权和巩固国家统一需要,被汉武帝采纳,,儒
16、学从此成为西汉统治正统思想,。,(,4),隋唐,时期,,科举制,实施使儒学全方面影响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同时,儒学也成为执政者奴化臣民工具,。,想一想,20/24,时代变迁对文学和艺术影响,思想文化艺术受到时代政治、经济所影响,反应时代政治、经济特征,凸显,个性文人画,,如顾恺之,女史箴图,魏晋社会动荡,反省儒,隋唐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政治安定,重法度规范,楷书,;,雍容华贵绘画,,如吴道子,送子天王图;,诗歌开朗奔放,昂扬进取,中唐社会弊端日益暴露,国力衰落,诗歌批判现实,平实,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唐,传奇,(小说),21/24,1、中国文学艺术异彩纷呈,繁花似锦。以下表述不正确是(,
17、图1洛神赋图局部 图2天王送子图 图3窦娥冤 图4京剧杨门女将,图1是东晋顾恺之作品,反应了“以形写神”特征,图2是唐朝吴道子作品,反应了吸收外来文明特征,图3作品作者是关汉卿,反应了元曲通俗易懂特征,图4剧种在清朝同治年间产生,反应了“徽汉合流”特征,在敦煌艺术中,魏晋南北朝时期壁画大多宣传佛教悲惨牺牲善行和现实悲苦与无奈;隋唐时期壁画则更多宣传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与祥和;宋朝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渗透佛界。这种改变说明了,A佛教文化中国化 B中外艺术交融性,C艺术形式多样化 D艺术内容时代性,22/24,12.(19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处无为之
18、事,行不言之教。”,“明法者强,慢法者弱。”,概括材料中三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出现政治经济背景。(7分),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汉书董仲舒传,(2)依据材料二中董仲舒叙述,指出其思想特征。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董仲舒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影响。(4分),材料三 唐代儒学较多地吸收了佛教和道教思想而盛行于唐代佛教,现有本土发展起来禅宗,也有从天竺引进法相宗,还有中印合璧天台宗等。唐代敦煌壁画中飞天形象,是印度乾达婆、希腊天使和道教羽人等多元文化原因混合物。唐代大型歌舞剧羽衣霓裳舞曲,则源
19、于印度婆罗门曲,并含有胡旋舞等中亚歌舞元素张国刚唐代开放与兴盛当代思索,依据材料三概括唐代思想文化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6分),综上,谈谈你对思想文化发展进程认识。(2分),23/24,(1)实施仁政;无为而治;强调法治。春秋战国时代,中国社会发生政治和经济大变动;,政治上,分封制瓦解,诸侯争霸;经济上,铁犁牛耕推广,井田制破坏。,(2)强调“大一统”;糅合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儒学正统地位在汉代确立,儒家思想逐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3)多元性(兼收并蓄)。唐朝实施开放政策;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对外交往频繁等。,(4)思想文化伴随社会经济政治改变,在吸收融合很多文化原因中发展和丰富。,2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