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方志学形态演变论.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30875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3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方志学形态演变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方志学形态演变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方志学形态演变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上海地方志 年第 期方志学形态演变论方志学形态演变论韩章训 摘要 本文首次对方志学形态演变问题进行探究,认为方志学演变形态可归纳为三种。第一种是以研究“修志”为重点的方志学,即狭义方志学;第二种是以研究“修志、志书”为重点的方志学,即中义方志学;第三种是以研究“修志、志书、用志”为重点的方志学,即广义方志学。文章在依次分析每一种方志学演变形态中的“理论研究”和“研究成果”基础上指出,以科学观点去探究方志学形态的演变问题既是总结旧方志学发展经验的需要,也是进一步发展新方志学的需要。关键词 方志学;形态;演变 中图分类号 作者简介:韩章训,浙江省衢州市地方志办公室,研究员(浙江衢州 )方志学形态

2、是随着时代和方志理论发展而发展的。自民国始,学界就开始关注方志学形态问题。如吴宗慈就把方志学分为“古之方志学”和“今日之方志学”,并称:“今之稍读书者,询以方志,类知之矣。若进询以方志学则鲜能道之,询以今日之方志学,何以异于古之方志学,则能道者更鲜。世亦有言方志学者,其笼统观念则曰文献所存而已。”自 世纪 年代始,就有学者开始探究方志学形态的演变问题。如 宁夏史志 年第 期就发表了竹石等的 传统方志学的变革趋向 一文。世纪初,许卫平还把方志学演变形态归纳为“古代方志学”“近代方志学”和“现代方志学”。纵观方志学演变历程和借鉴前贤研究成果,笔者以为可把方志学演变形态归纳为三种,即以研究“修志”为

3、重点的方志学、以研究“修志、志书”为重点的方志学和以研究“修志、志书、用志”为重点的方志学。一、以研究“修志”为重点的方志学以研究“修志”为重点的方志学可称为狭义方志学(或称封建主义方志学、古代方志学、传统方志学等)。狭义方志学存在时间为宋明时期。狭义方志学研究视野狭窄,基本上只研究修志问题。在宋前,虽然已有一些方志理论碎片,但因尚不成体系,故无方志学形态可言。自北宋始,随着修志体例的不断转型和方志理论的不断发展,方志学就逐步形成具有自己个性特点的理论体系。(一)理论研究北宋是方志学学科观念的萌发时期。元丰间,朱长文率先提出方志学概念,称:“方志之学先儒所重,故朱赣风俗之条,顾野王舆地之记,贾

4、耽十道之录,称于前史。”这里所言的“方志之学”吴宗慈:论今日之方志学,吴宗慈稿本三种,江西文物 年第 卷第 期。许卫平:中国近代方志学,江苏古籍出版社 年,第 页。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序,吴郡图经续记 卷首,四库全书 本。上海地方志 年第 期方志学形态演变论即为后世所言“方志学”。朱氏率先提出方志学概念,其学术意义在于为方志理论建设提供了支点和平台。经两宋学者的不懈努力,方志学已成雏形。有的当代学者也称:“在宋代形成了一门新兴的学科 方志学。”宋元时期的方志学研究重点在于修志,当然彼时也有个别学者论及志书和用志问题。论志书者,如南宋郑兴裔论志书作用,曰:“郡之有志,犹国之有史,所以察民风,验土

5、俗,使前有所稽,后有所鉴,甚重典也。”论用志者,如南宋李昴英,曰:“(志书)扶植世教之一助也。若曰山川之扁、丘赋之额、鸟兽草木之名而已尔,焉用志?”自明始,随着修志的全面普及,已有更多人关注志书应用问题。如正德间王鉴之,曰:“近世郡邑多有志,大抵患不以实不能垂诸永久。或成之而复更,或有之而不用,均为废器。”(二)研究成果序跋是封建时代学者发表方志见解的主要园地。自汉以降,一般志书都设有序跋。宋前方志学研究成果只有一类,即志书序跋。至宋明时,方志学研究成果已发展到三类,即志书序跋、凡例和方志研究专文。明代志界不仅一般志书皆于卷首设有前序,而且多数志书还于卷末设有后序。明代志书序跋虽然数量很多,但

6、多属应酬之作,故其质量普遍不高。但其中也不乏质量颇高的志序。如宋濂洪武 苏州府志序、杨宗气嘉靖 山西通志序、王世贞万历 通州志序 等。凡例(或叙例)设置自宋始,彼时已有少数志书于志首设置凡例,以回答本志为什么修、修什么和怎么修的问题。现存最早的志书凡例为南宋淳 玉峰志凡例。自明始,志首设置凡例逐渐增多。在明志中,约有三分之一志书皆设有凡例。自南宋始,已出现方志研究专文,但数量尚小。如南宋绍定间郭庭坚 续修江阴志记(见嘉靖 江阴县志 卷十五 遗文),元刘本仁 普陀洛迦山考题词(见民国 普陀洛迦新志 卷十二 叙录),明英宗朱祁镇 修天顺明一统志诏(见 明英宗实录 卷二九四“天顺二年”条)等。二、以

7、研究“修志、志书”为重点的方志学以研究“修志、志书”为重点的方志学可称之中义方志学。中义方志学重点是研究修志问题,同时对于志书也有所涉及,但对用志问题则未具体论及。中义方志学存在于清至民国。清初学界仍同明代学界一样,仍把方志学研究重点放在修志上。自清中期始,则把“修志”和“志书”同时视为方志学的研究重点。导致这种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乾隆间朝廷组织编纂了 四库全书 及 四库总目(简称 总目)。乾隆间,清廷组织编修 四库全书 既是对古籍的一次空前规模的整理,也是对旧志的一次空前规模的整理。尤其是 总目 的编撰更是以权威官书形式,把志书研究推向一个新阶段。总目 卷六八七七为史部地理类,收各类

8、地方志书 种,其中总志 种、都邑志 种、省府县志 种、边镇志 种、山水志 种、古迹志 种、杂志 种。对于这些志书,总目 既录书名、卷数、所据版本,又论其大旨、内容、体例、源流,又述编者生平,又考各志得失,有很高学术价值。二是章学诚等学者的大力倡导。极有可能章学诚受 四库全书 及 总目 影响,开始把志书研究作为自己方志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在乾隆前期,章氏撰写方志论文多以修志为主题,如 州县请立志科议 答甄秀才论修志第一书 答甄秀才论修志第二书 修志十议等。自乾隆后期始,章氏不仅继续撰写有关修志的论文,而且也开始撰写有关志书研究的论文,如 地志统部 方志辨体 与石首王明府论志例 方志立三书议 以及

9、 和州志 诸 序例、永清邸富生:中国方志学史,大连海运学院出版社 年,第 页。郑兴裔:绍熙 广陵志序,郑忠肃奏议遗集 卷下,四库全书 本。李昴英:淳 重修南海志序,康熙 南海县志 卷首,中国方志丛书 本。王鉴之:赵州志序,正德 赵州志 卷首,王熹主编 明代方志选编序跋凡例卷,中国书店 年。上海地方志 年第 期方志学形态演变论县志 诸 序例、湖北通志 诸 序例 等。此外,章氏还开始撰写属于用志范畴的志书评论,如 书 吴郡志 后 书 姑苏志 后 书 滦志 后 书 武功志 后 书 朝邑志 后 书 灵寿县志 后。(一)理论研究自清始,因有大批学者涉足志事,故促进方志理论研究取得长足进步。其中突出表现有

10、二:一是出现了大量方志研究文章。如黄宗羲 辞张郡侯请修郡志书 再辞张郡侯修志书 诸文,全祖望 答陶?中编修论江省志稿书 奉答万九沙编修 宁波府志杂问 移广东志局论佟督不当立传帖 诸文。彼时,章学诚所撰方志研究文章最多,计有 余篇(含诸志序例),其中属于用志范畴的志书评论也有 篇,见上文所述。往昔学界多认为,章学诚的方志理论主要就是修志理论。其实这种见解是不全面的,章学诚方志理论应该包括三方面 主要是修志理论,其次是志书理论,此外还涉及一些志评理论。清代这种方志理论繁荣状况是往昔所未见的。自民国始,学界已把方志学作为一门学科来建设,一些知名学者曾先后撰成 余种方志学专著,在总体上推动方志理论研究

11、达到新的高度。如同当代学者所称:“(民国)方志学理论的研究,从研究范围的广度与深度,均超出古方志学,在理论体系和内容上都比较完整、系统,对当时编修志书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二)研究成果在清代方志研究成果中,不仅有数量众多的序跋和凡例,而且还出现了一大批方志研究专文。清方志理论研究成果有两个典型代表:其一就是集体研究成果,即四库馆臣所撰 总目 方志提要,计有 余篇。其中每篇都是关于相应志书的小评论,每篇也都在不同程度上表达了其作者的方志思想。就一部书而言,表达方志思想如此全面、系统是前所未见的。其二就是著名方志学家章学诚先后撰成 余篇方志论文。此外,顾炎武、戴震、钱大昕、洪亮吉、李兆洛、孙星衍

12、、阮元、俞樾、陆心源、王、孙诒让等一大批学者也都撰有不少方志论文。这种现象是往昔方志学界所未见的。民国方志学研究成果构成有三个变化:一是研究性方志专文数量猛增。据王中明 中国地方志论文索引著录统计,年发表在全国各级、各类出版物上的方志专文共有 篇。其中就有一批高水平专文,如梁启超 说方志 清代学者整理旧学之总成绩、万国鼎 方志体例偶识、寿鹏飞 方志本义管窥 等。二是首次出现一批方志学专著。如李泰 方志学、傅振伦 中国方志学通论、甘鹏云 方志商、黎锦熙 方志今议、寿鹏飞 方志通义、瞿宣颖 志例丛话、王葆心 方志学发微 等。三是出现大批方志书文目录著作。如缪荃孙 清学部图书馆方志目、王重民 清代学

13、者地理论文目录、谭其骧 国立北平图书馆方志目录、朱士嘉 中国地方志综录 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中国方志目录 等。三、以研究“修志、志书、用志”为重点的方志学以研究“修志、志书、用志”为重点的方志学可称为广义方志学。在清代,由于受传统儒家经世致用思想影响,曾有一些学者谈及用志问题,但均属个别见解,未在社会上产生明显影响。民国时期,虽然也不断有人论及方志应用问题,但同样未在社会上产生明显影响。以研究“修志、志书、用黄宗羲:南雷集 卷三,民国 四部丛刊 本。全祖望:鲒垮亭集 外编,民国 四部丛刊 本。惠秋等:方志学引论,北京燕山出版社 年,第 页。王中明:中国地方志论文索引,见地方史志研究组编 中国地方志

14、详论 丛书第三十一集 中国地方志论集()卷末,吉林省图书馆学会、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年内部印行。上海地方志 年第 期方志学形态演变论志”为重点的新方志学存在于当代,目前仍在发展中。在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在 年后全国首轮大规模修志的蓬勃发展,以及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指引下,年后以建设方志馆为基础的用志事业迅速崛起,于是以研究“修志、志书、用志”为重点的广义方志学便开始形成。有当代学者称:“旧时关于用志的见解和主张,仅见于志书的序跋和学者的论著,影响面不广,当代用志理念深入人心,有关会议和领导讲话、指示也大力倡导和呼吁读志用志,并以文件形式对开展读志用志、开发利用方志资源为社会主义建设

15、服务,为现实服务,提出了意见和要求,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这是前所未有之举,是当代方志发展中的一大创造,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一)理论研究在 年前后的修志热潮中,广大方志工作者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努力从理论上进行探讨,不断丰富和充实了方志理论宝库,但这一良好开端却因“文化大革命”而中断。当时方志理论研究广泛开展,既注重研究当代方志理论问题,也注重研究方志历史问题。后随着第一、二轮修志的蓬勃发展,方志理论研究又进入一个新阶段。彼时方志理论研究无论是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是往昔方志理论研究无法比拟的。彼时方志学界不仅开始研究方志性质、特征、作用、管理以及方志学建设

16、等问题,而且着重研究修志、用志问题,对方志编纂研究尤为深入。与此同时,对于以方志馆建设为基础的用志问题研究也取得颇多开创性成果。(二)研究成果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尤其是 世纪 年代以来,方志学研究成果数量大增。研究成果主要类型有四,即序跋、论文、专著和综合性工具书。当代所修政区总志一般都设有几篇序言,或请本区党政领导作序,或请专家作序,或是志书主编撰写自序,其数量约有数万篇之多。据复旦大学巴兆祥统计,“年,中国地方志 所刊论文有 篇,年约有 部论著印行出版,迄 年约有 万多篇论文发表”。在专著方面,世纪 年代依次有傅振伦著 中国方志学、来新夏主编 方志学概论、刘光禄著 中国方志学概要、胡

17、惠秋等著 方志学引论 等出版;年代依次有仓修良著 方志学通论、王晓岩著 方志演变概论、黄苇等著 方志学、刘柏修等著 当代方志学概论、韩章训著 普通方志学 等出版;世纪第一个十年依次有山东省地方史志办公室编 方志学基础教程、许卫平著 中国近代方志学、陆奇等主编 中国现代方志学、曹子西等著 中国现代方志学、刘纬毅等著 中国方志史 等出版;世纪第二个十年,依次有陆振岳著 方志学研究、沈松平著 方志发展史、林衍经著 方志学广论、吕志毅著 方志学史(修订版)等出版。自 世纪 年代以来,还陆续有一些综合性工具书面世。如,黄山书社 年版 中国地方志辞典、浙江人民出版社 年版 中国方志大辞典、方志出版社 年版

18、 中国方志通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版 中国方志两千年通鉴(诸葛计著)、方志出版社 年版 方志百科全书 等。自 世纪 年代以来,随着用志事业的迅速发展,方志应用论文也大量出现。据方志出版社 年版、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编 中国地方志论文论著方志利用 著录统计,年全国共发表方志应用类论文 篇,其中综论类 篇、资治辅政类 篇、为经济建设服务类 篇、为社会服务类 篇。自 世纪 年代以来,在传统方志理论影响下,方志学界曾经编纂出版了具有多种风格和特点的方志学概论。或以论述方志史、修志为重点,其代表是福建人民出版社 年版、来新夏主编林衍经:方志学广论,安徽大学出版社 年,第 页。巴兆祥、李颖:基于

19、中国地方志 计量统计的方志学科知识体系构建研究(),中国地方志 年第 期。上海地方志 年第 期方志学形态演变论的 方志学概论;或以论述方志史为重点,其代表是齐鲁出版社 年版、仓修良著 方志学通论;或以论述当代方志理论为主,其代表是方志出版社 年版、刘柏修等主编 当代方志学;或以论述修志为重点,其代表是文化艺术出版社 年版、王德恒等著 中国方志学概论;或以论述修志、用志为重点,其代表是贵州人民出版社 年版、杨军昌著 中国方志学概论;或以论述修志、志书、用志为重点,其代表是方志出版社 年版、韩章训著 普通方志学;或纵论、横论有机结合和以论述修志、用志为重点,其代表是安徽大学出版社 年版、林衍经著

20、方志学广论。由上所述可知,以研究“修志”为重点的方志学,以研究“修志、志书”为重点的方志学和以研究“修志、志书、用志”为重点的方志学,就是方志学在演变过程中依次出现的三种形态。方志学形态问题是宏观方志学研究中的一个基础课题。近年来,有的学者已经从侧面提出关于研究方志学发展形态的新课题。如李惠在 方志学成果形态 一文中指出:“回溯与梳理其成果,不仅是方志学发展的学术需要,也是实际工作部门以及教学、科研机构的现实需要。通过透视方志学成果特别是新形态、新业态下的成果呈现,可以为强化方志学学科纵深发展、推动方志学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创拓革新。”可以说,以科学观点去探究方志学形态的演变问题,既是总结旧方志学发展经验的需要,也是进一步发展新方志学的需要。(责任编辑:陈畅)李惠:方志学成果形态,上海地方志 年第 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