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黄河流域城市绿色发展水平时空格局与收敛性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30657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2.6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河流域城市绿色发展水平时空格局与收敛性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黄河流域城市绿色发展水平时空格局与收敛性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黄河流域城市绿色发展水平时空格局与收敛性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开发研究 年 月第 期总第 期【区域经济】收稿日期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黄河流域城市群集聚对经济绿色发展的影响研究”();甘肃政法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产业结构变迁对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基于环境规制视角”()。作者简介 向君(),男,甘肃金塔人,甘肃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黄河流域城市绿色发展水平时空格局与收敛性研究向君,刘晓云(甘肃政法大学经济学院,兰州 )摘要:从资源利用、环境治理、生态保护、绿色生活以及增长质量 个方面综合构建了黄河流域城市绿色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测算了黄河流域 个城市 年绿色发展水平,并采用泰尔系数、空间面板收敛模型对其时空格局及收敛特征进行分析

2、。研究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城市绿色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区域差异,在研究期内呈规律性波动趋势,整体水平有所提升;从泰尔系数分析结果来看,区域差异总体呈下降趋势,进一步分析得出地区内差异是造成总体差异的主要原因;从收敛性分析结果来看,黄河流域城市绿色发展水平未显现出明显的 收敛特征,且在各个地区内均存在明显绝对 收敛和条件 收敛特征,但实证结果在不同地区层面表现出一定的异质性。针对当前黄河流域城市绿色发展水平的显著空间差异,各地政府应强化区域协同发展理念,通过区域间合作联动,发挥空间溢出效应,推进地区协调可持续发展。关键词:黄河流域;绿色发展水平;区域差异;收敛性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3、:绿色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是符合时代大势的必然选择。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快速发展,但是随着资源日益短缺,也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特别是黄河流域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生态功能开发区,流域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相对突出,传统产业升级步伐缓慢。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协同推进黄河流域的治理开发,黄河流域各城市的生态环保意识和经济发展效率均明显提高,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不仅浪费自然资源,而且造成环境污染。因此,黄河流域向绿色发展方向转变对推动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文献综述关于绿色发展的认识最初普遍集中在经济和环境

4、上 ,但随着资源、生态等问题的出现和人们对绿色发展的认识不断加深,以追求经济高速增长、注重物质利益为特征的传统发展观被逐渐淡化。学者们开始将绿色发展纳入“经济 社会 环境”综合框架内 ,并将其作为当前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战略性选择,以实现经济集约化发展与可持续增长的目标 。关于绿色发展的研究主要体现在绿色发展概念界定、评价对象和评价方法等多方面。首先关于绿色发展的概念最早来源于绿色经济和生态经济等相关论述。绿色发展体现了资源节约与合理利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上,胡鞍钢和周绍杰丰富了对绿色发展的内涵,认为绿色发展还要强调绿色发展能力提升和战略规划设定,与社会整体发展规划相契合 ,特别是中

5、国式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更应强调以绿色发展为底色,重视在绿色发展推进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形成新发展方式 。其次,在评价对象方面,学者们从国家、省域、城市或城市群、产业等不同层面对绿色发展水平做出了大量的评价研究。如刘明广 、张旭等 对中国省域内绿色发展水平的空间特征进行了评价分析;高红贵和赵路 、陈红娟等 分别对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地区绿色发展水平进行综合测算评价。最后,在评价方法方面,目前主流的方法有两大类,一类是使用相对成熟的指标代替,强调通过使用经济活动过程中的环保成效反映绿色发展水平。如 ,选用 的“压力 状态 响应”指标框架和联合国统计局的综合环境经济核算体系。另一类是通过多角度、广覆盖评价

6、指标的选取实现对特定区域绿色发展水平的研究。例如,黄跃和李琳 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文明 方面对我国城市群绿色发展水平进行了研究。具体的研究方法也有所差异,如指数法、层次分析法、和 神经网络等,如张欢等 使用多层次评价方法和熵权法从多方面构建了绿色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梳理相关研究文献发现,已有研究在指标构建和测算方法方面均丰富了绿色发展评价的理论与实践,但关于绿色发展理论尚未达成共识,仍存在拓展空间,特别考虑到我国正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作为全球的制造业中心早已成为碳排放大国,未来我国实现绿色发展要从功能界定、发展观念和制度建设等方面入手,其首要路径是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实现节能减排和

7、双碳目标,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鉴于黄河流域在我国生态环保与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本文试图通过构建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研究黄河流域城市绿色发展水平的时空格局与收敛特征,为“十四五”时期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与黄河流域生态质量改善提供有力支撑,为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提供决策参考。二、绿色发展水平测度与研究方法(一)黄河流域城市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由于学术界对绿色发展水平的理论内涵尚未形成统一共识,本文结合区域特征并参考 绿色发展指标体系 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报告 和 黄河流域蓝皮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报告()所提供的指标体系 ,最终从资源利用、环境治理、生态保护

8、、绿色生活以及增长质量 个方面建立模型指标体系并采用熵权法进行测算,具体如表 所示。表 黄河流域城市绿色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单位属性资源利用耕地面积增长率正新增建设用地占建设用地总量的比重负一般工业废物利用率正环境治理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正烟(粉)尘排放量减少正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正生态保护单位 能耗增加负绿化覆盖率正绿色生活居民人均用水量立方米 人负居民人均用电量 人负公共交通客运量万人次 万人正增长质量 增长率正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正研发支出占 比重正与已有相关指标相比,该体系对绿色发展的考察更加全面,集中体现绿色发展的各个重点领域,且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考察更加突出,明确了污

9、染物排放总量和环境质量控制的双重目标。该体系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纳入资源利用维度测度指标,用以综合反映生产过程中改变原有生产和消费模式,具体包含耕地面积增长率、新增建设用地比重、一般工业废物利用率。第二,纳入环境治理维度测度指标,用以反映生态环境系统在经济活动过程中绿色化的变动结果,具体包含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烟(粉)尘排放量减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第三,纳入生态保护维度测度指标,用以反映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生态技术与生态智慧,具体包括单位 能耗增加、绿化覆盖率。第四,纳入绿色生活维度测度指标,用以反映绿色转型环节中社会公共生活行为方式的转变,具体包含居民人均用水量、居民人均用电量、公共交通

10、客运量。第五,纳入增长质量维度测度指标,用以反映经济活动的绿色化与生态化成果,具体包含 增长率、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研发支出比重。本文参照杨永春 对黄河流域范围内城市的界定方法,并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在选定黄河流域 省(区)基础上,选择地级市面积在黄河流域境内达 以上,或地级市政府所在地属于黄河流域境内,或黄河干流和一级支流流经的城市,最终选择流域内 个主要城市作为研究对象。此外,本文参考赵明亮等 和李光勤等 的研究,以及黄河水利委员会划分方法,将研究区域划分为黄河上游、中游和下游 个地区,便于对区域内各城市及区域间的差异进行分析。为保证统计口径的一致性,样本数据来源于 中国统计年鉴 中国城市

11、统计年鉴以及各省统计年鉴,构建空间权重矩阵的有关地图主要来源于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由于部分指标缺乏统计数据,本文通过寻找替代指标,或使用线性拟合法和指数平滑法补齐。具体说明如下: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缺失数据使用省级数据代替,一般工业废物利用率以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与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的比值计算而得,单位 能耗以能源消费总量(当量值)与当年 的比值衡量,绿化覆盖率以建成区绿化面积与总面积的比值衡量。本文对黄河流域城市绿色发展水平测算的具体步骤如下:()对指标数据进行处理。将指标分为正向指标和负向指标进行特殊处理,其中,表示标准化后的指标数据,表示地区,表示测算指标。其中,正向指标

12、 ()();负向指标 ()()。()计算第 年第 项指标的比重。设 为第 年第 项指标占该指标的比重,。()计算第 项指标的熵权,。()计算第 项指标在综合评价中的权重,()()。()计算综合指数。通过将熵值法确定的指标权重和处理后的指标值进行加权,最终得到综合指数 。(二)地区差距与收敛性研究方法 泰尔系数本文采用泰尔系数及其分解公式具体测算黄河流域城市绿色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异特征,测算公式如下:(),()(),(,),()()()()。()式()和式()中,表示黄河流域城市绿色发展水平的整体泰尔系数,数值越大,表明整体差距越大;表示 地区绿色发展水平的泰尔系数;将整体层面的泰尔系数分解为地区

13、内差距()和地区间差距();表示 城市的绿色发展水平,表示 地区内 城市的绿色发展水平,和分别表示整体和地区内绿色发展水平的平均值。为总样本中所选的城市数量,表示 地区所含城市的数量。进一步地,定义地区内贡献率()为地区内泰尔系数与整体泰尔系数的比值,即 ;定义地区间贡献率()为地区间泰尔系数与整体泰尔系数的比值,即 ;定义地区内各子区域贡献率()为加权后地区泰尔系数与总体泰尔系数的比值,即()()。密度估计法本文采用 密度估计法来解释黄河流域城市绿色发展水平的分布动态演进趋势。在泰尔系数对区域差异评价的基础上,将绿色发展水平按时间演进趋势动态评价其观测期间内的分布特征,具体估计函数如下:()

14、()。()其中,()表示绿色发展水平的密度函数;为观测值,数量为 ,为样本平均值,假设各个样本满足独立同分布假设。()是核函数,选用高斯核函数;表示带宽,采用“最优带宽”。收敛本文采用变异系数来反映区域绿色发展水平偏离整体平均水平及其不平衡的动态过程。变异系数越小,表示区域差异越小,若变异系数随时间演进呈现平稳下降趋势,则认为存在显著 收敛,反之则反。设定变异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槡。()收敛按照新古典增长模型提出的收敛假说,地区之间的收敛性在产生空间溢出效应时会愈发明显。为考察黄河流域各地区之间的差异是否会随着绿色发展逐步缩小,本文采用了绝对 收敛和条件 收敛两种方法以分析黄河流域城市绿色发

15、展水平的趋同或发散状况。本文参考张乃丽等 的研究,构建包含空间权重的 收敛模型如式()所示。,;。()式()中,表示 地区 年绿色发展水平的自然对数值;(,)是指 地区绿色发展水平在 期的增长率;和 分别表示常数项和误差项。为收敛系数,如果 且显著,则存在绝对 收敛,即绿色发展水平趋向收敛;反之则趋向发散。收敛速度为 ();为空间自回归系数,反映邻近区域的绿色发展水平对本区域的影响程度;为空间误差系数;为地理距离空间权重矩阵。根据城市地理坐标(经纬度)计算两个城市间的欧式距离,构造逆距离空间权重矩阵。条件 收敛是指在充分考虑各要素初始条件后,验证黄河流域城市绿色发展水平是否会结合自身收敛路径在

16、稳定状态下收敛。现有研究将绿色发展同经济、环境、社会的各个方面相结合,并认为存在诸多因素会对绿色发展水平产生影响 。故本文在式()的基础上,引入控制变量后构建如下模型:,;。()其中,为第 个控制变量 ,的回归系数。进一步通过条件 收敛可以检验是否存在落后地区对先进地区的“赶超效应”。如果回归系数 显著为负,表明存在条件 收敛,若系数 显著为正则不存在条件 收敛。,为控制变量,包括政府干预、人力资本水平、工业化程度和资本投入。其中,政府干预程度以政府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占 的比重衡量,人力资本水平以普通高校在校学生数占地区年末人口总数的比重衡量,工业化程度使用第二产业总产值占 的比重衡量,资本投入

17、使用固定资产投资额占 的比重衡量。三、黄河流域城市绿色发展水平时空格局分析(一)时间演进特征本文根据绿色发展效率的测度结果绘制黄河流域城市绿色发展水平时间变化趋势图(见图 )。可见,年黄河流域城市绿色发展水平呈现出规律性上下波动。从发展变化趋势来看,黄河流域绿色发展水平在样本期内并没有明显的上升或下降趋势,而是在一定区间内上下波动,这一特征整体与各区域表现一致。分区域来看,观测期内各地区绿色发展水平表现为下游水平最高,中游次之,上游最低。此外,进一步计算可得三大地区绿色发展水平平均增速分别为 、,上游地区绿色发展水平提升幅度相对较大,中、下游地区绿色发展水平提升幅度较小。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黄

18、河流域的绿色发展水平整体有所提高,且在下游地区的绿色发展水平最高,中游地区绿色发展水平的提升速度最快。图 黄河流域城市绿色发展水平时间变化趋势图书书书黄河流域横跨我国东、中、西部,各地区发展战略的不同导致绿色发展水平不同。黄河下游地区经济较为发达,有着地理和发展优势,在绿色发展机制尤其是资源配置机制的运行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如黄河下游的山东和河南两省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实施新旧动能转换,拥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加之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其绿色发展水平一直处于较高水平;黄河中游的山西省和陕西省是我国的产煤大省,过去依靠重工业发展经济,污染排放强度较大且污染治理力度不够,

19、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但在“五位一体”战略部署和“五个扎实”的要求下,中游地区各城市的能源结构和生态环境不断得以改善,逐渐形成绿色可持续的发展;黄河上游地区的宁夏、青海省等地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现象严重,城镇化与工业化同步推进过程中环境与生态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加快建设绿色屏障已经迫在眉睫 。(二)空间分布特征本文借助 软件对绿色发展水平进行可视化制图,采用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将黄河流域 个城市的绿色发展水平分为较低、中等、较高和高水平共 个等级。此外,从空间角度展示了 年、年、年和 年的空间分布情况,对黄河流 域 城 市 绿 色 发 展 水 平 进 行 时 空 演 变 分析 ,颜色由浅至深表示城

20、市绿色发展水平的等级由低到高(见图 )。图 黄河流域 个城市绿色发展水平空间分布特征示意图黄河流域城市的绿色发展水平呈均衡发展趋势,地区间存在的差距在逐年缩小。从整体效果来看,研究期内黄河流域城市绿色发展水平逐步提高,主要集中在中等和较高水平区且城市数量趋于接近,高水平等级城市数量较少,说明绿色发展水平整体相对较高。从区域分布来看,黄河流域城市绿色发展水平等级分布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黄河流域上中下游地区呈块状分布特征,无明显规律性分布特征。整体比较来看,位于黄河下游的山东省、河南省水平较高,且内部各城市间差异较小;而上游和中游地区各省份内部差异较大。(三)地区差异及其来源为科学把握黄河流域

21、城市绿色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特征,本文采用泰尔系数定量分析其区域空间差异,计算结果如表 所示。就总体差异而言,观测期内泰尔系数由 年的 下降至 年的 ,总体差异呈现波动下降趋势。具体来看,年间,泰尔总指数呈现明显的上下波动变化,这一变化特征与时空格局分析结果保持一致,说明各地区之间绿色发展水平差距在样本期内先快速增加又逐渐减少,黄河流域城市绿色发展水平的空间差距存在收敛的可能性。上述结果可能与 世纪以来政府陆续实施的西部大开发、关于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等一系列区域协同发展战略相契合。表 黄河流域城市绿色发展水平地区差距及其分解年份总体差异()地区内差异()地区间差异()地区内差异()分解上游中游

22、下游 ()()()()()()()()()()()()()()()()()()()()()()()()()()()()()()()()()()()()()()()()()()()()()()()()()()()()()()()()()()()()()()()()()注:括号内为贡献率就地区内差异而言,观测期间泰尔系数有所减小,地区内差异与总体差异的变动趋势基本一致。分地区来看,上游和中游地区泰尔系数始终高于下游地区,说明上游和中游地区内各城市间的绿色发展水平差异要大于下游地区内各城市间的差异。中游地区除了 年略低于下游地区外,其余年份均高于下游地区,且在 年超过上游地区,故下游地区相比较上游和

23、中游地区,地区内差异最小,城市间发展相对均衡。就地区间差异而言,观测期内地区间泰尔系数呈下降态势,相对波动较小。由图 得知,黄河流域三大地区绿色发展水平由高到低分别为下游、中游和上游地区。其中,下游地区区位条件优越,人口与劳动力资源丰富,城镇化水平高,具备通过中心城市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对环境的依赖和破坏较小;中游地区前期能源资源大规模开发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成为绿色发展的限制因素,而近年来受益于环境治理力度加大和产业不断升书书书级带来了较高的绿色发展水平;上游地区生态承载能力较差,在生态环境脆弱条件下控制开发范围和强度,带来绿色发展水平明显提升,但仍低于中游、下游地区。通过对泰尔系数

24、分解计算得出,地区内差异的平均贡献率为 ,地区间差异的平均贡献率仅有 ,造成黄河流域三大地区绿色发展水平分化的主要原因是地区内差异。将地区内差异进一步分解来看,上游地区对地区内差异贡献度最高,平均贡献率为 ;中游地区次之,平均贡献率为 ;下 游 地 区 最 低,平 均 贡 献 率 为 。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城市绿色发展水平的差异主要来源于地区内部的不均衡,这也说明了三大地区特别是上游地区内部发展不均衡是制约黄河流域城市总体绿色发展水平的重要原因。因此,地区内各城市之间应加强交流与合作,形成良性互动、互利共赢和相互支撑的新格局,实现黄河流域的均衡与稳定发展。(四)动态演进特征泰尔系数的测度结果仅揭

25、示了黄河流域城市绿色发展水平在一定时期内静态的地区差异及其来源。为克服这一局限性,本文采用核密度估计法探讨黄河流域城市绿色发展水平的动态演进趋势。图 报告了 年、年、年和 年的核密度函数分布曲线。年核密度曲线显示存在双峰结构,内部相似的地区发展水平趋向收敛状态;年核密度曲线中心位置右移幅度非常明显,表明 年以来绿色发展水平提升效果十分显著,且核密度分布函数呈现明显的单峰态势,说明绿色发展水平分布在向单极化演进;年核密度曲线转变为双峰分布态势,核密度函数中心位置有所右移,左右两个波峰很明显;年核密度曲线向左移动,且呈现明显的单峰分布态势,相比于 年,绿色发展水平不稳定态势有所呈现,并且主峰值有所

26、减小。综合对比图 中 条核密度曲线可以发现,样本考察期内,绿色发展水平密度分布函数的中心值随时间推移不断向右移动随后向左偏移,说明黄河流域绿色发展水平呈现不稳定变化态势,但整体上水平有所提升;核密度分布曲线主峰值在持续提升,同时波峰宽度不断缩小,说明黄河流域城市之间绿色发展水平的差距有缩小趋势,但波峰数量在有规律的增减变化,城市间空间差距不稳定。这一动态演进特征与空间分布特征相对应,可能存在空间结构特征不明显的年份导致城市间相关性减弱,这种不稳定给绿色发展水平空间分析带来较大偏差,因此未来需要增加发展投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强城市内各要素关联度以促进结构优化。图 黄河流域城市绿色发展水平空间

27、分布动态演进四、黄河流域城市绿色发展水平收敛性分析(一)空间自相关检验本文使用全局莫兰指数和局部莫兰指数对黄河流域城市绿色发展水平进行空间自相关检验,计算公式分别为 ()()(),()()()()。()本文在距离权重矩阵下进行全局空间自相关检验,结果见表。由表可以看出,在 年和 年为负且不显著,其余年份均通过显著性检验,因此黄河流域城市绿色发展水平存在空间正相关关系,即绿色发展水平较好的城市在空间上趋于集聚 。进一步地,本文在全局 基础上使用局部 检验空间相关性 。本文使用局部莫兰指数度量局部空间特征,横坐标 表示 个城市标准化处理后的绿色发展水平均值,纵坐标 为相邻城市标准化后的绿色发展水平

28、均值(见图 )。局部莫兰指数主要集中在第一和第三象限,表明主要城市的绿色发展水平在空间上具有高 高聚类和低 低聚类的特点,呈现出典型的空间集聚特征。第一象限集中了郑州市、济南市等下游地区的城市,第三象限集中了兰州市、西安市等中上游地区的城市,两个象限的城市数量相差不多。城市间的区位关系引起巨大的发展差距,下游地区在发展过程中享受着资源、经济带来的正外部性,而中上游地区要素短缺,生产率低的城市在绿色发展中处于劣势地位,说明了推进绿色发展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表 年黄河流域城市绿色发展水平莫兰指数及其检验结果年份 年份 均值 注:,分别表示在 ,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图 年黄河流域城市绿色发展水平均值的莫

29、兰指数及散点图为进一步说明黄河流域各城市发展水平是否存在收敛(差距在缩小),以及收敛的稳健性如何,本文在地理空间权重基础上进行了 、和 种检验。结果显示,种检验统计量均为正,且在 显著性水平内拒绝原假设,再次说明绿色发展水平存在正的空间自相关性,经济计量模型适用于本文对收敛进行深层次研究。(二)收敛检验与结果分析图 报告了黄河流域整体与三大地区绿色发展水平 收敛系数的演进特征。可见,样本考察期内,黄河流域绿色发展水平在持续地上下波动,表明黄河流域城市绿色发展水平不存在显著 收敛。黄河流域城市绿色发展水平存在俱乐部收敛,黄河流域整体、上游和中游地区变化态势具有基本一致的变化特征。分地区来看,上游

30、和中游地区的 收敛系数始终高于下游地区。基于上述分析可以判断,黄河流域城市绿色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与地区内的不均衡密切相关,且主要来源于上游和中游地区,与本文分析结论相一致。因此,在推进黄河流域城市绿色发展过程中,各地区间通过区域间联动,共同抓好大保护,戮力推进大治理,形成城市间协同发展新格局。图 黄河流域城市绿色发展水平 收敛变化趋势(三)收敛检验与结果分析本文通过构建空间自相关模型对黄河流域城市绿色发展水平的绝对 收敛特征进行考察,回归结果见表,无论是全流域层面还是地区层面,全流域及三大地区空间误差滞后系数 均通过了 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说明黄河流域城市绿色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全流域

31、以及三大地区的 系数均小于 ,且都通过了 的显著性检验,这表明黄河流域整体以及上、中、下游三大区域绿色发展水平均存在绝对 收敛,也就是说各区域在环境规制强度、产业结构升级、城镇化水平、政府干预强度等影响因素相似的情形下,各城市绿色发展水平随时间推移最终会收敛至同一稳态水平,绿色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能够以更快的增长速度缩小区域差异。根据收敛速度公式()计算得出,上、中、下游的收敛速度分别为 、,可以看出绿色发展水平最高的下游地区同样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而中游地区收敛速度相对较慢。进一步地,本文在考虑各地区差异性特征基础上进行了条件 收敛检验,回归结果见表 ,全流域及上、中、下游三大地区空间误差滞后

32、系数 均通过了 水平的显著性检验,收敛系数 均显示为负,且都通过了 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说明无论是否考虑了除初始值以外的其他异质性影响因素,全流域以及上、中、下游三大地区绿色发展水平依然存在 收敛特征,这也意味着黄河流域城市绿色发展水平都在朝着各自稳态水平变化发展。在考虑各城市实际情况之后,条件 收敛速度发生了变化,上、中、下游条件 收敛速度依次为 、,与绝对收敛保持一致。从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来看,全国以及三大区域中各个控制变量的系数和显著性水平各不相同。其中,产业结构升级的回归系数在各地区均显著为正,这表明产业绿色化、生态化、智能化的发展有助于明晰产业链条,提升绿色发展水平;外商直接投资的回归

33、系数在全流域和上游呈现显著的负向影响,这可能是由于市场要素扭曲和资源损耗带来的低绩效生态环境矛盾愈发突出,这一效果在中游和下游地区有待进一步验证;金融发展水平的回归系数在全流域均显著为负,这可能是金融领域在绿色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不确定的风险因素,但在其他地区的影响效果有待验证;人力资本水平的回归系数在全流域和上游地区显著为负,这意味着要想通过人力资本的积累推进绿色发展,关键应加快知识型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为绿色发展转型提供更多支撑,但这一效果在中游和下游无法做出明确判断。表 黄河流域城市绿色发展水平的 收敛回归结果变量绝对 收敛条件 收敛全流域上游中游下游全流域上游中游下游 ()()()()

34、()()()()()()()()()()()()()()()()()()()()()()()()()()()()()()()()()()()()注:,分别表示在 ,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括号内为标准误五、结论与启示本文从资源利用、环境治理、生态保护、绿色生活、增长质量 个维度着手构建绿色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综合利用 软件、泰尔系数、密度和收敛性检验方法对黄河流域城市绿色发展水平的时空演进特征、地区差异和空间收敛趋势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年,黄河流域城市绿色发展水平整体相对较高,且上升趋势明显。其中,下游地区绿色发展水平最高,中游地区次之,上游地区的绿色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绿色发展

35、水平的空间呈块状分布,且下游地区内差异较小而中上游地区内差异较大的特征。()黄河流域城市绿色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呈逐年缩小的趋势,同时造成总体地区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地区内差异。()绿色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 收敛特征,地区收敛速度表现为下游最快,其次是上游,中游地区最慢。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提升绿色发展效率是当前应对严峻生态环境问题的重中之重。基于上述研究,本文认为提升黄河流域城市绿色发展水平不仅要注重五大方面的协同发展,更要对流域内空间非均衡性给予足够的重视,以期推动黄河流域实现协同高质量发展。具体建议如下:第一,全力推进流域内绿色发展水平稳步提升。黄河流域作为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

36、的关键区域,应始终以新发展理念为引导,大力推进构建全面的科学布局,充分发挥各地区的资源环境优势,促进各类要素资源的有效配置,结合实际发挥上、中、下游在绿色转型中的主体责任。第二,重视流域内绿色发展的差异情况,结合各地区比较优势和发展阶段,鼓励因地制宜,促进上中下游各地区合理分工,优化生产力布局,探索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协同的路径和调控机制。同时,依靠地理学的空间布局思想和区域一体化机制,将缩小区域差异放在首位,充分发挥绿色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低水平地区的绿色发展水平快速提升。第三,黄河流域加快绿色发展的同时还须注意保持资源环境优势,积极利用中心城市的辐射与示范带动作用,注重产业

37、升级、人力资本的提升,注意避免盲目对外开放,改善营商环境和金融发展体系,促进黄河流域城市绿色发展水平的提升。注释:在本文中,黄河上游地区包括呼和浩特、包头、乌海、鄂尔多斯、巴彦淖尔、兰州、白银、天水、平凉、庆阳、定西、西宁、银川、石嘴山、吴忠、固原、中卫 个城市,中游地区包括太原、长治、晋城、朔州、晋中、运城、忻州、临汾、吕梁、西安、铜川、宝鸡、咸阳、渭南、延安、榆林、商洛 个城市,下游地区包括济南、淄博、东营、济宁、泰安、德州、聊城、滨州、菏泽、郑州、开封、洛阳、新乡、焦作、濮阳、三门峡 个城市。参考文献:谷树忠,谢美娥,张新华,等 绿色发展:新理念与新措施 环境保护,():,:孟望生 黄河

38、流域地级市经济绿色增长效率的测度 统计与决策,():胡鞍钢,周绍杰 绿色发展:功能界定、机制分析与发展战略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刘耀彬,傅如毅,肖小东 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框架与路径:基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视角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刘明广 中国省域绿色发展水平测量与空间演化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张旭,魏福丽,袁旭梅 中国省域高质量绿色发展水平评价与演化 经济地理,():高红贵,赵路 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水平测度及空间差异分析 科技进步与对策,():陈红娟,冯文钊,焦新颖 京津冀城市绿色发展水平及发展效率的时空格局演化 生态经济,():,:,:,(

39、):黄跃,李琳 中国城市群绿色发展水平综合测度与时空演化 地理研究,():张欢,罗畅,成金华,等 湖北省绿色发展水平测度及其空间关系 经济地理,():冯之浚,周荣 低碳经济:中国实现绿色发展的根本途径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王勇,李海英,俞海 中国省域绿色发展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变特征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张跃胜,李思蕊,李朝鹏 为城市发展定标:城市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综述 管理学刊,():杨永春,穆焱杰,张薇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条件与核心策略 资源科学,():赵明亮,刘芳毅,王欢,等 、环境规制与黄河流域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经济地理,():李光勤,方徐兵 黄河流域绿色发展水平时空演变特征 中国沙漠,():张乃丽,李宗显 中国经济发展质量的时空格局与收敛性研究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何爱平,安梦天 地方政府竞争、环境规制与绿色发展效率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王兵,唐文狮,吴延瑞,等 城镇化提高中国绿色发展效率了吗 经济评论,():韩晶,陈曦 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绿色发展水平时空演变特征 华东经济管理,():,():,():,:,():石慧,吴方卫 中国农业生产率地区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空间计量的分析 世界经济文汇,():,(,):,;,;,:;(责任编辑:鲁雪峰,韩怀玉)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