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人无德不立,业无德不兴”——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实践与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30605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2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无德不立,业无德不兴”——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实践与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无德不立,业无德不兴”——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实践与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无德不立,业无德不兴”——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实践与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在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导引下,教学课堂中德育主渠道的作用凸显而出,打破了德育课程的单一格局,打造课程中德育健全体系,将德育内容细化到各科教学的全过程,促进全人教育目标的落地,这是新时期赋予所有教师的重要使命。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语文课程和德育教育具有天然的契合性,教师需认清德育对学生长远发展的必要意义,在不断强化学科教学质量的同时,兼顾德育教育目标的渗透,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价值。为此,现浅谈新时期德育价值,分析小学语文课程德育契机,探索多元化德育渗透路径,以期打造课程德育新样态,助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价值;课程德育;渗透路径中图分类号:G620文

2、献标识码:A引言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立德树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形成适应社会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质。五育并举,德育为先,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昌,构建德育课程和课程德育双主线体系,把德育目标常态化渗透到各学科教学当中,打造联合育人、反复育人、螺旋提升的德育样态,这是新时代赋予学校教育的重要使命。抓住小学生可塑性强的关键时期,以语文课程为壤,孕德育根苗,深人挖掘语文课内外一切德育契机,找准德育落锚点,秉持有趣、有序、有料的原则引导学生道德素养发展,这是值得所有小学语文教师呕待思考的课题。一、新时代学校德育工作的价值内涵自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提出以来,学校德育工作便被推上了一个新的高

3、度,加强德育课程和课程德育双线并进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均衡发展的时代新人,成为新时期教育工作的发展方向和根本方针。落实学校德育目标是每一位任课教师须肩负的重要使命,教师需从根本上认识德育的价值内涵,并以此为教育导引,不断完善和强化自身德育工作。新时代学校德育工作的价值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明确了社会主义教育本质。追根溯源,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其中“培养什么人”是其中的首要问题。“立德树人”根本教育理念在该方面给出了明确解释,指出立德是“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树人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学校德育正是在新时代育人大观念、大方向的统领下,践

4、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直观举措,是推动解决“培养什么人”这一问题的指挥棒,学校德育直接指向了社会主义教育本质,为诸多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第二,拓宽了个人全面发展之路。统观当前实际教育现状,依然存在着“重智轻德”的现象,应试化教育思想余温未退,造成这一倾向的根本原因是未能充分认识德与才之间的关系,我们培养的学生应是全面发展的具有品德的人,而不是只会一味读书考试的“人才”,加强新时代学校德育工作建设,正是对传统滞后“育才”思想的改变。发挥德育带头作用,践行五育并举的目标,帮助学生跳出“读死书、为应试”的泥潭,为其全面发展奠基铺路,引导学生真正成长为可以担负起社会主义建设大任的优秀新人,这是学校德育

5、工作的根本价值内涵。.130二、小学语文课程德育的多元契机分析德育概念是一个相对开放的范畴,是抽象思想方面的教育,诸如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传统文化传承教育、生态文明教育、科学发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等,都包含着德育的身影。而语文学科又是一门以语言为工具、以文章为载体、以人文为基础的综合性学科,语文教材中甄选的各类优秀篇章都是“人”的思想理念具象化的表达,可以说语文课程是除了道德与法治学科外,最利于对学生实施德育的课程,语文教育与德育具有天然的契合性、统一性。其德育渗透契机可以从以下角度挖掘:第一,单元导语。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科书为例,第一单元导语为“一花一鸟总关

6、情”,德育主题思想为热爱自然花鸟;第三单元导语为“民间故事,口耳相传的经典,老百姓智慧的结晶”,德育主题思想为民间文化传承;第四单元导语为“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一艾青”,德育主题思想为热爱祖国;第六单元导语为“犊之情,流尚在血液里的爱和温暖”,德育主题思想为感恩父母。这里不再过多赘述,总之,教材中的单元导语就是我们可以充分挖掘和利用的德育资源。第二,课内文章。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选篇经典睿智,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很多课文中都能挖掘到丰富的德育契机,如朱德的扁担传达了伟大的红色革命情怀;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传达了乐于奉献的精神品质;大青树下的小学传达了民族团结的精神;传统节日

7、传达了中华文化意蕴;少年中国说传达了强国梦想;慈母情深父爱之舟传达了感恩父母的美德。教师在教学相关文章时,要兼顾智育、德育的双线解读,深挖德育内容。第三,综合活动。语文教材本身就设有综合活动板块,如课后拓展资料、口语交际、快乐读书吧等等,这些活动均可以作为渗透德育的载体。除了教材已有的活动外,教师还可以基于课内教学内容和课外德育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自主设计一系列多姿多彩的语文综合实践学习活动,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在激发其学习兴趣的同时,多元化、多样性的拓展德育渠道,潜移默化中促进德育目标的渗透。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实践例谈(一)有形呈现时代背景,无形强化德育价值纵观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渗

8、透德育的案例,不难发现有些教师存在“为德育而德育”的弊病,普遍围绕静态文字来讲解抽象的道德思想,将语文课上成了道德课,一方面不符合语文课程渗透德育的初衷,另一方面,小学生当前感性思维浓郁,对于略显抽象枯燥的道德思想知识本身就缺乏认知兴趣,他们更喜欢在直观形象的情境中汲取教育养料。所以,进一步提升小学语文课程德育渗透效果,要求教师不能脱离语文教学本来范畴,而且要想办法把有形的理论教育变换成无形的价值引导,把文章内蕴含的思想情感融人具象的载体当中呈现,以贴近学生感性认知的方式激发其自然情感。举例而言,教师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这篇课文的德育渗透主要从三个方面落实,教师通过圆明园古今时代背景的构

9、建,引导学生与圆明园建立心灵上的联系,激发其热爱祖国和振兴中华的情感责任。第一板块:生活导人,呈现祖国的美好。该板块内容的导人跳出文本,主要是将如今重建后的圆明园景观通过3 D地图、互联网图文史料、视频等形式呈现在学生眼前,从“赏景”的角度简略讲述举世闻名的万园之园一一圆明园的特殊之处。再以生活话题为引,让学生谈一谈自已在旅游中还游览过哪些美好的名胜古迹,以“美好”为后续的“毁灭”做铺垫,让学生生成情感反差。第二板块:品读课文,通过文本语言回顾圆明园毁灭的历史。初读课文扫清阅读生词障碍,复读课文加深文本印象,三读课文进行语言品析。在阅读中师生一起逐段对文本进行解析,找准文中的点睛词句,引导学生

10、深人探讨。如在第一自然段中为何会用到两个“不可估量”?该词语的重复运用说明了什么?阅读第五自然段,谁毁灭了圆明园?哪些词语代表了侵略者的贪婪?该篇课文讲的是圆明园的毁灭,为何用了大量篇章去写它辉煌的过去?经过第二板块品读课文的过程,学生通过文本语言经历了从“美好”到“毁灭”的认知历程,其心理的爱国情感已有所萌131发,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再次跳出文本,设置第三板块的学习活动,加深学生内心情感的爆发。第三板块:毁灭重现,通过历史影像把课文的语言文字具象化。主要是借助发达的网络,搜寻有关圆明园毁灭的视频影像呈现给学生观看,通过直观的影像展示侵略者丑陋贪婪的嘴脸,学生此时的内心将无比愤怒,爱国之情彻底爆

11、发。教师还可以回归单元导语解读,加以引导,让学生明白落后就要打的心酸,明白“我眼里常含泪水”的原因,激发学生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责任感。三个教学板块环环相扣,语文内容和德育内容双线推进,学生在汲取语文知识的同时,使自身道德情感得到升华。(二)教师退居课堂二线,引导学生自我教育以往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基本都是教师在讲、在说,学生在课堂中只能被动跟随教师进行思想活动,其主体地位体现不足,这样的教学形式虽然可以把德育内容理清讲透,但是学生可以真正内化多少我们不得而知。有言道“最好的教育是学生自我教育”,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师需要学会“偷懒”,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自育,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做德育的

12、主人,如此而为,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的激情,可以促进德育目标在无形中有效落实。举例而言,教师在教学慈母情深一课时,首先,教师打破以往课堂教学的固有格局,改变其主导的教学样态,基于长期化的学情分析和素质评定,将学生隐性分为优、中、差三个层级,并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划分合作共学小组,同组学生围坐一起,鼓励优等生肩负“小先生”的使命,带动全组同伴学习,以学习格局重构激发学生探究激情,奠定自育基础。其次,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德育目标,设定各类集体学习任务,驱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权利和探讨空间,通过教师退位,学生上位的方式,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总体学习任务如下:核心镜头一一聚焦“

13、鼻子一酸”。初读课文,合作扫除阅读障碍,简要故事背景、内容;问题释疑,同步课堂练习。例如,我为什么要向母亲要钱?母亲工作的地方环境如何?母亲的人物状态怎样?我此时心情如何?找出相关句子,圈画重点词语,并对其进行解析。小组通过交流讨论给出答案,教师板书总结:买书、噪声、震耳欲聋、龟裂、陷人忙碌、“我”鼻子一酸、擦着钱跑出去。接着,教师继续深化问题,探究核心:你见过“龟裂”的手吗?“擦”可以用拿、握、抓等代替,为什么作者要用擦字呢?“鼻子一酸”是一种什么感觉?“我”得到钱后本应高兴,但为什么会“鼻子一酸”呢?一系列问题设置从细节入手,从文字背后蕴含的情感人手,引导小组深入交流学习,见微知著,体会语

14、言中的母爱,共鸣作者“鼻子一酸”的复杂心情。广角镜头一一聚焦“天下母爱”。该学习任务板块的核心是通过对文中母亲的细节刻画,呈现“天下母亲”的共同样貌,链接生活引导学生找到“母亲”的共同点,渗透母爱、感恩德育目标。教学继续带领学生深耕文本,在问题探究、小组交流中刻画完整的母亲形象。如母亲给我钱时丝毫没有犹豫的形象、给完钱后立刻进入工作的形象、作者第一次近距离观察工作中母亲的形象等等。从这些形象解读中,教师抛出问题:母亲为什么会有这种表现?支撑起母亲伟大“身影”的动力是什么?然后,师生从文本中跳脱出来,设置“天下母亲”这个话题展开讨论,如“你印象中的母亲是什么样的?生活中母亲的哪些表现让你感受到了

15、慈爱?你有没有向母亲要过钱?要钱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当代小学生很多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从未思考过钱从何而来,对于母亲的给予也表现出一种理所当然的心理,而通过广角镜头,引人母亲与“母亲”对比,我与“我”的对比,学生会反思、会惭愧,这正是自育的开始。此外,教师还可以搜集各种不同的母爱资源,在动与静、悲与欢、富与穷的图片、视频感官交融中,引导学生重新认识“母亲”这一伟大的人物,认识母亲的共同点。最后,让所有学生恭敬的抬头挺胸,为文中的母亲,为我们的母亲,为天下的母亲献上一首深情的母爱之歌,让德育目标在歌声中落地。整个慈母情深文本探究围绕语文要素和德育要素双线并进,以教师辅助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的方

16、式为主要过程,核心镜头、广角镜头有机结合,文本解读、生活解读互相补充,把母爱的伟大、感恩的教育思想深深融入教学全过程,引发学生自我思考、自我反思、自我教育,最终实现自我升华,这是落实课堂德育的有效途径。(三)不断创新多彩活动,拓宽德育落地路径基于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征,语文学习有两大阵地一一课内和课外,两大阵地犹若语文双翼、车之.132双轮,缺一不可。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除了重视课堂活动的组织建构外,切不可忽视课外活动的开展,小学生感性思维浓郁、活泼好动,且具有丰富的创新性,将德育目标渗透至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落实,可以起到良好的育人效果。多彩的语文活动设置要立足课内学习、贴

17、近学生学情,在已有经验的支撑下,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感受语文学习的美好,汲取德育的养料。第一,长期推进课前三分钟演讲。在每节语文正课之前,组织学生进行三分钟演讲说话训练。演讲主题可以是成语故事,如学习过“寓言故事”单元后,让学生课外搜集更多富有民间智慧和丰富哲理的故事在课堂上简述。如“孟母三迁”“水滴石穿”“自食其言”“孔融让梨”等等。学生在积累故事、讲述故事的过程中,自然会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又如,在学习过“革命岁月”单元后,让学生围绕革命故事、革命人物进行演讲,使学生在讲与听中传承红色血脉。第二,以语文为轴心设计跨学科实践活动。知行合一是德育的最终目标,跨学科教育是时代的育人潮流,教师可以把语

18、文课作为轴心,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跨学科德育实践活动,发挥联合育人力量,助力学生思想品质的升华。例如,针对汉字学习,教师可以组织开展“艺术字设计大赛”,在字体结构设计中融入江山美景,如在“桥”字中融人诸如卢沟桥、赵州桥、广济桥等色彩图画元素,让汉字彰显出不一样的风格,借此涵养学生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又如,在学习朱德的扁担一文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外搜集材料,制作一根真正可以挑粮的扁担,用于日常劳动,深化文本革命精神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奉献的美好品德。再如,学过“孝亲”有关的课文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感恩父母”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做家务、做饭或动手制作一件礼物送给父母,以此把孝亲的品德具象于实践,落实于日常。结语综上所述,“人无德不立,业无德不兴”,小学语文教师要深切明白德育的重要意义,肩负起课程德育体系建设的重要使命,并抓住小学生可塑性强的关键时期,深入挖掘语文课程内外多元化德育渗透契机,打造语文教育、德育教育的双主线育人路径,助力小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参考文献1】李庭军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J名师在线,2 0 2 3(1 6).2杨洁将德育融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 0 2 3(1 1).13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