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航天国防科技报告管理工作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30166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0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航天国防科技报告管理工作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航天国防科技报告管理工作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航天国防科技报告管理工作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年第07期35航天工业管理Theory&Analysis研究与探讨航天国防科技报告管理工作研究孟丽娜、白静/北京海鹰科技情报研究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推进与实施,明确了科技创新在提升社会生产力与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地位。科技报告作为科研计划与项目实施的重要研究成果,是对科研技术的总结,也是科技情报的重要载体,现如今已成为一种高价值的技术信息产品。科技报告既来源于科技创新活动,又能促进科技创新的发展。随着 2013 年国家科技报告工作的正式启动,国务院办公厅、科学技术部等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积极推动国家科技报告制度的建设并纳入国家科技报告工作体系。航天国防科技报告(以下简称航报)是中国

2、国防科技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航天领域内科研项目承担者按照相关规定及国防科技报告编写规则撰写并提交的一种特殊文献,它能够系统、完整、真实地记录并反映出科研项目研制进展、先进技术内容及经验教训。航天国防科技报告以积累、传播、交流为目的,为型号研制生产、专业技术发展研究及航天工业管理积累了宝贵的财富,对于避免科研生产过程中的重复劳动、节省科研经费、缩短研制周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国家重要的知识资源与科技信息。本文回顾了航天国防科技报告 30 余年的发展历程,分析了航天国防科技报告现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一、航报工作发展历程航报工作开始于 1985 年,最初名为

3、航天科技报告,1998年变更为航天国防科技报告并沿用至今。航天科技报告阶段主要对航天事业 30 年来的经验与成果进行了全面的总结与梳理。当时的航天工业部各级领导、专家都非常重视这项工作,他们意识到记录科研项目研制进展、先进技术内容及经验教训的航天科技报告已到了非抓不可的阶段,否则就会导致软件科研成果的流失。因此,航天工业部陆续下发一系列文件,并组建航天科技报告工作领导小组,率先在部分单位开展试点工作。随后,在整个航天工业部范围内开展了航天科技报告抢救出版工作。这些报告在航天科技成果的推广与应用、后续型号研制及航天后继人才的培养等方面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1997 年,在国家国防科技报告工作建

4、设的推动下,航天工业总公司启动了航天国防科技报告工作,通过召开各级会议,研讨、制定了一系列管理文件及工作规范,确定从 1998 年起2023年第07期36航天工业管理Theory&Analysis研究与探讨由航天科技报告工作体制正式转为航天国防科技报告工作体制。可以说,航天科技报告与航天国防科技报告是一种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航天国防科技报告的征集范围更加广泛,管理也更为先进、全面。30 多年来,航报从无到有,现已建立起一套成熟、有序的组织管理和报告征集、评审、编辑、出版体系,在报告征集及编辑出版上均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二、航报管理工作现状为加强航报管理,航天系统内部已基本建立起集团、院/基地和部厂

5、所三级管理体系。集团设航报管理办公室,具体职责包括贯彻、落实上级管理部门关于航报工作的方针、政策;指导院/基地航报工作的开展;制定航报相关管理规定及实施办法等。院/基地航报管理办公室作为三级管理体系的中间环节,具体负责上级文件的贯彻与落实;指导基层单位航报业务的开展;监督、检查基层单位航报工作执行情况;组织航报业务培训及推广应用等。部厂所配备了航报主管/联络员,其作为基层单位航报管理工作的核心,主要负责全年报告编写任务的下达及相关工作部署、报告撰写过程中的进度检查与监督、报告提交前的形式内容审查等。以院/基地为例,航天国防科技报告管理工作流程主要包括计划制定、报告撰写、报告审查、报告编校与呈交

6、、收藏管理与共享 5 个环节,具体如图 1 所示。计划制定:每年年初,院/基地航报管理办公室将依据全年科研生产计划拟定航报征集的重点范围、报告数量等,并将征集计划下发至部厂所,由联络员负责完成本单位航报编写计划的汇总与上报。报告撰写:基层单位的科研项目承担者须严格按照科研生产进度及国防科技报告的编写规则来撰写报告,报告内容应尽可能全面、系统、科学、准确地总结与归纳项目研制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工艺方法及管理经验。报告审查:报告撰写完成后均需进行相应的形式审查与技术审查,形式审查由单位联络员负责,重点关注报告编写是否符合国防科技报告编写规范,审查合格的报告将交由相关专业的技术总师对其技术内容、技术保

7、护范围、密级等进行审查,并完成纸质审定材料的填写。报告如果未对重点技术进行总结、提炼或者参考价值不高,则会退回给作者进行返修。报告编校与呈交:通过审查的报告将统一交由院/基地航报管理办公室完成报告的编校加工、汇总、整理、信息系统录入等工作,并于年底将航报的纸质、电子版材料上报集团航报管理办公室。收藏管理与共享:借助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稳步开展航报数据库建设工作,集团、院/基地每年年底都会将本年度呈交的航报录入系统,完成数字化归档工作。报告共享方面,部分院/基地编写制定了航报查询使用规定与流程,提供航报电子化查询服务。总体来看,航天系统内已建立起较为全面、完善的航天国防科技报告工作流程与监督、管

8、控体系,各单位、各部门各司其职,持续、稳步地提升了航报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三、航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经过多年的努力,航天国防科技报告管理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知识积累、传承与交流,以及促进科技创新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与完善,具体包括以下 3 个方面。1航报管理未全面纳入科研管理程序,无法实现全面、系统的报告征集近年来,尽管航报征集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总体征集数量与实际承担的科研任务情况不匹配,航报管理尚未全面纳入科研管理程序,没有落实到科研项目各个阶段的工作安排中。此外,科研项目数量的计划制定报告撰写报告审查报告编校与呈交收藏管理与共享图1 航报管理工作流程20

9、23年第07期37航天工业管理Theory&Analysis研究与探讨不断增长、航报管理人员不足等,也在客观上导致了航天系统内普遍存在航报征集不全面、不系统甚至未征集的现象,科技报告未能得到有效的留存与保护。长此以往,这些科研成果的流失将对后续的科研生产造成极大的影响。2基层单位对航报工作重视程度不足,报告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当前,由于科研压力繁重,基层单位往往忽视了软件成果的积累,对航报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科研人员很难在航报撰写工作上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因此,在报告征集过程中还存在报告拖期,上报材料重复修改,报告选材、撰写质量亟待优化等问题。此外,航报工作培训力度不足、奖惩机制不健全等,客观上

10、也影响了科研人员的航报撰写效率、呈交质量及工作热情。因此,如何提升航报工作的质量与效率,确保航报能够完整、真实地反映出科研生产活动的技术内容与经验,是当下航报出版工作面临的重要难题。3航报利用率相对较低,未能充分发挥其在科研生产中的作用国防科技报告大多涉及国家秘密、核心科技以及相关技术专利等,导致航报的交流、使用范围非常有限,部分科技报告为避免泄密,在征集和出版后便交由单位档案馆封存,一些涉及到技术秘密和技术诀窍的报告,作者本人及单位考虑到自身利益,也都选择不与外界分享、交流。航报作为科研生产的软件成果,未能充分发挥其在科研生产中的指导作用。目前,航报的交流与使用仅体现在科研项目验收、立项查新

11、、职称评审等方面。因此,在确保国家秘密安全及各方利益的前提下,建立起畅通的科技报告查询、分享渠道,是解决航报利用率低,充分发挥航报价值的关键途径。四、对策与建议1纳入科研管理程序,完善考核体系航天系统内从集团到基层科研单位,都应将航报工作纳入到科研项目管理程序中,进一步提升航报管理工作的科学性与规范性。在科研项目合同书或任务书中,应明确航报提交的具体要求,如各阶段上报航报的内容、数量、时间节点等,并在项目验收、成果鉴定、报奖等关键环节,对航报的实际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同时,航报撰写计划及完成质量也应纳入基层单位年度业绩考核体系,进行规范管理。针对由于科研项目数量持续增加、航报管理人员不足等导致的

12、航报征集不全面的问题,应鼓励基层单位参考国防科技报告工作流程及要求,自行征集、出版单位内部科技报告,确保有价值的技术资料得以完整留存。2加强激励、宣贯与培训,做到“严把三关”加强对科技报告工作的宣传与推广,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将航报纳入本单位的职称评审、职务晋升的考核体系中,提高航报撰写者的积极性。开展年度航报工作者推优工作,进一步提升基层单位和科研人员对航报工作的重视程度,充分激发他们的热情,逐渐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积极组织召开航报工作研讨会、培训班等,逐步界定、提高航报内在质量评判标准与方法,做到“严把三关”,即基层单位把好报告征集和选题关,作者把好撰写关,各级编委和评审专家把好评审关,切实

13、提高航报出版质量。3健全分享、交流机制,确保航报工作的可持续发展针对当前航报面临的交流使用范围有限的问题,建议航天系统搭建统一的航报信息资源平台,根据共享范围与保密级别对已出版的航报进行分类整理。将非密级报告进行资源整合,将内部级报告的题名与摘要进行去密化处理,按照国防科技报告“集中检索、分布获取、分级保障、设限受控”的原则,通过集团内部数据平台进行共享使用。同时,进一步完善涉密报告的查询使用规定与流程,尽可能扩大航报知悉范围,提高航报利用率,充分发挥科技报告的技术传承作用,确保航报工作的可持续发展。随着国防科技报告制度的建立及国家层面对科技报告工作的整体推进,航天国防科技报告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全体航报工作者也需要积极开拓思路、深挖潜力、共同合作,探索出一条适合航报工作发展的新道路。(责任编辑李晗)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