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美的艺术”视阈下“舞蹈”概念的再认知.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29078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1.8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的艺术”视阈下“舞蹈”概念的再认知.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美的艺术”视阈下“舞蹈”概念的再认知.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美的艺术”视阈下“舞蹈”概念的再认知.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5“美的艺术”视阈下“舞蹈”概念的再认知“美的艺术”视阈下“舞蹈”概念的再认知王 昕一、“美的艺术”历史发生今天谈及的现代性知识体系下的舞蹈,是一个源自西方的概念,如美国人类学家艾德丽安L.凯普勒所言:“人类身体在特定的时空中的创造性活动,时常被称为舞蹈,不过这一单词本身包含了一种先入之见,掩盖了对人类的行为和互动的动作维度进行分析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多数研究者只是将舞蹈这一术语运用到所有跟音乐有关的身体动作中,不过应该记住,舞蹈只是一个西方术语和概念。”a阐述得更准确一些,即当下我们谈论的舞蹈,诞生于西方18 世纪,是被称为“美的艺术”概念范畴下的舞蹈,它有一定“质的规定性”,在其自身不断

2、地丰富、完善、系统、演进的同时,也随着西方现代化在世界范围的扩展和深入,成为世界知识体系中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共识,它是现代知识体系有机的组成部分,非西方艺术是在参照“美的艺术”舞蹈实体性艺理的基础上,重新界定什么是舞蹈,什么是本土舞蹈,什么是本族舞蹈,什么是本国作者简介:王昕,男,博士,北京舞蹈学院舞蹈学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北方民族舞蹈及舞蹈人类学。a艾德丽安L.凯普勒.舞蹈民族志与舞蹈人类学 J.李修建,译.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6(6):83.206中国舞蹈学(第三辑)舞蹈 对此,弄清舞蹈的概念,首先要弄清何谓“美的艺术”,因为在西方艺术发展史上“艺术”和“美的艺术”并非自始至终指代同一

3、个东西,两者之间也有发展的递进。如“艺术(意大利语:arte;德语:kunst;法语:art)这个称呼源于拉丁文的ars。在古代希腊文中,有一个词,即艺术(techne/technique)是用来表示各种技艺生产的术语。这个术语算是比较接近我们今天所理解的艺术。然而,techne(包括拉丁文ars)的所指并非近代意义上的美的艺术(fine art),而是我们今天统称的技艺与科学。”a可见,作为技能、技艺或科学被古希腊文以及拉丁文书写的“艺术”,其概念与现在艺术概论中谈论的“艺术”并非相同的,在古希腊人眼里,宇宙一切皆有艺,所以各行各业每个领域都有自己的“技艺”,每位从业者都试图使自己的职业被承

4、认是一种“技艺”,诸如木匠、铁匠、农业、算术、政治等。同时“技艺”可以划分成不同层次,可以低,如编织、商贸、农业、狩猎、理发之艺;可以中,如绘画、雕塑、建筑、戏剧、音乐和诗歌之艺;可以高,如语法、逻辑、修辞、算术、历史、几何、天文之艺,因为这些“技艺”都讲究艺的法则和规律,除了幻象不生产别的东西,对此“模仿”(mimesis/mimos)成为“艺术”的代名词。古代中国同西方类似,大致也经历了一个“艺术概念的技艺时代”,“艺”的古汉字“埶”“蓺”“藝”,在甲骨文和金文中,是象形的人双手捧树欲种,是由“种植”本义而来的,指的是农艺,因树与种树在远古文化中皆具神圣性,因此植树之艺引申为一切技艺。如清

5、代文字学家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段注写道:“蓺犹树也,树种义同。唐人树執字作蓺,说见经典释文,然蓺藝字皆不见于说文。周时六埶盖亦作藝。儒者之于礼、乐、射、御、书、数犹农者之树埶也。”b中国古代之“艺”,如同古a潘玫玫.从模仿到“美的艺术”简论早期艺术概念的发展J.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5(3):106.b汉许慎.说文解字注(第一编下)M.段玉裁,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116 207“美的艺术”视阈下“舞蹈”概念的再认知希腊“技艺”可以分层一样,有礼、乐、射、御、书、数这样高尚的“六艺”;也有建造、雕刻、丹青、乐律、工笔、水墨、装裱等精美的工艺;更有剃头、木匠、缂丝、编织、酿造、陶

6、瓷、刺绣、优伶、医卜、阴阳等形而下的技艺。在中国少数民族中,也都会有自己代表性的“技艺”,以蒙古族传统的民俗节日那达慕大会为例,除了饮食、贸易、歌舞、娱乐等活动外,最为精彩的核心展演内容,即蒙古族传统的“男儿三艺”(摔跤、射箭、骑马)。这种来源于游牧民族生活日常,对抗自然、保护自己、震慑敌人、谋求发展的生产、生存技能,不仅是男性英武之气、强健身体,力量与技巧、勇力与战力的表征,更是马背民族悠久的传统和崇高的技能。西方从古希腊一直到近代的文艺复兴时期,这一时段谈及的“艺术”,并非我们当下的认识,这里所说的“艺术”等同于柏拉图文论中阐述的“技艺”,它是一个几乎涵盖一切无所不包的“泛艺术”概念,同时

7、与“美”并不存在任何内在的关联,高雅的技能、审美的技艺、实用的技术都被整合在这一概念之中。现代意义上大写的“艺术”(Art)概念以及包括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诗歌、戏剧、文学在内的所谓“美的技艺”体系均形成于 18 世纪,其理论标志是法国理论家夏尔巴托(Charles Batteux,1713 1780)的由单一原则产生的美的艺术(Les beaux-arts rduits un mme principe,1746)。“在这部著名的、极具影响力的著作中,他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以绘画、雕塑、音乐、诗歌和舞蹈为核心的美的艺术的概念体系,还对艺术作了明确的划分,将以愉快为目的的美的艺术与机械艺术

8、(mechanical art)分开,阐述了愉快与实用相结合的艺术,如修辞学和建筑。”a巴托用Beaux arts,这一新的词语组织艺术的门类体系,标志着西方从文艺复兴以来对新艺术的追求和重组在本质上的完成,这一概念在狄德罗、孟德斯鸠、鲍姆嘉通、康德、维柯、谢林、黑格尔等诸多著名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一个由强调现实和艺术的关系向追求艺术给主体带来的审美愉悦的享受的过程转变,自此把审美愉悦作为艺术a潘玫玫.从模仿到“美的艺术”简论早期艺术概念的发展J.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5(3):108.208中国舞蹈学(第三辑)独特属性的“美的艺术”,与其他领域的“技艺”区别开来,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

9、现代“艺术”得以存在。二、“美的艺术”意蕴内涵由单一原则产生的美的艺术一书逻辑清晰、结构合理,谈论的问题有很强的概括性和体系性,特别是从中世纪艺术体系的区分中界定“美的艺术”的论述尤为精彩。在书中,夏尔巴托将艺术分为三类:“一是机械艺术,以现实的各种功利需要(needs)为目的;二是美的艺术,提供纯粹的快感(pleasure);三是既来自功利(utility)需要,同时又可提供快感的艺术。即第一,旨在满足人的需求的机械艺术;第二,以愉悦为对象的艺术;第三,既追求实用又带来愉悦的艺术。”a其中,“美的艺术”主要指第二类,即以愉悦为首要目标的艺术,包括雕塑、绘画、音乐、舞蹈和诗歌,演讲术和建筑能够

10、带来愉悦,却由于以追求实用性为首要目标,并不属于最典型的“美的艺术”,属于第三类。他的“5+2”(雕塑、绘画、音乐、舞蹈和诗歌这五种最典型的美的艺术,加上兼有实用性的演讲术和建筑)的“美的艺术”的划分,以及认定“美的艺术”必须是对“美的自然”的“摹仿”,通过天才创造美的技艺,通过趣味判断美的技艺,强调“美的艺术”的审美性而非实用性的“单一原则”(Single principle)标准下区划出来的艺术即“美的艺术”。当下的“艺术”概念,“艺术”和“美”的必然联系是根本,也是其有别于其他(技能、技术)独立成立的逻辑前提,“艺术”和“美”之间的关系问题,尽管在夏尔巴托“美的艺术”理论中有了一定的阐释

11、和说明,但本质性地阐明两者关系,即“在艺术和美的关系中,介乎其间a张法.艺术分类:产生、演进、成型、问题 艺术分类的理论研究之一J.河北学刊,2022(4):68.209“美的艺术”视阈下“舞蹈”概念的再认知的既不是自然也不是人的模仿,而是人的感性、情感”a的是康德。他在判断力批判一书中确立了“感性、情感”和“美”的必然关联,并认为“在鉴赏判断中,如果引起愉快情感的感性对象与经验性的快感、理性的概念、道德的目的都无关,并且是具有普遍性的,那么这个感性判断的对象就必然是美的;也就是说,在同时满足无利害、无概念、无目的、普遍性这四个条件下,感性、情感和美就形成了具有必然性的逻辑关联。”b这即是后来

12、确立“美的艺术”的核心标准“审美无功利性”说。因为“美的艺术”之所以能从“技艺”中演进、转型、独立,是与木匠、铁匠、农业、编织、商贸、狩猎、医学这样的“实用艺术”或“机械艺术”(Mechanical art)以及包括语法、逻辑、修辞、算术、几何、天文在内的“自由技艺”(Liberate art)排他性区别、分界的结果。“神、理式”是柏拉图哲学的核心,“理式”作为创造主在创造世界时的模型、法则和规律,是“尽善尽美”世界创造的蓝图,“技艺”是对“理式”的“模仿”,如柏拉图著名的三张床的比喻:画家所画之床模仿现实之床,而现实之床模仿理式之床,对此“模仿”成为他那个时代“技艺”的代名词。在他那里“宇宙

13、和万事万物,以至于人和人的社会关系、律法等,就以理式为逻辑顶点,自上而下地构成一个关于全部世界存在的技艺哲学的完整体系。一方面,神通过技艺创造了人和全部世界;另一方面,人通过技艺创造了各种人造的事物。”c康德哲学中与柏拉图哲学完全不同的是人的技艺已经和“神”无关,在他看来“感性、情感”和技艺只能是人所特有的属性,“一方面,对诗、音乐、绘画、雕塑、建筑等美的技艺来说,其功能就是唤起或激发人的感性、情感;另一方面,在以人为起点和目的的人的哲学中,人的感性、情感和美a尹德辉.技艺、美的技艺、艺术 从柏拉图“技艺悖论”到康德“美的技艺”J.艺术学研究,2022(1):60.b尹德辉.技艺、美的技艺、艺

14、术 从柏拉图“技艺悖论”到康德“美的技艺”J.艺术学研究,2022(1):61.c尹德辉.技艺、美的技艺、艺术 从柏拉图“技艺悖论”到康德“美的技艺”J.艺术学研究,2022(1):55-56.210中国舞蹈学(第三辑)也具有了必然性联系。”a自此,“感性、情感”和“美的艺术”以及“感性、情感”和“美”的关系得到了梳理,其内在的逻辑关联得以有机衔接,确立了“美的艺术”和“美”的必然关系,也实现了对“美的艺术”这个特殊领域中人的“感性、情感”的哲学肯定,最终,无实用目的以愉快的情感作为直接意图,既是感性的,也是伴随着认识方式的、令人愉快的“技艺”即“美的艺术”,“美的艺术 感性、情感 美”,这三

15、者有着必然关联的逻辑整体,即当下我们所认识的“艺术”。前文谈到我们谈论的“美的艺术”,即现在西方现代意义上的“艺术”概念,是将属于人的技艺和不属于人的自然区分开,又将“技艺”和“科学”“手艺”区分开,再将“感性的技艺”和“机械的技艺”区分开,又把“感性的技艺”区分为“美的技艺”和“快适的技艺”,最终获得独立的结果。它以“审美无功利性”为诉求拉开艺术与生活的距离,强调审美对生活的超越性,让艺术从现实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几何天文、修辞算术、农业商贸、木工编织、伦理道德、医术政治之流中解放出来,静静地关照自己,某种程度上是隔绝了现实世界、封闭自我实现的。这种强调艺术纯粹性“为艺术而艺术”的美学诉求以及

16、通过对支配现实的原理与支配艺术的原理严格区分,将日常现实与艺术世界极端对立、片面分割的做法,即学界所谈论的“艺术自律性”。“所谓自律性就是艺术世界具有制约自身领域的独自的原理,它指的是适用于艺术世界独立的意义结构的方法性概念。”b这种把除了艺术自身其他一切都拒之门外的自律性,是通过更为具体的分类达成的:“一是对艺术中的审美本质进行分类,艺术以美为目标,作为专门的审美对象在文化中出现,可以分为三大类型,即美、悲、喜。这是对艺术进行审美类型分类。二是从艺术媒介性质(创造艺术需要有什么样的物质因素)进行分类,即把美用什么样的媒介形成反映a尹德辉.技艺、美的技艺、艺术 从柏拉图“技艺悖论”到康德“美的

17、技艺”J.艺术学研究,2022(1):61.b日木村重信.何为民族艺术学 C/李修建.国外艺术人类学读本.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6:1-2.211“美的艺术”视阈下“舞蹈”概念的再认知出来,如用画布线色、音响乐器、语言文字等等。”a“美的艺术”除了以“艺术自律性”作为首要代表性特征外,“艺术家的个性”也是其最具典型性的特征,是其在自律性基础上顺势发展不可逆转的一种必然。“美的艺术”通过自律性将其从适用于一切类型的“技艺”(skill)中逐层分类独立的,早期的“技艺”高雅的技能、审美的技艺、有用的技术都混合杂糅在一起,“非艺术”“实用艺术”“美的艺术”明确的分界标准是模糊混沌的,专业的技人

18、(creator)热心和熟知的是柏拉图推崇的“理式”,即如何使用恰当的方法制造出某物品的方法规则。“美的艺术”确立以后,“人们开始认为创作的灵感不是从技艺的传习中得来,而是源于某个体的独特创造力。据此,灵感成了私人化、个体化的东西,不再是集体性的;而对技艺的强调也被对感知力的强调所取代。这样,工艺(craft)的含义就开始与熟练技术和低下的社会阶层相联系,而艺术(art)则被认为是少数选民的天才表露,逐步获得了与数学、修辞、逻辑、语法等专业实践知识相并列的地位,也正是由此,最终催生了现代西方艺术观念。”b可见,作为“美的艺术”的近代西方的纯粹艺术来说,一个核心并本质性的问题是艺术家或创作者围绕

19、特定的主题表现观念、情感和建构作品,与部族社会艺术注重集体性表达不同,在这里,艺术家个性最受重视,并赋予无限自由,个人性的见解、认知与情感成为艺术创作、生产的灵魂,这一特质致使“艺术家的个性”成为“美的艺术”核心构成的又一要素。“美的艺术”尽管刻意地强调与技能、技艺、技术的区别,但将技能、技艺、技术从“美的艺术”中完全抹去既不现实也不客观。“无论如何,技能、技艺都是艺术一词中抹不去的语义基础,艺术无论怎样都具有技能或技艺的一面,甚至是基础性的一面,而这正像人和生物之间所存在的连续性一样,表明艺术无论被建构得如何高雅,如何成为美a张法.艺术分类:产生、演进、成型、问题 艺术分类的理论研究之一J.

20、河北学刊,2022(4):72.b洪颖.艺术人类学研究的对象及其田野实践J.思想战线,2010(6):17.212中国舞蹈学(第三辑)的,它都脱不掉技能、技艺性质的经验性起源,经验的胎记会一直留在艺术的身上,工匠精神永远都是艺术概念自身一个挥之不去的基本面。”a甚至是“美的艺术”得以独立存在的关键。“美的艺术”从芜杂不堪的“技艺”世界中独立出来,某种程度就与职业化、专业性、高雅性紧密连接在一起,通俗一点就是高、精、尖,即高不可攀、精益求精、尖端卓越,这种超凡脱俗、空前绝后、鹤立鸡群、神乎其神的品质,只靠艺术家与众不同、不同凡响的想象力和卓尔不群、不落俗套的才情、才气是远远不够的,技能、技艺、技

21、术的千锤百炼、神乎其技,才是完成这风华绝代旷世之作的基础。如科林伍德在艺术原理中写道:“没有一定程度的技巧性技能,无论什么样的艺术作品也产生不出来,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技巧越高,艺术作品越好,最伟大的艺术力量要得到恰如其分的显示,就需要有与艺术力量相当的第一流的技巧。”b对此,尽管“美的艺术”不完全是“技艺”,但高超的技能、技艺、技术是“美的艺术”得以实现的前提。为此,用毕生掌握所学艺术专业的技能、技艺、技术,成为每一位艺术家艺术实践中必备的素质和练就的本领,也成为“美的艺术”区别于其他“实用艺术”或“机械艺术”的另一要因。三、“美的艺术”与舞蹈舞蹈是“美的艺术”概念下的一个门类,夏尔巴托

22、的“5+2”分类法,以舞蹈为代表的动作艺术,就是其音乐、诗歌、绘画、雕塑、舞蹈五个门类之一。随着“美的艺术”认知论证的深入,在一些学者眼中,舞蹈作为以身体为媒介的时空艺术,一不能像音符那样可以空间化的数学处理,二不能像飞箭那样进行解析几何的转换,在明晰的空间观念上进行a李新.艺术的概念及其本质 关于艺术概念史的一个经验性说明J.艺术百家,2020(2):38.b英罗宾乔治科林伍德.艺术原理M.王至元,陈华中,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26.213“美的艺术”视阈下“舞蹈”概念的再认知逻辑把握困难重重,所以,在达朗贝尔的百科全书、谢林的艺术哲学、黑格尔的美学等著作中呈现的艺术分类,

23、舞蹈时常被替换或去除。庆幸的是随着20世纪西方学术思想的升级,在西方的艺术分类体系中舞蹈重新获得了应有的地位,至少在苏珊朗格的学术著作中如此。自此,无论是19世纪确立的由建筑、雕塑、绘画、音乐、戏剧、文学、舞蹈七大门类构成的艺术分类体系,还是当下所谈及的文学、舞蹈、音乐、绘画、雕塑、戏剧、建筑、电影等八大艺术,舞蹈都成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中国,舞蹈的概念是与“美的艺术”即现代艺术概念的引入同步的,“美的艺术”由王国维、蔡元培等人在20世纪初从西方国家学术理论中引进,中国人认识“美的艺术”概念下的舞蹈大致也在这一时期。从盛婕先生“吴晓邦是因为到日本学习回来以后思想受到一些影响,觉得舞蹈可以不

24、说话,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可以用来革命,所以他就去学习舞蹈 当时中国搞舞蹈的没有几个人”a的口述中,大致可以得到相应的印证。舞蹈作为“美的艺术”概念下的艺术门类之一,其概念和内涵必须符合“美的艺术”的标准,受其限定和制约。最显著的第一要义是与“实用艺术”或“机械的技艺”相区隔的自律性,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强调“审美无功利性”为诉求的审美分类;其二是突出各艺术门类的媒介特质,强调其排他性的物质因素分类。舞蹈在审美分类上注重以美为目标,以无功利性诉求拉开舞蹈与生活的距离,注重舞蹈审美对现实生活的超越性,自此,“美的艺术”概念下的舞蹈,与专业性、职业化的舞台艺术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艺术分类上,

25、为了突出各艺术门类的特点,寻求排他性的不同用来确立各自的独立性,创造某一艺术门类需要有什么样的物质因素,即各艺术门类的表现媒介是什么成为分类的关键。就舞蹈的独立性诉求来说,追求“身体”的回归,表现为对人体动作的自觉,将舞蹈定义为是一种用身体有韵律的连续动作表现特定感情或观念的表演艺术,成a高度,黄奕华.中国民族民间舞口述史(第一册)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5:10.214中国舞蹈学(第三辑)为其与其他艺术门类相区隔的重点。如“什么是舞蹈?舞蹈是以人体为媒介,以动作姿态为语汇,在时间的变化中以空间的审美形式表达思想和情感、体现生命的符号。它是身体的语言,动作的艺术,人体的文化。”a自此,

26、舞蹈与追求“语言”自觉的文学,追求“语音”独立的音乐,追求“平面、色彩、线条”的绘画拉开了距离,获得了艺术门类的独立。与“美的艺术”学界注重整体性研究有别的是,对于舞蹈概念的论述,以美为目标审美类型的分类,无论国内外大家谈论得都不是太多,概念定义的重点几乎都聚焦在舞蹈艺术媒介性质的分类上。如:“就情感符号而言,一切艺术都是创造出来的、表现人类情感的知觉形式(苏珊朗格),但舞蹈与音乐、绘画、雕塑有别,就在于它们各自使用的物质材料不同,例如绘画是笔墨、颜料、纸、布,雕塑是泥、石、木等,而舞蹈却是人体本身,由此形成了舞蹈在情感表现方面的特殊性。正是因为舞蹈的物质本体是人自身,而人之生命与情感的融合,

27、使舞蹈情感表现的直接性和强烈性达到了所有艺术门类的极致。这一最高情感境界依托于舞蹈的动态意象,这也是舞蹈何以被视为动觉艺术的原因。”b舞蹈是身体的艺术,是时间与空间之中的身体有节奏的运动,是以经过提炼、组织、美化了的人体动作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是情动于中而象诸形容的身体艺术,是生命机能的动,是心灵驾驭身体、身体表现心灵的艺术 成为较为标准的规范答案。这套标准答案被进一步概括提炼为“舞蹈本体论”,舞蹈的“本体”就是运动的人体,舞蹈的“本体”就是“动作”,成为排除他律和通律进行自律理论建构的基点,“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c在国内也成为标准的“共识”性答案。艺术门类表现媒介的强调,致使舞蹈纯粹

28、性进一步深化,曾几何时古希腊高度发达的戏剧艺术,对西方各门类艺术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如“芭蕾从意大利民间进入宫廷,以歌、舞、诗、剧相交融的形式在王公贵a袁禾.舞蹈基本原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5:1.b袁禾.舞蹈基本原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5:3.c吴晓邦.新舞蹈艺术概论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2:4.215“美的艺术”视阈下“舞蹈”概念的再认知族的盛大宴会上穿插表演,故称席间芭蕾。”a这种以女性足尖技术为标志性特征,并融入音乐、哑剧、舞美的综合型表演艺术,被“现代舞之母”邓肯一句“芭蕾一点都不美”全盘否定。她所建构的新舞蹈,不仅摆脱了芭蕾舞各种“违背人的自

29、然”的动作程式,让身体回到自然、自由的状态下表现,同时开始强调重返舞蹈本源,即身体意识的回归。当不在动作背后寻找本质的时候,挣脱戏剧艺术的影响放弃情节故事成为后来舞蹈发展的必然,就此,玛丽魏格曼认为:“戏剧舞蹈像纯粹舞蹈一样使用同样的手段,但是却被戏剧性的事件预先确定了,装饰的效果由装置、灯光和服装获得。主要的重点不再在舞蹈自身而在整个戏剧事件之上。当靠纯粹的舞蹈手段解释一个意味深长的动作时,哑剧是最纯粹的形式 戏剧舞蹈没有经得起检验,并且舞蹈被认为是一个失败者。”b她不仅对纯粹的舞蹈倍加推崇,甚至探索以无音乐的形式回归动作本体,如“在当时,舞蹈界流行音乐第一,舞蹈第二的观点,而她则认为,舞蹈

30、家应注意倾听自我生命的节奏,将其转化成可视性的身体节奏。如此,舞蹈就不会依赖于其他因素,而使自身独立出来。”c她常常用无伴奏方式创作无声舞蹈,表现为一种“去音乐化”纯粹舞蹈的追求。最终默斯坎宁汉“舞蹈就是舞蹈不是别的,动作本身就有意义 舞蹈与音乐、舞美之间的关系不再是灵魂与肉体关系,而是真正的并行不悖,各自独立。”d让舞蹈的自律性追求达到极致,“舞蹈的基础是动作,也就是在时空中运动的人体”e的本体论,得到最彻底的理论阐释和实践论证。通过以上论述,可以对“美的艺术”概念下的舞蹈进行界定,首先,在审美本质上,舞蹈以美为目标,通过“审美无功利性”的诉求强调舞蹈艺术的纯粹性,在“为艺术而艺术”的本质性

31、追求中完成对现实生活的超a袁禾.舞蹈基本原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5:167.b刘青弋.西方现代舞史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122.c刘青弋.西方现代舞史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129.d刘青弋.西方现代舞史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249.e刘青弋.西方现代舞史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258.216中国舞蹈学(第三辑)越。20世纪80年代初国内流行的“美是舞蹈的本质特征”a,阐释的就是这一理念,这里说的“美”不是“漂亮”“好看”;其次,在艺术表现媒介上,强调舞动人体(身体)的回归,确立舞蹈是人体动作的艺术,是以经过提炼、组织、美

32、化了的人体动作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的表演艺术,舞蹈的“本体”即是“动作”;再次,艺术家的个性得到充分尊重和重视。如同每一部舞蹈作品(创作作品)都有具体的编导一样,认定它是舞蹈艺术家个人的情感和理智结合的产物,是其表达自我图景的一种方式,是一种近似自画像的艺术创作行为;最后,高超的技能、技艺、技术、技巧。尽管“美的艺术”强调艺术不是一种技艺,但任何一门艺术都包含技术,学习和掌握高超专业技巧是舞蹈艺术家的必备素质,再高雅清新的“舞蹈”都离不开技能、技艺、技术、技巧的铺垫,任何一位舞蹈家都必须具备一定的专门化形式技能,先完成舞蹈技术后展演或创作舞蹈艺术,成为舞蹈艺术门类实践的前提。结语人类学考察“他

33、者”目的在于反观“自身”,“他者”作为一个参照体系或镜子,是为了能更好地观照自己、认识自己。对于“美的艺术”概念下舞蹈的研究与分析,也具有类似价值,即通过互相比较看清两者之间的异同,才能更清晰地达到对“自己舞蹈”的理解以及它不同于西方舞蹈的特点和风格差异的真正原因。当下在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中国式现代化的政策号召下,需要重新认知、反思、分析和研讨中国舞蹈的概念、内涵与实质,在提出新的概念范式之前,回顾我们走过的道路,弄清最初引入的舞蹈概念及内涵,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是当时出发的起点,也是当下找回自己的参照。a吕艺生.舞蹈学导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21.355内容摘要与关键词D

34、ance Art and People:The Promotion of Cultural AccomplishmentZhou Xing Liu Lijun(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 100875)Abstract:The beauty of dance art lies in the artistic realm based on peoples own,which uses peoples body and mind to express a kind of anticipatory spiritual expectation between i

35、magination and reality.The perfection of dance art with human medium is not only reflected in the proficiency of the skills between the limbs,but also embodies the cultivation,accomplishment and culture of the externalization of the limbs.As for the lack of academic extension of dance art for a long

36、 time,the article believes that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liberal arts,it is inevitable to have a new understanding of dance art and cultivate a new generation of dancers who are both literates and dancers.Therefore,as a dance educators not only to strengthen the understanding o

37、f dance art theory and dance cultural interest,but also to strengthen the identification of artistic aesthetic value and the inheritance of cultural aesthetic significance.Key words:Dance art;People;Cultural accomplishment;New liberal art“美的艺术”视阈下“舞蹈”概念的再认知王 昕(北京舞蹈学院舞蹈学系,北京100081)摘要:今天我们谈论的“舞蹈”是一个源自

38、西方的艺术概念,主要是来自欧洲的艺术术语,是“美的艺术”概念下的艺术门类,它具有其自身356中国舞蹈学(第三辑)“质的规定性”和区别于其他“技艺”的代表性特征。本文从“美的艺术”历史发生、“美的艺术”意蕴内涵、“美的艺术”与舞蹈这三个层面入手,在阐释分析“美的艺术”概念与内涵的同时,对其下属的艺术门类舞蹈的概念及内涵进行深度的再认知。关键词:美的艺术;舞蹈;自律性;本体论Dance Concept in Field Research of Chinese Folk and Ethnic Dance Wang Xin(Department of Dance Study,Beijing Dance

39、 Academy,Beijing 100081)Abstract:As for Chinese folk and ethnic dance,arts colleges and artistic companies present dance and its concept in field research.Though they bear the same name,the essence is totally different.To be more accurate,dance in field research can be called music dance,opera dance

40、,dance ceremony or entertainment etc.The key point of this paper is how to get rid of western dance concept and investigate the one in field research in an objective,reasonable and neutral way.Key Words:Chinese folk and ethnic dance;field research;dance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舞在历史长河中的一场“邂逅”刘亚雄(青海师范大学,青海西宁810000)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时提道:“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在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文化发展的“异文化”融合现象,也是构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一部分,它使中国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