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 69“双减”背景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创新设计以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材为例 卢耀春 防城港市第四中学,广西 防城港 538000 摘要摘要:“双减”政策理念的推行,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建设过程中的常态化现象。随着“双减”政策实践的逐步深入,教师也应当对双减理念和教学实践之间的关联做出新的思考。在“双减”政策理念推行的初期,减负是重点,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优化学生的学习模式是教师应当关注的教学方向;而在“双减”政策的落实中期,提质则应当成为课堂实践教学的基本导向。本文将先行阐述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现状,进而分析双减体质要求与深度教学之间的关联,以及深度教学对于初中历史课堂
2、的重要意义。最终得出“双减”背景下初中历史课堂实现深度教学的创新设计路径。关键词关键词:“双减”提质;深度教学;初中历史;创新设计 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G642.421 事实上,深度教学与“双减”提质的要求是十分契合的。“双减”提质就是要求教师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全方位提升。而深度教学的重点则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对知识内容进行深度挖掘。同时,课堂教学的成果也应当反映出高质量、有深度等重要特征。可以说,深度教学就是对于“双减”政策中提质要求的有效延伸。教师可以借助深度教学来进一步完善“双减”政策中提质要求的内涵。1 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现状 1.1 流水账式的教学方式较为普遍 在当前的初中
3、历史课堂中,流水账式的教学方式十分普遍。原因在于教师在设计历史学科的教学框架时,往往依赖于对历史事件进行时间线层面的梳理。这种以时间线为基本逻辑的知识梳理方式固然能够帮助教师呈现出更为清晰的教学框架,却会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其他不同教学方式的开展可能。显然,不过分依赖于流水账式的教学方式,就是教师打破历史课堂教学现状,转向深度教学的第一步。1.2 记忆式的教学模式成为主流 对于学生而言,教师所呈现出的流水账式知识内容,就会在无形之中帮助他们形成这样一种学习观点,即采取机械式的记忆方法来进行历史学科的知识学习。长此以往,学生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学习重点也就发生了偏移,他们不在关注知识和历史事件本身,
4、而是去探究如何进行更高效、更便捷的学习和记忆。这与深度教学的要求是相互违背的。1.3 单一构成的知识是主体内容 在当前的初中历史课堂中,教师所呈现出的课堂内容就是历史教材中的全部知识。换言之,教师没有对教材中的知识内容做出进一步的拓展和延伸。由此导致了课堂中知识内容的构成十分单一,缺少应有的丰富性和层次感。单一的知识构成并不利于深度教学的开展和推进。教师要想推进初中历史课堂中的深度教学,就应当在课堂中融入更为丰富的内容元素。1.4 课堂互动的缺乏是教学弊病 显然,在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忽视自身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一方面,这是因为教师本身所采取的教学方式并不利于课堂互动的形成和开
5、展;另一方面,教师也会认为互动并不是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必备元素。由此,教师和学生就无法围绕着初中历史的学科知识进行相应的沟通和交流。1.5 教学评价的浅显是问题根源 在当前的初中历史教学课堂中,不论是针对课堂教学本身,还是学生群体,教师所做出的教学评价都停留在了浅显的层面。换言之,教师在推进教学评价时,并没有对课堂教学过程和学生群体进行深入的挖掘和探究,他们也就无法发现课堂中真正存在的教学问题,同时也容易忽视学生在历史课堂中的学习困境。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 70 2“双减”提质要求与深度教学的关系 2.1 提质要求是深度教学的基础“双减”政策中的提质,要求教师对课堂教学本身进行优
6、化和调整,以此来呈现出更高质量的教学课堂。显然,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需要教师同时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入手做出调整,最终才能够达到质量提升的目的。而教师只有实现内容、模式、评价等多个方面的教学优化,才能够为课堂打下深度教学的重要基础。2.2 深度教学是提质要求的补充 显然,在双减政策理念中,提质仅仅只是作为一个教学要求。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需要践行提质这一个基本要求,同时还应当将其转化成为课堂的教学目标。而深度教学则是实现提质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其能够直接反应出课堂的教学目的和所要达成的教学成果,是对于“双减”提质要求的有效补充。2.3 提质要求是
7、深度教学的方向 事实上,提质也为课堂中的深度教学提供了相应的方向。在以往的课堂深度教学实践中,教师所设计的深度教学往往缺少相应的主题和要求。而提质正是要求教师将深度教学聚焦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基础上,并将提质作为实施深度教学的基本方向,推动课堂内容更为集中,课堂主题更加明确的深度教学过程。2.4 深度教学是提质要求的体现 深度教学与提质要求存在着多个不同层面的相互关联。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也可以将深度教学视为“双减”提质要求的具体体现,以此来设计出内容更加充实,过程更为完整的深度教学方案,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融入和渗透双减的提质要求,进而实现双减提质与深度教学的有效融合。3 深度教学对于初中历史
8、课堂的重要意义 3.1 还原历史学科特点 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开展深度教学,其最直接的表现就在于能够对历史学科的特点进行高度还原。一方面,历史本身应当是一门内容丰富,底蕴深厚的学科,这与深度教学是十分契合的;另一方面,历史课堂的教学应当兼顾趣味性和厚重感,这就要求教师对所教的知识内容进行深挖,找到趣味性和历史感之间的平衡。3.2 优化历史课堂教学 显然,深度教学本身就是优化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措施。其不仅能够解决当前初中历史课堂中存在的教学问题,同时还能够在现有的课堂基础上实现进一步的教学拓展。不论是课堂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习惯还是教师的教学思维,都能够在深度教学的推进过程中得到相应的调整和优化。
9、可以说是,深度教学的推进就是初中历史课堂的全方位优化。3.3 改变学生学习习惯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在某一门学科中的学习态度和方式会受到该门课程教师的直接影响。因此,推进深度教学,不仅仅是教师自身的转变和突破,同时更是要求学生通过课堂中教师的深度引导,来改变自身的学习习惯,并以深度学习为主,摈弃机械化、浅层式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模式。3.4 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深度教学意味着教师需要对初中历史课堂中的知识内容进行深挖。在这个内容深挖的过程中,教师既能够从现有的知识内容中挖掘出不同的层次,也可以增加新的内容元素,实现不同知识内容的关联和碰撞,从而呈现出更为丰富的历史课堂内容生态。这也正是推进初
10、中历史课堂深度教学的意义所在。3.5 实现课堂提质目标 归根结底,在“双减”提质要求下所展开的深度教学,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切实提高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从这个层面来看,深度教学是手段,是方法,而提质则是目标和导向。因此,教师也可以通过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提升成果来判断深度教学的实施成效,思考初中历史课堂中深度教学的未来方向。4 双减提质要求下初中历史课堂实现深度教学的创新设计路径 4.1 改变教学方式,对知识内容进行深入挖掘 在“双减”提质背景下,教师要想落实初中历史课堂中的深度教学过程,首先就需要改变自身的教学方式,即从传统的教学方法转向深度教学领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历史学科的知
11、识内容作为开展深度教学的切入点,摒弃流水账式的知识讲述,而是通过一个知识要点,去剖析其背后所处的年代背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 71 所发生的历史故事,并借助背景和故事来填充相应的知识框架,进而使得初中历史课堂中的知识内容呈现更加完整。更重要的是,这种背景式、框架式的教学方式也能够深化和增强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以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年代为例,在这个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该单元视为一个整体,并将这个整体拆分成为隋朝、隋唐交替以及唐朝这三个框架,并将隋唐交替视为隋朝和唐朝两个框架之间的有效衔接,重点探究隋朝的灭亡原因和唐朝的兴盛和衰败,引导学生对
12、不同朝代的兴衰故事和历史特点进行深入感受。4.2 转变学习模式,对学科知识进行关联学习 学生学习模式的转变,既是一个被动的过程,也是一个能动的经过。其被动性就在于学生必须在遵循课堂要求和教师的引导下实现学习模式的改变;能动性则是指学生需要自主、自觉地认识到自身在历史学科学习中的问题所在,并围绕着这些学习问题做出更具备针对性的调整。从当前初中历史课堂中学生群体普遍存在的学习问题来看,他们在历史课堂中更加倾向于采用记忆的方式来进行知识的学习。因此,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适当降低历史学科学习过程中的记忆比重,而是通过知识要点之间的关联来形成理解,产生记忆。显然,在这个知识关联的过程中,学生必然需要对知识
13、要点进行深入的分析,找到不同知识内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由此,深度学习模式也就得以形成。4.3 丰富知识内容,对课堂知识进行框架搭建 在当前的初中历史课堂中,教师若是一味依赖于教材中的知识内容,就无法真正推进和落实课堂的深度教学。因此,教师就可以尝试调动其他不同的课程资源,以此来完善和补充历史课堂的教学内容,并形成相应的知识框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知识框架应当是深度教学的实施成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这些知识框架作为参照,模仿框架中的学科思路,进而搭建其个人的历史学科学习体系。由此可见,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推进深度教学的最终目标,不仅仅是要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切实提升,同时更是想要借助教师的深度教学
14、来带动学生进入到深度学习的状态之中。4.4 形成课堂互动,对课堂氛围进行深度激活 事实上,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十分关键。一方面,这是因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历史学科教学的乏味感,从而增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借助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来加深对于学生的认识和了解。教师是否足够认识和了解学生,往往也是决定课堂深度教学是否能够实现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除此之外,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课堂互动还能够对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氛围进行深度激活,这是对于现有历史课堂教学的颠覆式创新。更重要的是,在这种活跃氛围的带动下,学生和学生之间也可以开展相应的课堂互动,而
15、不必拘泥于传统的历史课堂学习模式中。4.5 进行教学检验,对教学成果做出深入评价 检验初中历史课堂中的深度教学是否有效,是否真正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质量,关键还在于教师围绕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所设计的评价机制。围绕着深度教学这一个课堂重点,教师就需要对课堂的教学成果做出深入的分析和评价,力求通过教学评价来推动深度教学成果实现进一步的转化。譬如,教师可以根据历史的知识特点,将每一个朝代或年代的知识内容集中在同一个框架中,并将每一个框架的学习视为一个课程阶段,进而针对不同的课程阶段展开相应的评价。而评价的具体内容则包括学生对于历史时间线和脉络是否清晰,学生对于重要的历史事件是否有自己的思考,学生对于某一阶段的历史时期是否具备宏观层面上的认知和理解。这些评价内容都是围绕着学生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深度学习状态所设计,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对于知识水平、能力水平的空洞、浅层评价上。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课堂中,教师应当将双减中的提质要求进一步向深度教学进行转化,借助提质要求落实深度教学,以深度教学完成提质目标。由此看来,在双减背景下,随着初中历史课堂中深度教学的不断推进,教师就能够建立起提质与深度教学之间的强关联。参考文献 1张保成.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学周刊,2022(4):77-78.2魏苑华.立足历史核心素养探索中学历史教学运用J.师道:教研,2019(5):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