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台魏晋墓出土帛书《恭、宽、信、敏、惠之道》校释.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29063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PDF 页数:41 大小:19.6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台魏晋墓出土帛书《恭、宽、信、敏、惠之道》校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高台魏晋墓出土帛书《恭、宽、信、敏、惠之道》校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高台魏晋墓出土帛书《恭、宽、信、敏、惠之道》校释.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THESILKROADTHESILKROAD总第3 9 1 期2023年第2 期线绸之高台魏晋墓出土帛书恭、宽、信、敏、惠之道校释韩高年(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甘肃广兰州730070)【摘要】帛书恭、宽、信、敏、惠之道于1 9 9 1 年末出土于甘肃省张市高台县骆驼城魏晋墓葬,现藏高台县博物馆。张掖文物一书有著录及题解,但未附发掘报告。帛书首尾有残损,文本由楷书写成,书写工整,字迹清晰,多简化字。现存8 2 行,8 0 0 0 余字,分1 2 章,每章500-600字,内容多引诗书论语等儒家经典,以阐发儒家思想为主。日本学者町田隆吉及甘肃省博物馆李永平研究员对帛书进行了初步整理研究,尤其是李永平

2、先生对帛书进行了初步释读和整理,并发表有研究文章。承蒙李先生襄助提供有关材料,笔者得以在其释读及研究的基础上,比对帛书图版,对帛书文本予以重新校读释文,注解疑难字、词,分章疏通句意。此外,还对帛书的书写格式、特殊符号、特殊印记的书写意义及形成原因做出判断。因其内容涉及“民胞物与”等观念,故于帛书文本的年代及抄写流传过程等,还需要依据其内容、体例、书体等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关键词高台魏晋墓;出土帛书;恭、宽、信、敏、惠之道;校释中图分类号】K877.9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 0 0 5-3 1 1 5(2 0 2 3)0 2-0 0 0 5-4 1【题解】高台魏晋帛书据传出自甘肃省张掖市高

3、台县骆驼城魏晋墓之中,现收藏于高台县博物馆。骆驼古城址位于高台县城西南2 0 公里的骆驼城乡,东经9 9 度3 4 分0 8 秒,北纬3 9 度2 0 分5 2秒。骆驼城始建于汉武帝元鼎年间,属表氏县,魏晋因之。东晋咸康元年,前?分置建康郡,后?因之。沮渠蒙逊迁姑臧后,仍置建康郡。北周时郡废并人张掖。唐代宗大历元年陷于吐蕃,城废。帛书恭、宽、信、敏、惠之道未见考古发掘报告,甘肃省文物局编汇馆藏一级文物甘肃卷,总登记号为6 5 2,帛书原件长3 9 厘米,宽2 5.4 厘米。张掖市文物局编撰出版的张掖文物刊登了帛书高清图版和局部放大图版,并对帛书有关信息作者简介韩高年(1 9 7 1-),男,汉

4、族,甘肃金昌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陇右文献与西北地方文化、出土文献与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早期书写与商周秦汉文学关系史研究”(2 2&ZD260)阶段性成果;甘肃省“拔尖领军人才”项目阶段性成果。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西北简帛文献中的文学史料分类辑释与研究”(18BZW075)中期成果。6THESILKROADS简帛研究进行了概要介绍:魏晋帛书1991年1 2 月,出土于高台县骆驼城遗址的墓葬区。1 9 9 6 年8 月,经国家文物局专家组鉴定,这件帛书是魏晋时期的一篇微型楷书论文,定名为恭、宽、信、敏、惠之道。帛书为长方形,长3 8 厘米

5、,宽2 6 厘米,用魏晋楷书写,首和尾均残失,共7 9 行,每行平均1 0 6 个字,帛书书写规整,字体谨严浑厚,平稳端凝,疏密匀称,一丝不苟,8 0 0 0 蝇头小字,竞无一丝错漏,时隔千年,字体仍清晰可辨,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古代政论文书写实物和微型书法艺术珍品。由于帛书出土时即已首尾残缺,张掖文物的编者将帛书命名为恭、宽、信、敏、惠之道,其依据当为第1 1 行章题“恭宽信敏惠”。日本学者町田隆吉在其甘肃省高台县出土十六国汉语文书编年一文中引用并采纳张掖文物一书对帛书的年代和命名:“公元xxx年(魏晋,年次未详)。恭、宽、信、敏、惠之道,帛书,1 9 9 1 年高台县骆驼城遗址古墓出土。”作者

6、虽言:“释文,别稿待后。”但并未见其对帛书进行释文。帛书现存82行,大部分字迹清晰,首尾各行有残损。粗略统计,帛书现约有8 0 0 0 字左右,现存1 2 章,内容多围绕论语孟子中庸中的章节或儒家提出的治国修身之道展开讨论,涉及天人关系、为政治国、人性修养、为学之道、处世之道等多个方面。帛书的书写有一定之格式,由右及左竖行书写,楷书字体。各章之间不另起行,惟于章题之前后以符号标记。由帛书图版观察,章题和重点句子的右侧有朱笔划线,很可能是阅读者留下的痕迹。另外,有4 处因书写时颠倒词序而在前后两个词之间用“S形符号标识,表明修正语序之意。还有个别几处则因为书写错误而用墨笔涂抹或修改。还有几处是因

7、为书写时漏字而在右侧方以“、”标识,并补人所漏之字。帛书现存部分计有11个章题,分别是:第6 行的而补不足,秋省敛(),第1 1 行的恭宽信敏惠,第1 7 行的生而知之者上也,第3 0 行的望之偕然之厉,第3 6 行的月无忘其所能,第4 2 行的刚毅木纳,第4 8 行的敬事,第5 7 行的下学而上达,第6 7 行求也退,故进之由也,退之,第7 3 行的在人。平均每章在500-600字左右。从各章的讨论来看,多就章题所涉德目或观点加以发挥,多引用尚书论语诗经孟子周易等儒家经典。作者熟读儒书,很有可能是一位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学者。甘肃省博物馆李永平研究员曾对帛书进行过初步的释读和整理,并在高台出土

8、魏晋“论语类帛书的学术价值及有关问题一文中,对帛书的命名、时代、内容、性质及文献价值等,提出自已的看法。认为原整理者将帛书命名为恭、宽、信、敏、惠之道不符合实际,指出:“高台帛书主要在阐明作者对论语章句的理解,但目的是“陈政,因此一方面参合着说,另外一方面也对论语章句进行着解释,定名为论语章句说解有合理性。”李先生的释文和有关研究成果,为学界进一步研究帛书提供了很好的基础,也是笔者对帛书进行校释和注解的前提。2 0 1 6 年冬天,承蒙李永平先生惠赠有关资料和研究成果,笔者得初见帛书。之后笔者反复比对阅读帛书图版与李先生的释文,颇多心得。其间也曾多次与李永平先生请教和交流,尤其是对帛书发现过程

9、和时代确定方面,得其帮助最多。笔者此篇校释,就是在李永平先生释文的基础上,反复比对帛书图版而撰成。与“李释本”相比较,笔者所做的工作和不同于前述诸家的观点主要有以THESILKROAD第1 行THESILKROAD总第3 9 1 期2023年第2 期下几个方面:第一,校改和纠正“李释本”中的误释、漏释,并作注予以说明;第二,对“李释本”中存在的不太恰当的断句问题予以校正;第三,对帛书各章中的疑难字、词进行注解,既解释词义,疏通句意,也标明出处。以明确帛书各章的中心要义,及其阐释讨论的文献依据、学派归属。第四,反复阅读帛书图版,对帛书的书写格式、特殊符号、特殊印记的形成和意义等,予以判断说明。第

10、五,因为帛书标题的出处不仅出自论语,而且出自孟子中庸等儒家经典,因此帛书命名,仍从初释者作恭、宽、信、敏、惠之道。第六,帛书初释者及前述诸家均以为此帛书出自魏晋墓,故确定其时代为魏晋之时。然笔者至今未见到正式发表的关于帛书出土细节的考古报告,加之帛书第1 4行“民胞物与”一词,在传世文献中最早见于北宋张载西铭:“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因此,对于帛书的时代,仍需依据文献和书体等要素,谨慎考论。【校释】怠笑辞,心不诚而美自习,则邪妄谁(诞?)引,乃足以知天秉彝,物则之良 2 ,志学之后 3 ,必有不可等之,学焉惟1乃:是。知天

11、:了解天命。论语子罕:“子畏于匡,日: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秉彝:遵循天地万物之规律。诗大雅民:“民之秉彝,好是懿德。”毛传“彝,常。”郑玄笔“秉,执也民所执持有常道。”持有常道。2物则:事物的规律。3志学:即“有志于学”。语出论语为政:“子日:吾十有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清刘宝楠论语正义:“白虎通辟雍篇:“古者所以年十五人大学何?以为八岁毁齿,始有识知,人学学书计。七八十五阴阳备,故十五成童志明,人大学,学经术。故曲礼日:“十年日幼学。”论语日:“吾十有五

12、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则十五者,人大学之年。尚书大传言人大学,知君臣之仪,上下之位。礼小戴有大学篇,始致知格物”,终治国平天下,皆所谓大节大义也。夫子生知之圣,而以学知自居,故云志于学。志”如志于道 之志”。”第2 行一念有当然之则,道在君臣父子 1 ,本有一定之。苟无矣,以充乎内,则百体口属,旷官者伦类 2 ,皆为虚位也,兹则道之所在,即为志之所专,绝不知天壤间更有何事焉,可以移吾之志也,口趣口1君臣父子:指君臣、父子之间的关系。论语颜渊:“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韩非子解老:“礼者,所以貌情也,群义之文章也,君臣父子之交也,贵贱贤不肖之所以别也。中心怀而不谕

13、,故疾趋卑拜而明之;实心爱而不知,故好言繁辞以信之。2旷官:即空居官位而无所事事。也指因所任非人而使官位形同虚设。尚书皋陶谟:“无旷庶官,天工人其代之”。孔安国传:“旷,空也。位非其人为空官。”北史张普惠传:“若不言所难言,谏所难谏,便是唯唯,旷官尸禄。THESILKROAD8S简帛研究3移吾之志:改易我的志向。移,转移,改变。3移吾之志:改易我的志向。移,转移,改变。第3 行进于守夫,然可得言所旧矣,旧者何?盖行此道而有得于心者,德也。一举念而常存顾 1 ,一举足而如质帝天 2 ,拳拳服膺 3 则宅吾心。以内敛之功,自不授万物以见扰之柄,所谓敦行不息 4 ,日起有功者,此1顾緹(shi):指

14、敬奉、顺天命。语出尚书太甲上:“先王顾天之明命,以承上下神。”孔传:“,是也。言敬奉天命,承顺天地。”孔颖达疏:“说文云:顾,还视也。与是,古今之字异,故变文为是也。言先王每有所行,必还回视是天之明命。”礼记大学:“太甲日:“顾天之明命。”郑玄注:“犹正也。”2举足:抬脚,指人的言行。语出后汉书窦融传:“方蜀汉相攻,权在将军,举足左右,便有轻重。”3拳拳服:指坚定地持守善道。礼记中庸:“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王先谦续古文辞类纂例略:“生平于师友小善,拳拳服膺,附书简端,以志永矢。”4敦行不怠:努力践行而不懈怠。出自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15、”第4 行薄也。斯诚卓立而不回者兴 1 ,虽然,犹未底乎安也!而底于安,夫然可得言所依矣。依者何?盖心复而至于终全者,仁也。不违于终食之间 2 ,亦不离于终身之久 3 ,从容邃养则心与相安。即具众理之纯备 4 ,而理与心相洽 5 ,自有1卓立:卓然而立,指才能突出。汉书景十三王传赞:“夫唯大雅,卓尔不群,河间献王近之矣。”2终食之间:指日常生活之中。语出论语里仁:“子日: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者,邢疏:“言仁不可斯须去身,故君子无食顷违去仁道

16、也。案:终食之间,常境也;造次颠沛,变境也。君子处常境,无须奥之间违仁,故虽值变境,亦能依于仁行之,所以能审处富贵,安守贫贱也。此君子,是仁者安仁也。”3终身之久:指一生奉行仁义而不改易其志。4纯备:指人的德行精粹完备。尚书正义尧典引马融日:“威仪表备之钦,照临四方谓之明,经纬天地谓之文,道德纯备谓之思。5理与心相洽:天理与人心相契合,即天人合一。朱熹周易本义:“心与理会,乾之事也。”第5 行所谓七日来复 1 ,三月不违者 2 ,此耳。庶道德之实获我心者 3 ,又何难相引而日深也,斯口统精粹,以精者兴,若是,树德依要,必自志道始。使学非有以端其基,则其功之口也,为无本,矢两可之见,究难存主之神

17、,无择执之功 4 ,何以见性情之正,营终1七日来复:七天完成一个变化周期,乾卦六阳交,卦始消去一阳,至坤六阳尽去,至复一阳重见于下。乾阳经七变,终于由消转为复。又因乾阳取象为日,故说七日来复。周易复卦:“反复其道,七日来复。”象日:“反复其道,七9THESILKROADTHESILKROAD总第3 9 1 期2023年第2 期线调之呦日来复,天行也。,2三月不违:指颜回对仁德的持守十分坚定。论语雍也:“子日: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3实获我心:得到我的心。卫风绿衣:“我思古人,实获我心。”毛传:“古之君子,实得我之心也。”郑玄云:“古之圣人制礼者,使夫妇有道,妻妾贵贱,

18、各有次序。”4择执之功:指排除外在干扰的修养功夫。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中庸:“乃其籍择执之功,己千已百而后得者,必于私欲之发,力相遇關,使之出而无所施于外,人而无所藏于中。”第6 行利欲以熏心 1 ,犹恭,必有以止。其始而后为之。进目精察力行 2 ,固当积小以高大,而固诚,尤贵安宅以利用。成性存,存于此息,安静以致远 3 。由是而游艺 4 ,又可进言矣!而补不足 5 ,秋省敛 6 ()不足者,先补于春,可进夫省敛焉,夫补行于春,正欲民无不足也1利欲以熏心:被利益冲昏了头脑。黄庭坚赠别李次翁:“利欲熏心,随人翁张。2精察:仔细察看。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二十八年:“太子为政精察,而中常侍宗爱,性险暴,

19、多不法,太子恶之。”王守仁大学问:“吾心之良知,自有以详审精察之,而能虑矣。3安静致远:即宁静致远。诸葛亮诚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4游艺:即优游于六艺之学。论语述而:“子日:“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集注:“志者,心之所之之谓。道,则人伦日用之间所当行者是也。知此而心必之焉,则所适者正而无他歧之惑矣。据者,执守之意。德,则行道而有得于心者也。得之于心而守之不失,则终始惟一而有日新之功。依者,不违

20、之谓。仁,则私欲尽去而心德之全也。功夫至此而无终食之违,则存养之熟无适而非天理之流行矣。游者,玩物适情之谓。艺,则礼乐之文射御书数之法,皆至理所寓而日用之不可阙者也。朝夕游爲以博其义理之趣,则应务有余,而心亦无所放矣。5补不足:指接济贫困百姓。此章章题出自孟子告子下:“孟子日:“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今之诸侯,五霸之罪人也。今之大夫,今之诸侯之罪人也。天子适诸侯日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日述职。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人其疆,土地辟,田野治,养老尊贤,俊杰在位,则有庆,庆以地。人其疆,土地荒芜,遗老失贤,克在位,则有让。6秋省敛:指天子巡狩时察看秋天的收成。说文“敛,收也。”周礼夏官人:“既

21、射则敛之。”注:“敛,藏也。”孟子梁惠王下:“天子适诸侯日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日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孙爽疏:“言天子、诸侯出,必因王事,有所补助于民,无非事而空行者也。春省耕,补未之不足。秋省敛,助其力不给也。第7 行民而又春省焉,不加意于敛哉!且夫益寡者既不废乎三春 ,而升谷者终必获于九秋 2 ,此小民之有庆,而亦大君之鸿恩也。盖玉粒出太仓 3 ,夙乃协巽 4 ,而金栗遍草野,年皆乐丰。THESILK ROAD10S简帛研究钜得日尽力于东作者,遂不可慎审于西成也哉!如巡狩述职 5 ,无非1三春:即春天,常与“九秋”对举。张协七命

22、:“晞三春之溢露,九秋之鸣。”谢灵运善哉行:“三春澳敷,九秋萧索。2九秋:即秋天。在古代诗文中常与“三春”对举。杜甫月:“酌娥寡,天寒奈九秋。3玉粒:粮食。古代有“桂薪玉粒”之说战国策楚策三:“苏秦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谈卒,辞而行。楚王日:“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不肯留,愿闻其说。对日: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难得见如鬼,王难得见如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见帝。,”4夙:夜晚。诗经召南采蔡:“被之僮僮,夙夜在公。”晋书刘毅传:毅夙夜在公,坐而待旦。”协巽:即和风。国语周语上:“馨告有协风至。”韦昭注:“馨,乐大师,知风声者也。协,和也。风气和,时候至也。立

23、春日融风也。”三国志曹植传:“臣闻天地协气而万物生。”周易巽为风。“夙”疑当作“风”。5巡狩:指天子每年到地方巡视。尚书尧典作“巡守”,意为天子巡行视察诸侯为天子所守之疆土。孟子梁惠王下:“天子适诸侯,日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第8 行民事 1 也。夫民事岂仅春耕而已哉!盖先王?素薄税敛,无非为农夫,服田力稽 2 ,乃亦有秋计也。虽然,春耕之有不足者已省之,必先补之。天子补于畿内 3 ,则畿内之民无不足也。诚思劝百姓老贵在薄敛甲望西畴而上角梦4 有硕民事 1 也。夫民事岂仅春耕而已哉!盖先王?素薄税敛,无非为农夫,服田力稽 2 ,乃亦有秋计也。虽然,春耕之有不足者已省之,必先补之。天子补于畿内

24、 3 ,则畿内之民无不足也。诚思劝百姓者,贵在薄敛,望西畴而占鱼梦 4 ,奚有硕鼠之忧 5?诸侯福于国1民事:百姓之事。尚书太甲上:“惟嗣王不惠于阿衡。伊尹作书,日:先王顾緹天之明命,以承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无轻民事惟难,无安厥位惟危,慎终于始。,”孟子。滕文公上载:“滕文公问“为国。孟子日:“民事不可缓也。2服田力稽:从事农业生产。尚书盘庚上:“若农服田力稽,乃亦有秋。3内:王都及其周围千里以内的地区。周礼夏官职方氏:“凡邦国,千里封公。”郑玄注:“周九州岛岛之界方七千里,七七四十九,方千里者四十九,其一为畿内,余四十八,八州各有方千里者六。”蔡独断:“京师,天子之畿内千里,象日月,

25、日月次千里。”4占鱼梦:梦到鱼是丰收的吉兆。此句典出诗经小雅无羊:“牧人乃梦,众维鱼矣,维旗矣。大人占之,众维鱼矣,实维丰年。维旗矣,室家凑凑。”方玉润诗经原始小雅无羊谓:“借占梦以为丰年之兆耳。5硕鼠之忧:指贪图百姓财物的官员。魏风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汝,适彼乐土。”第9 行中,则国中之民无不足也。试思清官测(侧)者,必去聚敛,南亩而歌狼戾 1 ,奚有群羊之叹 2 。久若是,补民之不足也 3 ,为春计,居秋计哉!盖补之者君,而所以口得其补者民也,以故幸。春日迟迟 4 ,乐其耕之泽泽 5 ,行庆者而膏泽遍及,谁虑君恩之不下?究抑敛之口1嗑南亩:即彼南亩,送饭给

26、向阳的田野干活的人。诗翻风七月:“同我妇子,彼南亩。”朱熹诗集传:“,饷田也。”歌狼庆:疑当11THESILKROADTHESILKROAD总第3 9 1 期2023年第2 期統绸之路作“歌狼跋”,翻风狼跋日:“狼跋其胡,载其尾。公孙硕肤,赤鳥几几。狼其尾,载跋其胡。公孙硕肤,德音不瑕。,2群羊之叹:因饥饿而叹息。语出诗经之小雅茗之华:“羊坟首,三星在留。人可以食,鲜可以饱。”朱熹诗集传:“羊,羊也。坟,大也。羊则首大也。留,简也。留中无鱼而水静,但见三星之光而已。言饥馕之余,百物雕耗如此,苟且得食足矣,岂可望其饱哉!”又引陈氏日:“此诗其词简,其情哀。周室将亡,不可救矣。诗人伤之而已。”3补

27、民之不足:指周济贫困百姓。孟子梁惠王下:“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国语越语:“去民之所恶,补民所不足。”4春日迟迟:春天的时光温暖而迟缓。诗经翻风七月:“春日迟迟,采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毛传:“迟迟,日长而暄也。”小雅出车:“春日迟迟,卉木姜妻。仓庚嘴嘴,采蔡祁祁。”5其耕之泽泽:形容土地润泽松散。语出诗经周颂载:“载茭载,其耕泽泽。千耦其耘,隔。”第1 0 行民,而注意于欲敛者,君也。值秋风之凄凄,歌其获之控 1 ,夙驾者而桑田。出税不至,民莫之塞上闻,夫然秋少而敛也省之。乌容辞哉!风吟纳禾 2 ,丰凶所攸分矣,省之哉!于足中省其不足,且于不足中省其足,非止补偏敕敷已也,

28、而丰凶洞悉于胸中,周颂纪来牟 3 ,盈歉所攸殊省1获之控控:收割庄稼的声音。诗经周颂良帮:“获之,积之栗栗。其崇如埔,其比如栉,以开百室。2翻风吟纳禾:翻地的风谣歌咏秋天的收获。诗经翻风七月:“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3周领纪来牟:周颂记录了人们对壮实饱满的麦种的赞美。周颂臣工:“于皇来牟,将受厥明。”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释日:“因为麦种好,将要获得丰收。第1 1 行之哉。于一家之不足者,省之至;且于万室之不足者,省之切。非徒小补秋思已也,而盈周知于怀来 1 ,于是省其敛焉,将亦补其不足乎!进观伤不给,则与补不足者,均所以为民也夫。恭宽信敏惠 2 圣人切指为仁之目,皆心所具之理也,夫以务外

29、者求仁,或虚而不实。1盈:丰收和歉收。怀来:怀柔远方而使来归顺。左传宣公十七年:“为是犯难而来,吾若善逆彼以怀来者,吾又执之,以信齐沮,吾不既过矣乎?”2此句为帛书的章题,表明以下主要内容是讨论儒家“恭、宽、信、敏、惠”五种德目及其与仁德之关系。论语阳货:“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日: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请问之。”日:恭、宽、信、敏、惠。恭则不,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程树德论语集释:“行是五者,则心存而理得矣。于天下言无适而不然,犹所谓虽之夷狄不可弃也。五者之目,盖因子张所不足而言耳。任,倚仗也。又言其效如此。第1 2 行子以恭、宽、信、敏、惠勉爲。心在是 1 ,即仁

30、在是关。告子张日 2 :仁,人心也。3 苟无理以THESILKROAD12S简帛研究定,则心以虚器耳。心,天理也 4 ,,推本心以推之,则理皆口矣,必以可据者,退之而爲,冀存诸心,即为涵养之纯,蜜措诸世,即为天理之流行也已,口(而)子问五者之目,要皆仁之所发也。天1心在是:仁心在此,指人不失其恭、宽、信、敏、惠的意识。心,本指人的心脏,也指人的心思、意念,后引申为一个哲学上的范畴。诗小雅巧言:“他人有心,予村度之。”孟子告子上:“此之谓失其本心。”陆九渊象山全集杂说:“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王守仁传习录:“天下无心外之物。”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言心言性,言天言理,俱必在气上说,若无气

31、处则俱无也。2子张:春秋末陈国人,颛孙氏,名师,字子张,孔子弟子。提出“士见危知命,见得思义。”等观点,并主张“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不能”(论语子张)。3此句出自孟子告子上:“孟子日: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4 天理:自然法则。庄子天运:“顺之以天理。”韩非子大体:“不逆天理。第1 3 行下无离事之心,亦无离心之事。诚之于思,而欲不口者,万善之推有本也。日用之,恒体之,皆精微之理,是可历指其目焉。其一在于恭,所谓敬以直内者非也,则比日之口(荧),凝目,特初非欲盛气以凌人 2 。苟于气象,内有一时之跛倚 3 ,即于心性中昭无限之缺陷。故重威。学1天下无离

32、事之心:指世界上不存在脱离了外在事物的意识,也不存在完全脱离人的意识的事物。2盛气凌人:亦作“盛气临人”。谓以骄横压人。楼钥敷文阁学士宣奉大夫汪公行状:“时户部侍郎李公椿年建议行经界,选公为龙游县覆实官,约束严峻,已量之田隐藏亩步,不以多寡率至配,盛气临人,无敢件者。”元诗纪事赵孟俯引元杨载赵孟俯行状:“(叶)李论事厉声色,盛气凌人,若好已胜者,刚直太过,故多怨焉。3跛倚:偏倚,站不正。礼记礼器:“有司跛倚以临祭,其为不敬大矣。第1 4 行固制于外,以养于中,而吾心之神明其常定也 2 ,奚尝失之戏豫耶 3?其一在于宽 4 ,所谓民胞物奥(与)者非耶 5 ,则比日之宽猛兼济 6 。初非邀含宋之令

33、誉 7 ,苟狭隘为念 8 ,而无一体之怀 9 ,即刻薄存心,何有广大之庆 1 0 ,故件包不遗,厚以待人,而不流于苛。而吾心之休 ,和其常舒1养于中:涵养于内心。中,指内心。孟子.尽心上:“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2神明:指人的精神活动。苟子劝学:“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爲。”易系辞下:“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变,以通神明之德。”孔颖达疏:“万物变化,或生或成,是神明之德。”孝经感应:“天地明察,神明彰矣。”唐玄宗注:“事天地能明察,则神感至诚而降福佑,故日彰也。”定:稳定。3奚尝:犹言何曾,表示反问语气。戏豫:轻慢而贪图安逸。4宽:宽厚。5民胞物与:天下之人都是同胞,世间

34、万物皆为朋友,用以表示仁爱之至,关心和同情。张载13THESILKROADTHESILKROAD总第3 9 1 期2023年第2 期統绸之呦西铭:“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与,赞同。论语先进:“夫子然叹日:吾与点也!6比日:譬如太阳。宽猛相济:包容与严厉相结合。论语述而“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论语卫灵公:“子日:“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9 97含宋之令誉:可能是指“丁氏穿井”的寓言。疑不能明。吕氏春秋:“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日:吾穿井得

35、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日: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8念:想法,观点,思想9一体之怀:或即“一体之性”。10广大之庆:犹言心胸广大之喜。方广大庄严经:“除断贪橋慢结使一切烦恼,生广大心踊跃欢喜住安隐乐。11吾心之休:我内心安静,没有杂念。休,息也。第1 5 行也。美尝失之残忍耶?始终不易之谓信 1 ,一行虚而百行尽属错,为是务变通,而不失其正当。掠充而力求其大,不必指以天日,而大1 入之真诚,不伴于匹夫之小谅 2 。则巧诈无所施于外,而天性有以宰于中,所以仁本至无妄也。自强不息之谓敏 3 ,一念息而全

36、体皆为间1始终不易:指一以贯之,从始至终不改变。周书苏湛传:“臣自惟言辞不如伍被远矣,然始终不易,窃谓过之。2小谅:小事情上的信用。后汉书皇甫嵩朱傷传:“蹈匹夫之小谅,卒狼虎口,为智士笑。3自强不息:积极向上而不停息。周易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第1 6 行第1 6 行断。是以不免于形迹,着忧勤而独于精神见勇决。不必还,道岸而盲之来复 1 ,亦不顾之精勤 2 ,则私意无恭于方寸,而至理充周于一身。所以仁贵,终食无违也,仁民爱物之谓惠 3 ,一念偏而人已难为同。原是以举一世,而出于水火之中,尽斯人而登之席之上 4 ,不必结以私1来复,往返;去而复来。周易复卦日:“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

37、也。2不:不仅,何止。尚书周书多士:“尔不克敬,尔不不有尔土,予亦致天之罚于尔。”后汉书冯衍传:“四垂之人,肝脑涂地,死亡之数,不太半。”顾:顺天命。尚书太甲:“先王顾天之明命,以承上下神。”孔传:“顾谓常目在之,是也。言敬奉天命,承顺天地。”孔颖达疏:“说文云:顾,还视也。与是,古今之字异,故变文为是也。言先王每有所行,必还回视是天之明命。”后以“顾”指敬奉天命。精勤:专一勤勉。后汉书冯勤传:“以图议军粮,在事精勤,遂见亲识。”世说新语术解:“惰通道,甚精勤。3仁民爱物之谓惠:此句解释“惠”,意谓关注人尊重人,先人而后物,就可称之为惠。语出孟子尽心上:“君子之于物也,爱人而弗仁;于民也,仁之

38、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说文:“惠,仁也。”周书谥法:“爱民好与日惠。柔质慈民日惠。”论语公冶长:“其养民也惠。”孟子滕文公上:“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THESILKROAD14S简帛研究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是故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孔子日:大哉,尧之为君!惟天为大,惟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為!君哉,舜也!巍巍乎,有天下而不与焉!尧舜之治天下,岂无所用心哉?亦不用于耕耳。”韩非子内储说上:“夫慈者不忍,而惠者好与也。4席:席,泛指卧席。周礼天官玉府:“掌王之燕衣服、席、床第、凡亵器。”郑玄注引郑司农日:“席,单席也。”贾公彦疏:“席者,亦燕寝中卧席司农云单席”,则卧之

39、章席。”第1 7 行而覆载之同莅,不等于验虞之小补门,则恩泽之所沛,即为善长之独洁,所以仁人好生如天也。夫仁之取数甚多,而吾日之目容,为我躬行自具。所以,古之仁人内省常,心之所专注,即为仁之所周获也。由是而为仁之效,可进言矣。“生而知之者上也”至“次也”2 ,知有得于天之1驹虞:神话传说中的兽名。说文:“虞,驹虞,白虎黑文,尾长于身,仁兽,食自死之肉。”补:指缝补完整的衣服。说文:“补,完衣也。吕氏春秋顺说:“田赞衣补衣。2此下为专门发挥“生知”与“学知”之别。论语季氏:“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第1 8 行者,非学无以继其后也,夫生知者

40、天也,学知者人也 2 ,以人胜天 3 ,故其知则一,岂得日相去甚远乎?且天下不思而得者 4 ,能有几人哉?下此则不能无于学。故其安资深,何不可朝发于清明之岁乎!盖理之将显,虽本一赞而完,人之安勉,不无两歧。即其性安,匪遥者要,自谓皆讨论中来也 5 1生知者天也:生下来就知道的是天赋异烹。论语季氏:“孔子日: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孟子尽心上:“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2学知者人也:学而知之的是常人。出自论语季氏,孟子尽心上:“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41、。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孟子是把孔子的“不学而知”“学而能知”的思想进一步发挥,延伸到人之本性方面去了,并由此引出人性本善的论断。3以人胜天:原指“制天命而用之”,帛书中指以“学知者”胜过“生知者”。苟子天论:“从天而颂之,敦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熟与应时而使之?因物而多之,熟与骋能而化之?4不思而得:指经过人的思考而得物之理孟子告子上日:“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此天之所与我者。先拉乎其大者,则其小者弗能夺也。此为大人而已矣。5讨论:交换意见。语出论语宪问:

42、“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何晏论语集解引马融日:“讨,治也。禅谌既造谋,世叔复治而论之,详而审之也。”晋书司马彪传:“彪乃讨论众书,缀其所闻,起于世祖,终于孝献,编年二百,录世十二,通综上下,旁贯庶事,为纪、志、传凡八十篇,号日续汉书。”第1 9 行今天,气极清质极粹 1 ,非驾乎!下学上达之THESILKROADTHESILKROAD总第3 9 1 期2023年第2 期絲绸之上而为生知者哉 2 !彼其聪明独擅能觉心之理 3 有贯通而无口口口口口口之口口。万事万物之理,而所皆选以其分能为,并此疑哉!天纵其姿夫,其所分能为,而从知遥矣。谁与齐驱?抑神独异口 4 1气极清:气之清轻上升者为

43、天。质极粹:指天空极纯净。以上都是形容自然之天的特性。2下学上达:指学习人情事理,进而认识自然法则。论语宪问:“子日: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此句是说“下学上达”之“上”即指生而能知之人。第2 0 行弟201觉理之与心有浑合而无间隔,故不仅形与之而直 1 ,神与之孚合 2 ,上下古今之道而悉省。此其以原欲以生其安,斯哉!坐照如神 3 ,因为特立而独行 4 ,而复知茫哉!世无下此省学乎?使天下皆生而知者,则不可学也。无如不皆生知也,学之可或缘(?)乎,故知必所生与!1此句所缺一字,李永平先生原释为“显”。此处存疑。形:指的是外壳(表现形式);“形”是躯体,“神”是灵魂;“形”是载体,“神”

44、是思想。显,见也。尔雅注:“显,明见也。”直:不弯曲。2神:内核(精气神韵)。孚合:同“符合”,谓与符命、符兆相合。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时议郎耿育疏言陛下圣德盛茂,所以符合于皇天也。”魏书天象志序:“今以在天诸异咸人天象,其应征符合,随而条载,无所显验则阙之云。,3坐照:不须劳动神思,万象都一目了然。棋经:“夫围棋之品有九。一日人神,二日坐照,三日具体,四日通幽,五日用智,六日小巧,七日斗力,八日若愚,九日守拙。4特立独行:是指人有与常人不同的观念与行为。语出礼记儒行:“过言不再,流言不极;不断其威,不习其谋。其特立有如此者”。礼记正义儒行孔颖达释为:“世治不轻,世乱不沮,同弗与,异弗非也

45、。其特立独行有如此者。士之特立独行,适于义而已,不顾人之是非,皆豪杰之士,通道笃而自知明者也。第2 1 行学。若然,而人即以上与次为断,事理之实通 1 ,虽即始见终,而上下达 2 于强始充之量,故穷而间之义业。盖乃以广一日之见闻,则触类引伸 3 ,几无所滞。而新机愈出,许生知此逸获,不许生知以独闻 4 ,由扩充而渐得其统备 5 ,向为彼之给,充入周者,今为我之毕照遗也。1事理,事物的内在规律。管子版法:“慎观终始,审察事理。”文心雕龙杂文:“仲宣七释,致辨于事理。2上下达:即上达下达。论语宪问:“君子上达,小人下达。”上达,谓士君子修德养性,务求通达于仁义。谓上知天命。上进,向上发展。谓下情达

46、于君上。3触类:指掌握某一规律可推知同类事物的规律。周易系辞上:“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4生知:即生而知之,指不通过后天学习天赋异慕。论语季氏:“生而知之者上也。”葛洪抱朴子学:“人理之旷,道德之远,阴阳之变,鬼神之情,缅渺玄奥,诚难生知。”独闻:独立辨听。淮南子泛论训:“必有独闻之聪,独见之明,然后能擅道而行矣。5扩充:扩展充实。孟子公孙丑上:“知16THESILKROAD简帛研究皆扩而充之矣。”统备:系统完备。荀子劝学:“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爲。”“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爲。第2 2 行知无二理,然而其苦殊焉矣。真积之功能 1 ,亦匪朝伊功,而未会于达化穷神之体,故汇粹百戴(代)

47、之功也。巧,因识彼境无所止,而佳境日闻 2,让生知以先得,不让生得以独能,由勉强而渐进于从容3。昔为彼之穷神达化者,今为(我)之忍心觉悟困,虽学有同归,然(而)我(?)1真积:指学问或德行方面深厚的积累。荀子劝学:“真积力久则人,学至乎没而后止也。”功能:指事物的作用或效能。汉书宣帝纪:“五日一听事,自丞相以下各奉职奏事,以傅奏其言,考试功能。2佳境:指事物发展的上升阶段。晋书顾恺之传:“恺之每食甘遮(蔗),恒自尾至本,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3勉强:尽力去做。礼记中庸:“或勉强而行之。”汉书刘向传:“勉强以从王事。”从容:悠闲舒缓,不慌不忙。尚书君陈:“宽而有制,从容以和。”庄子秋水:“鱼出

48、游从容,是鱼之乐也。”司马相如长门赋:“下兰台而周览兮,步从容于深宫。”【4 忍心:指下决心。语出诗大雅桑柔:“惟彼忍心,是顾是复。”觉悟:觉醒。荀子成相:“不觉悟,不知苦,迷惑失指易上下。”第2 3 行逸分爲矣。达谐之难(惟)骤也,苟其口稽之见,而即为纯粹之归矣。可知豪口而无疆,诞降使稽古 1 ,形迹之隅内也 2 。苟化其挤之功,而即为口之域矣。可知颖悟而独绝 3 ,在神化亦在人为。惜乎!天下不皆生知学知之人也,大抵多困者耳,特口学焉,虽困亦何作?为之者1稽古:考察古代的事迹,以明辨是非,总结经验,为今所用。尚书尧典:“日若稽古帝尧,日放勋,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孔注:

49、“若,顺;稽,考也。能顺考古道而行之者帝尧。2隅内:房屋四角之内。3颖悟:聪明。晋书王戎传:“戎幼而颖悟,神彩秀彻。”独绝:指才能等高出于众人之上。第2 4 行疾,用之者舒 1 。为用又贵疾,舒财已节其流矣 2 。夫为不疾用不舒,非生财之道也。为用稽以疾舒 3 ,生财不节其流乎?尝闻道于者,口使节用,此所以立国本也,亦即所以厚国储 4 。盖力役有歌返之兴 5 ,而月令不违丰亨永庆 6 。物产有盈虚之数,而出纳不各节俭,可1舒:速度迟缓,和疾相对。礼记乐记:“屈伸俯仰,缀兆舒疾,乐之文也。”汉书刘向传:“异有小大稀稠,占有舒疾缓急,而圣人所以断疑也。2节其流:财政上节省支出。苟子富国:“节其流,

50、开其源。3此句意谓在财政支出方面考之以疾舒缓之节。【4 国储:国家的财政储备。5力役:劳役,古代征赋的一种。孟子.尽心下:“有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6月令:古代依据每月的气候和物候安排农时的文献。周书中有月令,大戴礼中有17THESILKROADTHESILKROAD总第3 9 1 期2023年第2 期线调之路夏小正,礼记中有月令,吕氏春秋有“十二纪首”,均为月令类文献。丰亨:丰收之象。易丰:“丰亨。王假之。”又豫:“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民服,豫之时义大矣哉。”本谓富饶安乐之太平景象。也指好大喜功,奢侈挥霍。文入天成。饶安乐之太平景象。也指好大喜功,奢侈挥霍。第2 5 行风愿吹幽衣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