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红火蚁入侵贵州风险分析及防控对策.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28391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0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火蚁入侵贵州风险分析及防控对策.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红火蚁入侵贵州风险分析及防控对策.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红火蚁入侵贵州风险分析及防控对策.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红火蚁入侵贵州风险分析及防控对策.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红 火 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属 膜 翅 目(Hymenopter)蚁科(Formicidae)切叶蚁亚科(Myr原micinae)火蚁属(Solenopsis),是全球公认的百种颇具危险入侵物种之一,也是我国农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红火蚁取食农林作物和苗木,咬食根系,严重时造成农林作物大量损失;为害公共设施,甚至叮蛰人畜,人被叮蛰后会出现过敏反应、红肿瘙痒,甚至休克1。该虫原分布于南美洲巴拉那河流域,20 世纪 30 年代入侵美国南部2,现已在全球 24 个国家和地区发生为害。我国 2003 年在台湾桃园和嘉义地区首次发现红火蚁3,4,随后在广东、广西、福建、海

2、南、湖南、江西、云南、贵州、四川、江西、浙江等省区发现5。2015 年在贵州首次发现红火蚁,目前已有 9 个市(州)零星发生,为害重,传播扩散速度快,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人民生命安全。贵州省为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位于长江经济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文化、旅游、农业发展迅速,国内外贸易和人员往来活动频繁,红火蚁随交通工具和人员携带种苗、绿化苗木、草皮、土壤、货柜等传入风险越来越大。同时,贵州与四川、广西、云南、湖南、重庆等红火蚁疫区毗邻,疫情新增不断,红火蚁从省外或省内疫区传入扩Risk Analysis and Control of Solenopsis invict

3、a in Guizhou ProvinceREN Ke-liang1,FAN Gang-qiang2,ZHANG Hui3,JIAO Ming-yao4,LI Si-mei5,JIANG Zhao-chun4*(1.GuiyangPlantProtectionandQuarantineSitation,Guiyang550081,China;2.QiandongnanPrefecturePlantProtectionandQuarantineSitation,Kaili556000,China;3.AnshunPlantProtectionandQuarantineSitation,Anshu

4、n561000,China;4.GuizhouPlantProtectionandQuarantineSitation,Guiyang550001,China;5.Qianxinan Prefecture Plant Protection and Quarantine Sitation,Xingyi 562400,China)Abstract:Solenopsis invicta is a major pest that poses a serious threat to public facilities,agricultural andforestry production,and hum

5、an safety.It was internationally listed as one of the most destructive and aggressiveinvasive organisms.Through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inciple of pest riskanalysis(PRA)in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for Phxtosanitary Measures(ISPM),a multi indicator comprehens

6、iveevaluation system was used to comprehensively evaluate the invasion risk of S.invicta in Guizhou by analyzing thepossibility of its entry,colonization,and diffusion,as well as the impact and difficulty of hazard management.The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risk value of S.invicta invading Guizhou was

7、 2.14,which was a high-risk pest and re原quires corresponding risk management in the quarantine of various transportation arteries in Guizhou.Key words:Solenopsis invicta;Guizhou;Risk nanlysis;Control摘要:红火蚁是一种严重威胁公共设施、农林生产和人类安全的重大害虫,在国际上被列为极具破坏性和攻击性的入侵生物之一。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依据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ISPM)中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原

8、则,利用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通过分析该虫进入、定殖和扩散的可能性,以及危害影响和危害管理难度等,对红火蚁在贵州的入侵风险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红火蚁入侵贵州的风险值为 2.14,属高度风险的有害生物,需在贵州各交通要道检疫中实施相应的风险管理。关键词:红火蚁;贵州;风险分析;防控对策中图分类号:S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631(2023)04-0061-05收稿日期:2022-07-20基金项目: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黔科合支撑 2019 2409 号)作者简介:任轲亮(1984-),男,贵州盘州人,农艺师,主要从事植物保护技术研究。E-mail:。通讯作者:江兆春(1984

9、-),男,贵州贵阳人,正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植物保护技术研究。E-mail:。任轲亮1,范刚强2,张慧3,焦明姚4,李思梅5,江兆春4*(1.贵阳市植保植检站,贵州贵阳550081;2.黔东南州植保植检站,贵州凯里556000;3.安顺市植保植检站,贵州安顺561000;4.贵州省植保植检站,贵州贵阳550001;5.黔西南州植保植检站,贵州兴义562400)红火蚁入侵贵州风险分析及防控对策DOI:10.12148/hbnykx.20230036河北农业科学,2023,27(4):61-65,82Journal of Hebei Agricultural Sciences编辑杜晓东河北农业科学

10、2023 年散的风险较高。因此,分析红火蚁在贵州的入侵风险,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控策略,对减轻红火蚁扩散为害损失,保护生态环境和公共设施,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意义重大。目前,我国已有四川、浙江、安徽、云南、广西、北京、福建等红火蚁入侵风险分析的报道1,6耀12,并制定了适合当地检疫风险的防控策略,科学有效地阻截了红火蚁的扩散为害。但截至目前,有关红火蚁在贵州的检疫风险分析尚未见报道,防控对策研究更是甚少。根据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ISPM)规定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程序,对红火蚁在贵州的风险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提出防控对策,以期为科学实施检疫措施提供参考。1材料与方法1.1材料来源数据和文

11、献材料均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官方网站和 CNKI 数据库,以及 2015耀2019 年贵州省植物检疫机构对红火蚁发生为害的调查数据。1.2分析方法依据 ISPM 规定的 PRA 程序,参照蒋青等13的有害生物危险性评价分析方法,运用多项指标综合评估体系,对红火蚁在国内外分布情况、潜在为害性、定殖扩散的可能性、寄主植物的经济重要性、风险管理难易度5个一级指标以及多个二级指标(表 1)赋值,依据赋值结果,计算评判指标赋值分(P)和综合风险值(R):P1=2P2=0.6P21+0.2P22+0.2P23P3=Max(P31,P32,P33)P4=P41伊P42伊P43伊P44伊P455姨P

12、5=(P51+P52+P53)/3R=P1伊P2伊P3伊P4伊P55姨表 1有害生物危险性的指标评判标准Table 1Criteria for assessing the risk of pest评判标准国内无分布,P1=3;国内分布面积占 0%耀20%,P1=2;国内分布面积占 20%耀50%,P1=1;国内分布面积跃50%,P1=0。据预测,造成的产量损失达 20%以上,严重降低农作物产品质量,P21=3;产量损失为 20%耀5%,有较大的质量损失,P21=2;产量损失为 5%耀1%,有较小的质量损失,P21=1;产量损失约1%,对质量无影响,P21=0。可传带 3 种以上检疫性有害生物,

13、P22=3;可带传带 2 种检疫性有害生物种,P22=2;可带传带 1 种检疫性有害生物,P22=1;不传带任何检疫性有害生物,P22=0。20个以上国家把某一有害生物列为检疫对象,P23=3;19耀10 个国家把某一有害生物列为检疫对象,P23=2;9耀1 个国家把某一有害生物列为检疫对象,P23=1;没有国家把某一有害生物列为检疫对象,P23=0。受害的栽培寄主达 10 种以上,P31=3;受害的栽培寄主为 9耀5 种,P31=2;受害的栽培寄主为 4耀1 种,P31=1;没有受害的栽培寄主,P31=0。受害栽培寄主的总面积达 350 万 hm2以上,P32=3;受害栽培寄主的总面积为 3

14、50 万耀150 万 hm2,P32=2;受害栽培寄主的总面积小于 150 万 hm2,P32=1;无,P32=0。根据其应用价值、出口创汇等方面,由专家进行判断定级,P33=3,2,1,0。有害生物经常被截获,P41=3;偶而被截获,P41=2;从未截获或历史上只截获过少数几次,P41=1。因现有检疫技术的原因,本项不设 0 级。运输中有害生物的存活率为 40%以上,P42=3;运输中有害生物的存活率为 40%耀10%,P42=2;运输中有害生物的存活率为 10%耀0,P42=1;运输中有害生物的存活率为 0,P42=0。在世界50%以上的国家有分布,P43=3;在世界 50%耀25%的国家

15、有分布,P43=2;在世界 25%耀0 的国家有分布,P43=1;在世界没有国家分布,P43=0。在国内50%以上的地区能够适生,P44=3;在国内 50%耀25%的地区能够适生,P44=2;在国内 25%耀0的地区能够适生,P44=1;在国内没有地区适生,P44=0。对气传的有害生物,P45=3;由活动力很强的介体传播的有害生物,P45=2;土传及传播力很弱的有害生物,P45=1。该项不设0 级。现有检验鉴定方法的可靠性很低,花费的时间很长,P51=3;检验鉴定方法非常可靠且简便快速,P51=0;检疫鉴定难度介于二者之间,P51=2,1。现有的除害处理方法几乎完全不能杀死有害生物,P52=3

16、;除害率在 50%以下,P52=2;除害率为50%耀100%,P52=1;除害率为 100%,P52=0。田间防治效果差,成本高,难度大,P53=3;田间防治效果显著,成本很低,简便,P53=0;根除难度介于二者之间,P53=2,1。二级指标评估区域分布情况(P1)潜在经济危险性(P21)是否为其他检疫性有害生物的传播媒介(P22)国外重视程度(P23)受害寄主种类(P31)受害寄主面积(P32)受害寄主特殊经济价值(P33)截获难度(P41)运输过程中有害生物的存活率(P42)国外分布广否(P43)国内适生范围(P44)传播力(P45)检疫鉴定难度(P51)除害处理难度(P52)根除难度(P

17、53)一级指标分布状况(P1)潜在的为害性(P2)受害寄主的经济重要性(P3)定殖扩散的可能性(P4)危险性管理难度(P5)62第 4 期根据有害生物危险程度等级划分标准1,9,13(表 2),确定红火蚁入侵贵州的为害程度。2结果与分析2.1定性分析2.1.1分布状况红火蚁最早分布于南美洲巴拉那河流域的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巴拉圭、秘鲁、乌拉圭等国家1,现已扩张至中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北美洲美国南部 19 个州和地区以及墨西哥,大洋洲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亚洲的中国、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日本、印度等 24 个国家和地区。我国除香港、澳门和台湾有发生外,2004 年在广东吴川首次发现红火蚁

18、,目前已有广东、广西、福建、海南、湖南、江西、云南、贵州、四川、江西、浙江、重庆、湖北等 12 个省(区、市)367 个县(市、区)发生,全年发生面积 28.34 万 hm2,其中广东地区发生最为严重。红火蚁在我国的发生区域逐年增加,从东南沿海逐步向长江流域沿线扩散,形势严峻。2015 年在贵州首次发现红火蚁,目前发生区域主要集中在黔西南、黔南、黔东南、安顺市、六盘水市、铜仁市、贵阳市、遵义市的部分县(区),发生县(区)数量接近全省的 36%。2.1.2潜在为害性红火蚁食性杂、种群密度高、攻击性强,可为害 50 多种农林作物,取食种子、果实和根系,造成农作物减产、病虫害发生加重,影响农事操作,

19、导致农林作物产量损失 30%耀40%,严重者农田丢荒。红火蚁对人和动物具有很强的攻击性,人体被红火蚁叮蛰后会如火灼般疼痛,出现红肿、痛痒、高烧等症状,身体较弱者出现休克甚至死亡。牲畜被红火蚁叮咬后,造成小牛、猪崽和其他家畜、家禽死亡,同时红火蚁对几十种动物的卵和幼体有为害,导致生物种群濒危,破坏生态环境。红火蚁喜欢在户内外电子设备(如空调、交通信号机箱等)中筑巢,直接啃咬埋在土中的电线及电缆的绝缘层,造成电线短路或设施故障,甚至大面积停电。据统计,美国每年因红火蚁对相关电器设施为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 1 120 亿美元。在我国华南地区也发现了红火蚁为害水利水电工程、变电站、通信设备等。马铃薯

20、、果树、蔬菜是贵州的重要农业产业,花卉种苗、草皮是当前贵州城市建设的重要绿化植物。随着旅游和贸易的加速发展,各地人员交流往来频繁,公共设施不断增多。目前红火蚁在贵州的发生区域主要在公园、广场、小区绿化带,虽然发生范围不大,为害作物种类不多,但一旦传入扩散为害,将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或土地丢荒,破坏城市公共设施和绿化植物,影响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对当地具有很大的潜在经济为害性。2.1.3定殖扩散的可能性红火蚁适应能力强,在农田、林地、荒地、建筑垃圾场及水源地均可生存。据调查,红火蚁在近水源、阳光充足的开阔地带,气温高于 21益时觅食活动频繁,土壤温度在 24 益以上时蚁后种群繁殖能力较强14耀1

21、6,1 个成熟蚁巢每年可以产生4 500 个生殖雌蚁,1 只蚁后每天可产卵 1500耀5000粒,借助气流有性生殖蚁婚飞扩散,飞行距离 3耀5 km,可通过水流等外力自然传播,也可随绿化苗木、草坪、土壤、集装箱、车辆等人为远距离传播,在温度适应区域定殖建立种群,取食为害。经普查与监测,红火蚁通过草皮携带率最高17,18,传入定殖扩散风险较大,对人民生产生活影响严重。贵州位于西南地区云贵高原,属高原山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一年四季阳光充足,常年平均气温21耀25 益,少部分地区温度为 25 益以上,红火蚁一旦传入,有利于建立种群繁殖为害。贵州红火蚁首次发生地黔东南州榕江县年平均最高气温 25 益

22、左右,温度适宜,有助于蚁后大量繁殖,生长发育,觅食活动。目前,贵州红火蚁疫情发生区域主要集中在黔西南州和黔南州,其中兴义市和平塘县气温较高,是红火蚁主要发生区,种群密度大,为害范围广,扩散传播速度快,移殖和建立新种群的可能性极大。同时,各地种苗、花卉、绿化植物及草皮调运频繁,调查发现,红火蚁疫情发生县首发地 3 a 内都有从外地调入花卉苗木,通过花卉苗木携带传入可能性极高,找到适宜的生存环境,迅速建巢逐步扩张占领周边空间,形成为害区域。2.1.4寄主的经济重要性红火蚁寄主植物范围广泛,可通过啃咬或挖隧道的方式为害多种植物,包括马铃薯、向日葵、黄瓜、大豆、玉米、高粱、茄子、甘蓝、狗牙根、野苜蓿、

23、钱叶草等 400 种植物7。此外,草籽、蜜露、人类生活垃圾、小型节肢动物等均危险程度等级玉域芋郁危险程度特别危险高度危险中度危险低度危险R2.5耀3.02.0耀2.41.5耀1.91.0耀1.4表 2有害生物危险程度等级划分标准Table 2Classification standards for hazardouslevels of pest任轲亮等:红火蚁入侵贵州风险分析及防控对策任轲亮等:红火蚁入侵贵州风险分析及防控对策63河北农业科学2023 年表 3红火蚁风险性分析评判指标赋值Table 3Risk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index assignment o

24、f risk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index assignment二级指标评估区域分布情况(P1)潜在经济危险性(P21)是否为其他检疫性有害生物的传播媒介(P22)国外重视程度(P23)受害寄主种类(P31)受害寄主面积(P32)受害寄主特殊经济价值(P33)截获难度(P41)运输过程中有害生物的存活率(P42)国外分布广否(P43)国内适生范围(P44)传播力(P45)检疫鉴定难度(P51)除害处理难度(P52)根除难度(P53)一级指标分布状况(P1)潜在的为害性(P2)受害寄主的经济重要性(P3)定殖扩散的可能性(P4)危险性管理难度(P5)评判标准贵州省黔

25、西南州、黔南州、黔东南州、贵阳市、遵义市、安顺市等地分布,分布面积约20%造成损失跃20%,严重影响寄主产品质量和经济价值不传带其他检疫性有害生物24 个以上国家列入进境检疫性有害生物受害寄主种类跃10 种寄主栽培总面积约150 万 hm2农作物减产,部分作物减产 40%,农地丢荒,经济损失较大;叮蛰人体,影响群众正常生活偶尔被截获存活率跃40%24 个国家和地区分布农作物、绿化植物、草皮、小型动物气流和洪水自然传播,交通运输工具、人员携带及包装物远距离传播现场鉴定方法,蚁丘大小,攻击性和蛰刺能力鉴定;实验室鉴定,在显微镜下观察成虫腹柄节与后腹柄节、触角、头楯中齿等生物学形态特征毒饵和粉剂诱杀

26、、灌巢处理,除害率跃80%农田、林地、绿化区域防治效果差、成本高、难度大赋值230331223122212可是其食物。寄主植物谷类、薯类、豆类都是我国主要的农业作物,关系着人类生活和国家经济建设。小型节肢动物是重要的生态物种,关系着生态平衡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随着贵州农业的大力发展,各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马铃薯、豆类、特色杂粮及蔬菜产业种植面积扩大,其中马铃薯种植面积为 70万 hm2、豆类种植面积为2.07万 hm2、特色杂粮种植面积为 18.93万hm2、蔬菜产业种植面积为 100 万 hm2,且部分作物已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重点产业。红火蚁一旦传入,将严重影响马铃薯、豆类、蔬菜等产

27、业发展,红火蚁发生较重的区域,预估马铃薯产量损失达 30%耀40%。由于红火蚁具有较强的攻击性,红火蚁发生的农田和果园有农民被叮蛰的现象,黔西南州和黔南州红火蚁疫情发生较重的县,农民无法进入农田和果园进行农事操作,最后只能抛荒不种,经济损失较大。2.1.5风险管理难易度目前,对来自疫区的植物材料及运输工具进行现场检验,主要是根据红火蚁形态特征、蚁巢形状和攻击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综合判断,依据 GB/T 236342009 进行红火蚁检疫鉴定。红火蚁生态适应能力强,寄主植物分布广泛,容易隐蔽,繁殖和扩散速度快,一旦侵入就容易成为当地优势种,且其缺少天敌制约,难以根除。根据红火蚁的活动规律,在不同的

28、季节,防控红火蚁的方法不同。对于发生区调入的苗木,在移栽前可用药液浸渍或灌注处理;温度较高的夏季和秋季,红火蚁活动频繁,可采用毒饵诱杀和粉剂灭巢;冬季温度低,红火蚁活动能力弱,蚁巢集中,发生面积小的区域进行药剂灌巢效果较好。该虫在贵州主要发生在公园、广场、街道和小区绿化带等区域,人员活动密集,接触红火蚁频繁,容易出现被红火蚁叮咬,或造成更大的伤害,由于缺发防控常识,潜在威胁较大,扩散为害风险较高,检疫管控越来越难。2.2定量分析参照蒋青等13的有害生物危险性指标评判标准,按照 5 个一级指标和 53 个二级指标赋分值(表 3)。计算结果表明,P1耀P5分别为 2.00、2.40、3.00、1.

29、89 和 1.67,红火蚁入侵贵州的风险值 R 为 2.14,属高度危险性有害生物。因此,要对贵州省内外交通要道和带土种苗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防止红火蚁携带传入扩散为害。3结论与讨论贵州气候条件适宜,寄主种类丰富,人员流通频繁,贸易交易多样,境外危险性有害生物传入的可能性较大。红火蚁传入定殖后,易找到适宜的环境,交64第 4 期配繁殖建立种群。由于贵州交通便捷,经济发展迅速,进出口量(达 800 亿元)逐年增多,红火蚁借助交通工具、包装材料、集装箱等携带传入的可能性较大,引起扩散传播为害的风险性极高,易对贵州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生活构成严重的威胁。本研究结果表明,红火蚁入侵贵州的风险值

30、 R 为2.14,属高度危险性有害生物,该结果与前人对红火蚁入侵云南、安徽、浙江等地的定性和定量风险分析研究结果1,7,9基本一致。为把好进出检疫关,确保贵州农业和生态健康可持续发展,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各地农业农村部门应加强普查与监测,掌握关键防控技术,明确防控重点,科学、精准实施防控,有效阻截疫情传播扩散。根据有害生物风险管理原则和国际公约 卫生与植物检疫措施 SPS 协作要求,针对高度潜在入侵风险的有害生物,提出如下检疫风险管理策略:(1)加强检疫监管,防止疫情扩散。严格按照 植物检疫条例 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农业部分)等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农业植物检疫监管,凡调运应施检疫的植物及植物

31、产品,必须经过检疫合格后方可调入。从疫区调入的花卉、苗木、草皮及带土植物,必须严格实施复检,经灭虫处理,确认无红火蚁后方可进入。复检一旦发现有经火蚁,立即采取除害处置,处置率达到 100%。(2)加强疫区与非疫区监测。植物检疫机构应加大疫区和非疫区的疫情监测与普查,摸清非疫区是否有红火蚁发生,掌握疫区红火蚁发生为害程度。普查采取访问调查和踏查的方式,监测以固定监测点、流动监测点和系统监测点进行,设置科学合理,做到全面覆盖,不留死角。一旦发现,立即上报,及时制定防控措施,做到一地一策,在防控关键时期,抓住主要防控手段,有效防止疫情扩散蔓延。(3)掌握关键防控技术。结合本地实际,加强与科研院校、企

32、业的协作,掌握红火蚁发生规律和生活习性,以及发生为害程度,抓住防控重点,在不同发生区域,开展灌、喷、撒等集成防控试验研究,明确主要防控技术和方法,科学示范推广,提高防控成效,将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4)加强部门协作。红火蚁发生范围广,涉及农业、林业、交通、住建、海关、铁路等行业区域,防控难度较大,需要多部门协作配合,积极行动,各司其职,形成联防联控机制,更系统、全面有效阻截疫情扩散传播。(5)科学开展防控。目前红火蚁疫情防控主要以化学药剂防控为主,采用毒饵诱杀、粉剂灭巢、药液灌巢等方法进行防控。根据气候环境和蚁巢密度大小,选择不同的防控方法,夏秋季气温高时,选用0.1%茚虫威饵剂或 0.73%

33、氟蚁腙饵剂进行毒饵撒施,蚁巢密度较小、分布较散的蚁巢,每活蚁巢施用毒饵10耀30 g,蚁巢密度大、分布普遍的,施用 7.5耀15 kg/hm2;春冬季气温低时,选用 0.6%高效氯氟氰菊酯粉剂,待工蚁大量涌出后迅速撒施药剂于工蚁身上,每个蚁巢施用 20耀50 g;气温低,且蚁巢密度小,为尽快处置疫情,可选用除虫菊酯类、氨基甲酸酯类等触杀作用强的药剂进行灌巢处理。参考文献:1 鲍小莉.红火蚁入侵安徽沿淮地区的风险分析及防控对策 J.植物检疫,2018,32(1):75-77.2 Hung A C F,Vinson S B.Factors affecting the distributionoff

34、ireantsinTexas(Myrmicinae:Formicidae)J.Southwestern Naturalist,1978,23(2):205-213.3 周卫川,蔡开珍.台湾外来入侵物种红火蚁概述 J.台湾农业探索,2005(1):39-41.4 杨景程,吴文哲,黄荣南.台湾入侵红火蚁防治现况与展望 C.中华林学会.森林健康之管理与经营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13:1-9.5 曾玲,陆永跃,何晓芳,张维球,梁广文.入侵中国大陆的红火蚁的鉴定及发生为害调查 J.昆虫知识,2005,42(2):144-148垣231.6 吴文佳,吴劼,黄跃跃.四川省攀西地区全国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红火蚁

35、风险性分析 J .农村实用技术,2019(11):50-52.7 马学欣,朱玲琴,叶碧欢,沈建军,胡杨,陈友吾.红火蚁入侵浙江的风险分析及防控对策 J.浙江林业科技,2018,38(4):83-88.8 黄俊,吕要斌.重大外来有害生物红火蚁入侵杭州的风险分析及防控对策 J.浙江农业学报,2017,29(4):676-682.9 陈晓燕,马平,余猛,李正跃,黄正鸿,桂富荣.红火蚁在云南的入侵风险分析 J .生物安全学报,2014,23(2):81-87.10 邓铁军.广西红火蚁定性和定量的风险分析研究 J.广西植保,2011,24(1):1-5.11 赵朔,丁建云.北京市红火蚁传入风险评估与防控

36、对策探讨 J.中国植保导刊,2012,32(4):55-57.12 胡树泉.外来生物红火蚁在福建危害的风险及损失评估 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08.13 蒋青,梁忆冰,王乃扬,姚文国.有害生物危险性评价的定量分析方法研究 J.植物检疫,1995(4):208-211.(下转第 82 页)任轲亮等:红火蚁入侵贵州风险分析及防控对策65河北农业科学2023 年 14 杜予州,顾杰,郭建波,戴霖,鞠瑞亭,胡学难.入侵害虫红火蚁在中国的适生性分布研究 J.中国农业科学,2007(1):99-106.15 陈林,Michael D Korzukhin,程登发,陆庆光,王福祥.基于 GIS 和气候、种

37、群动态模型的红火蚁适生性分析 J.植物保护学报,2006,33(4):384-390.16 柳晓燕,赵彩云,李飞飞,朱金方,高珂晓,胡妍玢.基于 MaxEnt 模型预测红火蚁在中国的适生区 J.植物检疫,2019,33(6):70-76.17 黄俊,曾玲,陆永跃.带土园艺植物传播红火蚁的风险调查 J.昆虫知识,2007,44(3):375-378.18 李慎磊,曾玲,许益镌,陆永跃.广东省草皮种植场和城市草坪红火蚁发生为害程度调查 J.生物安全学报,2014,23(2):103-106.(上接第 65 页)影响及其生理机制 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4,10(2):202-205.9 武

38、艳菊,宋祥伟,刘振学.硅肥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J.磷肥与复合肥,2006,21(3):25-26垣73.10 渠悦,马涛,胡月明,刘洛,孙孝林.从化区农田耕层土壤有效硅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 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21,38(6):989-998.11 贾国涛,顾会战,许自成,王栋,喻晓,何佶弦,陈征.作物硅素营养研究进展 J.山东农业科学,2016(5):153-158.12 范小玉,赵跃锋,张清华.硅肥对干旱胁迫下茄子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J.江苏农业科学,2022,50(9):122-127.13 田福平,陈子萱,苗小林,常根柱,张礼军,白斌.土壤和植物的硅素营养研究 J.山东农业科

39、学,2007(1):81-84.14 贾茜茹,刘奋武,樊文华,王少群.硅在 Cd 胁迫下对黄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J.土壤通报,2019,50(1):171-176.15 石彦召,杨海棠,胡延岭,刘软枝,李盼.增施硅肥对花生的抗倒性和产量的影响研究 J.农业科技通讯,2019(3):145-149.16 贾毅男,张光弟,张浩宇,许昌,张昆明,王江龙,侯晓健.根区施用硅肥对玫瑰香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J/OL.中国农业科技导报.https:/doi.org/10.13304/j.nykjdb.2021.0802.17 张译文,孙昭安,李孟,石岩.硅肥对冬小麦磷素吸收转运的影响 J.土壤通报,2019

40、,50(1):165-170援18 丁俊杰,刘凯,姚亮亮,高雪冬,张茂明,刘伟,顾鑫,杨晓贺,邱磊,来永才.微生物菌剂及硅肥对盐碱地水稻生长发育及土壤环境的影响 J.中国稻米,2022,28(1):63-66.19 任学坤,殷微微,胡远富,张合豫,刘梦红,赵姝,叶喜文.白浆型水稻土生物硅肥生理效应的研究 J.土壤通报,2008.39(2):364-368.20 姜宇,陈海.硅酸盐细菌在解磷、解钾、解硅方面的应用进展 J.磷肥与复肥,2014,29(2):24-26.21 黄志浩,吴广利,张涛,刘赛,张丽光,苑莹,郭一楠,王学虎.阿氏芽孢杆菌 MB35-5 解硅能力及田间应用效果研究 J.中国土

41、壤与肥料,2021(5):140-143.22 张丽光,王伟华,刘赛,黄志浩.解硅微生物菌剂MB35-5 对甜瓜生长与品质的影响 J.安徽农学通报,2020,26(21):97-89.23 邢雪荣,张蕾.植物的硅素营养研究综述 J.植物学通报,1998,15(2):33-40.24 黄阔,张永强,李国慧.化学元素硅、硒对作物健康生长作用的研究进展 J.植物医生,2019,32(9):16-19.25 胡京昂,张建国,支慧,刘瑞平.施用硅肥对芥蓝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J.中国瓜菜,2011,24(4):37-38.26 瞿翔,郝琦,李媛媛,何仕帆.施用硅肥对玉米生理代谢、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J.热带农

42、业科学,2021,41(8):5-10.27 李卫国,任永玲.氮、磷、钾、硅肥配施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J.山西农业科学,2001,29(1):53-58.28 王东勇,杨习文,贺德先,吴寅.硅肥施用方式对小麦白粉病防治效果及籽粒淀粉含量与粉质特性的影响 J.山东农业科学,2014,46(9):78-82.29 郑坤,耿丽平,赵全利,张敏,马宝学,廖博文,刘文菊.硅酸盐菌剂对污染土壤中砷、硅活性的影响效应研究 J.水土保持学报,2015,29(5):146-151.30 张成凯,蒙悦,殷志秋,康耀卫,苑莹,王丹丹,解志红.高效解硅菌的分离鉴定及其促生能力 J.微生物学通报,2022,49(11):4740-4751.31 张丽光,刘赛,黄志浩,苑莹.具有解硅功能微生物的应用研究 J.湖北农业科学,2022,61(3):5-10.82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