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風躅温如玉 文章穩若山——緬懷朱雷先生.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28104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784.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風躅温如玉 文章穩若山——緬懷朱雷先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風躅温如玉 文章穩若山——緬懷朱雷先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風躅温如玉 文章穩若山——緬懷朱雷先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敦煌吐魯番研究 第二十一卷2022 年,373382 頁風躅温如玉文章穩若山 緬懷朱雷先生王素2021 年 7 月 18 日,在武漢大學歷史學院舉辦的“紀念唐長孺先生誕辰 110 年學術座談會”上,最後一次見到朱雷先生。他雖然是坐輪椅參會,但飲食如常,仍能翻閲會議材料,以爲還有機會再見,未曾想到,短短 20 多天後,8 月 10 日,先生就倉卒辭世。想到當年唐長孺師領導的 吐魯番出土文書(以下簡稱 文書)整理組,不幸又凋零一人,不覺悲從中來。嗚乎哀哉!嗚乎哀哉!我與朱雷先生的第一次見面,大約是 1978 年 9 月,在唐師兼任主任的武大歷史系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研究室每周一次的例會上。朱雷先生寒暑

2、假要陪唐師進京整理吐魯番文書,回校後平時有課,僅研究室例會才有機會見面。當時我只是新入學的研究生,參會基本只帶耳朵,多聽少説。朱雷先生似乎與我差不多。因此,我研究生三年,與朱雷先生雖然見面几十次,但幾乎没有任何交流。印象中,朱雷先生始終是一副温良恭儉讓的樣子,可能直到現在,也從未見過他疾言遽色的模樣。我與朱雷先生距離最近的一次,是 1981 年 10 月畢業合影(圖 1),我居中,站在唐師身後,他站在我右邊,胳膊緊挨着。我 1981 年畢業後,按照唐師的安排,被分配到國家文物局古文獻研究室,參加文書 整理工作。此後幾年,與朱雷先生接觸較前稍多。需要强調的是,我與朱雷先生的接觸,與 文書 整理工

3、作没有太大關係。因爲我在古文獻研究室具體承担文書 釋文本修訂和圖文對照本出版工作,一直只與唐長孺師和陳國燦先生聯繫1。與朱雷先生的接觸,印象較深的大約有三次。3731 參閲王素 陳國燦先生與 吐魯番出土文書 ,原載 敦煌學輯刊 2019 年第 1 期,收入 師友自相依,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21 年,160202 頁。圖 11981 年 10 月武大 78 級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研究生畢業與老師們合影第一排左起:徐秀靈、張澤咸、唐師、陳仲安師、譚兩宜第二排左起:盧開萬、程喜霖、朱雷、王素、黄正建、魯才全、陳國燦、黄惠賢第三排左起:李步嘉、鍾國發、李文瀾、張弓、王世平、楊德炳、王延武第一次在 1

4、982 年。我與林小安先生創辦室刊出土文獻研究,向唐師及先後參加 文書 整理工作的陳國燦、朱雷、程喜霖等先生約稿。唐師寫的吐魯番文書中所見絲織手工業技術在西域各地的傳播 最先於 5 月交稿1,朱雷先生寫的出土石刻及文書中北凉沮渠氏不見於史籍的年號 接著於 6 月交稿2。這樣,我就有機會將朱雷先生的文章與唐師的文章進行比較。唐師的文章雖然題目不大,材料零碎,但駕馭能力高超,邏輯思維縝密,最終成爲宏大完整畫卷。朱雷先生的文章風格近似 材料務求窮盡,考證務求合理,結論務求穩當。後來,我受朱雷先生文章的啓發,撰文對沮渠氏北凉建置年號規律的意義進行了新的探討,被評爲歷史研究 優秀論文,受到學術界的473

5、敦煌吐魯番研究第二十一卷1 2 唐師是年 6 月 1 日給我寫信,稱“拙文已寄出”,可見交稿在 5 月。朱雷 出土石刻及文書中北凉沮渠氏不見於史籍的年號 ,出土文獻研究 創刊號,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 年,204212 頁。按:本文末署時間爲 1982 年 6 月。廣泛重視1。第二次在 1983 年。先是,改革開放之初,福建人民出版社準備創辦 中國古代史論叢 期刊(没有期刊號,實際是以書代刊),但他們自己没有力量編輯審稿,就求助於一些與中國古代史相關的單位或個人。當時中古史發表成果的園地很少,學術界都很積極。原定從 1981 年開始,每年出版三輯,1982 年第 3 輯(總第 6 輯)委托

6、武大歷史系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研究室編輯審稿。但可能是銷路不太好,從 1983 年開始,改爲不定期,是年出版了第 7、8 兩輯。兩年後,1985 年,出版第 9 輯,就無疾而終了。其間,武大研究室負責編輯審稿的 1982 年第 3 輯,出版後可能比較受歡迎,福建人民出版社希望能够繼續合作。於是,朱雷先生找我約稿。我寫的是什麽現在已經忘記,總之是 6 月中旬完成,隨信寄給朱雷先生,不久收到他托盧開萬先生捎給我的回信如下(圖 2):王素同志:您的信與大作都收到了,謝謝您對我們工作的支持。福建人民出版社每兩年出一期魏晋至隋唐的論文集,大約他們的意思就是交與武大歷史系負責編輯工作,故今後每期都望您能給與支

7、持。國燦同志剛回,最後編輯工作由他負責。文書四、五册,因唐師即日赴京開會,盧 開萬同志陪同,大約七月二、三日回漢,如書已出,可交開萬同志帶回。北京麻煩您送上車,我們可到武昌火車站接,比郵寄方便多了。感謝您的關心。我上次來京,是來去匆忙,只因有教學任务,故不能在京多停留。好在七月份即可來京,暢談的機會尚多。李方同志想必無恙,望您能多多關心她。乘開萬同志來京之機,帶上一信,并致問候。順頌夏安朱雷 83621此信最後一段:先解釋他上次來京,我希望與他暢談,結果没有談成,是因爲他行色匆匆,未能騰出時間。後提及内子李方,希望我多多關心她,是因爲李方懷孕,即將臨産(我兒子是 7 月 11 日出生)。可見朱

8、雷先生温情可人的一面。573風躅温如玉文章穩若山1 王素 沮渠氏北凉建置年號規律新探,原載 歷史研究 1998 年第 4 期,1126 頁,收入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 1999 年第 1 期,1025 頁。圖 21983 年 6 月 21 日朱雷先生寫給作者的信第三次在 1984 年。我與内子李方聯名撰寫梁四公記 所載高昌經濟地理資料的文章1,完成後,我擔心搜集材料會有遺漏,知道朱雷先生博聞强記,見多識廣,就寫信向他請教學術史方面問題,很久以後收到他的回信如下(圖 3):673敦煌吐魯番研究第二十一卷1 王素、李方 梁四公記 所載高昌經濟地理資料及相關問題,原載 中國史研究

9、 1984 年第 4 期,131135 頁,收入 敦煌吐魯番與漢唐西域史,2022 年即出。圖 31984 年 10 月 15 日朱雷先生寫給作者的信王素同志:很對不起,平時我不去學校,兩周一次的政治學習,也是匆匆趕來,開完就走。故見到來信,已是很晚的時候了,復信也就更晚了,尚望諒之鑒之。關於 梁四公記,除了 全唐文 、新唐書藝文志 載有一些有關資料外,後人研究成果,僅我所見有:773風躅温如玉文章穩若山顧頡剛主編:古籍考辨叢刊 第一集中所收胡應麟 四部正僞 内有胡的考證。錢鍾書:管錐編 第二册、太平廣記 二一五則中之第三、四則,後部講此書(第 678 頁)。以後又見到程毅中:古小説簡目(中華

10、書局版),比較簡單,但又較全面的介紹了有关資料。這本書我有,可寫信時想找來看看,又不知放置何處。好在這書出的晚,北京也可找到。復信晚,又不能提供什麽有價值的綫索,還請多多愿(原)諒。并請代問李芳(方)及室中諸同志好。耑此奉達朱雷 841015此信最後一段,先謙虚説自己提供的材料價值有限,後托我代問内子李方及古文獻研究室衆同事安好。禮貌周到,是朱雷先生一以貫之的風格。1986 至 1987 年之交,唐師鑒於 文書 釋文本校核工作已經完成,圖文對照本圖版拍攝工作也告一段落,就宣布文書 整理組可以解散了。此後,由於我的工作更加繁忙,與朱雷先生見面機會更加稀少了。2000 年 4 月,朱雷先生的第一部

11、論文集敦煌吐魯番文書論叢,由甘肅人民出版社出版,敦煌吐魯番研究 召開編委會,委托我寫一篇書評。朱雷先生的文章,在此之前我都拜讀過,故很快就完稿了。書評最後説:朱教授的很多論文,儘管經過了十多年甚至二十多年,學術價值還是難以超越。學界師友常言:唐長孺先生門下,論文風格與唐先生最爲接近者,莫過於朱雷教授。讀罷本書,深信此言非虚。1 2016 年 5 月,按舊曆,是朱雷先生八十大壽。此前,朱雷先生門下弟子擬編祝壽文集,向我約稿,我將 2015 年 8 月參加“2015 敦煌論壇:敦煌與中外關係國際學術研討會暨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會員代表大會”的論文給了祝壽文集2。朱雷先生八十大壽873敦煌吐魯番研究第

12、二十一卷1 2 王素 朱雷 敦煌吐魯番文書論叢 ,原載 敦煌吐魯番研究 第 6 卷,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年,401409 頁,收入 漢唐歷史與出土文獻,北京:故宫出版社,2011 年,554561 頁。王素 關於西晋索紞寫 道德經 殘卷的通信 以牟復禮先生回覆馬泰來先生的電郵爲中心,原載敦煌吐魯番文書與中古史研究 朱雷先生八秩榮誕祝壽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 年,1925 頁,收入前揭敦煌吐魯番與漢唐西域史,2022 年即出。當天,在武大召開祝壽座談會,我因工作繁忙未能親自赴會,委派内子李方代我參會。李方後來告訴我,朱雷先生發言談到,自己雖然寫了不少文章,但實際非常缺乏自信,總有一種

13、忐忑不安之感,直到讀到我的前揭書評,特别是最後一段,心裏才踏實下來。可見朱雷先生的謙謙君子之風。2016 年 8 月,我與朱雷先生都參加“2016 敦煌論壇:交融與創新 紀念莫高窟創建 1650 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圖 4)。一天晚上,我倆在石室書軒偶遇,承蒙秦增果老板招待品茗,終於有機會海闊天空地暢談。當時朱雷先生已看過我整理箋注的唐長孺詩詞集。他告訴我:1978 年 11 月 15 日,余英時先生到故宫博物院拜訪唐師(因唐山地震,文書 整理組曾暫駐故宫博物院辦公),他負責接待,并在一旁站立侍茶1。其間,余英時先生提出欲將唐師論著譯爲英文,唐師竟然答曰:“我不懂英文,恐無從助力。”朱雷先生

14、説自己當時尚不覺有異,及讀唐長孺詩詞集,才知唐師早年翻譯過那麽多英文傳記和小説,唐師的英文極佳,如此回答,自是“文革”雖已結束,唐圖 42016 年 8 月 21 日作者與朱雷先生在敦煌研究院招待參會嘉賓宴席上973風躅温如玉文章穩若山1 余英時的回憶文章没有提到朱雷先生,大概是把朱先生當服務人員了。見余氏 追憶與唐長孺先生的一次會談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資料 第 21 輯,武漢大學文科學報編輯部,2004 年,25 頁。按:余氏後將此文改名追記與唐長孺先生的一次會談(實僅改“追憶”爲“追記”),收入 師友記往:余英時懷舊集,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 年,155156 頁。師猶有餘悸的緣故1。2

15、017 年 3 月上旬與 4 月中旬,中華書局徐俊與我先後赴武漢大學公幹,在唐師哲嗣唐剛卯和師兄李文瀾、王延武的幫助下,在唐師書房發現了大量的唐師讀書筆記。所讀之書,最早爲 全晋文,在 1942 年 5 月到湖南藍田國師任教後;最晚爲陈寅恪論再生緣,用的是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 年 6 月出版的 陳寅恪文集之一:寒柳堂集 本,時間長達將近 40 年。可分三大類:第一大類爲漢唐正史與相關典籍,形制是在不同稿紙框格内先抄史籍正文,然後在天頭或正文間插寫劄記,主要有 後漢書 三國志 晋書 全晋文 宋書 南齊書梁書 魏書 舊唐書 新唐書 册府元龜 文苑英華 等十餘種。第二大類爲明清與近代典籍,形制是

16、在已出版的書籍的空處批注,有李清三垣筆記、李詡 戒庵老人漫筆、郎瑛七修類稿、談遷北游録、鄭達野史無文、龔煒巢林筆談、劉獻廷 廣陽雜記、孟森 明清史論著集刊、張采田玉谿生年譜會箋、葉景葵 卷盦書跋、朱希祖 明季史料題跋、鄧之誠骨董瑣記全編、謝國楨明清筆記談叢、潘景鄭 著硯樓書跋 以及陈寅恪 論再生緣 等近 20 種。第三大類爲吐魯番文書綜合筆記,形制主要是在筆記本裏夾叙夾議。唐師爲整理文書,做了大量前期準備工作。最重要的是甲、乙、丙三本整理文書 筆記,總計有將近 300 面,寫作時間,大致從1975 年底到1978 年上半年。此外還有:(1)讀 流沙墜簡 筆記;(2)讀流散吐魯番文書筆記;(3)

17、讀文書 出版物批注;(4)文書 整理組成員來信。等等。應該怎樣整理如此大量的唐師讀書筆記?我曾邀请朱雷先生到唐剛卯家,向他介紹有關情况,希望能够聽取他的意見(圖 5)。這是我最後一次與朱雷先生面對面交流。朱雷先生充满感情地談了不少唐師的往事,有的我知道,有的我不知道,總之令我很受教益。回想起來,感覺真是“故人今已矣,三嘆有遺音”(陸游歲暮老懷 詩)。留給我的,恐怕只有無窮的惆悵和無盡的哀思!補遺2010 年 4 月 9 日至 13 日,我與内子李方赴杭州,參加“百年敦煌文獻整理研究國083敦煌吐魯番研究第二十一卷1 關於唐師接見余英時之經過,另見王素箋注 唐長孺詩詞集,北京:中華書局初印本,2

18、016 年4 月,8687 頁;中華書局重印本,2016 年 7 月,8687 頁。圖 52017 年 4 月 13 日作者與朱雷先生在武大唐剛卯家商量整理唐師讀書筆記際學術討論會”,住在棲霞嶺華北飯店,閑暇時間,曾與朱雷先生及其門生劉進寶君等參會代表在華北飯店附近游覽,也是一件美好回憶。圖 62010 年 4 月 10 日作者與朱雷先生、劉進寶、李方在杭州蔣氏故居門前(劉進寶供圖)183風躅温如玉文章穩若山後記:這些年來,或主動,或應邀,寫過不少緬懷师友的文章,并結集爲前揭师友自相依 出版。其實,寫此類文章,是一個十分伤感的過程,從我而言,并不想寫。但朱雷先生的仙逝,既主動想寫,又應邀不得不寫。然而,寫什麽?如何寫?却煞費躊躇。因爲:首先,朱雷先生不愛寫信,我這裏保存的朱雷先生的信件屈指可數。其次,我不愛交際,與朱雷先生没有特别的工作關係,接觸也就不多。這樣,如何成文就成爲了問題。最後,只能按時間記一筆流水賬。讀者如能從這筆流水賬中,感受到朱雷先生的品性與學術,則幸甚至哉!(作者單位:故宫博物院)283敦煌吐魯番研究第二十一卷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