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后疫情时代的大学生就业形势特征、原因与对策.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27222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1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后疫情时代的大学生就业形势特征、原因与对策.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后疫情时代的大学生就业形势特征、原因与对策.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后疫情时代的大学生就业形势特征、原因与对策.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后疫情时代的大学生就业形势特征、原因与对策.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41 卷第 3 期2023 年 6 月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FUJIAN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Vol.41 No.3Jun.2023DOI:10.19977/ki.jfpnu.20230038后疫情时代的大学生就业形势特征、原因与对策朱佳彬(福建江夏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福建福州 350108)摘 要: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最难毕业季”在网络上引发热议。疫情冲击下的大学生就业备受重视。高校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但不限于经济、社会和文化等。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对于就业感到无能为力,这也给寒窗苦读的莘莘学子

2、带来巨大的压力和严重的影响。文章旨在分析后疫情时代大学生就业情况,并提出对策,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关键词:后疫情时代;大学生;就业形势;就业对策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3421(2023)03-0395-04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1。就业就是最大的民生,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注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在四川实地考察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时表示:“党中央十分关心民生工作,民生首先是就业,我们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特别关心。”2020 年初新冠肺炎

3、疫情全面暴发,对我国的经济运行态势和市场发展造成严重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严峻挑战。2023 年,我国进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及经济全面复苏新格局的“后疫情时代”,如何推进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全力实现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成为当前高校亟须解决的难题,是新形势下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后疫情时代,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成因,提出相对应的解决对策,有利于为高校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参考依据。一、后疫情时代大学生就业形势新特征 近年来,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影响使“稳就业”工作面临着史无前例的困难,也让应届毕业生就业状况变得更加严峻。2023 年开始,高校大学生就业出现以下新特征。(一)毕业生规模再

4、创新高,就业竞争激烈一方面,就业岗位供给减少。因疫情后经济社会尚处于复苏状态,现阶段岗位的有效供给明显不如疫情前。3 年的疫情对于就业形势有着强烈冲击,许多企业经营生存受到严重影响,尤其是中小企业本身缺乏足够的抗风险能力,随着多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企业经营收入下降,很多企业面临着倒闭的风险2。部分企业为了缩减不必要的开支,规避风险,选择减少招聘规模和裁员,就业岗位进一步减少。另一方面,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据教育部统计数据,2022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首次破千万,2023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再创新高,预期将会达到 1158 万人,同比增长82 万人。受疫情影响,近几年来的大学毕业生很多

5、都在待就业状态,随着疫情的恢复,更多的学生开始找工作,就业竞争更加激烈。因此,当前就业岗位供给很难匹配毕业生就业的需求,高校毕业生面临着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二)毕业生缺乏就业认知,就业能力不足近年来,大学生“慢就业”现象逐年增多。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部分大学生从小收稿日期:2023-03-22作者简介:朱佳彬(1991),男,福建莆田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3 年 6 月 生活环境优越,较少经历苦难和挫折,没有清晰的自我认识和就业形势认知,期望值过高,过分依赖家庭安排好的就业机会,不愿意随便就业。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在校时只专注于课堂上的理论学习,缺

6、乏社会实践,求职经验不足,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没做好就业准备,求职屡屡受挫,对于求职不积极、不热情,以“等、靠、要”的思想对待就业,加入“慢就业”行列3。(三)人才培养和岗位错位,结构性矛盾突出企业“招工难”与毕业生“就业难”的结构性矛盾依旧突出。随着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企业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变化,不断进行创新和发展,导致企业的用人标准和需求也在不断改变,对高技术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4。然而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更新滞后于市场和企业需求,创新意识不足,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与社会实际需求不匹配,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匹配企业岗位,加剧了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二、后疫情时代大学生就业困难现状的原因分析后疫情时

7、代下,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这是由于长时间结构性矛盾和短期内疫情冲击的双重影响所导致的5。因此,深入分析大学生就业现状特征及其成因,进而提出解决对策,是破解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关键。大学生就业现状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如下。(一)疫情导致劳动力市场配置效率下降后疫情时代,多重不稳定因素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导致全球经济形势不稳定。国内经济也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大部分企业受到冲击,抗风险能力亟须提高,经营能力下降,导致就业机会减少,就业竞争激烈。部分企业在冲击下选择降薪、裁员甚至破产,从而导致失业人口增加。另外,从 2020 年开始,由于疫情防控的影响,全国超过 20 个城市或地区采取了全域静态管理,

8、这导致了劳动力市场供需主体的匹配效率降低,就业时间延长。在封闭管理期间,校园宣传和现场招聘活动受到负面影响,毕业生实习行为也受到负面影响,职业认同感缺失,就业匹配度下降。尽管部分高校可以采用“云招聘”的方式实现供需对接,但由于疫情防控要求,学生日常活动区域也遭到限制。云招聘的面试效率低于现场面试,这使得就业机会的获取变得更加困难,企业面临着更大的人才储备挑战。从 2023 年开始进入后疫情时代和经济复苏时期,积攒的求职压力集中爆发,受疫情影响的大批求职者进入就业市场,加剧了就业竞争,使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二)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契合不够高校培养人才和企业需求不匹配,毕业生“求职难”

9、与企业“招工难”并存6。近年来,我国随着智慧生产、人工智能、生命医学、教育等领域的科学技术发展,收银员、搬运工等低技能的劳动力需求减少,程序员等高技能劳动力需求增加。同时,由于金融科技的飞速发展,金融业对低端金融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减少,但仍有一些普通高校大量招收经管类学科专业,而高校培养智慧生产、人工智能等领域人才的能力有限,这导致毕业生就业困难和部分行业招聘难的问题更加突出,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也变得更加严重。随着互联网和数字化经济的发展,大学生就业观念更加灵活多元,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等就业方式逐渐增多。社会应综合考虑企业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能力优势,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在医疗卫生

10、、农业科技、基层教育等领域发光发热。(三)高校就业指导和精准帮扶能力不够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仍需优化,就业精准帮扶能力不够。一是课程体系缺乏实用性和实践性。目前的学校就业指导依然停留在课堂理论教学上,就业指导方式不够系统,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能力水平不能满足企业单位的用人要求7。二是缺乏专业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8。大部分学校就业指导教师由刚毕业的辅导员担任,自身缺乏足够的求职经验和技巧积累,教师在就业指导课的教学过程中过分依赖理论知识,缺乏对就业指导的实践教学能力。因此,在就业指导教学中未注重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求职技能,难以满足企业招聘需求。(四)高校学生求职意识和求职准备不足面对当前复杂而严峻的就业

11、形势,高校毕业生经常对于职位期待过高,自身能力认识不足,导致难以找到满意的工作岗位。一是就业693第 41 卷第 3 期朱佳彬:后疫情时代的大学生就业形势特征、原因与对策观念缺乏理性认知。相比于“90 后”和“95后”毕业生,“00 后”毕业生求职期望普遍较高,对于工作地点、工作环境和薪资待遇等方面有着很高要求。较多年轻人吃苦意识弱、眼高手低,相对于一线工厂和实验室的艰苦环境,大部分年轻人偏向于“坐办公室”的岗位。另外,部分毕业生有着强烈的观望意愿,求稳心态明显增加。在后疫情时代,很多毕业生偏向到稳定的事业单位、国企或出国留学、升学,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考公、考研或者出国的相关培训上,导致错过高校

12、毕业招聘的最佳时机。二是学生求职能力无法匹配企业要求。大部分学生对于自己所学专业和就业岗位没有清晰的认识,在毕业求职时缺乏相应的专业能力,无法胜任专业相关的工作岗位。另外,因疫情的反复影响,大部分大学生没有经历过企业实习,缺乏实践经验,毕业生无法马上适应从学校到职场的环境转换,产生就业焦虑,增加就业压力。三、应对严峻就业形势的对策为有效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需深入分析其“病因”,兼顾短期内就业促进和中长期结构性改革,社会各方群策群力,多力并举,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共同破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困境。(一)学校层面 强化内部改革,推动学生积极就业高校要将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首要位置,以高校书记、校长、二

13、级学院书记、院长“访企拓岗”专项行动为契机,建立长效机制,加强校企合作,实施产教融合,共建实习就业基地,促进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为了更多地适应社会的需要,高校需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增强双师型人才教育,并大力投入经费兴建专业实训室,优化教育环境,创办与知识有关的实践场所,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遇,并开展各项知识比赛,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9。同时,高校要掌握更多就业信息,实时关注教育厅 24365 网站等重要就业平台招聘信息,强化线上智慧就业平台优势,通过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精准匹配招聘信息,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10。(二)学生层面 树立就业意识,明确自身就业方向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毕业生

14、应该拓宽求职视野,摆正求职心态,勇于尝试不同的就业岗位,摒弃眼高手低的求职误区,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求职意识,积极投身到实际工作中,以体现个人社会价值和职业目标。大学生要有长远的职业发展规划,保持求真务实的心态,不断适应社会需求和环境变化,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抓住出现的工作机会,不断适应不断拓展提升自身求职能力,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同时,根据求职市场的需求,加强人工智能技术等知识储备,如掌握 Python 语言等,更好地适应职场需求,增加就业竞争力。(三)社会层面 夯实平台政策,增强学生就业信心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就业信息资源共享更为便利。政府要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精准推送企业岗位信

15、息,提升就业市场的人力资源匹配效率,促进人岗精准匹配,既助力高校毕业生尽快找到理想的工作,也帮助更多企业招到优秀的人才。教育部牵头推出24365 智慧就业平台,整合就业指导、企业招聘等资源,高校毕业生可以在该平台免费获取不间断的就业服务。人社部每年也推出大中城市联合招聘、百千万网络招聘等活动,推动大学生积极就业。国家出台就业扶持政策,延长小微企业录用毕业生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并根据招聘人数,提供小额贷款申请和享受相对应财政贴息。政策扶持大学生创业,对高校毕业生创业提供小额担保贷款和财政贴息,助力高校毕业生资助创业。(四)家庭层面 熟悉就业政策,引导孩子正确就业引导高校毕业生求职就业以学生本人

16、的职业规划和发展为主,不能人云亦云,要合理判断和规划自己的职业道路。许多家长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缺乏了解,他们常常表现出过分权威和武断的态度,并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这会对大学生的就业积极性和自主性造成影响。为了更好地发挥沟通的积极作用,家长和学生应该及时进行有效的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大793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3 年 6 月 学生的基本需求和就业趋势,并采取“柔性引导”的方式来化解学生与家长之间的矛盾11。四、结语总体来说,后疫情时代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具有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但同时也存在着机遇和挑战。在疫情的影响下,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就业机会更加稀缺,需要大学生积极应对,提高自身

17、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做好后疫情时代的大学生就业工作,需要政府、高校、社会和家庭的协力合作、多力并举。政府应该加强对灵活就业和创业的政策支持和引导,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培训支持,鼓励和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就业市场和创业活动。高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加强与企业和社会的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的变化。社会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关注和支持,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和机会,为大学生就业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当然,大学生本身也需要积极应对就业市场的变化,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和途径。只有政府、高校、社会和大学生本身共同努力,才能够应对后疫情时代的大学生就业问题,为大学生的就业

18、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参考文献:1党的二十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周熙.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的特点、困境与进路J.中国大学生就业,2022(14):25-32.3黄彦波,孙丽娟.新形势下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困境与路径研究J.就业与保障,2022(12):118-120.4夏春秋.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透视及其引导策略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21,40(5):62-67.5关乐宁,牛碧珵.疫情冲击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亟需针对“四大特征”破解“三大问题”EB/OL.(2022-6-16)2022-6-16.http:/ 晋浩天,刘坤.企业觅才,怎样突破“供

19、需错配”N.光明日报,2022-05-28(1).7罗晓婷,张炎方.高质量推进高校精准就业指导服务的思考J.青年学报,2022(5):101-105.8杨方.疫情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以高校辅导员为切入点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3(3):115-118.9刘娟.提高就业综合能力,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高职院校政治辅导员工作案例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21,6(9):236-237,240.10周文军,孟津名.吉林省高校毕业生留省就业形势及对策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3(2):27-30,40.11钱娜.大学生“慢就业”的原因及改进

20、策略研究J.现代农村科技,2022(11):103-104.The Characteristics,Reasons and Strategies of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in the Post-pandemic EraZHU Jiabin(International Education College of Fujian Jiangxia University,Fuzhou,Fujian 350108,China)Abstract:The employment of college graduates has always been a social co

21、ncern,and the most difficult graduation season has aroused hot discussion on the Internet,particularly the employment of college graduates under the impact of the pandemic.The employment of college graduates is influenced by many factors,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 economy,society and culture.More

22、and more graduates feel helpless to find a job,which causes great pressure on college students.This article aims to analyze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graduates in the post-pandemic era,and puts forward strategies for promoting the em-ployment of college graduates.Key words:post-pandemic era;college students;employment situation;employment countermeasures(责任编辑:林国盛)89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