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合同解除后的返还清算.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27165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同解除后的返还清算.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合同解除后的返还清算.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合同解除后的返还清算.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2 5卷 第4期2023年7月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 o u r n a lo fN o r t h e a s t e r nU n i v e r s i t y(S o c i a lS c i e n c e)V o l.2 5,N o.4J u l.2023d o i:1 0.1 5 9 3 6/j.c n k i.1 0 0 8 3 7 5 8.2 0 2 3.0 4.0 1 3 收稿日期:2 0 2 2 0 3 0 8作者简介:吕 斌(1 9 9 7),男,浙江金华人,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合同法、比较私法研究。合同解除后的返还清算吕 斌(清华大学 法学院,北京 1

2、 0 0 0 8 4)摘 要:民法典 第5 6 6条第1款后半段分别规定了以“恢复原状”“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和“赔偿损失”为内容的请求权。作为原权的“恢复原状”请求权是返还清算关系中独有的返还请求权,“采取其他补救措施”请求权和“赔偿损失”请求权则系“恢复原状”请求权的救济权。基于“恢复原状”之规定,返还清算债务人负有以返还原物(价款)及其孳息(利息)为内容的恢复原状义务。基于“采取其他补救措施”之规定,返还清算债务人须根据违反恢复原状义务的不同场景,承担不同责任形态的广义的继续履行责任。基于“赔偿损失”之规定,在恢复原状义务陷于履行不能时,返还清算债务人须承担价值偿还责任。关 键 词:合同解

3、除;“原权/救济权”之二分法;恢复原状义务;价值偿还责任中图分类号:D9 2 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 0 0 8-3 7 5 8(2 0 2 3)0 4-0 1 1 6-1 0O nt h e W i n d i n g-u p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A f t e r T e r m i n a t i o no fC o n t r a c tL Y UB i n(S c h o o l o fL a w,T s i n g h u aU n i v e r s i t y,B e i j i n g1 0 0 0 8 4,C h i n a)A b s

4、 t r a c t:T h es e c o n dh a l f o fA r t i c l e5 6 6(1)i nC i v i l C o d er e s p e c t i v e l yp r o v i d e s f o rt h er i g h to fc l a i m w i t ht h ec o n t e n t so f“r e s t i t u t i o n”,“t a k i n go t h e rr e m e d i a lm e a s u r e s”a n d“c o m p e n s a t i o nf o rl o s s e

5、s”.T h ec l a i mr i g h tw i t ht h ec o n t e n to f“r e s t i t u t i o n”(a sap r i m a r yr i g h t)i sau n i q u er i g h tb o r no u to ft h ew i n d i n g-u pr e l a t i o n s h i pa f t e r t e r m i n a t i o no f c o n t r a c t,w h i l e t h ec l a i mr i g h tw i t ht h ec o n t e n to

6、f“t a k i n g o t h e rr e m e d i a l m e a s u r e s”a n d t h e c l a i m r i g h t w i t h t h e c o n t e n t o f“c o m p e n s a t i o nf o r l o s s e s”a r er e m e d yr i g h t so f t h ec l a i mr i g h tw i t ht h ec o n t e n to f“r e s t i t u t i o n”.B a s e do nt h en o r mo f“r e s

7、t i t u t i o n”,t h eo b l i g o ri nt h ew i n d i n g-u pr e l a t i o n s h i pa f t e rt e r m i n a t i o no fc o n t r a c th a st h eo b l i g a t i o nt or e t u r n b e n e f i t sr e c e i v e db yp e r f o r m a n c e.B a s e do nt h en o r mo f“t a k i n go t h e r r e m e d i a lm e a

8、s u r e s”,t h eo b l i g o r i nt h ew i n d i n g-u pr e l a t i o n s h i pa f t e r t e r m i n a t i o no f c o n t r a c ts h o u l db e a rd i f f e r e n t f o r m so fl i a b i l i t yo fs p e c i f i cp e r f o r m a n c ei nab r o a ds e n s ea c c o r d i n gt od i f f e r e n t c i r c

9、u m s t a n c e sw h e r et h eo b l i g a t i o no fr e s t i t u t i o nw a sv i o l a t e d.B a s e do nt h en o r mo f“c o m p e n s a t i o nf o r l o s s e s”,t h eo b l i g o r i nt h ew i n d i n g-u pr e l a t i o n s h i pa f t e r t e r m i n a t i o no fc o n t r a c ts h o u l db e a rt

10、 h el i a b i l i t yt op a yt h ev a l u eo fb e n e f i t,w h i c h i sp r e m i s e do nt h ef a c tt h a t i t i si m p o s s i b l ef o rt h eo b l i g o rt op e r f o r mt h eo b l i g a t i o no f r e s t i t u t i o n.K e yw o r d s:t e r m i n a t i o no fc o n t r a c t;d i c h o t o m yo

11、f“p r i m a r yr i g h t/r e m e d yr i g h t”;o b l i g a t i o no f r e s t i t u t i o n;l i a b i l i t yt op a yt h ev a l u eo fb e n e f i t一、问题的提出合同解除后,将产生诸多法律效果,其中之一便 是 在 当 事 人 之 间 形 成 以 返 还 清 算(R c k a b w i c k l u n g)为目的的权利义务关系:经由义务的适当履行,当事人得处于如同原合同未曾缔结的状态。为简明起见,本文将这一权利义务关系称为“返还清算关系”,相应

12、地,该权利义务关系中的权利人为“返还清算债权人”,义务人为“返还清算债务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 民法典)第5 6 6条是关于合同解除效果的一般规定。依该条第1款后半段之文义,合同解除后,就已经履行的部分,当事人可以“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主张以“恢复原状”“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和“赔偿损失”为内容的请求权。就上述规定,尚有以下两个方面问题亟待解决:其一,如果在返还清算关系中,返还清算债权人享有“恢复原状”请求权、“采取其他补救措施”请求权和“赔偿损失”请求权,那么这三项请求权之间存在何种体系关联?它们各自的权利基础为何?民法典 第5 6 6条第1款后半段之规定能否为它们提供独立

13、的请求权基础?其二,返还清算债权人享有的各项权利必然同时体现返还清算债务人负担的各项义务甚至责任,这些义务或责任的成立需要满足何种要件?这些义务或责任的规范内容为何?对于上述问题,不仅学说纷纭,在审判实践中,裁判观点亦相互歧异。希望借由本文之研究,为合同解除后返还清算关系之解释提供清晰的释义结构,以为理论研究提供新的观察视角,裨益司法实务中法律适用的安定性及正确性。二、三项请求权之间的体系关联与其各自的权利基础 我国传统解释论围绕 民法典 第5 6 6条第1款后半段(原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第9 7条后半句)展开之研究主要集中在“恢复原状”请求权、“采取其他补救措施”请求权和“赔偿损失”请求

14、权各自的权利基础及相应的权利内容上。解除效果的法律构成与前述问题的答案直接相关,因此亦是学界重点关注的论域。至于这三项请求权之间存在何种体系关联,“恢复原状”“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和“赔偿损失”之规定是否均系独立的请求权基础,则着墨不多,学者之间的观点也未必一致。有人指出,“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和“赔偿损失”是只有在无法“恢复原状”的情形下才会发生的处理方式,是一种折价结算1。也有人认为,返还清算债务人负有广义的恢复原状义务,包括“恢复原状”(实物形态的恢复原状)和“采取其他补救措施”(价值形态的恢复原状),“赔偿损失”主要是指履行利益的损害赔偿26 7 5,6 8 6。更有甚者,“赔偿损失”之规

15、定并非独立的请求权基础,只具有释明解除不排除损害赔偿请求权的意义3。还有人主张,“恢复原状”“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和“赔偿损失”各有其法律基础且互不包容,三者呈并列地位,前者和中者系返还清算债权人享有之各项权利的请求权基础,后者则为民事责任的范畴4。此外,主张只有“恢复原状”之规定能够成为独立的请求权基础的观点,亦有之5。尽管存在不同观点,传统解释论所依循的路径却基本一致,即在确定返还清算债权人享有之诸项请求权的规范内容之后,再推导这些请求权之间的体系关联。“法律是一个体系,只有我们认识到这一点,才能真正理解其本质。”6与传统解释路径相反,本部分拟在厘清“恢复原状”请求权、“采取其他补救措施”请

16、求权和“赔偿损失”请求权之间的体系关联之后,再探讨这三项请求权各自的权利基础,并以此为据,进一步探寻“恢复原状”“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和“赔偿损失”之规定作为独立请求权基础的可能性。1.“原权/救济权”之二分法为整体把握“恢复原状”请求权、“采取其他补救措施”请求权和“赔偿损失”请求权之间的体系关联,有必要引入“原权(p r i m a r yr i g h t)/救济权(r e m e d yr i g h t)”之二分法的观念。在合同法领域,这一分类法可以用以下事例予以阐明:在甲和乙自愿签订买卖合同的场合,甲或乙享有请求对方适当履行相应的合同义务的权利;在甲或乙违反合同义务的场合,非违约方则

17、享有请求违约方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权利。711第4期 吕 斌:合同解除后的返还清算关于合同解除之法律效果的法史研究与比较法观察,参见:陈自强:契约给付之返还关系契约法之现代化:,台北:元照出版公司2 0 2 1年版,第4 1 1 2 8、1 6 7 2 2 6页。前者源自作为原初关系(p r i m a r yr e l a t i o n)的买卖合同关系,属于原权的范畴;后者则产生于买卖合同义务的违反,属于救济权的范畴。实际上,“原权/救济权”之二分法不是仅仅局限于合同法领域的分类法,而是内嵌于我国 民法典 的外在体系:一方面,民法典 以民事权利为红线构建其体系,确立了“从确

18、权到救济”的编纂结构7。民法典 第二分编至第六分编的构建以民事权利为中心,确认民事主体享有物权、债权、人格权、身份权和继承权等诸项民事权利,侵权责任编专司民事权利之保护与救济,具备救济法的属性,确认民事权利受侵害的民事主体享有救济权。另一方面,民法典 总则编“民事权利章”宣示民事主体享有诸项民事权利,民法典 总则编“民事责任章”采用了“民事责任”的概念,将民事义务之违反作为民事责任之发生的前提,申明违反义务的主体应依法承担民事责任8,同样体现了“原权/救济权”之二分法。“救济的目的是为了纠正某种不公正,而这种不公正就是由原初关系所界定之不公正。”9原权和救济权之间的关系反映了“目的手段”之实践

19、理性图式:救济权旨在尽可能地实现原权规定之目的,使权利人获得基于原权本应获得的利益。因此,原权的目的同时也规定了救济权的目的。2.作为原权的“恢复原状”请求权及其权利基础合同的功能在于促进交换,双方当事人一般都打算履行合同,并期望相对人亦如此行事。以 民法典 第5 7 7条规定之“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赔偿损失”为内容的请求权可以被归入合同债权(原权)之救济权的范畴,因为它们旨在使非违约方处于合同义务适当履行时本应处于的状态,与合同债权所欲实现的目的具有一致性。与此形成对照,民法典 第5 6 6条第1款后半段规定之“恢复原状”所欲表达的却是一种逆转交易的方法:受“恢复原状”请求的当事人不

20、应保留他们根据原合同获得的任何东西,通过逆转合同交易,使当事人恢复至如同原合同未曾缔结的状态。在合同因根本违约而被解除的场合,只存在一种不公正,即违约方违反原合同义务。鉴于“恢复原状”请求权与合同债权所欲实现的目的背道而驰,“恢复原状”请求权不宜被解释为合同债权的救济权,而只能将其纳入原权的范畴。那么接下来的问题便在于回答,作为原权的“恢复原状”请求权的权利基础何在?这一问题的答案与解除效果的法律构成直接相关:如果采直接效果说,那么在不承认物权行为独立性和无因性理论的前提下,“恢复原状”请求权是物的返还请求权4,反之,则是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1;如果采折中说,那么“恢复原状”请求权应被解释为一种

21、新的债权性质的返还请求权,且与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相区别26 7 1,6 8 1;如果采清算关系说,那么返还清算关系只是原合同关系的转化,且两者之间具有同一性1 01 1。然而,仅从解除效果的理论构成出发推导“恢复原状”请求权的权利基础,似无法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为使这一问题的答案更具说服力,有必要回归解除权的形成权本质。根据形成权的基本思想,形成权人可以通过自助(s e l b s t h i l f e)的方式,借助需受领的单方意思表示创造某种对意思表示之受领人具有效力的法律状况1 2,这种单方面的法律权力使得相对人服从于法律状况的变化1 3。解除权系形成权,在合同解除的场合,解除权人得通过

22、单方之意思表示使其与相对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发生改变。澄清解除效果法律构成的关键在于,探明解除权人想要如何改变其与相对人之间的法律关系。为此,有必要分析合同缔结时和合同解除时解除权人所作出的约束性决定。在合同缔结时,解除权人至少作出了以下三项约束性决定:一是给付决定,即愿意按照合同约定向相对人提供相应给付的决定;二是受领决定,即在相对人按照合同约定向自己提供对待给付时愿意受领该对待给付的决定;三是合同履行的牵连性决定,即解除权人愿意按照合同约定向相对人提供给付是为了获得相对人的对待给付,因此在相对人适当履行给付义务前,解除权人有权拒绝相对人的履行请求(民法典 第5 3 5条)。相应地,在合同解除时

23、,解除权人也至少作出了以下三项约束性决定:一是摆脱“给付决定”和“受领决定”之约束力的决定(解脱决定),即解除权人不愿811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 5卷一方 面,合 同 的 本 质 是 双 方 自 主 决 定 下 的 自 我 约 束(V g l.C l a u s-W i l h e l m C a n a r i s,D i eV e r t r a u e n s h a f t u n gi m d e u t s c h e nP r i v a t r e c h t,C.H.B e c k,1 9 7 1,S.4 3 1 f.);另一方面,通过行使解除权(形成权),解除权人

24、(形成权人)表达了他对某种可能的法律状况下的效力的约束性决定(V g l.M i c h a e lB e c k e r,G e s t a l t u n g s r e c h tu n dG e s t a l t u n g s g r u n d,A c P1 9 8 8,S.1 7 8.)。再按照原合同约定向相对人提供未履行之给付,也不愿意再受领相对人向自己提供未履行之对待给付的决定;二是返还决定,即解除权人愿意返还其因相对人适当履行原合同义务所受有的利益,相对人因此对解除权人享有“恢复原状”请求权;三是返还清算的牵连性决定,即解除权人愿意返还其因相对人适当履行原合同规定之给付义

25、务所受有的利益,是为了能够从相对人处取回其基于原合同规定之给付义务的适当履行而授予相对人的利益。基于这一决定,解除权人对相对人应同样享有“恢复原状”请求权,在相对人返还之前,解除权人有权拒绝履行相对人的“恢复原状”请求。解除权人第三项约束性决定之效力的规范基础源自 民法典 第5 3 5条的类推适用1 4。至于 民法典 究竟承认了解除权人第一项和第二项约束性决定的何种效力内容,则存在疑问,这也是解除效果法律构成之争的根源所在。解除效果以合同解除后返还清算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的分配为内容,在确定解除效果的具体内容时,比例原则是衡量上述内容之实践合理性的重要标准1 5。就解脱决定的效力内容而言,直接效

26、果说和折中说均认为法律承认这一决定将导致未履行义务的溯及消灭26 7 1,笔者认为,将解脱决定的效力内容解释为未履行的义务自合同解除之时起向将来消灭,更符合比例原则中必要性原则的要求。因此,在合同解除后,相对人将不再有权请 求解除权人 继续履行未 履行的原合 同义务,亦无权请求解除权人承担修理、重作、更换的违约责任。基于同一理由,就返还决定的效力内容而言,本文更支持清算关系说的观点,即这一约束性决定与返还清算的牵连性决定相结合,只是将原合同关系自合同解除之时起转化为返还清算关系,“恢复原状”请求权源于与原合同关系具有同一性的返还清算关系。以此为据,可以得出如下三点结论:第一,“恢复原状”请求权

27、既不是物的返还请求权,也不是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而是返还清算关系中独有的返还请求权。其中,相对人的“恢复原状”请求权来自解除权人的返还决定,解除权人的“恢复原状”请求权则源于返还清算的牵连性决定。第二,基于原合同关系和返还清算关系之间的同一性,“恢复原状”请求权拥有类似于原合同债权的性质。在当事人于原合同中就合同解除后的“恢复原状”作出特别约定的场合,应优先依照其约定。第三,“恢复原状”请求权与原合同债权之间仍存在区别,主要体现在原合同债权意在实现债权人的履行利益,而“恢复原状”请求权则旨在实现返还清 算 债 权 人 的 恢 复 原 状 利 益(r e s t i t u t i o ni n

28、 t e r e s t),即通过请求返还清算债务人返还其因返还清算债权人适当履行原合同义务所受有的利益,返还清算债权人得处于如同合同未曾缔结的状态1 6。因此,民法典 第5 6 6条第1款后半段“恢复原状”之规定能够成为独立的请求权基础。下文将“恢复原状”请求权所规定之义务称为“恢复原状义务”。3.作为“恢复原状”请求权之救济权的“采取其他补救措施”请求权、“赔偿损失”请求权及其权利基础 民法典 第5 6 6条第1款后半段关于“采取其他补救措施”“赔偿损失”的规定与 民法典 第5 7 7条后半句规定类似。违约责任系因违反原合同义务而产生的民事责任,非违约方据此享有的请求权因此得归入原合同债权

29、之救济权的范畴。民法典 第5 6 6条第1款后半段规定之“采取其他补救措施”请求权和“赔偿损失”请求权亦可作出类似之解释,只是不宜将这两项请求权所欲维护的原权解释为原合同债权。因为一方面,民法典 第5 6 6条第1款位于合同编“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一章,并未被置于合同编“违约责任”章之下。另一方面,民法典 第5 7 7条已经将“采取补救措施”和“赔偿损失”明确规定为“违约责任”,民法典 第5 6 6条第1款后半段应无重复规定的必要。在此意义上,将“采取其他补救措施”请求权和“赔偿损失”请求权解释为“恢复原状”请求权的救济权,反而更合乎体系。相应地,这两项请求权的目的与“恢复原状”请求权的目的应

30、保持一致,即均是为了实现返还清算债权人恢复原状利益。如上文所述,“恢复原状”请求权具备类似于原合同债权的性质,违反恢复原状义务产生的“采取其他补救措施”请求权和“赔偿损失”请求权也因此具有类似于违约责任请求权的性质。更进一步,民法典 合同编“违约责任”章中的相关规则,911第4期 吕 斌:合同解除后的返还清算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2 0 2 0)最高法知民终1 5 8 7号民事判决书。原则上也可以类推适用于这两项请求权。从而,至少可以得出以下四点结论。其一,“违约责任”章的规定具有任意性规定的属性1 73 6 9,将“违约责任”章中的相关规定类推适用至“采取其他补救措施”请求权和“

31、赔偿损失”请求权后所形成的规则亦应具有任意性规定的属性。因此,在当事人在原合同中就“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和“赔偿损失”的内容作出特别约定时,应优先依照其约定。其二,民法典 第5 7 7条将违约行为规定为“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行为,相应地,违反恢复原状义务的行为可以被解释为“不履行恢复原状义务或者履行恢复原状义务不符合约定或者 民法典 第5 6 6条第1款后半段 恢复原状 之规定”的行为。其三,民法典 第5 7 7条规定的“采取补救措施”可以被“继续履行”涵盖,“赔 偿 损 失”则 意 在 特 指 违 约 损 害 赔偿1 85 6 85 6 9。在将上述规定类推适用至返还清

32、算关系时,宜将“采取其他补救措施”解释为恢复原状义务不履行时返还清算债务人“广义的继续履行责任”,将“赔偿损失”解释为类似于违约损害赔偿的救济措施,包括恢复原状义务陷于履行不能时的“价值偿还责任”、迟延履行恢复原状义务抑或恢复原状义务的履行不符合约定或者 民法典第5 6 6条第1款后半段“恢复原状”之规定时的“损害赔偿责任”。其四,既然“采取其他补救措施”指的是恢复原状义务的广义的继续履行责任,且其得与违约责任中的“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相互区隔,那么 民法典 第5 6 6条第1款后半段规定之“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应能够成为独立的请求权基础;既然“损害赔偿”指的是因违反恢复原状义务而产生的价

33、值偿还责任或损害赔偿责任,且这两项责任均得与违约损害赔偿责任相互区分,那么 民法典 第5 6 6条第1款后半段之“赔偿损失”同样能够成为独立的请求权基础。下文拟继续就 民法典 第5 6 6条第1款后半段规定的返还清算债务人所负之义务或者责任的成立要件及各自的内容展开研究。限于篇幅,在探讨 民法典 第5 6 6条第1款后半段规定之“赔偿损失”的基本构造时,本文仅关注颇具争议性的价值偿还责任。三、恢复原状义务1.成立要件恢复原状义务之成立以解除权人有效行使解除权为前提。为此,须满足以下三项要件。第一,解除权人享有解除权。解除权作为形成权,需要有合同上或者法律上的合理授权方得成立:要么通过当事人间一

34、致的意思表示被授予(民法典 第5 6 2条),要么基于合同义务之间的牵连性和政策上的效率考量(民法典 第5 6 3条第1款)1 9、当事人无限期地受合同约束的不可期待性(民法典 第5 6 3条第2款)1 84 9 0、当事人间的信 赖 关 系 被 破 坏(民 法 典 第9 3 3条、第1 0 2 2条第2款)1 0等事由,由法律授予。第二,解除权人依法行使解除权。解除权人和相对人的恢复原状义务源自解除权人的返还决定和返还清算的牵连性决定,这两项约束性决定透过解除权之行使发生效力。作为解除权的行使方法,解除权人须向相对人发出解除通知(单方意思表示)或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民法典 第5 6 5条)

35、。第三,解除权之行使不因违反诚信原则而失效。2 0 1 7年债权法修正后的 日本民法典 第5 4 8条规定,解除权人因故意或过失而显著损伤或致不能返还合同标的物时,或因加工、改造而使之变为其他种类之物时,解除权消灭。但有解除权之人不知其有解除权时,不在此限。这一规定的理由在于,当解除权人存在上述规定之诸事由时,得与解除权人放弃解除权的情况等视2 0,其法理基础为矛盾行为之禁止(诚信原则)2 1。2 0 0 2年德国债法改革前,德国民法典 第3 5 1条基于相同之法理,亦有类似规定。我国 民法典 虽未明确规定类似规则,但仍可借助诚实信用原则进行演绎作业,在解除效果的相关规则中填补权利失效规则2

36、2。但有必要指出的是,一般认为我国权利失效规则的效果是产生抗辩权,纵使解除权人存在矛盾行为,解除权本身也不因此而归于消灭。021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 5卷在司法实务中,当事人就合同解除后的权利义务关系作出约定的情况并不少见。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2 0 1 9)最高法民终3 2 1号民事判决书、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法院(2 0 2 0)沪0 1 0 7民初2 5 1 4 5号民事判决书、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人民法院(2 0 2 1)湘0 1 1 2民初3 1 7 2号民事判决书等。参见:S t a u d i n g e r/K a d u k,1 9 9 4,V o r b

37、e mz u3 4 6 f f,R n.2 6 f。2.返还价款及由其产生的利息在解除权人基于原合同约定从相对人处受领价款的场合,基于返还决定,解除权人有向相对人返还上述价款的义务。价款之返还不以返还实际的支付手段为必要,除非在特殊情况下,支付的货币本身构成合同的标的物,如有收藏价值的纪念币。按照交易习惯,在合同解除前,应由解除权人取得其所受领之价款的利息(民法典 第3 2 1条第2款);但在合同解除后,基于解除权人的返还决定,解除权人应返还其在受领价款后返还价款前所收取之利息。由价款所生之利息同时也反映了价款的使用利益,通过返还价款及由其产生的利息,得使相对人处于如同原合同未曾缔结的状态;而

38、解除权人愿意返还价款及由其产生的利息,乃是为了使相对人对其承担同等的恢复原状义务,通过这一义务的适当履行,自己也能够处于如同原合同未曾缔结的状态(返还清算的牵连性决定)。有疑问的是,在原合同中约定有预付定金或者押金的条款且一方当事人已经实际支付上述款项的场合,如果原合同后来被解除,已经实际支付上述款项的当事人是否有权追回?关于这一问题,我国司法实务中存在肯定说和否定说两种立场。笔者认为,在当事人无特别约定允许预先支付定金或者押金的一方当事人追回上述款项的情况下,宜采否定说的观点。理由有二:其一,一方当事人所支付的定金或者押金性质上是其付款义务的担保,允许其追回预先支付的定金或者押金的做法与 民

39、法典 第5 6 6条第3款之意旨明显矛盾;其二,预先支付定金或者押金的义务不构成与另一方当事人的给付义务相关联的对待给付义务,合同解除的效力因此不应及于支付上述款项的义务。3.返还原物及其孳息同样地,在解除权人基于原合同约定从相对人处受领标的物的场合,基于返还决定,解除权人有向相对人返还原物的义务。有必要强调的是,解除权人应返还之“原物”特指从相对人处受领标的物。因此,解除权人负有的返还原物之义务系特定之债,而非种类之债。返还清算当事人在原合同中就合同解除后恢复原状义务的履行期限有明确约定的,应依照其约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可以在合同解除后协议补充,若不能达成补充协议,须按照原合同的相

40、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民法典 第5 1 0条);如果按照原合同的相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仍无法确定恢复原状义务的履行期限,解除权人可以随时履行,相对人也可以随时请求履行,但相对人应当给解除权人必要的准备时间(民法典 第5 1 1条第4项)。解除权人的返还决定与返还清算的牵连性决定只是将原合同关系自合同解除之时起转化为返还清算关系,并未导致原合同关系溯及消灭,因此在解除权人返还原物之前,原物的所有权仍归属于解除权人。物通常具有使用、收益之权能(民法典 第2 4 0条),在合同解除前,原物的使用利益由解除权人享有,原物产生的孳息亦得由解除权人取得(民法典 第3 2 1条第1款);但在合同解除后,基于

41、解除权人的返还决定,解除权人应返还其在受领原物后返还原物前所享有的原物的使用利益及其孳息。通过原物及前述利益之返还,可以使相对人处于如同原合同未曾缔结的状态;而解除权人愿意返还原物及前述利益,乃是为了使相对人负同等的恢复原状义务,通过这一义务的适当履行,自己的恢复原状利益也能够得到实现(返还清算的牵连性决定)。由于使用利益无法以实物形式(i nn a t u r a)返还,只能由解除权人以承担价值偿还责任的方式返还与其相应的价值。4.必要费用与有益费用的返还返还清算债务人有权请求返还清算债权人偿还其在占有原物期间为保存或者维护原物所支出的必要费用。有疑问的是,返还清算债权人所负之必要费用偿还义

42、务是否构成恢复原状义务的固有内容之一?在日本法上,有学者对上述问题持肯定见解2 3,但也有学者持否定见解,认为必要费用 的偿还实系 一种费用型 不当得利返 还义务2 46 0 7。我国学者多持肯定见解26 8 4,1 4,1 72 1 0,但亦有不同观点认为,该费用系“保管合同关系的内容,或者构成无因管理”4。笔者认为,在无保管合同内容的相关约定的场合,以采否定见解为当。因为一方面,恢复原状121第4期 吕 斌:合同解除后的返还清算参见: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2 0 2 1)京0 1民终8 9 5 7号民事判决书。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2 0 1 9)最高法民终3 2 1号民事判

43、决书。参见:S t a u d i n g e r/K a i s e r,2 0 1 2,B G B 3 4 6R n.7 1。义务所要求返还的是返还清算债务人因返还清算债权人适当履行原合同义务所受有的利益,返还清算债务人支出的必要费用显然不在上述利益的范围之内;另一方面,原物之价值因返还清算债务人支出必要费用而得以维持,在原物被返还后,原物价值的维持利益由返还清算债权人享有,这一利益的取得缺乏法律根据,符合不当得利之债的基本构造。民法典 第4 6 0条但书关于善意占有人必要费用偿还请求权的规定系不当得利之债的特殊规定2 5,应优先得到适用。因此,返还清算债务人请求返还必要费用时,不宜直接援

44、引 民法典 第5 6 6条第1款后半句规定之“恢复原状”,而应类推适用 民法典 第4 6 0条但书之规定。返还清算债务人的必要费用偿还请求权应以其已经履行返还原物之义务为前提,因为只有当原物被返还后,返还清算债权人才可能因此而受益。类似地,就因利用或者改良原物而支出的有益费用而言,返还清算债务人亦得请求返还。只是此时,有益费用偿还请求权的规范依据不再是 民法典 第4 6 0条但书规定的类推适用,而是 民法典 第9 8 5条本文之规定,返还清算债权人应在其受益范围内向返还清算债务人返还上述费用。四、广义的继续履行责任如本文的第二部分所述,民法典 第5 6 6条第1款后半段规定之“采取其他补救措施

45、”系恢复原状义务不履行时返还清算债务人“广义的继续履行责任”。这一责任的具体形态及其内容可以通过类推适用 民法典 第5 7 7条至第5 7 9条、第5 8 2条得到揭示。首先,在恢复原状义务履行期届满前返还清算债务人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恢复原状义务,或者在恢复原状义务履行期限届满后返还清算债务人仍不履行恢复原状义务的场合,返还清算债务人负有按照约定或者 民法典第5 6 6条第1款后半段“恢复原状”之规定,继续履行恢复原状义务的责任。其次,在原物被磨损或损坏的场合,如果磨损或损坏的部分仍有修复的可能,那么除非修复费用过高(类推适用 民法典 第5 8 0条第1款第2项),返还清算债权

46、人得请求返还清算债务人承担修复责任。在“栾某某、于某某等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案中,于某某与村委会的合同解除后,一审法院判令村委会将案涉土地恢复原貌后返还于某某,即承认了村委会(返还清算债务人)的修复责任。再次,与第二种责任形态类似,在原物被添附(如被加工)、被转让给第三人、被设定权利负担(如被设定抵押权)的场合,如果上述情况仍有被扭转的可能,那么除非实施扭转措施的费用过高(类推适用 民法典 第5 8 0条第1款第2项),返还清算债权人得请求返还清算债务人承担扭转添附措施、回购被转让之原物、消除原物上的权利负担的责任。最后,如果原物为种类物,那么在前述第二种和第三种责任形态的适用场景中,或者在原

47、物在法律上或者事实上不能返还(类推适用 民法典第5 8 0条第1款第1项)或者原物之返还不适于强制执行或者返还费用过高(类推适用 民法典第5 8 0条第1款第2项)的场合,返还清算债权人有权请求返还清算债务人承担交付原物之替代物的责任。返还清算债务人须以与原物具有相同种类、品质、数量的代替物返还2 1。返还清算债务人承担广义的继续履行责任后,如果返还清算债权人还有其他损失,应当继续赔偿损失(类推适用 民法典 第5 8 3条)。此处的“赔偿损失”不是返还清算债务人的价值偿还责任,而是因其迟延履行恢复原状义务、履行恢复原状义务不符合约定或者 民法典 第5 6 6条第1款后半段“恢复原状”之规定 产

48、 生 的 损 害 赔 偿责任。五、价值偿还责任1.成立要件 民法典 第5 6 6条第1款后半段规定之“赔偿损失”包含返还清算债务人的价值偿还责任,该责任以恢复原状义务陷于履行不能为前提。因此,只有当返还清算债务人所负之恢复原状义务为非金钱债务时,才有可能产生价值偿还责任。因为货币具有高度流通性和可替代性,金钱债务221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 5卷参见:辽宁省盘锦市中级人民法院(2 0 2 1)辽1 1民终1 4 3 3号民事判决书。一般不会出现不能履行的情况2 6。恢复原状义务具有类似于原合同债务的性质,因此恢复原状义务陷于履行不能的情形得通过类推适用 民法典 第5 8 0条第1款第1

49、项和第2项规定得到揭示。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四种情形:一是恢复原状义务在法律上不能履行,即恢复原状义务“基于法律规定而不能履行,或者履行将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2 74 1 4。例如,返还清算债务人已经将原物之所有权转让给第三人的情形。又如,返还清算债务人无法消除原物上设立之抵押权的情形。二是恢复原状义务在事实上不能履行,即恢复原状义务“依据自然法则已经不能履行”2 74 1 5。其以返还清算债务人所受领之标的物因毁损、灭失、被加工或者改造、被消费等原因在事实上无法返还为典型。三是恢复原状义务的标的不适于强制履行。这主要是指返还清算债务人所受领之给付在性质上无法返还的情形,如所受领之给付为专家意

50、见、劳务、服务、不作为等。四是恢复原状义务的履行费用过高。履行费用是否“过高”,宜以动态体系论为审查框架2 8,在个案中综合权衡返还清算债务人履行恢复原状义务的费用、返还清算债权人的恢复原状利益、恢复原状义务之内容、返还清算债权人或者返还清算债务人的可归责性等要素的数量和强度的基础上,进行审慎判断。返还清算关系中的价值偿还责任与广义的继续履行责任之间的关系取决于我国违约救济体系中就代替给付的损害赔偿责任与广义的继续履行责任之间的关系采取何种范式。如果认为我国 民法典 就后两者之间的关系采取了“灵活妥当”范式27 7 4,那么前两者之间的关系范式也应类似地体现为“灵活妥当”范式,即两种责任之间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