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鲁教版必修一归类复习提纲.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6267693 上传时间:2024-12-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50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必修一归类复习提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鲁教版必修一归类复习提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鲁教版必修一归类复习提纲 一、判断与比较: ㈠判断: ⒈天体的判断: 天体是脱离地球的大气层,在宇宙空间运行的物质存在形式,包括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 ⒉地球自转方向的判断: ⑴根据经度判断:东经度向东增加,西经度向西增加。 ⑵根据地球公转方向:地球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相同。 ⑶根据口诀:“南顺北逆”,即从南极上空看,地球顺时针自转;从北极上空看,地球逆时针自转。 ⒊晨昏线的判断: 首先明确地球自转的方向。 ⑴经过晨昏线,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该晨昏线是昏线;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该晨昏线是晨线。(常用方法) ⑵分布于昼半球西侧的晨昏线是晨线,东侧的是昏线。(推论一) ⑶晨昏线上的点,地方时在12点之前,该点一定在晨线上;地方时在12点之后,该点一定在昏线上。(推论二) ⑷太阳直射赤道,地方时为6点的经线是晨线;地方时为18点的经线是昏线。(特殊情况) ⒋南北半球的判断: ⑴地球的侧视图中,一般是“上北下南”; ⑵地球的极视图中,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南顺北逆”。 ⑶根据纬度:北纬度在北半球,南纬度在南半球。 ⑷根据地转偏向力:地转偏向力在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⑸根据中高纬度正午物体影子朝向:在中高纬度,正午物体影子朝北为北半球,朝南为南半球。 ⒌日界线的判断: ⑴人为日界线:国际日期变更线(大体在1800经线)。跨国际日期变更线向西日期加一天,向东减一天。 ⑵自然日界线:零点线,即地方时为零点的经线。 ⒍方向的判断: 课本20—25页单元活动。 ⒎向斜、背斜的判断: ⑴根据岩层的弯曲方向: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 ⑵根据岩层新老关系:岩层由中间向两翼越来越新为背斜,岩层由中间向两翼越来越老为向斜。 ⒏沉积岩的判断: 沉积岩有两个主要标志:一是有层理构造,二是有化石。 ⒐风向的判断: ⑴根据季风和盛行风来判断; ⑵等压线图中,判断某点的风向:先判断该点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由高气压指向低气压并垂直于等压线),沿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即为该点的风向。 ⒑锋面类型的判断: 根据冷气团运动的箭头、锋面符号和过境前后的天气状况判断。 ⒒高、低压中心的判断: ⑴根据等压线的分布:中心气压比周围气压高为高压中心,反之,为低压中心。 ⑵根据气流运动状况:气流向外辐散为高压中心,向内辐合为低压中心。 ⒓根据海水等温线判断洋流流向和性质: ⑴海水等温线的凸出方向为洋流流向; ⑵海水由低温区流向高温区为寒流,反之,由高温区流向低温区为暖流。 ⒔季节的判断: 判断依据:⑴日期;⑵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夏顺冬逆”;⑶季风气候区季风方向;⑷海陆高低压分布;⑸各地气候特征;⑹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⒕气候类型的判断: 课本54—56页单元活动。 ⒖自然带的判断: 根据气候类型判断。 ⒗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根据地形剖面图判断剖面线: 课本73—78页单元活动。 ⒘自然资源、自然灾害的判断: 严格根据定义。 自然资源: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自然属性),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社会经济属性)的物质与能量。 自然灾害:指在自然界发生的(自然属性),对人类生命和财产构成危害(社会经济属性)的事件。 ⒙山体雪线高度的判断: ⑴光照:向阳坡雪线偏高; ⑵降水:迎风坡雪线偏低。 ㈡比较: ⒈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小比较、公转速度的比较: ⑴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到两极递减;因此,纬度越低自转线速度越大。 ⑵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在近日点最大,远日点最小;因此,越靠近近日点,角速度、线速度越大,越靠近远日点,角速度、线速度越小。 ⒉气压的比较: ⑴水平方向:根据气温高低判断,气温越高,气压越低。 ⑵垂直方向: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⒊风力大小的比较: ⑴同一幅等压线图中,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 ⑵不同等压线图中,水平气压梯度越大,风力越大。 二、分析原因: ⒈地球既普通又特殊的原因。(P8) ⒉东亚、南亚季风成因。 ⑴东亚:①冬季风(西北风);②夏季风(东南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⑵南压:①冬季风(东北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②夏季风(西南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⒊向斜成山、背斜成谷的原因。 ⑴向斜成山:向斜槽部受挤压,坚实不易被侵蚀; ⑵背斜成谷: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 ⒋三大类岩石的成因。(P28) ⒌桂林山水的成因。(P72) ⒍洪灾、泥石流的成因。(P88、89) ⒎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自然和人为原因)(P92) ⒏温室气体增加的主要原因。 ⑴燃烧化石燃料;⑵毁林。 ⒐海平面上升的原因。 全球气候变暖引起海水膨胀和两极冰川融化。 三、重要规律: ⒈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⑴纬度分布规律: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⑵季节分布规律: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⒉昼夜长短的分布、变化规律: ⑴太阳直射哪个半球(南、北半球),哪个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 ⑵太阳直射点向哪方(南方、北方)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 ⒊地壳物质循环(P29、30) ⒋大气运动: ⑴热力环流;⑵全球气压带、风带;⑶季风环流。 ⒌水循环: ⑴海陆间循环;⑵海上内循环;⑶陆上内循环。 ⒍洋流分布规律: ⑴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呈顺时针、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⑵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⑶南纬400附近,形成环球性西风漂流。 ⑷北印度洋海区,形成季风洋流,“夏顺冬逆”。 ⒎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 ⑴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⑵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⑶垂直地域分异。 四、影响与意义: ㈠影响: ⒈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P8) ⒉全球气温变暖的影响。(P93、94) ㈡意义: ⒈地球自转、公转的意义。 ⑴自转:⑴产生昼夜交替;⑵产生时差;⑶使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 ⑵公转:⑴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⑵昼夜长短的变化;⑶四季的更替。 ⒉地壳物质循环的意义。(P30) ⒊水循环的意义。(P49) ⒋洋流的地理意义。 ⑴影响气候;⑵影响海洋生物分布;⑶影响航运;⑷影响海洋环境污染。 ⒌地球圈层间能量交换、物质运动的意义。(P67、68) 五、途径与措施: ⒈实现自然资源利用可持续的途径。(P86) ⑴适度开发;⑵利益兼顾;⑶环境保护;⑷公众参与。 ⒉防洪的措施。(P90) 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 ⒊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措施。 ⑴发展技术,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⑵开发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⑶植树造林;⑷加强国际合作。 六、有关计算: ⒈时间计算: ⑴地方时计算:每一条经线有一个地方时,经度每相差一度,地方时相差4分钟,采用“东加西减”的原则。 ⑵区时的计算:每一个时区采用一个区时,相差一个时区,区时相差一个小时,采用“东加西减”的原则。 ⑶日期的计算:跨过国际日期变更线向西加一天,向东减一天。 ⒉相对高度的计算: 采用公式:(n-1)h<H<(n+1)h,其中n为两点间的等高线数,H为相对高度,h为等高距。 特殊:计算陡崖的相对高度:(n-1)h≤H<(n+1)h ⒊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采用公式:H=900-|ψ-δ|,其中H为正午太阳高度,ψ为当地的纬度,δ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注意δ本身的符号有变化,如果与当地的纬度在同一半球为正号,不在同一半球为负号。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