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积极老龄化视域下高职院校服务老年教育发展模式初探.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26555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0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积极老龄化视域下高职院校服务老年教育发展模式初探.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积极老龄化视域下高职院校服务老年教育发展模式初探.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积极老龄化视域下高职院校服务老年教育发展模式初探.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山东开放大学学报2023 年第 3 期收稿日期:2023-02-18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省社会科学普及应用研究项目“高职院校开展社区老年教育422模式构建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21-SKZZ-107)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简介:张昱(1979),女,硕士,山东轻工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社区教育、老年教育、职业教育。积极老龄化视域下高职院校服务老年教育发展模式初探张 昱(山东轻工职业学院,山东 淄博 255300)摘 要:开展老年教育是践行积极老龄观、有效解决我国老龄化问题的重要举措。我国老年教育经过 40余年发展,仍存在着普及率低、资源供给不匹配、管理机制不健全、理论研究滞后等问题。高

2、职院校应发挥自身优势,对内建设好符合积极老龄化需求的课程资源、培训和组建专兼结合的老年教育师资团队、共享和开放校内教学资源条件、开设养老相关专业,对外争取各类社会力量的支持参与、扩大老年教育的社会影响力,多措并举探索服务老年教育发展的有效模式。关键词:积极老龄化;高职院校;老年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0978(2023)03-0013-04 一、引言我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五号)”数据显示,全国 60 岁以上人口总量已达 2.64 亿,占全国人口比重达到 18.7%,其中 65 岁以上人口1.9 亿,比重达 13.5%,同时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进

3、程呈现出老年人口规模庞大、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老龄化水平城乡差异明显等特征。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21 年11 月发布了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要通过“促进有条件的学校开展老年教育等办法,推动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引导老年人践行积极老龄观”等。“积极老龄化”是世界卫生组织在第二次老龄问题世界大会上提出的概念,其基本含义是“创造健康、参与和保障的最佳机遇,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这为解决全球老龄化问题提供了思路。1积极老龄化观念提倡鼓励、尊重和支持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发挥自己优势,以更积极的方式迎接老年阶段的

4、到来,继续为社会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2广泛开展适应实际需求的老年教育,是帮助老年人挖掘和发挥自身优势,践行积极老龄观的重要基础。二、我国老年教育发展历程及存在问题(一)我国老年教育发展历程我国的老年教育以老年大学体系为实施主体。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将我国老年教育发展历程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31.初创阶段(19831995 年)。自 1983 年全国第一所老年大学在山东成立后的十余年间,全国共建成了八千余所以服务离退休人员“养生、娱乐”为主要教育宗旨的老年大学,但服务的学员人数相对较少,人群相对集中。2.发展阶段(19962009 年)。1996 年出台31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了“国家需大力发

5、展老年教育”等内容,老年教育的范围和规模得以扩展,并逐步纳入了全国教育总体规划。依托社区、学校等建设的各类学习中心,又整合了多种老年教育资源,初步构建起了中国特色的老年教育体系。3.优化阶段(2010 年至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提出“突出老年教育发展,力争在 2020 年初步实现老年教育现代化”。2016 年国务院印发的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 年),为推动老年教育的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老年教育的受众群体进一步扩大。(二)我国老年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老年教育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

6、现在:1.老年教育普及率较低。根据中国老年教育发展报告(20192020)数据显示,截至 2019年,我国老年大学(学校)数量约为 7.63 万所,参加学习的老年人数约为 1088 万人次。远程老年教育学校数量约为 6345 所,注册学员约为 387 万人。虽然学校、学员数量均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但学员总数仅占我国 60 岁以上老年人口总量的5.59%。省、市、县(区)各级老年大学仍是老年教育的主要实施主体,开展老年教育的形式不够丰富、渠道较少,“家门口的老年教育”尚未真正普及,老年教育的参与度仍然处于低位。2.老年教育资源供给与实际需求不匹配。服务积极老龄化观念的老年教育,应当以充分调研老

7、年人的教育需求为基础来进行策划、设计和实施。积极老龄化观念鼓励和引导老年人,以积极主动的心态继续保持在家庭、社区、社会等各层面和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从而缓解人口老龄化给社会发展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实现老年人的社会价值,服务社会发展。由此可见,以“休闲、娱乐、养生、保健”等为主要内容、以线下授课为主要形式的老年教育课程和资源,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老年教育的实际需求。老年教育的课程内容,应更侧重于帮助老年人实现心态转变和心理调适,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以更好地融入信息化社会,帮助老年人持续发挥自身在知识经验、技术技能上的优势以持续服务社会等方面。老年教育的课程实施,应充分考虑到“互联网+”教

8、育模式的普及,以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来开展。3.老年教育的管理机制不够健全,理论研究滞后。老年教育具有社会性、福利性、教育性等特征,需要多个部门协同工作。4从历次老年教育相关政策、文件、法规的研究制定和发布情况看,老年教育工作分别涉及到卫健、民政、教育、人社等多个部门,但是在老年教育的实际发展过程中,确实也存在着各部门间各自为政、统筹不畅、条块分割、合作不力的现象,为老年教育的协调健康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从办学实施的主体看,除专门的老年大学外,各级开放大学、各类高校和职业院校、部分社区等,也不同规模、不同程度地参与了老年教育工作,教育渠道的拓展也带来了教学资源综合利用程度低等现实问题。我国从

9、2000 年的老龄化社会发展为 2021 年的老龄社会,用 21 年的时间走完了其他国家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人口老龄化过程,在快速变化的人口形势面前,老年教育相关理论的建构已明显落后于实践的发展5,亟待更多教育学、社会学等领域的研究人员关注和参与。三、高职院校参与和开展老年教育的可行性高职校院是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场所,也有着开展老年教育的义务和责任。近年来,经过了示范校、骨干校、优质校、双高校等多轮次的提质培优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水平再上新的台阶。由于高职院校的专业方向设置灵活,课程资源丰富多样,教学场所和实训条件完备,与行业企业联系密切,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10、结合紧密,具备了在一定范围内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教育活动的基础,因此在助推区域老年教育发展方面具备了天然的优势。目前我国已建有高职院校 1500 余所,基本实现了地级市开设高职教育的全覆盖,为高职院校就近开展老年教育提供了可行性。山东省教育厅等 4 部门印发的山东开放大学综合改革方案中就明确提出,“按照一市一策的工作思路,依托属地高职院校,建设市开放大学”,并要求市、县(区)一级的开放大学要参照省级开放大学的做法,“建设老年开放大学,向基层延伸建立学习网点,建成覆盖全省城乡的老年教育办学服务体系”,这也为高职院校服务老年教育创新发展指明了路径。同时,高职院校开展老年教育相关活动,也为师生开拓了服务

11、社会、开展实践的机会。师生可以通过参与和实施老年教育活动而总结经验、开展研究、形成成果,从而促进学校社会服务41山东开放大学学报2023 年第 3 期能力和提升,推动高职教育内涵发展。通过对美国“社区型”老年教育模式、法国“第三年龄”老年教育模式、德国以高校为主要依托的“多元化”老年教育模式和日本政府投资为主的老年教育模式等的研究和分析可以发现,国外老年教育的保障制度趋于法制化,办学主体趋于多元化,经费投入趋于规范化,教学内容和方式趋于多样化,但高校始终是各国老年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主体力量之一。6-8这也为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老年教育发展的模式提供了有益借鉴。四、积极老龄化视域下高职院校服务老年

12、教育的模式探索(一)对内建设好开展老年教育的四项基础条件1.以需求侧为导向,合理构建符合积极老龄化需求的老年教育课程体系,丰富老年教育课程资源供给高职院校应发挥在系统化构建课程体系方面的优势,以积极老龄化相关要求为导向,做好老年教育课程体系建设。高职院校可以定期对区域内老年群体的数量和年龄结构、学习需求和文化基础等进行调研分析,并以此为基础设计开发课程。结合初老群体持续服务社会的相关需求,可以设计和开发促进老年人继续社会化和再社会化的相关课程,包括心理健康调适、创业就业技术技能再培训、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数字化终端设备使用等,以促进初老人群维持其社会参与度,实现老年人力资源的再利用。结合社区养

13、老相关需求,可以设计和开发养教结合相关课程,包括书法、绘画、歌唱、阅读、舞蹈等休闲爱好类课程,养生知识、保健常识等健康医养类课程,时事要闻、家风传承等思想素养类课程等,通过丰富多样的课程内容,引导老年人正确认知和对待衰老的过程,并以积极的心态培养爱好、涵养情操、健康身体。结合中国家庭代际间关系紧密、部分家庭的老年人与孙辈成员接触机会和共处时间较多的特点,可以设计和开发包含婴幼儿养育、学前教育、青少年教育等内容在内的心理学与教育学课程,促进家庭内老、幼之间的交流,助力老年人在家庭教育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应借助在信息化手段应用方面的经验,做好数字化老年教育课程资源建设。“互联网+”已渗透

14、到教育的各个领域,职业院校在课程资源的数字化建设方面经验颇丰。随着老年人使用数字化终端设备的水平不断提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育形式在老年教育的组织实施过程中也越来越常见。因此高职院校也应借助自身相关经验,建设包含音频、视频、图文信息等多种形式在内的老年教育数字化资源。需要注意的是,在其内容长度、互动形式等方面,要更符合老年受众的学习特点和生理特点。高职院校可以挖掘自身专业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设计和开发与地域历史文化、产业发展等结合紧密的老年教育课程,以有效调动老年群体的参与热情,凝练老年教育课程的特色和亮点。要结合学校自身在非学历继续教育方面的组织实施经验,做好老年教育课程实施的相关标

15、准建设,保障课程实施质量和效果。同时要推进老年教育实施主体之间的交流,互通有无,避免通识类课程资源的重复建设。2.开展老年教育师资培训,专兼结合组建师资团队鼓励校内教师参与老年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质量开展老年教育的重要基础。高职院校师资以“双师型”教师为主,相较本科高校的学术型、专家型教师,他们动手能力更强,实操技能更娴熟。高职院校现有的“双师型”师资团队,加以老年教育相关培训,基本可以胜任相关教学任务。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 年)提出“各类学校要鼓励教师参与老年教育相关工作,并纳入本校工作考核”,因此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制定相关内部政策,鼓励不同专业领域内有精力、有能力的教师,组建

16、起相对稳定的老年教育师资团队,积极参与到老年教育工作中去。面向校外人员开展培训和教育。普及开展老年教育需要一支专业而庞大的师资队伍,除校内教师外,还应吸纳社区专兼职基层工作者、区域内各类院校的退休或在职教师、民营培训机构人员、“银发经济”行业领域内的从业人员等各类力量,加入到老年教育师资团队中来。高职院校可以利用自身开展培训的便利条件,面向兼职教学人员开展专业的理论知识培训和教学方法指导,完善专兼结合的老年教育师资团队,提升团队的专业性和相对稳定性。面向学生群体筛选和培育志愿服务团队。高职院校可以面向相关专业遴选有意向参与老年教育活动的在校生,通过培训使其具备参与老年教育的基本能力,从而培育起

17、一支数量充足且年轻有朝气的志愿服务队伍,促进老年与青年之间的51山东开放大学学报积极老龄化视域下高职院校服务老年教育发展模式初探代际沟通,唤醒老年群体的年轻细胞,培养学生的爱老敬老等中华传统文化素养,并通过这种方式吸纳和拓展更多老年教育人力资源9,强化辐射带动作用,增加老年教育的边际效应和产出。3.开放共享各类教育资源,促进老年教育组织实施高职院校一般拥有较为丰富的图书馆藏资源、完备的实训操作设备、专业的体育运动场馆和设施完善的现代化教学场所,可以遵循“开门办学”的理念,充分利用好寒暑假、公共假期、周末等时段,与校内学生的学习需求错峰安排,面向区域内老年教育学员实现线下开放共享,从而提高资源、

18、设备的利用率,也提升学校的社会服务水平。4.配套开设相关专业,助力老年教育长远发展高职院校应利用自身专业设置上的便利和在理论政策研究上的优势,紧跟社会对老年教育专门人才的数量和类别需求,开设养老服务管理、老年护理等相关专业,培养老年教育专业人才,助力老年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依托专业发展,建立健全教学师资团队,开展老年教育理论研究,以研促教,提升养老助老相关专业的建设水平。(二)对外争取服务老年教育发展的各类支持1.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争取经费支持老年教育是一项投入多、产出少、见效慢的系统工程,要保障老年教育健康发展,宏观上需要从制度层面予以规划,微观上需要政府、办学机构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办学。

19、10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发挥与区域经济产业的密切联系,充分动员相关社会力量参与老年教育活动。例如,可以通过开展专业人才培养、合作培养从业人才等途径,激发银发经济产业链上相关行业企业和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动员其参与到项目开发、教学实施、活动组织中来。并以此类合作参与为基础,探索多渠道筹措老年教育办学经费,提升老年教育服务质量。2.搭建交流合作平台,扩大老年教育影响力高职院校在开展老年教育的实践过程中,要为老年教育各方力量搭建合作平台,交流、借鉴国内外老年教育经验成果,联合开展相关研究,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高职院校参与和开展老年教育的相关经验、路径、模式。利用好高职院校在区域内的各类宣传途径,使社会广泛

20、接受积极老龄观,认可开展老年教育的积极作用,扩大老年教育的社会影响力。五、结语开展老年教育是推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高职院校应整合自身优势、做好充分准备,发挥服务地方、服务社会的重要职能,多方位、多渠道地服务老年教育的广泛开展,为完善我国老年教育体系、践行积极老龄观而不断探索和实践。参考文献:1龚浩,顾馨雨,杨艳霞,周罗晶.我国积极老龄化研究热点及对策分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22(04):128-131.2杨倩.积极老龄化背景下老年开放教育转型发展新探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2,22(01):23-27.3黄锐楹.老有所养:积极老龄化视角下的中日老年教育发展对比J.西部学

21、刊,2023,179(01):73-76.4张慧芳,崔发周.我国新时代老年教育的功能完善与改革策略J.教育与职业,2021,981(05):78-84.5杜鹏,吴赐霖.中国老年教育的新定位、多元功能与实现路径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22(05):130-142.6王梦云,翟洁.英、法、美老年教育模式比较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7(07):114-117.7王剑波,白洁.国外老年教育模式及管理体制对我国的借鉴J.济南大学(社会科学版),2022,32(04):144-153.8崔迎春.日本老年教育的发展历程、典型模式及经验借鉴J.成人教育,2023,432(01),85-93.9张建军,张晶晶,田红磊.终身教育视域下高职院校的老年教育功能:基础、建构与展望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20,18(02):1-7.10焦佩.从积极老龄化看终身教育中的老年教育转型J.中国成人教育,2016(04):130-133.61山东开放大学学报积极老龄化视域下高职院校服务老年教育发展模式初探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