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关于“运动教育”模式在高校体育教学的创新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25475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868.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运动教育”模式在高校体育教学的创新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关于“运动教育”模式在高校体育教学的创新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关于“运动教育”模式在高校体育教学的创新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体育教学 Physical education127October 2023关于“运动教育”模式在高校体育教学的创新研究叶战勇/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河南新郑 451150摘 要:随着我国高校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体育。纵观我国高校运动教育发展史,对其进行过大量的研究,并产生过多种形式的运动教育模式,但也有不少人对此产生了困惑。本文正在阐述体育教学模式基本理论上,对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现状进行分析,为高校体育教师在实践中的实践提供一种科学的思路与方法。运动教育模式、运动教育与发展,旨在为我国体育教学改革提供更多的信息,有助于吸收先进的教育模式理念,提供可操作的参考模式。关键词:运

2、动教育;体育教学;高校体育;研究目前我国高校运动教育发展中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目前我国高校运动教育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侧重于知识的灌输;忽略对学生动手能力、创造力的培养;学生被动的听从教师的指令;学生评价体系不健全等。所以,研究适合我国高校体育的教育模式势在必行。对于一个教学模式的发展来说,不断总结已有的研究成果或专业文献是一个重要的前提,通过运动教育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增强学生的知识技能、团队合作精神,其次发展学生的终身体育理念,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1.体育教学模式的基本理论1.1 体育教学模式的概念达里尔 西登托普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运动教育”这一概念,并以此为基础发

3、展了一套较为成熟的“运动教育”模型。当前,在我们国家对于运动模式的定义存在着一些细微的差异,但其核心并不太偏颇。例如,高航和张荣江在当代运动教育模式研究中写道,体育运动作为一种课程与教学方式,发端于美国,该理论具有较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在社会适应性和终身体育观念上都有很好的效果。林天煌在体育模式的理论分析中指出,体育理论以博弈论的体育思维理论为指导,竞争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线,这种教学方式采用了固定分组、角色扮演等方式,并依据具体情况对比赛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使比赛在教学中得到了更好的发挥。高蓉表示“运动教育”模型是一种以活动为主的课程与教学方式,其目的在于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体育的经验,并把学生培

4、养成一个懂得运动技巧,熟悉运动文化,并喜爱运动的人。何伟从“运动教育”模式的内涵、优点及启示等方面,指出“运动教育模式”已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教育模式,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体育经验与学习成效,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体育积极性与合作性,并能有效地提升体育教学的教学效能。对于“体育教学模式”这一概念,就当前的研究来看,大部分学者都是从国外学者那里得到的结论。但是,总而言之,体育教学模式是以博弈理论为指导,以小组为单位的体育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多让学生自主决策,以游戏的形式培养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提高学生运动技能,从而让学生参与运动,享受运动。1.2 体育教学模式

5、的特征我国学者主要依靠美国体育模式的创始人西登托普相关观点来分析和研究体育模式的特点,但大多数都有自己的外延和独特性。所以,本文的研究主要是以西登托普教授所提出的“运动方式特点”为基础,并与我国高校体育的基本特点相结合。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学模式的特点必须立足于当前我国高校体育的基本状况,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团队自我管理。相比较而言,体育竞赛需要贯穿教学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和主动学习意识,提高学生运动技能与实战相结合的能力。1.3 体育教学模式的目标对于体育教学模式目标的研究,国内大多数学者直接采用国外一些学者对体育教学模式目标的概括。体育教学模式的三个主要目

6、标是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运动技能、运动体育教学 Physical education128 October 2023素养和运动热情。具体而言,在体育学习过程中,通过不断改变团队角色和成员之间的协同作用,提高学生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使学生相互配合,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决策能力,形成终身体育的理念,从而实现体育教学的目标。2.当前我国高校运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2.1 高校对体育不够重视通过对高校运动教育的研究不难发现,虽然在国家的号召下,高校越来越重视体育运动的培养和学生体质的提高,但我国高校对学生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远低于其他国家。就比如西方国家每所高校都有完整的体育体系,包括橄榄

7、球、篮球、排球、足球等,而且每个项目都会有专门的运动队。相反,我国高校虽然也有这些运动队,但是不系统,这样就无法更好的把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结合起来。从目前的调查来看,高校的经费主要投入在科研设备和高校环境的建设上,体育建筑投资很少。很多高校还停留在篮球场、田径场、足球场、羽毛球场等场地建设方面,羽毛球场和乒乓球场的设备却比较简单。高校对体育支持程度低造成的客观条件,成为影响学生体育锻炼的关键因素。此外,由于部分高校体育课时不足,教师教学经验和教学能力存在问题,导致体育教学任务不能按时完成,甚至缺乏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作为体育锻炼的主导者,如果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就不可能真正理解体育教学

8、活动的真正含义。2.2 体育教学内容不合理,缺乏理论知识教育目前大多数高校的体育课程设置不合理,只注重运动技能的教学,而忽视了体育理论知识的教学。另外,大部分高校的体育教材过于陈旧,教材技术性、专业性较强,比较适合体育专业的学生。然而,大多数学生对他们在体育课本上学到的东西并不实用,甚至有些学生从来没有学习过体育课本上的知识,这也使得学生无法掌握日常的运动技能。从这一方面来看,高校体育教学没有从体育的人文价值出发,没有体现体育的价值观和科学视野,理论知识过于陈旧,不能很好地与运动训练相结合,导致体育理论活动无法顺利开展。2.3 学生没有参加体育运动的权利高校运动教育的发展,必须有专门的体育老师

9、来指导,如果没有体育老师的引导,学生将会缺乏自主性。首先,多数普通高等高校的体育课内容较为基础、内容单一,一些体育教师对体育课不够重视,因为他们觉得学生的学习压力很大,体育任务不应该过多,存在体育运动就是适应放松的课余生活。其次,体育老师的冷漠会导致学生缺乏锻炼的自主性。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按照教学内容,将教学知识机械地灌输给学生,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从而忽略了学生的全面、个性发展,这就使得运动教育的目的难以达到。2.4 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分离目前,我国许多高校都已根据专业的要求,开设相应的体育专业课程。大多数的体育教师,都会选择一堂课来教授自己的体育常识,或者选择一堂课来让学生去操场

10、上锻炼。但教师没有利用规范的方式来示范。例如,在赛前热身、比赛和赛后恢复方面,都缺少体育老师的指导。其次,由体育教师选出一名引导员,在教授一些运动项目之后,由引导员带领学生进行热身活动。如果热身做得不好,很容易在接下来的运动中受伤,也就导致我国很多高校的体育课理论知识和身体运动技能相脱节。2.5 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安全问题虽然各大高校都开展了体育教学活动,但体育安全建设并没有全面开展。体育教学是在室外进行,不能保障学生的运动安全。在高校体育课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突发事件,就比如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都会利用高校所提供的体育器材。所以,在体育活动中,若没有适当的防护措施,极易造成意外伤害,甚至可能会

11、造成终生的遗憾。所以,为避免体育活动中发生的安全事故对许多学生造成了不良影响,高校应该全面建设体育安全。3.“运动教育”模式在高校体育教学的创新研究分析3.1 高校应完成体育设施建设运动教育是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一所高校的发展,又与其体育事业的发展密不可分。我国十分重视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而高校学生又是生理发育时期,高校更应给予足够的重视。目前,我国高校体育工作重视程度较低,对高校体育设施的投资较少,在这一领域也存在着薄弱环节。所以,要想使高校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就必须从体育场所的建设着手。运动场地的修建也是一项巨大的投入,通过政府资助,或与社会有关的体育企业进行合作,这样才可以为体

12、育事业提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当然,高校体育设施的建设也需要政府的支持。政府不仅支持和监督高校是否投入体育建设资金,还防止高校收取体育设施费用等不良行为。就比如在高校羽毛球相关体育设施的建设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加大相关资金的投入力度,另一方面也需要引入相关羽毛球专业人才,基础建设不仅需要重视硬件设施,也还需要提高相关软实力的建设。3.2 体育教学应与运动训练相结合体育课的主要任务就是对高校生进行科学的教育,让学生认识到运动的重要意义以及与运动有关的基本知识。体育教学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由于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体育教学 Physical education129October 2023而理论又需要实

13、践的检验。因此,必须把这两个方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使体育精神得以更好地传承下去。就比如开展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等有氧体育活动等,对学生进行身体锻炼。同时,高校要加大体育教师的教学力度,严格加强学生的体育训练,可以用学分来要求学生,既能监督,又能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3.3 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一切都是为了学生,所以如何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极其重要,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学生的体育精神。首先,高校要对学生的体育教学进行全面的规划。在培养学生素质的过程中,教师要有创造性、积极性。许多高校和学院都有专门的体育学生,这些特长学生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好处”,获得“奖励

14、”,这会让那些没有特长的学生感到沮丧,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合理有效地开展体育运动,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坚持教师对学生健康发展的需求,鼓励学生形成好的运动习惯。通过开展运动会、社团活动和奖励等形式,增强学生体育意识。就比如在羽毛球体育运动中,由于羽毛球学生接触的时间比较长,在生活中也比较常见的运动,那么教师可以更好的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羽毛球体育意识的培养与提高。3.4 优化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的内容在高校体育与运动训练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在实践中,高校必须着力优化和调整体育与运动训练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认可这些内容。同时也需要加强体育教学,使体育发展更加活跃。首先,高校要结合学

15、生的身心特点,优化教学内容的选择,在教学过程中,增加趣味、生动、活泼的体育活动,以激发学生对运动的兴趣。在课程设置方面,对各专业学生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使之能更好地适应全体学生的发展需要。在高校体育和运动训练的教学过程中,要对教学过程进行定期的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对策,从总体上提高体育与运动训练的教学效果。同时,体育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和个性特点,制定有针对性、人格化的体育训练方案,使学生的体育运动更加有效。3.5 优化师资队伍在实际运动教育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训,以实现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首先,应加大对优秀体育师资的引进力度,通过选聘具有丰富教学经验、扎实

16、理论知识和富有创新精神的当代体育教师,使师资力量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其次,高校应根据目前高校体育教师整体素质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高校实际情况的训练和教学计划,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和教学;在此基础上,提出运动教育的新思路。同时,高校体育教师也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要对现代教学知识进行强化,对教师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持续更新,对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掌握,并将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从而更有效地进行体育教学活动。高校体育教师应对运动教育和训练两个方面进行全面的认识,引导学生掌握相应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3.6 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的互动发展要实现体育教学和训练的良性互动,首先要确立

17、“运动教育”的观念。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一个健康的体魄是步入社会的必要条件。高校要树立“人与人之间良性互动”的发展观念。首先,老师是学生行为的执行者、组织者,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学生的行为。所以,要想在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就必须把握好这一概念。其次,高校体育课程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课程,因此,必须对学生进行体育理念的教育,让学生明白这其中的联系,从而为促进和继承运动精神而努力。4.结语总而言之,近年来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没有在我国得到全面推广。通过对我国体育模式发展的综合分析,进一步提高“运动教育”模式在高校体育教学的创新,促进体

18、育教学效率的不断提高。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运动教育理念,即在运动教育中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但是,目前我国高校运动教育的发展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对此,需要教师辨证地看待体育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优点,弥补学生不足,并与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创造出属于自身运动教育的新格局。参考文献:1吴国天,陆春敏.现代教育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评高校体育教学理念及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油脂,2023,48(03):157.2闫文,曹晓静.“运动教育”模式在高校体育教学的创新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3(01):127-129.3刘金鑫.运动教育模式在普通高校体育舞蹈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湖北师范大学,2022.4胡伟.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实践评新时代高校体育教学理论解析与模式创新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22,42(09):242.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