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如何上好复习课幻灯片.ppt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6249514 上传时间:2024-12-03 格式:PPT 页数:101 大小:9.2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上好复习课幻灯片.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如何上好复习课幻灯片.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如何上好复习课幻灯片.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1页
如何上好复习课幻灯片.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1页
如何上好复习课幻灯片.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如何上好复习课,1,复习课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课型,一个,阶段教学之后,各种考试之前都必须进行复,习,比如,单元复习、期中复习、期末复,习、会考复习、高考复习等。,2,复习课的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网络,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熟练各学科课程标准规定的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与技巧;,帮助学生揭示解题规律,总结解题方法,进一步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复习课的一般结构,教师简要交待本节复习课的主要内容与要求;,师生系统回顾基础知识、弥补

2、知识缺漏,使之形成网络与结构;,教师选择典型例题讲解或组织学生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学生独立练习,教师有目的地、紧张地巡视辅导;,师生共同小结与讲评,并归纳、总结解题方法与规律,提高能力;,布置课后作业。,4,复习课通常还有一种结构是:,教师简要交待本节课复习内容与要求;,学生独立练习(课前由教师准备好“题组”),教师巡视辅导,搜集信息;,师生共同梳理知识,弥补缺漏,分析解题错误原因,提示解题规律与方法,提高能力;,布置课后作业。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在第步后可再次安排学生练习。,5,复习课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系统性原则,复习不是炒旧饭,不是把平时学习过的内容重复一遍,而是要把平时所

3、学的局部的、分散的、零碎的知识纵横联系,使之系统化、结构化。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各部分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揭示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所以复习时,可采用“以线串珠”的方法,把知识概括成表格式、纲要式、图示式、口诀式,便于记忆与理解。,6,2.,基础性原则,无论哪一种复习都要抓住基础知识复习与基本技能训练。基础知识的复习要弄清这些基础知识是怎样提出来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应怎样叙述与证明?有何主要应用?应用时应注意什么?它和其它基础知识有什么联系?等等;基本技能训练在复习中应引起高度重视,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多练习一些能直接运用基础知识来解的题目。另外,该记住的一些词语、数据、图形、定义、以及一些技巧、方

4、法都应要求学生力争记住,知识缺漏要补上。,7,3.,重点性原则,复习课内容一般都较多,时间又有限。因此,不能面面俱到,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要有重点地复习。,要做到:,突出重点教材的复习;,突出重点概念、重点习题、重点解题思想与方法的复习;,突出重点薄弱环节的复习;,突出重点难点的复习。,8,4.,针对性原则,复习课中方法的选择、题目的设计、重难点的确定等都要有针对性,要针对课程标准的要求,针对教材的重难点,针对考试说明的要求,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针对学科与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复习,不能带有任何的盲目性与随意性。,9,5.,精选性原则,复习课中例题的选择,习题的配备必须精心考虑,题目必须有一定

5、的基础性、综合性、启发性、代表性与典型性,要选择一些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题目进行讲解或让学生练习,帮助学生从中找出解题规律与方法。还可选一些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题目开阔学生思路,使学生通过复习有新的收获、新的体会。,10,6.,主体性原则,复习课应同样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要千方百计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复习过程,凡是学生看得懂、讲得来、做得出的内容与题目,都要让学生去独立完成,教师不要都包办代替,不要满堂灌。,11,7.,指导性原则,复习期间学生要复习的内容很多,特别是中考、高考复习,学生手头几十本书,还有众多的复习资料,有的学生如坠烟海,无从下手。所以教师应指导学生复习的方法,要帮助学生制订

6、复习计划,明确复习目的,确定复习重点,落实复习措施,选好复习方法。还要指导学生处理好课本与复习资料、课内与课外、做题与分析题目等的关系。特别对学习困难生要加强指导。,12,8.,及时性原则,就是复习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教师要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复习情况,及时帮助学生排忧解难,及时地反馈评价和矫正学生复习的情况,使每一位学生通过复习都有所提高,有所进步。,13,复习课上应注意的事项:,一、目标的确定,1.,目标要全面。,所谓“全面”,就是指按课程标准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在三维目标上提出复习要求。,2.,目标要准确。,即针对性要强。在复习课上制定复习目标时,应注意和这些新授课后发现的问题结合起来,以利于解

7、决学生的实际问题。,3.,目标要具体。,不要提一些抽象或空泛的口号,复习课上教师应紧紧围绕着目标组织教学,就像写文章不能“跑题”一样,复习课也不能“离标”,而应有的放矢。,14,二、梳理,梳理,就是将旧知识点按一定标准分类。根据复习内容的异同,通常采用:,1.,边梳理边板书。即梳理与板书同步进行。,2.,先梳理再板书。即师生先一起将旧知的异同点输出,然后出示板书。,3.,先板书后梳理。这在低年级比较适用。也可边看板书(或者幻灯片)边梳理。梳理过程,实质上是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的思考过程,其间应用的思考方法主要是“分类”,即根据一定的标准将知识分化。一定要注意:我们的分类,是将已学过的知识分类,

8、而不是将学生还没有学的知识分类。,15,三、沟通,沟通是复习课的鲜明特质。沟通不同于知识之间的简单联结,而是知识本质上的融合。因此,沟通不仅要在异中求同,而且也要在同中求异,这是知识结构转化为认知结构的重要环节。沟通时,既可让学生提出疑问,也可由教师出示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还可采用板书填空的形式、小组讨论的形式等。,16,四、练习,复习课中的练习与新授课或练习课中的练习都有明显不同。新授课中的练习主要是为了巩固刚学过的新知,因此其练习成分是基本习题占左右,侧重于知识方面;练习课中的练习则是为了技能向能力转化,侧重于学科能力的形成;复习课上的练习侧重于知识结构转化为认知结构,因此应设计和选择综合

9、性较强的习题让学生练习。,17,案例一、物质的分类,案例二、常见气体的制备,案例三、酸和碱的复习,中考复习课案例,18,讨论以下问题完成图表,根据物质组成是否单一,可以把物质分成几类?,在纯净物中,根据组成元素不同,可以把它们分成几类?,在单质中,可以按性质的差异把它们分成几类?,在化合物中,可以按组成的差异把它们分成几类?,案例一、物质的分类,19,知能内化:,无机物,物质,混合物,纯净物,(空气、溶液,、合金,),单质,化合物,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有机物,氧化物,酸,碱,盐,20,比较概念,请同学们填写下面空白:,1.,纯净物是由,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种物质组成的物质。,2

10、.,单质是由,种,组成,。,化合物是由,种,组成,。,3.,酸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和,离子。,碱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和,离子。,盐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和,离子。,氧化物是指由,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酸中一定含有,元素。,碱中一定含有,元素。,4.,有机物通常指含,元素的化合物,最简单的有机物是,。,21,讨论误区,(,1,)含氧化合物与氧化物是不是同一个概念,?,(,2,)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吗?,(,3,)单一物质是单质吗?,22,专题突破:,【,例,1】,现有,C,、,H,、,O,、,Na,、,Cu,、,S,六种元素,从中选出相关元素组成下列类别物质的化学式:(每一类

11、各写两例),单质,_ ,酸,_,碱,_ ,盐,_,氧化物,_ ,有机物,_,【,变式训练,1】,从,Ca,、,Mg,、,O,、,H,、,Cl,中的选择适当的元素,按要求写出相应物质的化学式:,(1),一种非金属单质,;,(2),一种金属氧化物,;,(3),一种难溶性的碱,;,(4),一种可溶性的盐,。,【,变式训练,2】,有,H,、,O,、,C,、,N,、,K,四种元素,选择适当的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的化学式填入空格内:,(1),清洁无污染的单质燃料,;,(2),金属氧化物,;,(3),含金属离子的碱,;,(4),常用的可作氮肥的铵盐,。,23,【,变式训练,3】,臭氧,(O3),主要

12、分布在离地面,l0km,50 km,的高空,形成臭氧层,它能吸收太阳的大部分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臭氧属于,(),A,混合物,B,单质,C,化合物,D,稀有气体,【,变式训练,4】,下列各组物质,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化合物的是,(),A,生铁 不锈钢,B,生理盐水 氯化钠,C,石灰石 澄清石灰水,D,纯净水 矿泉水,【,变式训练,5】,下列各物质按照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A,冰、干冰、醋酸,B,氮气、氧气、空气,C,水银、水、医用消毒酒精,D,石墨、熟石灰、盐酸,24,【,例,2】,化学来自于生活,用于生活,下表是生活中常用物质溶液的,PH,值及主要成分的化学式:,

13、编号,名称,食醋,白酒,白糖水,石灰水,纯碱溶液,主要成分,CH,3,COOH,C,2,H,5,OH,C,12,H2,2,O,11,Ca(OH),2,Na,2,CO,3,溶液,PH,3,7,7,11,10,试回答:将上表中主要成分进行分类(填序号,下同):属于酸的是,_,;属于碱的是,_,;属于盐的是,_,;属于有机物的是,_,25,专题突破:,【,例,2】,化学来自于生活,用于生活,下表是生活中常用物质溶液的,PH,值及主要成分的化学式:,编号,名称,食醋,白酒,白糖水,石灰水,纯碱溶液,主要成分,CH,3,COOH,C,2,H,5,OH,C,12,H2,2,O,11,Ca(OH),2,Na

14、,2,CO,3,溶液,PH,3,7,7,11,10,试回答:当有人被蚊虫(释放一种酸性物质)叮咬后,为减轻疼痛,可在伤处涂,_,。,26,专题突破:,【,例,2】,化学来自于生活,用于生活,下表是生活中常用物质溶液的,PH,值及主要成分的化学式:,编号,名称,食醋,白酒,白糖水,石灰水,纯碱溶液,主要成分,CH,3,COOH,C,2,H,5,OH,C,12,H2,2,O,11,Ca(OH),2,Na,2,CO,3,溶液,PH,3,7,7,11,10,试回答:用久的铝壶内有水垢(主要成分为,CaCO,3,、,Mg(OH),2,可用,_,少量多次清除。,27,专题突破:,【,变式训练,6】,实验室

15、的药品和仪器要分类摆放,以下是四个药品橱所存放的药品。实验室购进一瓶锌粒,应存放于,(),28,专题突破:,【,变式训练,7】,下列各组物质分别置于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密闭容器中的气态物质为纯净物的是,(),A,分子数比为,1,:,1,的,CO,和,O,2,B,分子数比为,1,:,1,的,H,2,和,C1,2,C,质量比为,1,:,5,的,CH,4,和,O,2,D,质量比为,1,:,3,的,C,和,O,2,29,主要存在的问题,1.,习题的设计与安排顺序,从本节内容看,需要解决的有两点,一是知识点,:,化学物质的分类。,二是能力点:分类标准的制定与应用。,因此习题必须围绕着这两

16、个方面进行。,从例题选择看有四个层次:,层次,1,:对化学物质所属类别概念训练;,层次,2,:具体物质按不同标准分类训练;,层次,3,:分类概念的延伸(能力点);,层次,4,:分类概念的逆向命题思维。,30,层次,1,:对化学物质所属类别概念训练,1.,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食醋,B,啤酒,C,碘酒,D,冰水共存物,2,以下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A,O,2,B,SO,2,C,KMnO,4,D,Ca(HCO,3,),2,3.,下列四组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一组是(),A.,冰水共存物,纯净的空气,B.,氧气,四氧化三铁,C.,白酒,自来水

17、,D.,玻璃,澄清的石灰水,31,层次,2,:具体物质按不同标准分类训练,4.,将下列物质分类(填序号),1,水银,2,四氧化三铁,3,加碘盐,4,混入白磷的红磷,5,液态氧,6,冰水混合物,7,氯酸钾,8,白酒,1,单质,2,化合物,3,氧化物,4,混合物,32,层次,3,:分类概念的延伸(能力点),请根据所学知识自拟分类标准,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每类至少包括五种物质(填化学式)。,氧气、氮气、水、氢气、碳、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铜、酒精。,分类标准一:,;,包括物质:,。,分类标准二,;,包括物质:,。,分类标准三:,;,包括物质:,。,分类标准四:,;,包括物质:,。,33,【,例,

18、1】,现有,C,、,H,、,O,、,Na,、,Cu,、,S,六种元素,从中选出相关元素组成下列类别物质的化学式:(每一类各写两例),单质,_ ,酸,_,碱,_ ,盐,_,氧化物,_ ,有机物,_,【,变式训练,1】,从,Ca,、,Mg,、,O,、,H,、,Cl,中的选择适当的元素,按要求写出相应物质的化学式:,(1),一种非金属单质,;,(2),一种金属氧化物,;,(3),一种难溶性的碱,;,(4),一种可溶性的盐,。,【,变式训练,2】,有,H,、,O,、,C,、,N,、,K,四种元素,选择适当的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的化学式填入空格内:,(1),清洁无污染的单质燃料,;,(2),金属

19、氧化物,;,(3),含金属离子的碱,;,(4),常用的可作氮肥的铵盐,。,层次,4,:分类概念的逆向命题思维(下列习题还涉及到化学式的考查),34,2.,习题的目的性与本节课的相关程度,【,例,2】,化学来自于生活,用于生活,下表是生活中常用物质溶液的,PH,值及主要成分的化学式:,编号,名称,食醋,白酒,白糖水,石灰水,纯碱溶液,主要成分,CH,3,COOH,C,2,H,5,OH,C,12,H2,2,O,11,Ca(OH),2,Na,2,CO,3,溶液,PH,3,7,7,11,10,试回答:用久的铝壶内有水垢(主要成分为,CaCO,3,、,Mg(OH),2,可用,_,少量多次清除。,【,变式

20、训练,7】,下列各组物质分别置于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密闭容器中的气态物质为纯净物的是,(),A,分子数比为,1,:,1,的,CO,和,O,2,B,分子数比为,1,:,1,的,H,2,和,C1,2,C,质量比为,1,:,5,的,CH,4,和,O,2,D,质量比为,1,:,3,的,C,和,O,2,35,讨论以下问题完成图表,根据物质组成是否单一,可以把物质分成几类?,在纯净物中,根据组成元素不同,可以把它们分成几类?,在单质中,可以按性质的差异把它们分成几类?,在化合物中,可以按组成的差异把它们分成几类?,3.,课题引入的设计:,36,知能内化:,无机物,物质,混合物,纯净物,(空

21、气、溶液,、合金,),单质,化合物,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有机物,氧化物,酸,碱,盐,37,建议设计为:给出系列物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类,然后教师整理归纳出化学物质的基本分类,由于教法设计上的改变就使得学生的学习方法发生了改变。,38,案例二,:,常见气体的制备,39,实验室制取气体应从哪些方面考虑?,1,选药品,2,选反应装置,3,选收集装置,4,制取和检验,40,小结,发生装置选择的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条件,(2),固,+,液不加热,(1),固 加热 固,+,固加热,41,小结,收集装置选择的依据,:,气体的溶解性和密度,装置类型,示意图,气体性质,实 例,向上排气法,向下排气法,

22、难溶或微溶,于水的气体,密度大于空 气的气体,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H,2,、,NH,3,、,CO,2,Cl,2,HCl,H,2,、,CH,4,、,NO,O,2,、,N,2,、,C,2,H,2,排水法,42,例题,改正下列制取气体装置中的错误,说明原因。,制取氧气,制取氧气,制取二氧化碳,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应用酒精灯加热。,伸入试管内的导气管应刚露出胶塞,长颈漏斗应该插入液面以下。伸入反应容器中的导气管不宜过长。,43,例题,在实验室常用加热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来制取甲烷(,CH,4,)气体,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的气体。制甲烷时,气体的发生装置与实验室制,气体的发

23、生装置相同,气体的收集可选用,法。,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氧气,44,气体的除杂(净化):,气体除杂的原则:,1,)不减少被净化的气体的量;,2,)不引入新的杂质,常用除杂(净化)装置如下,:,洗气瓶 球形干燥管,U,形干燥管 玻璃管,“,长进短出,”,“,大进小出”,液体试剂,固体试剂,固体试剂需加热,45,气体的干燥:通过干燥剂来实现。,常用的干燥剂:,酸性干燥剂,(,浓硫酸,),不能用来干燥碱性气体;,中性干燥剂,(,无水,CaCl,2,),能干燥大部分气体,不能干燥氨气;,碱性干燥剂,(,CaO,、固体,NaOH,、碱石灰,),不能用来干燥酸性气体。,46,1,燃烧法,如,CH4,、,H

24、,2,、,CO,等。,2,碱液反应法,如,Cl,2,、,H,2,S,、,CO,2,、,SO,2,、,NO,2,等。,3,水溶解法,如,HCl,、,NH,3,等。,除尾气装置:,47,多孔隔板,c,b,a,A B C D E,例题,1,、若要制取二氧化碳,在,B,装置中装有石灰石,那么,a,中应加入,_,。若要获得干燥的二氧化碳,除发生装置外,还应选用,D,装置,并在该装置中盛放,(填写试剂名称)。如果用,E,装置收集该气体,则气体从,_,端进入(填“,b”,或“,c”,)。,(2),实验室如用块状固体和液体无需加热制取气体,可将,B,装置改进为,C,装置(多孔隔板用来放块状固体),其优点是,。

25、,48,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装置,据图回答有关问题。,(,友情提示:以下所选装置均填装置序号,),(,1,),写出一个初中化学中用装置,C,制气体的化 学方程式,;,例题,2KMnO,4,=K,2,MnO,4,+MnO,2,+O,2,49,该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2),实验室在常温下用块状电石与水反应制取微溶于水的乙炔气体,该反应必须严格控 制加水速度,以免剧烈反应放热引起发生装置炸裂。你认为上图中最适合制取乙炔气体的发生装置是,;,(3),如果用右图所示装置收集乙炔,,气体应从,(,填“,a”,或“,b”),端管口通人。,防止冷凝水倒流,造成试管炸裂,A,b,50,某同

26、学设计了利用废旧电池中的锌皮制取干燥、纯净的氢气,并验证该气体中杂质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实验中看到,_,现象,可证明产生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除此之外还可能含有的气体杂质的化学式是,_,;,(2),如果用,E,装置检验该杂质,则,E,中所放试剂的名称为,_,,,E,应连接在上述装置中,_,(填字母)之间。,(3),装置,C,的作用是,_,,,D,中所放试剂的名称为,_,。,例题,B,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色,HCl,硝酸银溶液,B C,除去,HCl,气体,浓硫酸,51,你能用家庭中找到的用品,自制一套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发生装置吗?,课外探究,52,我的体会:,本节课我学到了什么?,53,

27、存在的问题,:,1.,课时安排问题,2.,重点、难点的深化与延展不够,3.,关于课程标准和课本相结合的关系,54,某化学活动小组准备用以下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用氯酸钾制氧气时,应选用,装置(填编号)。反应完成后,要从剩余固体中回收二氧化锰,应进行溶解、,、洗涤、干燥等操作。,(,2,)不选用,C,装置制取气体的原因是,。,(,3,)选用,D,装置可制取的气体的是,(至少写,2,种)。某学生用,D,装置制取并收集了一瓶气体,请你设计实验验证它是哪种气体,并完成下表:,2.,重点、难点的深化与延展,55,图,I,是中学化学常用的实验装置。通过旋转分液漏斗的活塞,可以

28、控制液体滴加的速率。,(,1,)利用图,II,装置可以制取气体。,实验室确定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有哪些?,。,聪聪同学利用该装置制取了一瓶无色气体,请你猜想他制取的可能是哪种气体?,,写出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请设计简单的实验验证你的猜想。,(,2,)在图,I,的导管处连接上一个,U,形管成为图,II,所示的装置后,可做一些趣味实验。,若分液漏斗中盛有,NaOH,溶液,锥形瓶中充满,CO,2,,旋转分液漏斗的活塞,滴入,NaOH,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是,;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56,下图是初中化学学习中的常见装置,请按要求回答下面问题:,(,1,)装置图(,I,)可用来制

29、取,和,气体(写化学式),写出其中一种实验室制备该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小刚同学改进,图(,I,),装置后,设计出如图(,)装置,改进后的图(,II,)装置在制取气体时操作上的优点是:,;,(,3,)在制取气体时,先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图,III,所示装置,(填“漏气”或“不漏气”)。,(,4,)装置,E,可用来收集气体,当用装置,E,收集比空气重的气体时,装置,E,应,放(填,“,正,”,或,“,倒,”,),气体由,端进入(填,“,a”,或,“,b”,)。当用装置,E,收集难溶于水的气体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图(,I,),图(,III,),57,根据下列制取氧气的装置图

30、回答问题。,(,1,)写出仪器,、,的名称,;,。,(,2,)实验室常用高锰酸钾或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你认为其中相对较好的方法是,_,,其理由是,_,。,(,3,)何洁同学在制取氧气过程中,她收集一瓶氧气后,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口、瓶中、瓶底,都未见木条复燃。其原因可能是,_,_,。,58,已知,2H,2,O,2,2H,2,O+O,2,,实验室中利用该反应,选用下图所示装置可制取氧气。,请回答下列问题:,(,1,)制取干燥的氧气时,所选用装置导管接口顺序为(填字母),;,(,2,)若将丁装置充满水,就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此时装置最合理的连接顺序为(填字母),;,(,3,),MnO,2

31、,是,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剂,可以回收再利用,采用,方法,可从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分离出,MnO,2,;,(,4,)若只改变装置甲中的药品,此装置还可以用来制取的气体是(选填一种气体的化学式),。,MnO,2,59,(,1,)甲、乙同学分别用下图实验装置,使用二氧化孟固体与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作用制取氧气。,写出上面装置中,x,、,y,的仪器名称:,x,,,y,;,从上面两个装置中,你能得出氧气的性质有:,;,写出该实验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用红砖粉末代替二氧化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中,也能够立即产生气泡,红砖粉末起,作用。,(,2,)丙同学只用,5%H,2,O,2,溶液加热制,O,2

32、,,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很难复燃。同学们经过认真观察、讨论,制定了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第一组同学采取改变,H,2,O,2,溶液质量分数的方法。用,10%,的,H,2,O,2,溶液加热,反应一段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第二组同学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效果很好,如图所示。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也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从上面的实验结果中,你能得到的结论是,。,60,为了制备少量的氧气,某实验小组分三个阶段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第一阶段:查阅文献资料,获得了下列信息:双氧水、氯酸钾、高锰酸钾等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分解都可以产生氧气。其中双氧水溶液价格最低,在常温下就能够分解

33、放出氧气,该过程无副产物;氯酸钾价格较高,分解较困难,且常伴有副产物;高锰酸钾价格较高,加热即可快速分解。二氧化锰能加速上述三种物质的分解。,根据上述信息,实验小组选择双氧水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备氧气。,第二阶段:列实验室准备实验用品,安装实验仪器,进行制备实验。可供选择的实验装置如下:,第三阶段:实验完毕,洗刷实验仪器,整理实验用品。,问题:,(1),要制取一瓶氧气,应选择的实验装置是,(,填写字母代号,),;组装好实验装置后应首先进行,。,(2),有气体产生的化学反应在有限的空间里发生时,如果反应过快,容易引起爆炸。你认为该实验中可以采取哪些措施预防爆炸,?(,列举两条,),.,(3),回

34、顾整个工作过程,你认为在准备工作阶段除应考虑药品的价格、制氧反应的难易、制氧过程的安全性等问题外,还应考虑哪些问题,?(,列举两条,),。,61,实验室提供了以下仪器,请你随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一起来参加实验探究活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你认为除需要用到上面的仪器外,还需上面的仪器有,(填序号)。,上述所有仪器选择的依据是,(填字母)。,A.,属于固固型加热的反应,B.,属于固液型加热的反应,C.,制取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D.,制取的气体难溶于水,(,2,)甲同学设计了图(一)装置制取,CO,2,,实验前对该装置进行了气密性检查:打开图装置中的活塞,发现分液漏斗中的水没有流下,于是得出,

35、“,气密性好,”,的结论。,你认为甲同学的检验方法是否可行?,(填,“,是,”,或,“,否,”,)。,乙同学也设计了一种检验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请你帮助完成:关闭活塞,在集气瓶中加水浸没导管末端,,,若集气瓶中导管水柱上升一段时间不下降,则气密性好。,(,3,)若要得到干燥的,CO,2,,图(一)还需要一个干燥装置,干燥剂为浓硫酸。,图(二)画出了该干燥装置的一部分,请你补充画出其它部分,,并用箭头标明气体进出方向。,62,3.,关于课程标准和课本相结合的关系,63,小结,收集装置选择的依据,:,气体的溶解性和密度,装置类型,示意图,气体性质,实 例,向上排气法,向下排气法,难溶或微溶,于水的

36、气体,密度大于空 气的气体,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H,2,、,NH,3,、,CO,2,Cl,2,HCl,H,2,、,CH,4,、,NO,O,2,、,N,2,、,C,2,H,2,排水法,表中的乙炔、氯气、氯化氢、氨气、一氧化氮等气体都不属于初中化学学习的范围,64,某同学设计了利用废旧电池中的锌皮制取干燥、纯净的氢气,并验证该气体中杂质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实验中看到,_,现象,可证明产生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除此之外还可能含有的气体杂质的化学式是,_,;,(2),如果用,E,装置检验该杂质,则,E,中所放试剂的名称为,_,,,E,应连接在上述装置中,_,(填字母)之间。,(3),装置

37、,C,的作用是,_,,,D,中所放试剂的名称,。,例题,氢气的制备是课程标准里不要求的,后面的除杂除,HCl,气体也是超出了初中化学的范围的,65,【,练习,4】,硫化氢(,H,2,S,)是一种有毒气体,其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且能溶于水形成氢硫酸。实验室通常用块状固体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混合,在常温下通过发生复分解反应制得硫化氢气体。试回答:(,l,)实验室制取硫化氢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根据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制取硫化氢气体的发生装置可以选用,若用,C,装置收集硫化氢气体,进气口应为,,原因是,为了验证硫化氢的水溶液呈酸性,可以将该气体通入装置,D,,,D,中所盛的试剂

38、应该是,,现象是,做上述实验时,为了防止多余的硫化氢逸出污染环境,可以将其通入装置,E,吸收,,E,中的试剂应该为,溶液。,硫化氢气体的制备,高中目前也不要求了,另外,尾气的吸收装置,E,也属于高一的教学内容,不能延伸太多,66,第十单元复习,酸和碱化学性质的复习,67,请同学们回忆,:,我们学过哪些酸,?,酸都有哪些共同的化学性质呢,?,68,酸的性质,酸的水溶液中都有,H,+,,所以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1、酸与酸碱指示剂反应。,2、酸与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3、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4、,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5、酸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69,HCl,Cu,CO

39、,2,NaCl,Fe,2,O,3,Fe,Cu,CO,2,H,2,SO,4,NaCl,Cu,NaOH,H,2,SO,4,CO,2,NaCl,CaCO,3,H,2,SO,4,NaCl,Cu,CO,2,H,2,SO,4,入口,出口,小羊选择哪条路才不会羊入狼口呢,?,并找出其他几条路中谁是狼,?,70,请同学们完成以下问题:,(1),狼,(2),羊,(HCl),与狼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反应现象,(4),体现酸的哪条化学性质,Fe,Fe,2,O,3,NaOH,CaCO,3,71,请同学们回忆,:,我们学过哪些碱,?,碱都有哪些共同的化学性质呢,?,72,碱的性质,1,、碱与酸碱指示剂反应。,2,

40、、碱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3,、,碱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4,、碱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盐和新碱。,碱的水溶液中都有,OH,-,,所以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73,Fe,2,O,3,NaOH,NaCl,Cu,CO,2,NaOH,NaCl,HCl,Cu,NaCl,NaOH,Cu,Fe,2,O,3,NaCl,CuSO,4,Cu,Fe,2,O,3,74,请同学们完成以下问题:,(1),狼,(2),羊,(NaOH),与狼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反应现象,(4),体现碱的哪条化学性质,CO,2,HCl,CuSO,4,75,实验探究一,:,NaOH+HCl=NaCl+H,2,O,76,2NaOH+

41、CO,2,=Na,2,CO,3,+H,2,O,实验探究二,:,澄清石灰水,NaOH,溶液,77,如何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的确在反应呢,?,思路,:,通过检验,生成物,来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确发生反应,78,实验报告,实验步骤,现象,结论,方程式,向通入二氧化碳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氢氧化钠的确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2NaOH+CO,2,=Na,2,CO,3,+H,2,O,Na,2,CO,3,+2HCl=2NaCl+H,2,O+CO,2,79,思考,:,验证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还有其他的思路吗,?,实验设计一,:,提供仪器和药品,:,一只收集满二氧化碳的塑

42、料可乐瓶,氢氧化钠溶液。,实验步骤,现象,向塑料瓶中倒入氢氧化钠溶液,盖紧瓶盖,振荡。,塑料瓶变瘪,80,实验设计二,:,提供仪器和药品,:,烧杯,注射器,装二氧化碳的集气瓶,橡皮塞,导管,氢氧化钠溶液,水。,实验步骤,现象,连接好装置后,将注射器内氢氧化钠溶液注入集气瓶内,充分反应后,打开止水夹,烧杯内水顺着导管倒吸入集气瓶内,81,NaOH,溶液,co,2,82,请同学们归纳一下上述实验设计的思路,思路,:,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使装置内外产生压强差,产生明显现象,从而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83,根据上述设计思路,请同学们对以下几种实验方案进行评价,并描述实验现象

43、,:,现象,:,试管内液面上升,84,现象,:,水槽中的水沿导管倒流入烧瓶,85,现象,:,红墨水,尖嘴导管口,导管内液面上升,至尖嘴处出现红色喷泉,86,现象,:,洗气瓶中长导管处出现气泡,87,某同学质疑上述实验设计都不足以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他的理由是什么,你知道吗,?,氢氧化钠溶液中有水,二氧化碳溶解于水也能出现上述类似的现象。,88,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如何进一步设计实验,水,-,-,用水作对比实验,水,-,-,用水作对比,实验,NaOH,溶液,89,小结,通过以上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得到了哪些启示?,90,下列物质在空气中因发生化学变化,导致质量增加的是(),A,

44、、浓硫酸,B,、氯化钠溶液,C,、氢氧化钙溶液,D,、氢氧化钠溶液,91,在没有指示剂的情况下,现需除去氯化钙溶液中含有的少量盐酸,应选用下列哪种试剂(),A,、氢氧化钙,B,、生石灰,C,、碳酸钙,D,、氢氧化钠,92,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已知甲、乙分别是盐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下图表示向甲中加入乙时溶液,pH,的变化曲线。请写出你从曲线图中所获取的信息:,(,1,)甲是,_,;,(,2,)乙是,_,;,(,3)_,;,(,4,),_,。,93,二氧化碳,氢氧化钠溶液,水,现象,:,量气管右侧水面不上升,无明显现象,量气管,94,存在的问题,:,此案例主题突出,教

45、学设计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知识点全面,有一定的扩展,对知识点中的疑难点也设了两个探究实验来解决,因此是一节比较好的复习课。,但也存在一个主要的问题就是应考能力的培养不够。,.,考试能力要求,1.,观察能力,能够通过对实验现象、实物、图形、图表以及自然界、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信息。,2.,语言表达能力,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一)科学探究,1.,考查考生针对科学性问题提出猜想的能力;,2.,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和实施简单的科学实验的能力;,3.,考查考生解释和表达科学探究结果的能力。,95,1.,某学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中和反应实验时,

46、由于实验中忘记加酚酞试液,不知二者是否恰好完全中和,因此他们对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提出猜想,并展开探究。,提出问题,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什么,?,猜想,他们的猜想,:,溶质只有硫酸钠,;,你的猜想,:(1),溶质是,;,(2),溶质是,。,设计实验,请选择你的其中一种猜想,设计实验加以证明,(,答出方法、现象、结论,),。,96,2.,化学课上,老师将,CO,2,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和,NaOH,溶液中,我们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CO,2,和,NaOH,是否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1,)我设计了甲、乙两个实验装置来验证,如右图所示,实验现象为:,甲,软塑料瓶变瘪,乙,“,瓶吞

47、鸡蛋”。,小虎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小余同学提出了质疑,他认为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CO,2,与,NaOH,确实发生了反应,其原理是,。我思考后,又补充了一个实验来回答,这个实验是,。,(,2,)小余同学认为可利用与上述实验不同的原理,设计如下实验方案,我来帮他完成:,实验步骤和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方案,1,CO,2,和,NaOH,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方案,2,写出方案,2,中所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3,)由此探究,我得到的启示是,。,97,3.,化学课上,老师引导学生做了“盐酸和氢氧化钠能否发生化学反应”的探究实验:向两支各盛有少量的,10%,氢氧化钠溶液

48、的试管中,分别滴加,23,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然后分别向其中的一支试管中滴加浓盐酸致红色褪去;向另一支试管中滴加与盐酸等体积的蒸馏水,红色变浅。,由此小明同学得出结论: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小芳同学也得出了结论: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中和了。,(,1,)你认为谁的结论还需进一步探究确定?,。(填“小芳”或“小明”)理由是:,。,(,2,)为了进一步探究上述不确定的结论,老师给出了一些药品和仪器:,pH,试纸、锌粒、玻璃棒等;小明和小芳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小明,小明选用,pH,试纸来探究:,。,pH,试纸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上,pH,为,7,

49、处的颜色一致(浅黄色),恰好完全反应,小芳,取反应后的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几颗锌粒;,盐酸已完全反应,(,3,)小刚同学认为还可以用另一种方法证明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了,他做了以下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小刚,取反应后的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少许,;,98,4.,在做氢氧化钠的性质实验时,甲同学将稀盐酸滴入到装有氢氧化钠固体的试管中,触摸试管有灼热感。他马上得出结论: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但是乙同学提出异议:热量不一定是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放出的。,(,1,)你认为乙同学提出异议的理由是,。,(,2,)针对乙同学提出的异议,甲、乙同学对上述实验进行了探究:,提出

50、问题,: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是否会放出热量?,猜想与假设,: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会放出热量。,实验方案,:,可能用到的实验仪器与药品:氢氧化钠固体、稀盐酸、蒸馏水、烧杯、温度计、玻璃棒、胶头滴管,实验过程:(请完成下表空格),实 验 步 骤,实 验 现 象,实 验 结 论,步骤,取适量,NaOH,固体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搅拌,,。,。,步骤,,,用胶头滴管将稀盐酸滴入到步骤,所得的溶液中。,。,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会放出热量。,(,3,)丙同学取步骤,反应后所得的溶液,继续进行探究。他向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发现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因此他得出此溶液呈中性的结论。你认为他的结论是否正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