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福建省明溪县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喜树种群结构与动态特征.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24712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962.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明溪县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喜树种群结构与动态特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福建省明溪县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喜树种群结构与动态特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福建省明溪县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喜树种群结构与动态特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生态环境学报 2023,32(6):1037-1044 http:/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E-mail: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100169);企业委托研发项目(22100210);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08085QC104);安徽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2022AH050369)作者简介:张兴旺(1979 年生),男,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植物生态学。E-mail:Z*通讯作者 收稿日期:2023-02-02 福建省明溪县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喜树种群结构与动态特征 张兴旺1*,谢艳萍1,吴晓敏1,李垚2,肖书平3 1.淮

2、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2.南京林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7;3.明溪县林业局,福建 明溪 365200 摘要: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为中国特有种,也是中国120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之一。在第二次全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中,发现福建省明溪县角溪区域有喜树种群野生分布点。为了探讨该区域喜树种群的生存状况,基于样地调查数据,以径级代替龄级,编制种群静态生命表并引入个生存分析函数,分析种群数量特征;利用种群动态变化指数和时间序列模型对种群动态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1)喜树种群龄级结构呈倒“J”型,各龄级均

3、有个体分布,其中小树个体数量最多,幼苗、幼树存储量不足;种群动态指数在相邻龄级间存在一定的波动,Vpi和 Vpi的值均大于零,表明该种群当前属于增长型,但种群对外界干扰比较敏感,抗干扰能力较差。(2)静态生命表显示,喜树种群存活数量和个体生命期望值都随着龄级的增加逐渐下降;种群存活曲线趋近于 Deevey-型,前期死亡率下降较为迅速,而后期死亡率下降趋于平缓;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在第、龄级出现峰值。(3)生存分析表明,该种群具有前期迅速下降、中期小幅波动、后期逐渐衰退的变化特点。(4)时间序列分析预测,在经历未来2个龄级时间后,龄级和龄级个体数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少;而经历

4、未来4、6、8个龄级时间后,所有龄级个体数量均呈增长趋势。人为干扰、自然干扰、种子成苗率低是影响该地区喜树种群增长的主要因素。在今后的保护工作中,建议采取就地保护、近地保护和加强宣传等拯救措施,保护和改善生境,促进喜树种群的更新和发展。关键词:喜树;种群结构;静态生命表;生存分析;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时间序列预测 DOI:10.16258/ki.1674-5906.2023.06.004 中图分类号:Q948;X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5906(2023)06-1037-08 引用格式:张兴旺,谢艳萍,吴晓敏,李垚,肖书平,2023.福建省明溪县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喜树种群结构与动

5、态特征J.生态环境学报,32(6):1037-1044.ZHANG Xingwang,XIE Yanpin,WU Xiaomin,LI Yao,XIAO Shuping,2023.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wild plant species with extremely small populations of Camptotheca acuminata in Mingxi,Fujian Province,China J.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32(6):1037-1

6、044.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是指分布区域极为有限或生境独特,长期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和胁迫,种群数量呈现衰退,已经低于在野外长期生存的最低存活数量,具有极高灭绝风险的植物种类(Ren et al.,2012;孙卫邦等,2019)。对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分布范围和种群规模的全面认识是开展综合保护工作的基础(孙卫邦等,2019)。因此,采用种群统计的方法,衡量种群基本特征,了解种群受干扰的现状,分析种群的未来发展趋势,是研究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与种群恢复重建的重要内容(臧润国等,2016;肖书礼等,2019)。种群统计的核心内容包括种群龄级结构、静态生命表、生存分析和时间序列预测等(拓锋等,2021)。其中

7、,龄级结构反映了种群个体数量在不同龄级的配置状况,体现了种群与其所处生境之间的适合度(李先琨等,2002;拓锋等,2021)。静态生命表能够直观呈现种群各龄级个体在特定时间段内的死亡率、存活率和消失率等特征,可以揭示种群的生存现状、更新策略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Armesto et al.,1992;田胜尼等,2020)。生存分析和时间序列预测可以辅助种群生命表,阐明种群的生存规律,预测种群未来各龄级个体的变化动态(杨凤翔等,1991)。近年来,已有研究者对崖柏(Thuja sutchuenensis)(赵志霞等,2020)、五莲杨(Populus wulianensis)(吴其超等,2021)

8、、海南风吹楠(Horsfieldia hainanensis)(蒋迎红等,2017)、峨1038 生态环境学报 第32卷第6期(2023年6月)眉含笑(Michelia wilsonii)(肖书礼等,2019)等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开展了种群结构与群落动态的研究,分析了这些植物的生存和濒危原因,并提出种群的合理保护与管理措施。而有关极小种群植物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种群结构和数量动态的研究则鲜有报道。喜 树 是 蓝 果 树 科(Nyssaceae)喜 树 属(Camptotheca)落叶乔木,该属仅喜树一种植物,是中国特有种(张德辉,2001)。喜树也是中国 120种极

9、小种群野生植物之一(孙卫邦等,2019),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及西南各个省区。由于喜树全株含有喜树碱,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其资源受到人为破坏严重,目前喜树分布区已呈散点状零星分布。在第二次全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过程中,发现福建省明溪县夏坊乡与盖洋镇接合部的角溪区域有喜树种群的野生分布点。野外踏查发现,分布于该区的喜树种群个体数量较多,但受人为干扰较大,有关其种群的生存状况尚不清楚。为此,本研究以该区喜树天然种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龄级结构、静态生命表、种群数量动态指数、生存函数值和时间序列预测模型等的分析,揭示喜树种群的生存现状、未来发展趋势及其影响因素,为该区喜树资源的合理保护和利用提供

10、科学依据。1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位于明溪县夏坊乡与盖洋镇接合部的角溪区域,地理坐标为 117146.19117656.2E,26309.49263458.26N,海拔 330370 m(图1)。该区属中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年均温 17.319.3,年均降雨量 1794.8 mm,年均无霜期 261 d,年日照时数 1767.1 h(尹莺,2019)。土壤类型以山地红壤为主,另有少部分黄壤,土壤土层较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尹莺,2019)。喜树主要分布于沟谷和溪流两侧,在赤甲至苎畲村之间分布较为集中(图 1)。喜树群落乔木层伴生树种主要有苦槠(C

11、astanopsis sclerophylla)、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木荷(Schima superba)、乌桕(Triadica sebifera)、少叶黄杞(Engelhardtia fenzlii)等;灌木层植物主要有山胡椒(Lindera glauca)、糙果茶(Camellia furfuracea)、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三花冬青(Ilex triflora)、毛冬青(Ilex pubescens)等;草本植物有攀倒甑(Patrinia villosa)、芒萁(Dicranopteris pedata)、狗脊(Woodwar

12、dia japonica)、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lus)等,层间植物有钩藤(Uncaria rhynchophylla)、尾叶那藤(Stauntonia obovatifoliola subsp.urophylla)、络石(Trachelospermum jasminoides)等。1.2 研究方法 1.2.1 样地调查 在明溪县境内,喜树集中分布于赤甲、寒塘、水口和苎畲几个村落附近的溪流两侧和山谷缓坡,群落类型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2021 年 910 月,在全面踏查的基础上,根据地形、地势和生境斑块面积大小,选

13、择喜树分布集中且人为干扰较少的区域,设置调查样地 10 块(图 1),其中 20 m20 m 样地 2 块,10 m40 m 的样地 8 块,合计 4000 m2(表 1)。将每块样地划分成 5 m5 m的小样方,采用相邻格子法,测量样方内胸径(DBH)2.5 cm 喜树个体的胸径、树高、冠幅等指标,并统计胸径2.5cm 的个体数量及其高度(H),同时记录各样地的生境、海拔、坡度、坡向等基本信息(表 1)。1.2.2 龄级结构划分 由于缺乏喜树解析木资料,并且使用生长锥钻取年轮髓芯样本对个体伤害较大,因而准确测定喜树个体实际年龄较为困难。许多研究认为,乔木的胸径和树龄之间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当

14、树木的年龄难以确定时,可采用径级代替龄级划分种群的年龄结构(Frost et al.,2000;李先琨等,2002;拓锋等,2021)。因此,本研究根据喜树生长规律,参考张兴旺等(2012)和肖书礼等(2019)的方法,将明溪县喜树种群划分为 10 个龄级,即胸径2.5 cm为龄级,之后间隔 5 cm 为 1 个龄级,以此类推,最后将胸径42.5 cm 的所有个体划为龄级。为了便于描述,参考谢晋阳(1992)的方法,将 10 个龄级与喜树 5 个生长阶段对应起来,即幼苗(龄级,DBH2.5 cm,H33 cm)、幼树(龄级,DBH2.5 cm,H33 cm)、小树(龄级,2.5 cmDBH7.

15、5 cm)、中树(龄级,7.5 cmDBH22.5 cm)和大树(龄级,DBH22.5 cm)。图 1 研究区域及样地位置示意图 Figure 1 Diagram of study area and plot location 张兴旺等:福建省明溪县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喜树种群结构与动态特征 1039 1.2.3 种群龄级结构数量变化的动态分析 参考陈晓德(1998)的方法,采用种群龄级间动态指数 Vn、整个种群龄级动态指数 Vpi 和 Vpi(考虑外界干扰时)以及种群承担外界干扰的最大风险概率 Pmax,分析喜树种群龄级结构的动态变化,计算公式如下:+1+1=100%max(,)nnnnnSSS

16、SV(1)11111=()=KpinnnKnnS VSV(2)1111 2 3 1()=min(,)=KnnnpiKK nnS VVKSSSSS (3)max1 2 3 1=min(,)K PKSSSS(4)式(1)(4)中:Sn、Sn+1、K 的意义以及 Vn、Vpi和 Vpi取正、负、零值时的意义描述均参考陈晓德(1998)。1.2.4 静态生命表与存活曲线 统计各龄级个体数,编制喜树种群静态生命表。为了避免出现死亡率为负值的情况,参考江洪(1992)的方法,对各龄级株数的原始数据进行匀滑处理后,再用于生命表的编制。静态生命表的编制原理以及各参数的计算方法分别参考吴承祯等(2000)和肖书

17、礼等(2019)。Deevey 将存活曲线划分为型(凸曲线)、型(直线)和型(凹曲线)3 种类型。根据静态生命表中的数据,绘制喜树种群存活曲线,采用 Hett et al.(1976)提出的数学模型对存活曲线类型进行拟合检验。1.2.5 生存分析 引入生存分析理论中的生存率函数(Si)、累计死亡率函数(Fi)、死亡密度函数(fti)和危险率函数(ti)对种群数量动态进行全面分析,并根据这 4个函数的估算值绘制相应曲线。上述 4 个生存函数的理论基础及计算公式参考杨凤翔等(1991)和张兴旺等(2012)。1.2.6 时间序列预测 采用时间序列分析中的一次移动平均法(肖宜安等,2004),对喜树

18、种群未来各龄级数量变化趋势进行预测,计算方法为:(1)11=ttkk t nMxn=+(5)式中:Mt(1)经过 n 个龄级时间(以 1 个龄级为 1 a)后,种群 t 龄级的个体数量;n需要预测的未来时间,本文对 2、4、6、8 个龄级时间进行预测;xk当前 k 龄级的个体数量。2 结果与分析 2.1 种群龄级结构及数量动态特征 本次调查共统计喜树个体 290 株,胸径最大为62 cm,地径最小为 0.8 cm。由图 2 可知,喜树种群各龄级均有个体分布,其中幼苗(龄级)、幼树(龄级)共有 59 株,占总数的 20.34%,幼苗和幼树的存储量不足。小树(龄级)数量最多,为 114株,占总数的

19、 39.31%;小树平均胸径 4.72 cm,平均树高 5.80 m,在灌木层中与糙果茶、三花冬青、山胡椒等的竞争中占有优势地位。中树(龄级)个体数为 85 株,占总数的 29.31%,其中龄级个体数为 45 株,相比于龄级减少较多,表明小树向中树转化的过程中受到环境筛选。大树(龄级)个体数为 32 株,占总数的 11.03%。整体来看,明溪县喜树种群龄级结构呈倒“J”型,种群目前为增长型。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中树和大树逐渐进入生理衰亡期,而幼苗、幼树数量不足导致种表 1 喜树种群各样地基本情况 Table 1 Basic information of 10 plots of Camptothe

20、ca acuminata population 样地 样地面积/m2 生境 海拔/m 坡度/()坡向/()群落优势种 P1 10 m40 m 溪流旁 335 20 SW15 喜树(C.acuminata)+苦槠(C.sclerophylla)P2 10 m40 m 溪流旁 343 10 S 喜树(C.acuminata)+乌桕(T.sebifera)P3 10 m40 m 山谷缓坡 351 20 SW20 喜树(C.acuminata)+苦槠(C.sclerophylla)P4 20 m20 m 山谷缓坡 354 15 SW30 米槠(C.carlesii)+喜树(C.acuminata)P5

21、 10 m40 m 溪流旁 361 25 SW15 喜树(C.acuminata)+少叶黄杞(E.fenzlii)P6 10 m40 m 溪流旁 359 10 W 喜树(C.acuminata)+乌桕(T.sebifera)P7 10 m40 m 溪流旁 342 20 SW15 喜树(C.acuminata)+米槠(C.carlesii)P8 20 m20 m 山谷缓坡 347 10 SW20 木荷(S.superba)+喜树(C.acuminata)P9 10 m40 m 溪流旁 324 15 SW10 喜树(C.acuminata)+米槠(C.carlesii)P10 10 m40 m 溪

22、流旁 373 30 SW25 喜树(C.acuminata)+苦槠(C.sclerophylla)SW:南偏西;S:南向;W:西向 1040 生态环境学报 第32卷第6期(2023年6月)群更新困难,未来该种群可能会进入衰退阶段。种群数量动态分析显示,相邻龄级间的动态指数(Vn)值分别为48.25%、60.53%、60%、18.18%、50%、8.33%、50%、83.33%、50%,种群在龄级、龄级、龄级和龄级之间出现负值,表明在这几个龄级间种群更新困难,个体数量减少,种群动态呈现衰退;在其它相邻龄级间,种群动态指数均大于 0,种群动态呈增长趋势。喜树种群总体龄级动态指数为 29.46%,当

23、考虑外部干扰时为 2.95%,Vpi和 Vpi的值均大于零,表明明溪县喜树种群目前属于增长型,这与种群龄级结构的分析基本一致。随机干扰敏感指数 Pmax=0.1,说明该种群对外界干扰较为敏感,种群抗干扰能力差。2.2 种群静态生命表 由静态生命表可知(表 2),随着龄级的增加,喜树种群标准化存活个体数(lx)逐渐减少,符合物种的生物学特性。生命期望(ex)是种群中该龄级个体的平均存活年限,能够反映个体对环境适应能力的高低。喜树种群生命期望值随着龄级的增长逐渐下降,个体的生存能力不断降低,其中在龄级和龄级阶段个体的生命期望值较高,分别为 3.514和 3.025,表明在幼苗、幼树阶段,个体对环境

24、的适应能力较强。存活率(Sx)的值在龄级最高,为0.855;龄级间呈小幅波动,进入龄级后,其值逐渐降低,但在龄级出现一个小的峰值,表明喜树种群在大树阶段可能受到较好的保护。2.3 存活曲线、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 以龄级为横坐标,标准化存活个体数(lx)、死亡率(qx)、消失率(Kx)为纵坐标,分别绘制存活曲线(图 3)、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图 4)。由图 3可知,喜树种群数量在龄级下降较为迅速,其中在龄级之间,存活曲线的斜率最大,进入龄级以后,下降逐渐平缓,整个曲线的变化趋势呈现“先快后慢”的特点。为了进一步确定明溪县喜树种群存活曲线属于哪种类型,选择指数函数方程和幂函数方程对喜树各龄级的标准存

25、活数进行拟合,得到以下结果:Nx=2985.2e0.495x(R2=0.922,P0.001),Nx=2908.8x1.784(R2=0.703,P0.001),由于指数函数的相关系数 R2值大于幂函数,所以该地区喜树种群的存活曲线更趋于 Deevey-型,表明随着龄级的增长,种群个体数在不断减少,虽然在个别龄级存在小幅波动,但死亡率整体相差不大。图 3 喜树种群存活曲线 Figure 3 Survival curve of Camptotheca acuminata population 图 2 喜树种群龄级结构 Figure 2 Age structure of Camptotheca a

26、cuminata population 表 2 喜树种群静态生命表 Table 2 Static life table of Camptotheca acuminata population 龄级 径级/cm Ax ax lx lnlx dx qx Lx Tx ex Sx Kx DBH2.5 59 83 1 000 6.908 145 0.145 928 3 514 3.514 0.855 0.157 2.5DBH7.5 114 71 855 6.751 180 0.211 765 2 586 3.025 0.789 0.236 7.5DBH12.5 45 56 675 6.515 121 0

27、.179 615 1 821 2.698 0.821 0.198 12.5DBH17.5 18 46 554 6.317 132 0.238 488 1 206 2.177 0.762 0.272 17.5DBH22.5 22 35 422 6.045 145 0.344 350 718 1.701 0.656 0.421 22.5DBH27.5 11 23 277 5.624 144 0.520 205 368 1.329 0.480 0.734 27.5DBH32.5 12 11 133 4.890 73 0.549 97 163 1.226 0.451 0.796 32.5DBH37.5

28、 6 5 60 4.094 36 0.600 42 66 1.100 0.400 0.916 37.5DBH42.5 1 2 24 3.178 12 0.500 18 24 1.000 0.500 0.693 DBH42.5 2 1 12 2.485 6 6 0.500 2.485 DBH:胸径;Ax:x 龄级存活个体数;ax:匀滑后 x 龄级的存活个体数;lx:x 龄级开始时的标准化存活个体数;dx:标准化死亡个体数;qx:死亡率;Lx:x 到 x+1 龄级间的存活个体数;Tx:x 龄级及其以上存活个体总数;ex:期望寿命;Sx:存活率;Kx:消失率;一字线()表示由于为最后一个龄级,数据无

29、法计算 020040060080010001200标准化存活数(lx)龄级591144518221112612y=166.81e0.458xR=0.626020406080100120个体数龄级张兴旺等:福建省明溪县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喜树种群结构与动态特征 1041 由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图 4)可以看出,喜树种群在龄级出现一个小的波峰,死亡率和消失率分别为 21.1%和 23.6%,随后曲线缓慢上升;进入龄级以后,死亡率和消失率迅速上升,至龄级达到最高峰,死亡率和消失率分别为 60%和91.6%;在龄级,喜树个体死亡率和消失率有降低的趋势,其原因主要是该区域对古树的保护管理工作比较重视,一些大

30、径级的喜树个体得到了重点保护。总体来看,喜树种群死亡率曲线和消失率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前期在小幅波动中缓慢上升,中、后期增长率迅速升高,很好地反映了该区种群的生存现状。2.4 种群生存分析 以龄级为横坐标,4 个生存分析函数估算值为纵坐标,绘制种群生存分析曲线。由图 5 可知,生存率函数曲线呈逐渐下降趋势,而累计死亡率函数曲线与其互补呈逐渐上升的趋势。生存率函数曲线在龄级和龄级之间降幅较大,分别为下降了 0.18 和 0.16;累计死亡率曲线在这几个龄级之间也出现了小幅波动。死亡密度函数曲线在龄迅速降低,龄级平稳中存在波动,龄级再次迅速下降,其中在龄级和龄级存在2 个峰值,分别为 0.058

31、 和 0.033。危险率函数曲线在龄级缓慢上升,龄级进入迅速上升阶段,至龄级达到拐点,随后进入平稳阶段,相邻龄级间的增幅不足 0.001。综合 4 个生存函数可以看出,该区域喜树种群个体数呈现前期下降,中期小幅波动,后期逐渐衰退的变化特点,这与种群的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和消失率曲线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2.5 种群时间序列预测 以喜树各龄级存活个体数为基准,采用一次移动平均法预测经过 2、4、6、8 龄级后各龄级的数量变化。由表 3 可知,经过 2 个龄级时间以后,龄级和龄级个体数量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少,其中龄级降幅最大,由 114 株减少至 87 株。其他龄级在经历未来不同的龄级时间后,个体数量

32、均呈现增长趋势。总体来看,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地区喜树种群低龄级个体能够生长发育为成年个体,不断补充中高、龄级个体数量。3 讨论 3.1 种群龄级结构与数量动态 种群龄级结构与数量动态研究能够反映种群与所处环境之间的关系,对于了解种群的存活状况和更新机制,制定科学的保护措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Arista,1995;范海兰等,2004)。明溪县喜树种群幼苗、幼树数量较少,小树个体最多,中树、大树均有适量个体,种群龄级结构大致呈倒“J”型,这与极小种群植物峨眉含笑(肖书礼等,2019)、黄梅秤锤树(Sinojackia huangmeiensis)(王世彤等,2018)、猪血木(Euryodendr

33、on excelsum)(魏雪莹等,2020)的种群龄级结构类型比较相似。喜树种群幼龄级个体数量不足,其原因为该地区喜树种群主要沿溪流两侧分布,当果实成熟后一部分落入溪流中 图 4 喜树种群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 Figure 4 Mortality and vanish curves of Camptotheca acuminata population 图 5 喜树种群生存函数曲线 Figure 5 Survival function curves of Camptotheca acuminata population 表 3 喜树种群时间序列预测 Table 3 Time sequence

34、prediction of Camptotheca acuminata population 龄级 原始数据 M2(1)M4(1)M6(1)M8(1)59 114 87 45 80 18 32 59 22 20 50 11 17 24 45 12 12 16 37 6 9 13 19 36 1 4 8 12 29 2 2 5 9 15 M2(1)、M4(1)、M6(1)、M8(1)表示采用一次移动平均法,经过 2、4、6、8 龄级时间后种群各龄级的个体数 0.00.10.20.30.40.50.60.70.80.91.0死亡率(qx)与消失率(Kx)龄级死亡率消失率0.000.050.100.

35、150.200.250.300.350.400.450.00.20.40.60.81.01.2死亡密度(fti)与危险率(ti)生存率(Si)与累计死亡率(Fi)龄级生存率累计死亡率死亡密度危险率1042 生态环境学报 第32卷第6期(2023年6月)被流水冲走;另一部分落到溪流岸边,而溪流两侧的生境岩石裸露率较高,种子萌发缺乏适宜的生境,加之溪岸两侧排水不良,土壤含水量较高,部分幼苗在生长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病害,致使种子萌发后成苗率低。刘济明(1998)对喜树种子的休眠与更新研究表明,在自然条件下喜树种子发芽率约为 50%,但转化为幼苗的比例仅为 8%左右,这与本研究的结果基本一致。此外,喜树

36、果实为木质化翅果,成熟后受风力的影响容易形成斑块状分布,在萌发过程中种内、种间竞争加剧,也会导致幼苗的大量死亡。张德辉(2001)对分布于 5 种典型群落类型中的喜树种群龄级结构研究表明,中国野生喜树种群龄级结构多为衰退型。本研究表明,明溪县喜树种群龄级结构为增长型,数量动态分析显示,喜树种群虽然在个别龄级间更新受阻,但 Vpi 和 Vpi的值均大于零,进一步说明该种群属于增长型。通常认为,植物幼龄级个体的建成和储备是种群发展的首要条件。明溪县喜树种群幼苗、幼树个体数量较少,这对喜树种群的自然更新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种群时间序列预测也表明,经历 2 个龄级以后,幼龄级个体更新困难,未来种群的稳

37、定主要靠中、高龄级个体维持。因此,尽管种群目前属于增长型,但如果不采取一定的人工抚育措施,解决幼龄级个体数量不足的问题,该种群未来可能会趋于衰退。毛维莉(2019)等对生长于唐家河自然保护区连香树(Cercidiphyllum japonicum)种群的研究也得出类似结论。3.2 种群生命表与生存分析 本研究喜树种群存活曲线趋近于 Deevey-型,在整个生长阶段各龄级的死亡率大致相同,与珍稀濒危植物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徐云飞等,2020)、极小种群植物海南风吹楠(蒋迎红等,2017)的存活曲线类型相似。死亡率曲线和消失率曲线的变化特点相似,在低龄级出现轻微波动,随

38、后逐渐升高至最大值。周火明等(2016)等对喜树生长规律的研究表明,无论纯林还是混交林喜树生长量增加的快速期均出现在早期,主要集中在 1015 a 之间,这说明处于中树阶段之前的喜树个体,在生长过程中对营养物质的需求较高,种内、种间竞争将十分激烈。野外调查发现,由于受种子散播机制的影响,喜树在自然生境中多为聚集分布,在小树阶段(龄级),随着生长量的增加,种内、种间对营养和空间资源的竞争加剧,从而导致在小树阶段出现一个死亡峰值。喜树喜光、不耐严寒干燥,明溪县喜树种群所处群落为落叶阔叶混交林,在群落中喜树多处于乔木亚层,只有部分个体能够进入林冠层。与其伴生的乔木层树种主要为樟科、壳斗科、山茶科的高

39、大乔木,这些常绿树种对光照资源的争夺要优于喜树。喜树种群进入中龄级以后,其生长不仅受营养、空间等资源的限制,同时也受到光照因子的影响,因此其死亡率和消失率逐渐升高;在大树阶段,由于个体生长进入生理衰亡期,死亡率和消失率达到峰值。4 个生存分析函数和种群生命表中几个参数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即种群个体数呈现前期减少、中期小幅波动、后期衰退的特征。3.3 种群保护与恢复措施 已有研究认为,喜树资源濒危的原因主要是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张德辉,2001)。内在因素包括地理分布狭窄、种群龄级结构衰退、种间竞争力较差以及种子向幼苗幼树的转化率低等,外在因素主要与人为干扰和自然破坏有关(张德辉,

40、2001)。本研究结果表明,明溪县喜树种群幼龄级个体储量不足,尽管当前种群龄级结构为增长型,但未来种群发展存在衰退可能。此外,该种群受人为干扰和自然干扰较大,所处群落类型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从演替序列来看,样地群落不稳定,群落演替趋于负向演替发展。针对种群目前的生存状况,可从以下几方面对其开展拯救保护工作。首先,当地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宣传工作。可在喜树分布的寒塘、水口和苎畲几个村落,设立固定宣传牌,选择分布于村口的部分喜树悬挂保护树牌等,提高村民对珍稀树种的保护意识。其次,对现有种群开展就地保护。对分布于山谷缓坡具有丰富幼苗的喜树种群,应采取适度的疏伐、砍灌等抚育措施,降低群落郁闭度,

41、促进种群的自然更新和稳定发展;在喜树分布集中的区域,应加强巡护、监管,禁止开垦荒地、砍伐树木、进行农耕活动等,使喜树群落原生境能够得到有效保护。再次,对分布于溪流两侧受到洪灾、塌方等自然灾害频繁影响的喜树个体,有条件的情况下可选择部分健壮个体,将其移栽至周边生境适宜区域,开展近地保护。最后,有针对性的开展相关科研活动。时间序列预测显示,该种群未来更新主要靠中、高龄级个体维持,可选择部分中龄级以上个体建立护照档案,对其野外生存状况、种子产量、种子去向等进行监测;开展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为今后迁地保护提供背景资料;选择适宜的地点,建立人工繁育基地,为种群复壮提供支持等。4 结论 明溪县喜树种群龄级

42、结构大致呈倒“J”型,各龄级均有个体分布,但低龄级数量储备不足;种群张兴旺等:福建省明溪县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喜树种群结构与动态特征 1043 目前属于增长型,对外界环境的干扰较为敏感,抗干扰能力差。种群的存活曲线趋于 Deevey-型,死亡率曲线和消失率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前期缓慢上升,中后期迅速升高。生存分析表明,该区喜树种群数量呈现前期下降,中期小幅波动,后期逐渐衰退的变化特点。总体来看,经历一定的时间后,喜树种群能够实现自然更新,但由于种群低龄级个体更新存在一定阻力,未来该种群也可能会出现衰退趋势。针对明溪县喜树种群的生存现状,应采取就地保护、近地保护以及加强宣传管理等拯救措施,减少人为

43、干扰和自然干扰对群落结构和原生境的影响,促进该地区喜树野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ARISTA M,1995.The 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an Abies pinsapo forest in southern Spain J.Forest Ecology&Management,74(1-3):81-89.ARMESTO J J,CASASSA I,DOLLENZ O,et al.,1992.Age 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Patagonian beech forests in Torres del Paine National P

44、ark,Chile J.Vegetatio,98(1):13-22.FROST I,RYDIN H,2000.Spatial pattern and size distribution of the animal-dispersed tree Quercus robur in two spruce-dominated forests J.Ecoscience,7(1):38-44.HETT J M,LOUCKS O L,1976.Age structure models of balsam fir and eastern hemlock J.Journal of Ecology,64(3):1

45、029-1044.REN H,ZHANG Q M,LU H F,et al.,2012.Wild plant species with extremely small populations require conservation and reintroduction in China J.Ambio,41(8):913-917.陈晓德,1998.植物种群与群落结构动态量化分析方法研究J.生态学报,18(2):214-217.CHEN X D,1998.A study on the method of quantitative analysis for plant population an

46、d community structural dynamics J.Acta Ecologica Sinica,18(2):214-217.范海兰,洪伟,吴承祯,等,2004.福建大田栲树次生林优势种群结构与动态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13(3):44-49.FAN H L,HONG W,WU C Z,et al.,2004.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dominant dpecies in Castanopsis fargesii secondary forest in Datian County,Fujian Province J.Journa

47、l of Plant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13(3):44-49.江洪,1992.云杉种群生态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JIANG H,1992.Picea asperata Population Ecology M.Beijing:Chinese Forestry Press.蒋迎红,项文化,何应会,等,2017.极小种群海南风吹楠种群的数量特征及动态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37(8):66-71,80.JIANG Y H,XIANG W H,HE Y H,et al.,2017.Population quantitative characteristic

48、s and dynamics of Horsfieldia hainanensis,a rare and extremely small population plant J.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Technology,37(8):66-71,80.李先琨,苏宗明,向悟生,等,2002.濒危植物元宝山冷杉种群结构与分布格局J.生态学报,22(12):2246-2253.LI X K,SU Z M,XIANG W S,et al.,2002.Study on the structure and spatial patter

49、n of the endangered plant population of Abies yuanbaoshanensis J.Acta Ecologica Sinica,22(12):2246-2253.刘济明,1998.喜树的种子休眠及更新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3(6):721-725.LIU J M,1998.The Dormancy of the seed and the regeneration of Camptotheca acuminate J.Journal of Southw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

50、e),23(6):721-725.毛维莉,马永红,甘小洪,2019.唐家河自然保护区连香树种群结构与数量动态J.四川林业科技,40(2):69-74.MAO W L,MA Y H,GAN X H,2019.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dynamic changes of Cercidiphyllum japonicum in Tangjiahe Nature Reserve J.Journal of Sichuan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40(2):69-74.孙卫邦,杨静,刀志灵,2019.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研究与保护 M.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