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实践策略.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24432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2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实践策略.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实践策略.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实践策略.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教学探索混合式教学模式下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实践策略*杨 丹,孙宝飞,罗时鹏,余资江,余 彦,陈运华,肖朝伦(贵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贵州 贵阳 5 5 0 0 2 5)摘 要 人体解剖学作为医学生整体连贯医学教育框架下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推行思政教育势在必行且具有深远意义。在课程实践中,探索如何将思政教育贯穿在课程教学全过程,通过多模式教学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使学生在接受专业技能的同时塑造正确和完整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解剖学思政课程教育和医学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关键词 混合式教学模式;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实践策略D O I:1 0.3 9 6 9/j.i s s

2、 n.1 0 0 9-5 5 1 9.2 0 2 3.2 5.0 5 3文章编号:1 0 0 9-5 5 1 9(2 0 2 3)2 5-0 1 4 8-0 3文献标识码:C 课程思政从本质而言是一种教育理念的革新,是指将思想政治教育自然嵌合到专业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除了思政课程之外,学生在校期间的每门课程都是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学教育中融入课程思政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医德,使学生在未来参与岗位工作时能够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提倡尽早开展人体解剖学教学活动,将思政教育和人体解剖学相关教学紧密联系起来,在传授医学生专

3、业知识和能力培养的同时,加强对医学生品德的培养,使人文教育潜移默化地融入到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医德兼备的人才。课程思政这一教育理念重视在传统价值观念的过程中积累知识,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重视价值观念的导向。人体解剖学课程教学活动中,人体标本不仅是重要的学习与研究对象,而且其在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和生命教育活动中不可或缺。培养医学生对于遗体捐赠者发自心灵的尊重与敬畏这些都与思政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将人文精神和生命教育融入到人体解剖学教学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医德,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责任感、感恩意识和敬畏之心,使学生建立对患者、生命、社会乃至于全人类应具备的责任感和使命感1。混合式教学模式是指讲现代教育

4、技术或理念与传统教育教学方式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这种教学模式目前已经证实在课程思政建设中有着较好的教学效果。1 建设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的有效策略1.1 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原则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具有自身特征的专业学科,在人体解剖学课堂中融入课程思政教育,需要遵循其课程规律。纵观目前的思政教育课堂,单一的灌输式授课、讲座式教育模式,为了进行思政教育而思政教育的教育模式需要创新,需要在专业知识教学和技术能力培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融入思政教育,形成浓厚的思政教育氛围、完成人体解剖学课程特殊价值的塑造。因此课程思政在人体解剖学课程建设中的目标是:使学生具备实事求是的科学研究态度,以及负责任、有使命

5、的职业道德2。1.2 发挥第一课的教育意义 在学科教学中,第一课对于学生有着重要的意义,这是学生对课程的第一印象,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直接的影响。“解剖”一词在我国古已有之,早在中国古代中医学经典著作 黄帝内经 中:“若夫八尺之士其尸可解剖而视之”。宋朝人体解剖绘图 五脏六腑、存真图 和 洗冤集录 精确的绘制和描述了人体骨骼结构和胚胎结构。后至清代出现的著作 医林改错,其正式以科学的人体解剖作为结构基础,从而批判性的对古代医术记载进行了勘误。通过对我国古代解剖相关书籍进行讲述和传承滋养和丰富医学生的精神世界,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爱国情感。近代以来,西方医学事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在讨论

6、西方人体解剖学历史开端与进展时,希波克拉底和亚里士多德等人在古代西方不同的历史时期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要使学生不仅仅停留于对历史人物贡献的浅层理解,教会学生使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观来辩证的分析这些历史人物对于人体解剖学的贡献。比如维萨-“近代解剖学之父”,曾经为了探讨解剖真相,偷偷解剖尸体,在实践中对许多前辈的错误观念和理论进行了勘误,在近代人体解剖学历史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却因为挑战教会权威而牺牲,通过这些历史来培养学生的勇敢探索、实践的精神。另外,教师也可以讲述生活中的故事或者名医的优秀事例,通过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使学生具备高尚的医德医风3。1.3

7、 实践解剖教学 解剖教学必须根植于实践,亲自动手参与解剖学习不仅能够使学生巩固课本图谱中学到的解剖学知识和技能,而且能潜移默化的培养841现代医药卫生2 0 2 3年7月第3 9卷增刊1 J M o d M e d H e a l t h,J u l y 2 0 2 3,V o l.3 9,S u p p l 1*基金项目:贵州医科大学本科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J G 2 0 2 1 0 3 2);贵州省本科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2 0 2 1 1 3 8)。通信作者,E-m a i l:s u n b a o f e i s i n a.c o m。医学生作为一名专业医生的医学职

8、业和专业素养,使学生获得胆大心细的特质,培养团队合作的意识激发对医学深入探究的积极性。医学是“人学”在解剖教学过程中学生应时刻感受并牢记“大体老师”的无尚崇高的精神世界,培养医学生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职业道德。1.3.1 接触标本,培养敬畏意识 解剖实践教学是大部分医学生首次真正意义上接触到人体组织器官标本,因此不可避免的在学生第一次接触这门课时,面对真实的人体标本会从心理上感到恐惧不安,进而思考死亡和生命的意义,这一时刻,也是教师可以用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死亡观和生命观的契机。正确的利用此次良机将事半功倍的使学生将敬畏生命作为医学学习和未来工作的习惯。1.3.2 解剖大体,向临床发展 医学类

9、相关专业的学生,在接受局部解剖学的课程教育过程中,可以获得接触和亲自解剖完整大体标本的机会。局部解剖学是一门与临床医学联系密切、必不可少的基础课程,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特性,是医学生所有临床类学科的基础,尤其是手术学科4。通过实际解剖操作学生可以直观观察大体标本结构,对比书本图谱和课程讲解,深刻感受人体结构的精妙,这一过程是局部解剖学学习最重要的实践活动,是学生对解剖层次、解剖结构位置以及解剖结构之间关系的具体认识。通过解剖实践操作,不仅使学生深入理解解剖学知识,也是学生在医学实践中的重要尝试。并且,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们通过团队合作,也提高了自身的沟通能力,还有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在医学生

10、的学习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1.3.3 教授理论,培养人文意识 在教授解剖学的相关知识中,要同时加强价值观输出。课堂上或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播放失语、瘫痪等患者的检查就医视频,让学生切身体会到身为患者的艰辛与无奈,让学生从心底学会换位思考,感受患者在患病时所经受的身心折磨,从而在面对患者时产生同情心和同理心。使学生在解剖学的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的产生对患者的关怀和尊重,提高医学生的人文意识,人文意识的植入也使人体解剖学有了“温度”,医学有了“灵魂”。1.4 仪式教育 仪式教育在人体解剖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遗体告别仪式、祭奠仪式,激发学生心底的尊敬,使学生掌好思想之舵,由衷的尊重和感恩“大体老师”

11、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精神,领悟作为一个医学生肩上所承载的使命和希望。自此,不仅使学生具备医学使命感、责任感,做到对患者负责,对健康负责,还要肩负起“大体老师”的遗愿和希冀以及家属的无私奉献。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悟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灵魂得到净化,生命得到真正的升华。1.4.1 收集资料 通过与各种慈善机构的合作建立思政教育第二课堂。构建和加强学生和遗体捐献登记者、捐献者家属之间的联系。鼓励学生走进遗体捐献者家庭,收集相关的遗体捐献理论和知识文献资料。遗体捐献者以及家属的病历和信件,近距离感受捐献者的高尚义举和奉献情怀,提高学生对生命的敬畏感和使命感,理解生命真正的意义在于奉献。1.4.2 课前追

12、思 这是解剖学课程的传统和传承,在学生进行第一次局部解剖学实践课程学习前,所有学生必须身穿白大褂,严肃庄重,手捧菊花,在教师的带领下面向“大体老师”进行默哀和追思,全过程神圣肃静。自此内心信念稳固,必须肩负起“大体老师”的伟大遗愿,感受遗体捐献者家属的无私奉献,谨记作为医学生的责任,挑起救死扶伤的重任。1.4.3 清明追思 清明节开展追思活动,可以选择在陵园等地开展公益活动。邀请签署遗体捐献书的志愿者们进行常规交流活动,同时与医学生进行交流,探讨遗体捐献背后承载的意义和内心的大爱体会,使学生面对面的感受志愿者们崇高的精神世界。由于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遗体捐献比较困难,数量较少,但是通过解剖“大

13、体老师”,使学生突破传统观念的制约,理解并感恩那些将遗体捐献用于医学教育事业的“大体老师”们。1.4.4 送别仪式 在课堂结束后,组织学生向“大体老师”献花,表示敬意,并朗读感恩词。组织学生开展特殊的遗体送别仪式,将这些活动和仪式规范化、严肃化、流程化,使遗体送别仪式成为教学最重要的环节之一。1.5 技能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比赛作为抓手督促学生在解剖理论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进行独立思考和辩证分析。在备赛过程中,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性得到同步锻炼和发展。医学生在闲暇时间,根据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和研究方向,在教师适当的引导和鼓励下,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完善细节、明确步骤与计划,完成既定目标

14、和设计内容,最终完成并提交参赛的标本或者绘图作品。1.5.1 标本竞赛 校级的人体解剖学标本竞赛过程重于结果,整个比赛的准备工作贯穿于局部解剖学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课前学生自愿组成不同的小组,各小组课前反复观看标本制作视频,课中完成标本作品的制作,课后完善小组成员资料,各小组作品均有机会参与学校举办的人体解剖学竞赛。通过课前学习,课中标本制作和课后标本竞赛与评比,不仅使学生对人体形态结构有直观和深刻的认识,而且提升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备赛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地讨论与辩论,开展团队协作和配合,同步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1.5.2 绘图比赛 解剖学教学主要是传授学生关于人体结构的形态学

15、知识,因此传统的解剖学理论教学多以文字和图片等机械性记忆知识居多,而且知识体941现代医药卫生2 0 2 3年7月第3 9卷增刊1 J M o d M e d H e a l t h,J u l y 2 0 2 3,V o l.3 9,S u p p l 1系庞大,学生很容易感到乏味和枯燥无聊。并且文字内容具有抽象性,需要想象和理解,难免会有个体差异。相对而言图像学习更直观、明确和生动。学生通过绘图的方式进行学习,不仅将自己的视觉感官系统调动起来,还调动了躯体运动系统,能够将文字难以表述的内容,形象直观地表述出来。标本竞赛和绘图比赛都体现了生命教育中感受生命的意义,学生通过积极参与比赛,可以感

16、受到人体结构的奥秘,通过自身的努力使作品更加具备美感,实现欣赏生命的境界。2 思政教育的效果将课程思政融入到人体解剖学教学中,能够将德育教育充分融入到专业课教学中,实现潜移默化育人的目标。人体解剖学课程教授人体形态与结构,其知识点繁杂,记忆点多,教学过程很容易变得枯燥乏味,将生命教育、和谐、辩证、哲学等思维教育融入日常实践教学中,可以有效提高人体解剖学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接受思政教育的医学生,其学习态度会更加认真严肃,在面对大体老师时会更加敬畏,对标本的观察或者实践解剖时更加仔细认真,对人体结构的理解更加深入。并且,在实践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对学生解剖技能的教学,还要加强对学生医学

17、意义的教育和引导,使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认真审视作为医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具备精良技术、高尚医德以及人文关怀精神的医生,将人体解剖学教育和思政教育有效融合到一起。3 小 结课程思政是学生构建国家意识、政治信念、医生人格、责任心和使命感的重要形式。如何自然的在人体解剖学课程中嵌入课程思政教育,让学生能够欣然接受并实现其教育目的是值得反复和长期思考的课题。在人体解剖学教学进程中融入课程思政教育,首先任课教师需要高度重视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不要一味的讲座式、灌输式教育,加强自身思政课程教育的能力,将思政教育理想的融入专业教学的各个环节,在目前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基础上,构建一套有特色的、个性化的思政教育

18、建设方案,这是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实践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参考文献1 王俊波,袁张根,丁悦敏,等.人体解剖学教学“三生有信”课程思政体系的建立及应用J.解剖学杂志,2 0 2 2,4 5(0 6):5 8 2-5 8 3.2 杨园园,黄秀峰.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 0 2 0,3 8(1 5):2 8-2 9.3 靳辉,冯改丰,杨蓬勃,等.局部解剖学课程思政素材库的建设与应用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 0 2 2,3 0(0 4):4 7 6-4 8 1.4 鞠晓军,向莎,蔡世昌,等.临床医学专业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解剖学杂志,2 0 2 2,4 5(0 2)

19、:1 7 0-1 7 2.(收稿日期:2 0 2 3-0 4-0 6 修回日期:2 0 2 3-0 5-2 0)教学探索儿科门诊中本科医学生医患沟通教学模式探讨*张爱民,陈丽珠,徐国明,卢煜明,刘晓鹏(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佛山医院,广东 佛山 5 2 8 0 0 0)摘 要 目的 儿科病情判断难,安全风险大,医患纠纷多,儿科医生紧缺。门诊是医患沟通的重要场所,有必要改进儿科实习教学模式,加强儿科医生的培养。方法 对在某综合医院儿科实习的本科医学生进行网上问卷调查,了解其对儿科门诊实习需求及儿科临床技能掌握情况,根据调查结果设计儿科门诊教学模式。结果 8 5个实习生中7 6人(8 9.4%)无儿科门

20、诊见习经历;儿科临床技能掌握程度影响因素的占比依次是医患沟通3 0%、临床思维2 9%、临床操作2 7%,病历书写1 3%。5 8.8%的实习生认为有必要安排儿科门诊实习,希望采用观摩实习模式,掌握儿科常见病处理技能及医患沟通技巧。结论 儿科医患沟通是医学生较难掌握的临床技能,结合S E GU E量表应用于儿科门诊教学中,有利于评价医患沟通技能,开展提高本科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教学研究及实践。关键词 儿科门诊;本科医学生;医患沟通;S E GU E量表,教学模式D O I:1 0.3 9 6 9/j.i s s n.1 0 0 9-5 5 1 9.2 0 2 3.2 5.0 5 4文章编号:1

21、 0 0 9-5 5 1 9(2 0 2 3)2 5-0 1 5 0-0 4文献标识码:C 目前,儿科医生是我国医疗行业较紧缺的人才,儿童就医需求大,儿科医生短缺形势更加严峻。缓解儿科医师紧缺,解决儿科看病困难,离不开儿科医学人才的培养。目前儿科医生主要来源于临床医学专051现代医药卫生2 0 2 3年7月第3 9卷增刊1 J M o d M e d H e a l t h,J u l y 2 0 2 3,V o l.3 9,S u p p l 1*基金项目:2 0 2 1年度广东省临床教学基地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 0 2 1 J D 1 4 8)。通信作者,E-m a i l:5 5 1 5 6 3 9 5 4q q.c o m。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