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苏教版语文四下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
3、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植树的重要性,体会少先队员们要用实际行动绿化祖国的决心,训练学生从小要增加环境爱护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内容。
教学难点:
了解植树的重要性,体会少先队员们要用实际行动绿化祖国的决心,训练学生从小要增加环境爱护意识。
教学具预备:
(课件)挂图、卡片若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1、出示沙漠化和绿树成荫的图画。
(沟通你喜爱哪幅画面?)
2、依据有关资料显示:中国沙漠化及风沙化土地总面积为国土总面积的17.85%,总面积已达33.4万平方公里。由此可见,沙漠化问题非常严峻。我们国家是世界上植树造林面积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土地沙漠化最严峻的国家之一,土地沙漠化的面积呈持续增长的态势,治沙的速度始终赶不上沙漠化的速度。某种层面上讲,,我们国家的土地沙漠化速度非常的惊人呀,例如科尔沁沙漠化正以每年推动30米的速度威逼沈阳。
3、看到这一切,你有什么想法?
4、同学们,那我们就一起行动吧!
二、初读课文,理解课文思路。
1、范读课文。
2、出示自读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找出文中不理解的地方和印象深刻的地方,作上记号。
3、检查自读状况,分自然段检查。
A、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B、订正学生的读音。
C、自由练读课文。
3、沟通、争论。学生质疑并解决,重点问题可以存疑。
A、“温暖”是什么意思?(暖和)
B、音符:表示音调凹凸的符号。
C、幅员:户籍和地图,引申为国家的疆域。
D、植树有什么好处?
E、为什么说一棵树就是一座绿色工厂,片片树叶都是欢乐的音符?
三、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可以分为几局部,每局部分别写了什么?
第一段:(1自然段)讲少先队员乐观参与植树的活动。
其次段:(2-6自然段)讲植树的好处。
第三段:(7自然段)森林是绿色宝库。
四、学习第一段 。
1、指名读第一段。
2、这一小节你感受到了什么?(开心的心情、蓬勃的朝气)
3、理解“温暖”
4、“迈开轻快的脚步”说明白什么?(说明学生乐观行动起来,去参与植树的情景。)
5、从“走,我们去植树”似乎看到什么?
6、让我们和他们一起去植树吧!指导朗读,要读出轻快、有力的语气,读出少先队员的蓬勃朝气。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预习下一段。
苏教版语文四下教案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厌烦”“乱砍滥伐”“泛滥成灾”“贫瘠”等词语的意思。
3、熟悉森林的重要作用,培育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熟悉森林的重要作用。
教学预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板书:云雀的心愿。同学们,今日,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齐读课题。
质疑:初次读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你有什么疑问?
二、 检查预习
1、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用上这些词语说一说那个夏天发生的故事。
2、通过读书,你们知道云雀的心愿是什么呢?
课件出示:最终两段话
板书:沙漠变绿洲
再读这段话,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心愿呢?板书:森林重要
三、精读感悟
过渡:森林毕竟有多重要呢?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跟着小云雀和他的妈妈一起去看看吧!
(一)沙漠
1、指名读2—4自然段,相机评价。
2、方法指导:读文章要边读边想象,把文字读成画面,读人物的语言,要揣摩人物说话的情感。学生练习。
3、展现
4、小结:想象着读,体会着读,就能把课文读好。
(二)大河
1、请大家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并体会人物的情感,自己联系5——10自然段。
2、展现
3、采访:小云雀,你为什么挨近了妈妈?
云雀妈妈,你为什么叹一口气?
4、森林的蓄水作用云雀妈妈是怎么介绍的?了解总分总的介绍方法。
(三)森林
1、我们到小云雀的家,你又知道了森林有什么作用?默读11——13自然段。
2、沟通。板书:调整温度
3、再来看云雀妈妈的介绍,比拟10、13自然段,这两段话有什么共同点?
(四)总结拓展
乱砍滥伐,森林变沙漠,黄沙漫天飘舞,洪水泛滥成灾;有了森林,冬暖夏凉。森林的作用何止这些?谁还知道森林有什么作用?
教师也搜集了相关资料,谁来读一读?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补充资料再读最终两个自然段。
四、迁移训练
1、冬去春来,小云雀邀请小伙伴到沙漠上去种树,假设你就是文中的小云雀,请你依据课文内容邀请你的小伙伴,可以选用以下词句,也可以选用课文中的话语。
2、师生共同邀请。
总结:听了小云雀的话,今后该怎么做,让我们用行动来答复。
五、指导写字
你觉得最难写的是哪个?要想写正确,需要留意什么?要想些美丽,需要留意什么?
范写——描红——临写——反应评价。找同类字,再写。
小结。
苏教版语文四下教案3
一、课前问候:
师:同学们好!生:……(学生的声音很小,参差不齐)
师:该怎么称呼,怎么问候?生:……
师:听说你们都很聪慧,喜爱帮忙别人,帮张教师一个忙。一日,我去郊游,一虫子飞进教师的耳朵,怎么办?
生:往里捅(这个方法哪儿不好?争论)
生:引出来(怎么引起来)
师:用灯往里照,不损害小虫,让教师感动。
二、出示课题:
《番茄太阳》
1、这个课题什么意思?
2、教师写的课题与书上写的有什么不同?
(从细节着眼,帮忙学生理解课题)
三、检查预习
1、围绕明明、阿姨……绽开故事,你再读课文时带着什么心情?
(1)感动。教师留意听学生的答复,里面一个关联词用得好“由于……所以……”接下来用这样的句式“由于……所以……”说一说。
(此处既是句式的训练,又训练学生读出文章的多种感受)
(2)心酸。
(3)可怜。
(4)师:你有什么快乐的吗?(教师帮忙学生拓展)
(5)怜悯。
(6)伤心。
2、真不简洁,读了几遍课文就有这么多的感受。今日,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看一看我们有没有新的感受体验。
四、新授:
1、教师来自河南洛阳,花中之王牡丹的家乡。今日教师带来了一幅牡丹图,牡丹,是中国的国花,教师想把它送给书中的人物,你觉得我会送给谁?为什么?
(提领而顿,百毛皆顺)
教师没办法,你们帮帮我,先不忙,翻开课文,我们来认仔细真,仔认真细地读书,然后说送给谁。在文中找出依据,等会说得有理有据。教师送你们八个字: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2、沟通,教师相机指导。
(1)应当送给阿姨
学生发言,教师评价:你体会到她心情的变化了!
1)文中有一段写到她看到明明后,她什么心情?读
2)再读这一段
3)明明见过自己的样子吗?现在明明就在你面前,你告知她长得什么样子?学生读
4)对于一个五岁,双目失明的孩子,你应当怎么告知她?再来
(指导学生读出真实的感受,走进文本)
(2)应当送给白衣天使。
(3)应当送给爸爸。
1)文章几处写爸爸的?
2)消失了两次,都有一个一样的地方,就是在做一个一样的一件事情,什么事情?
3)爸爸仅仅是在叫女儿熟悉事物吗?除了熟悉物体还有什么?比方明明坐在饭桌前,碗,怎么教孩子?比方拿起筷子,爸爸会怎么说?比方看到桌子,爸爸又会怎么说?明明熟悉事物都要靠别的器官来熟悉,她一次就熟悉了吗?
4)我想说一句话,爸爸是明明的的(眼睛)
5)你觉得这位父亲怎样?
6)读文章的第三自然段,自读。
7)有一个词语必需留意到,才能把这节读好。“来回”“急躁”
8)读爸爸的话。学语文重要的方法是读书。把心放进去,爸爸怎么和一个五岁的小女孩说话。
(指导学生朗读)你爱你的女儿吗?再来读一读。
谁能做这个父亲,对着一个盲童,我们说的时候要怎样?柔、慢
当我们读课文时,是不是都要洪亮?不是。
(4)应给送给捐献角膜的人
(5)应当送给明明
1)在书上找依据
2)读。明明献腿的局部
3)把你的感动读出来。同学们,把心放进去才能读好。
4)当他俯在你耳边说话时,当他说把自己的双腿给阿姨时,你会怎么想?
一个从未见过光明的孩子,在自己有了一点儿健全的时机时,又要把双腿送给别人,这是一般的爱心吗?
教师范读:教师读明明的话,你们读旁白,体会。
(6)应当送给妈妈
假如你概括妈妈每次消失的表现,用一个字概括一下
“笑”
什么样的“笑”
教师在读这篇文章时,想到,五年前,爸爸妈妈确定有一个商定,你知道什么吗?
爸爸妈妈要的是一个不仅眼睛健全,心灵更要健全的孩子。
五、总结
全文用一个字总结“爱”
只要心中有的人,才能体会到别人的爱。盼望你们向明明那样,做一个番茄太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