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短文两篇 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词。能力目标1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情感目标1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2学会搜集资料、处理信息。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自主读书的习惯。教学难点比较两篇短文的语言特点。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具准备录音机课前准备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名言,两篇短文作者的有关情况。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了解作者方法1:名言导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同学们知道是谁说的话吗?而知识又从何处而来?如果我们不了解,那么就来看看在谈读书一文中,英国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培根给我们谈了些什么。方法2:由学生搜集的名人读书故事导入。方法3:由中学生学习现象导入。有很多同学,他们在读
2、书的时候抱着这样的想法:学习不是为了增长知识,开阔视野,而是为了应付学习和考试的任务,或是死抠书本中的文字,机械地理解书本中的知识,这些读书学习的方法都是不可取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个小短文,看看许多出名的大家是怎样论述读书问题的。介绍作者: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是莎士比亚的同时代人,哲学史和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英国17世纪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在人类思想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马克思曾誉之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论说随笔文集初版于1597年,最初只收入10篇。书出后风靡一时,因此培根生前曾多次再版重印,次都有增删修改。到1625年培根去世前一年印行第四版
3、时,全书已扩大为58篇文章了。在这些形式短小、风格活泼的随笔小品中,培根讨论了题材相当广泛的人生问题。他以一些精妙的格警句,提炼概括了丰富深刻的生活哲理。黑格尔曾指出:“培根拥有丰富的阅历,高度的想像,有力的机智彻的智慧”、“他的著作充满最美妙、最聪明的议论”,因此他的话常常被人家引为格言。二、整体感知第一步:听录音,粗读要求:小声朗读课文1掌握下列字词:轻鄙b 炫耀xun 狡黠xi 掩饰sh 挑剔t2给每段标好序号,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第二步:细读要求:大声朗读课文1在本文名言警句下划线标记,制作名言警句卡片。2梳理文章结构,编写本文写作提纲。第三步:品读要求:细心默读课文1找出比喻论证的句
4、子,体会其作用。2找出举例论证的句子,体会其作用。3根据课文内容,说说“论求知”、“论读书”、“论学问”三个标题哪个最恰当,为什么?总结:本文有11个自然段,可分三部分,论述了求知目的、方法及其作用。第一部分(15段)论述求知的目的。第二部分(69段)主要论述求知的方法。第三部分(1011段)主要论述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鼓舞人们去求知。让一个学生朗读全文,其余的同学边听边思考:本文的中心话题是“读书”,围绕这一话题,谈了些什么内容?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后,让部分小组陈述探究结果,教师点拨补充:1读书要与经验互补;2要讲究读书的方法;3要根据不同的性格和需要做不同的选择。三、问
5、题探究1精读课文,在文中画出有疑问的语句、内容。2分小组合作解疑、汇总,对得不到解决的疑问,师生共同交流解决。3进一步探究找出文中你认为富有哲理的话,谈谈你的认识(教师可引导学生谈对“读史使人明智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这句话的理解,学生只要言之成理即可)。过渡:前文重点谈读书的益处,该怎样读书呢?有人说,读书要“咬文嚼字”,也有人说应“不求甚解”,你知道“不求甚解”该怎么理解吗?看看马南邨是怎么理解的。邓拓(19121966年)笔名马南邨,福建闽侯人,当代作家。早年从事新闻工作,曾主持编辑出版5卷本毛泽东选集(晋察冀版)。解放后,曾任人民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后任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分管思想
6、文化战线工作。60年代初,邓拓应北京晚报之约,撰写燕山夜话专栏杂文。不久,与吴晗、廖沫沙合作在前线杂志撰写三家村札记杂文。“文化大革命”开始,被打成所谓“三家村集团”,身心受到极大摧残,1966年含冤去世。1979年平反昭雪,恢复名誉,著有邓拓散文、邓拓文集、邓拓诗词选等。四、让学生默读不求甚解一文,并回答相关问题。1请分析不求甚解的结构层次。该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段),开宗明义,先提出现在人们对“不求甚解”古义的否定。第二部分(第二至四段),正面阐述陶渊明的本义。首先,指出“一定要好好读书”,其次,不要“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要“会意”;再次,具体解释陶渊明式的“不求甚解”
7、的两层意思,一戒“自负”,二戒“固执”。第三部分(第五段至结束),进一步强调不能求只记住一些字句的“甚解”,要“治”读书,理解“精神实质”。2不求甚解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读书要把握住精神实质,不要死抠字句,求其表面。3咬文嚼字与不求甚解两文主旨是否矛盾?答:不矛盾。咬文嚼字是强调创作要反复修改,精益求精。不求甚解强调读书要把握精神实质,不要囿于表面现象。前者侧重写,后者侧重读。同时,即使都是读书或都是写作过程,精益求精,反复修正和把握精神实质,不拘表面这两点要求也要同时具备,两者相辅相承,并不矛盾。另外,“咬文嚼字”是谈学习的态度,“不求甚解”是谈学习的方法,两者角度不同,精神一致。五、拓展延伸
8、学习不求甚解的写法,对下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口述新的立意。1“见风使舵”新解2“班门弄斧”新解3“滥竽充数”新解学生畅所欲言后教师明确:成语新解,重在从不同的角度去诠释,划清必要的界限,从正名入手,这往往是行文的前提,另外要紧密联系实际,借题发挥,做到有感而发,有的放矢。“见风使舵”一词,多用于哪些不讲原则的世故之徒,但如果我们赋予“风”以新的含义喻指实际情况的变化或者规律,我们可以翻出新意: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掌握方向,采取相应的措施,推动社会航船向前发展。这样联系现实不是大有文章可做吗?“班门弄斧”这个成语,可以从故事入手,翻出“不迷信权威,敢于向权威挑战”的新意。“滥竽充数
9、”这个成语,也可以从故事入手,翻出“滥竽之所以能充数,在于欣赏者的水平低下”的新意。六、探究比较两篇文章在语言上的不同特点:谈读书语言风格平易流畅,灵活地穿插比喻、排比、类比的修辞手法,侃侃而谈不求甚解语言平易亲切,娓娓而谈,用词简约,生动形象。七、布置作业1识记字词、抄写“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2“研讨与练习”二、三题。3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板书设计咬文嚼字 不求甚解观点:反复修改 把握精神实质精益求精 不拘于表象侧重点:写作 读书角度:态度 方法关系:相辅相承,并行不悖课时作业优化设计一、模仿“读史使人明智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的格式续写几句话。_二、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阅读能
10、够摆脱平庸。一个人如果在青年时期就开始平庸,那么今后要摆脱平庸就十分困难。何谓平庸?平庸是一种被动而又功利的谋生态度。平庸者什么也不缺少,只有无感于外部世界的精彩,人类历史的厚重,终极道义的神圣,生命涵义的丰富。而他们失去的这一切,光凭一个人有限的卢,生经历是无法获得的,因此平庸的队伍总是相当庞大。黄山谷说过:“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则尘俗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这就是平庸的写照。黄山谷认为要摆脱平庸,就要“用古今浇灌”。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区区五尺之躯,短短几
11、十年光阴,居然能驰骋古今,经天纬地,这种奇迹的产生,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阅读。如此好事,如果等到成年后再来匆匆弥补就有点可惜了,最好在青年时就进入。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青年人稚嫩的目光常常产生偏差,误以为是出身、财富、文凭、机运使有的人超平一般,其实历尽沧桑的成年人都知道,最重要的是自身生命的质量。生命的质量需要锻炼,阅读是锻铸的重要一环。1给加粗的字注音。驰骋 稚嫩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3第段中的“用古今浇灌”的意思是:_4文章说最重要的是自身生命的质量”,请在文章第段中找出表现生命质量高的词语(8个字):_5第段加线句子能使你联想到岳飞的哪几句词?_参考答案一、开放性习题,句式相应、意思相对即可。二、1chng、nn2阅读能够摆脱平庸。3阅读古今书籍。4驰骋古今、经天纬地5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5用心 爱心 专心